苏教版小数加减法教案
余年寄山水
535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8: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马三立的逗你玩-说明文阅读
苏教版小数加减法教案
【篇一: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
案】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
确进行小数加、 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
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
、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
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
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进一步养成独立思考、主 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
惯,产生对数学和积极情感。
单元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 计算器
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措施:
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 确率达
到
95%
以上。
2.
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3
分钟左右)
1.
口算:
46
+
37
=
0.5
+
0.4
=
0.8
+
0.2
=
150
+
60
=
0.7
-
0.4
=
1
-
0.3
=
学生对照答案,同桌互批。
选择其中
1
—< br>2
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时相同计数单
位相加减,竖式计算时,提醒学生 小数点对齐。
2.
计算:
6.34.8
+
4.5
-
2.1
集体校对,指出同桌错在哪里。
二、自学例
1
。(
15
分钟左右)
1.
明确例
1
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
1
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
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
演到黑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
5
分钟)
1.
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
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
对照书本第
4 8
页例
1
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补充问题:小丽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钱?
导学要点:
让学生理解
“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
”
。然
后再进行计算。
3.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2.
小数加减法与整 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
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
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一起说
说计算方法。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练习。(
15
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
第
48
页试一试,
2
题。
点拨:
得数的小数末尾有
0
的,一般要化简,化简的依 据是什么,计算时
应自觉化简。
(二)口答练习。
练习八第
1
题,口算。
校对得数,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注意分析错题。
(三)巩固练习。
1.
第
49
页
“
练一练
”
2.
练习八第
2
题。
3.
练习八第
3
题。
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在线段图上依次标出要求的三个问题 ,每标出一个问题随即
列式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四)创编练习。
甲班捐款
90.8
元
,比乙班多捐
10.5
元,乙班捐多少钱?
点拨:孩子认真读 题
,
分清甲班和乙班谁多谁少
,
然后再决定用什么方
法。
四、课作。(7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
36
页第
2
、
3
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
正。
『提高题』
一箱苹果连箱的质量是
51.5
千克,倒出 一半后,连箱的质量是
26.5
千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让孩子独立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五、家作。
1.
《课课练》第
42
页。
2.
阅读小数报。
【篇二:苏教版五
(
上
)
小数加减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
47-49
页的例
1
、例
2< br>及
“
试一
试
”
和
“
练一练
”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 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
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
2.
营造自主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试做与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
解并掌握小数加法、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并从中感受迁移、对
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3.
鼓励学生探寻新情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索意识与求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够正确计算
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学生主动探寻新情况,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感受迁移、 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1.
口答: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3.2 =
(
)
9.300 =
(
)
5 =
(
)
2.
口算下面各题。
460+250 =180-60 = 1.2+0.5 = 3.9-2.1=
二、主动探索,自主迁移方法。
1.
了解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观察情境图、启发思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还能提出一个用减法
解决的问题吗?
2.
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这 道算式你会算吗?请同学独立做在作
业纸上,指名一名学生板演,(暗示学生:有的学生真是细致,写< br>竖式时,还用到了尺子)
学生板书出竖式,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写呢?引导 学生说出小数点
对齐或相同数位对齐,(适时追问: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做完后,集体交流。结合黑板上板演,你为什么这样写竖式?能解
释一下吗?
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的目的是什么
?(
计
数单位相同
)
3.
谈话:我们多找些题来研究研究,根据你提出的问题来列式解答,
再向同学 们解释你是怎样算的。
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将代表性的算式展示在黑板上 。(要
求黑板左面是加法,右面是减法)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每一种揭示,都让学生说出你这种
小数加减法怎么不一样?
(
1
)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
(
2
)两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
(
3
)两位小数加、减整数;
(
4
)一位小数加、减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