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别妄想泡我
610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09: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浦曙卿)
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
写作指导
]

一、什么是记叙文


对中学生而言
,
记叙文是一种 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然而,我在阅卷中也
常常看到文体感不强的记叙文。例如
19 94
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
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记叙文。 可是,有不少文章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
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据江苏省高 考语文阅卷点的粗略统计,该省
20

考生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有
3%之多。有的考生,其选材的眼光就决定了他不可能
写出像样的记叙文。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同学到 “我”家来玩,因为父母不在家,
“我们”就自己“尝试”着包饺子,一篇
700
多字 的文章,用了
23
个“再”字:先弄
一点面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饺皮…… 先把菜剁碎,再加一点盐,再加一点
酱油……尽管文章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却很难说是一篇记叙 文,而是比较典型
的“怎样包饺子”的程序说明文。当年,许多写“尝试”着做一个物理实验、化学实< br>验,“尝试”着解剖一只青蛙、一条鲫鱼的作文,严格地说来都不是记叙文,而是说
明文或应用文 。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二、记叙文的特点

1.
创造性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 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
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 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
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 以把现
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
炼生 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造、
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 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
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 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
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其次,记叙文 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
达的媒介的,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
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语言文字无法代
替真实存在 ,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
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 工作。第三,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
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 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
者个人心灵的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心灵 的色彩,正
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认为,尽管
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
的,是通过作者个人 的创造性劳动来反映的。


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 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
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叙 文的关键,
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2.
形象性


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 达对生活的认识,它在
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 个
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
物“做文 章”。所以,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
是为了“画龙点睛”,并且也 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点”。在这里,
“龙身”是主体,是基础。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 去感染读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
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 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
最基本的手段。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
延续,横就是空间 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或活动状况的描
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记叙文 才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 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对短小的记
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式的材料,不是记 叙文的好材料,
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
情趣性


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 不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客观,它
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 择重大题
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
述 ,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
看,记叙文追求的是引 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生动,意趣
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 的认识,但是,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
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中。它通过具体形象 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
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作为 描写对
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
要注 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
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状 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


三、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 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
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
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 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 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
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 的情感。为什么
有的文章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好要选择富有情
感内涵的经历。 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
大扫除的经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 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
写得再热闹,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 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1988
年 的高考作文题是《习惯》,文体不限。这与近两年的话题作文有点相似。当
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 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
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写老师 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
到了晚上,某老师又习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 改作业。这样的
材料其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
位好老师吗?可 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
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他快到 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
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 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退
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他在家里犹 如芒刺
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
教的 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
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的窗 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
了。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 梦萦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个老教育工
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材与晚 上备课、改作业,不
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
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百度影音在线-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