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549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9: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laislabonita-国际市场营销
第八单元
走近鲁迅
鲁迅是谁
?
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民主战士,
也是一个真诚、
善良的普通人。
他对朋友情 真意切,
对孩子亲切和蔼,
对穷苦人民关心惦念,
对自己却苛刻严谨,
践行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信条。
“鲁迅”绝不仅仅是
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 神,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让我们走近鲁迅,
去看一看碧绿的西瓜地里闪现的闰 土形象,
去听一听好的
故事,体会一代文豪朴实的文笔
;
分别认识亲人和诗人 笔下的鲁迅形象,感悟革
命斗士炽热的情怀和高尚的精神。
鲁迅先生挥着如椽大笔,
毕 其一生,
不断地对
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
;
他坚持社会正义,为劳苦大 众伸张正义。作为一
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走近鲁迅先生。
本单元以人物为 中心组织学习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透过鲁迅的笔触和别人眼
中的鲁迅,初步认识和了解鲁迅,感 受鲁迅这位“文学巨匠”
“民族旗帜”高尚
的品格和伟大的成就。
让我们透过本单元的 课文,
比较全面、
深刻地了解鲁迅其
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抓住对闰土的外貌、
语言、
动作的描写,
少年闰土
2 < br>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br>
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
好的故事
课文
2
这个故事
“美丽、
幽静、
有趣”
体现在哪里;
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
的感情。
我的伯父鲁
迅先生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
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学习抓住语言、
1
动作、
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培养理解
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体会作者对两种
人的不同态度;了解本文运用的对 比手法,
1
感
习作
有你,真好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2
2
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
把事情写具体,
表
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
内容;
感受文章拟题的重要性,
学会给自己
的习作拟个好题目;
展开想象,
感受文字带
来的联想;
积累名言警句,加深对鲁迅先生
的认识。
语
文
园
地
24
少年闰土
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 了
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
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反映了
“我”
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
记忆中看 瓜刺猹的闰土,
接着写与闰土相识、
相处的过程,
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
“我” 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
别和友谊。
一般来说,
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
这不仅是由于
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 为久远,
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
语
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
一些事物的名称,
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就不必深究;
一些半文半白的词 语,
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要
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教师应在 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
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
的形象的意义,使他们真正掌握课文的精髓。
教学目标:
1.
会写
12
个生字,重点理解“祭器、伶俐、潮汛”等词语。
< br>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
1
自然段,
体会闰土在
“我”
心中的美好形象。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1.
会写“郑、拜、租”等
12
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 br>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
1
自然段,
体会闰土在
“我”
心中的美好形象。
3.
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感知 语言的表达力度,
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
爱。
1.
理解课文生字词。
2.
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3.
体会第
1
自然段中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听描述,猜人物。
导语:
今天,
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 位年龄有点大的朋友,
想认识他吗?听好
了——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
短短的 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
浓密的胡须
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谁?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 。)大家了解鲁迅
先生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单元导读页,
上面有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我们先
来读一读,
对鲁迅先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将课本翻至对应页,
自主阅读。
)
2.
引入本课课题。
过渡:
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先生的小
说《故乡》中的一部分。在这篇课 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儿时的一位朋
友——闰土。他和我们年纪相仿,是一个健康、活泼、可爱 的少年。请大家跟着
我一起书写他的名字
,(
板书:少年闰土。
)
和 他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3
1.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注意生字、难词。
过渡:
鲁 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辟,
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肯定有不理解的地方。
大家读课文时要注意一些生 僻字词,做好记号,可联系上下文想想字词的意思。
2.
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预习的情况。
(
1
)认读生字。
郑
拜
租
厨
毡
羞
撒
缚
猬
伶
俐
窜
◆易读错的字
:
“厨”和“毡”是翘 舌音,“撒”在文中读三声sǎ,“郑”和“伶”是后
鼻音,“俐”是边音,“窜”是平舌音。
(
2
)交流理解生僻字词。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
去。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我也很高兴,
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 ,
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闰月生
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
,
用圈子将
他 套住了。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 这样危险
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师生交流预设:
(生读第一句。)
师:
真好!又正确又流利。知道“其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
在这片西瓜地中间。
师:
“项带银圈”的“带”我们现在不这么写了。应该用哪个字呢?
4
生:
应该是“戴帽子”的“戴”!
师:
大家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一遍。(生练习。)第二句谁来读?
(生读第二句。)
师:
什么是“家景”?
生:
就是一个人的家境!
师:
没错。就这样用现代词汇去代替理解。
(
生读第三句。
)
师:
知道什么是“值年”吗?(生迷惑不知。)那么“值日”知道吧?
生:
在学校里轮到我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
师:
没错。轮 到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那么轮到“我”家做祭祀的
那年就叫——
生:
值年!
……
小结:
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 地读这些句子。鲁迅先生创作小说《故乡》的
时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鲁迅先生写作所 用语汇的书面形式,
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
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 完全
相同。
所以读鲁迅先生那一代作家的文章,
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刚才 大家用
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
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或借助工具书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
语,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1.
快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过渡:
疏通了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大家再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练习题:
认真朗读课文,
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把下面的四个词语进行排列。
相处
离别
回忆
相识
(< br>回忆
)
——
(
相识
)
——
(
相处< br>)
——
(
离别
)
2.
读批并重,感知文字画面美。
过渡:
通过梳理文章的脉络,< br>我们知道作者对闰土的描写是从回忆开始写起
的。说起这段回忆,对于作者可以说是刻骨铭心,难 以忘怀。请大家轻轻地读文
章的第
1
自然段。
5
(
1
)感知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①指名读“深蓝的天空中……碧绿的西瓜”,教师随学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过渡:< br>朗读,
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
脑海中同时就浮现出句子所描
绘的景象。
这一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鲜明、
优美无比的画面。
大家感受到了
吗?
②说说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色彩。
景物:天空、圆月、大海、沙地、西瓜;色彩:深蓝、金黄、碧绿。
③师生齐读这一句。
(
2
)感知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①读一读第
1
自然段中剩下的句子。
②结合图片,交流文中少年给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形容。
过渡:
我们把刚 才阅读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
这就是批注。
老师也有自己
的阅读感受,
我用 这两个词来形容。
(板书:机敏、
勇敢。
)
你可以写老师的词,
也可 以写刚才同学说的或者自己的词,就写在句子旁边。
(
学生自由选择批注词
语。
)
预设:
提醒学生抓住句中的动词来感受,
“捏”
“刺”两个动词写出了 闰土
刺猹时动作的有力和迅速,
“扭”
“逃”不仅写出猹的狡猾,而且反衬出闰土的< br>机敏与勇敢。
③学生再次自读,读出少年的机敏、勇敢。
(
3
)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教师:
下面,我们合作朗读 这一自然段。你们读写景的句子,我来读写人的
句子。
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
那么 人就是动态的描写;
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
缓的语调,
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稍快的语 调。
动静相生,
我们就来比比谁读
得好。
(
4
)看插图,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3.
初识主要人物——知来历,识外貌。
过渡:
作者在开头就刻画 了这样一个场景,让我们对这位少年充满了兴趣。
接下来我们快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
< br>(
1
)快速默读第
2
—
3
自然段,说说闰土的身份及 名字的来历。
6
(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因为他是闰 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
亲叫他闰土。)
(
2
)学习第
4
自然段,了解闰土的外貌特点。
过渡: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
的什么呢?
(认识一个人,
首先看到的一般是他的外貌。
)
那么闰土长什么样呢?
快速读 第
4
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学生找出外貌描写句,画出来。
他正在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齐读句子,
边读边思考:
这句话能看出闰土的什么特点?能用几个词来形
容吗?(纯朴、健康、勤劳。)
预设:
学生可能会对“紫色的圆脸”
“头戴毡帽”缺乏理解,教师可适当解
释。脸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为他常常在户外,农村的孩子多要 帮家里干农活。
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更加不可能娇生惯养了,
所以他的脸经风吹日晒就变成了紫色,可见他的勤劳、健康。
“毡帽”是浙江一
带的风俗习惯,
可看出他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学生感受到闰土的外
貌特点后,
教 师可再点拨学生,
让他们懂得对少年闰土的形象、
身份的认识和概
括都是从少年闰土的 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③从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你能看出什么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可
见他的父亲非常爱他。)
(
4
)请一位同学用一句比较完整的话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闰土是一个健康、勤劳、深受父母喜爱的海边农村少年。)
小结:
鲁迅先 生不愧是文学大家,
寥寥几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健康、
朴实、
受人疼爱的海边农村少 年的形象,
关键是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其实,
我们在写人
时,也大可不必将人 物的眉毛、眼睛、鼻子都写下来,只要抓住特点就行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三十年 前的画面,
在作者的脑海中依然清晰无比,
可见这份真挚的友
谊在他的心中,有着多么 珍贵的意义。是什么东西,在经历时间长河的冲刷后,
依然让那份回忆历历在目呢?又是什么,
让两个地位悬殊的孩子,
变成了无话不
7
谈的好朋友?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今天的这节课上,
我们花了比平时稍 多的时间去疏通一些字词的含义,
明白
了文言用词与今天汉语词汇的差别,
也给我们今 后阅读相关文字提供了一些好方
法。
我们也展开想象去感受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还初识 了一个可爱、
健康的少年,
虽然文中描绘他外貌的文字不多,
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这就是外貌描写
的重要性。今天的课堂活泼而有序,大家积极交流,主动发言,也许是文中 的主
人公与大家年龄相仿的缘故吧,
我感觉到大家都怀着一份热情去认识闰土这个少
年 ,这样非常好。学课文,就是要怀着一份热情走进它、感受它、理解它。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
1
)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
2
)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
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 特点,体会“我”与
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1.
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