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话含义看英语幽默的产生【文献综述】
萌到你眼炸
541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1: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园艺工程师-阅读技巧
文献综述
英语
从会话含义看英语幽默的产生
Analyzing English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一、前言部分
(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格赖斯于
1957
年发表的《意义》一文中正式提出
“非自然意义理论”。他把意义
分为两类
:
“自然意义”
(natural
meaning)
和
“非自然意义”(non
-natural
meaning)
。
这一区分的重要理论意义是主张运用
“非自然意义理论”去全面地﹑深入地分析言语
交际中地话语意义或信息交流内容。
格赖斯的
“非自然意义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交际
理论。任何交际过程都涉及 交际意图
,
任何成功的交际都取决于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
图地准确理解。
格赖斯认定
“非自然意义”由字面意义和含义两部分共同组成。因此,要全面地﹑深入地研究交际中话语地含义就必须既研究话语地字面意义又研究话语地含义,
而含
义中 又以会话含义最为重要。
会
话
含
义
具
有
以
下
特
征
:
可
废
除
性
(canc elability)
,
不
可
分
离
性
(non-d etachability)
,
可推导性
(calculability)
和 非规约性
(non-conventionality)
。
会话含义的产生是由于在现 实交际中
,
人们出于种种原因,并不都严格地遵守合作原则
及其相关准则。因而有必要 先介绍一下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格赖斯认为,在所有地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 标
,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
着
一
种
默
契
,
一
种
双
方
都
应
该
遵
守
的
原
则
,
他
称
这
种
原
则
为
会
话
的
合
作
原
则
(cooperati ve
principle,
简称
CP)
,
(
Grice< br>,
1975
)
。也就是说
,
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
个 交谈过程中所说地话要符合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格赖斯将合作原则具体化为四个准则:
(1)
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
:
1)
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地信息:
2)
所说地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地信息。
(2)
质地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
:
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
足够证据的话。
(3)
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evance)
:
所说的话与话题要相关联。
(4)
方式准则
(The maxim of manner)
: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要说的话,尤其是;
1)
避
免晦涩;
2)
避免歧异;
3)
简练;
4)
有条理(
Grice
,
1975
)
。以上是对格赖斯
地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的简述。
幽默是个外来词,由国学大 师王国维将英语单词“
humor
”译成中文。
1924
年,林
语堂 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定“幽默”为
“
humor
”的汉译名。在我 国,据了解,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
《九章·怀沙》
:
“煦兮杳杳,
孔静幽默。
”此处的“幽
默”意为“幽默无声”。
(田建民,田小军《幽默学》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0
)
< br>幽默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它不只是生活的一个点缀,而且是
生活的一个武器 ,进攻或防御的方式,提出问题或进行批评的方法;但是必须运用恰当
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可以避 免惩罚,或避免尴尬,或忘掉烦恼,改善心境。幽默
感有与生俱来的,又有后天养成的,而对于幽默的欣 赏更是可以学习的。只要对幽默的
机制有所了解,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通过对幽默的分析可以看出: 违反合作原则的
任意准则都有可能导致幽默的产生。
当规约的有意或无意的违反,
以及 共知语境的缺乏,
往往会使会话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了解幽默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
解和掌握语言,提高我们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田建民,田小军《幽默学》
,内蒙 古
文化出版社,
2000
)
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与人进行交流,
但有时我们在交谈中由于对彼此的话语没有
充分理解或故意违反会话的合作原则,会产生意想不 到的幽默效果。因此言语中的幽默
信息解读对我们听话者(讲话者)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 来说,我们对西
方幽默语言现象进行语用研究与探讨,了解幽默的产生原因,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和掌握< br>英语语言,提高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将从会话含义角度出发,以研究英语中幽
默的成因及 幽默的效果为目的。尽力阐释幽默对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的违反,以便进
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英语幽默的 微妙之处。
二、
主题部分
(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
现状和发展 方向,
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格赖斯认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保证交际的顺 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
都存在着一定的默契与合作,并以此达到交际目的和愿望。主要内容是:< br>(
1
)量的准则
(
Quantity Maxim
)
,即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
信息;
(
2
)质的准则(
Quality
Maxim
)
,即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而不要说自知
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
3
)关系准则(
Relevance
Maxim
)
,即所说的话要与
话题有联系;
(
4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
,即要清楚明白,避 免晦涩和歧义,要简
练,有条理(
Grice
,
1975
)
。
交际者通过对合作原则以及四个准则有意无意的违反或是利用推导具体的会话含
义 。对交际原则的运用表现为“合作”
和
“违反”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并不是绝对的,
即我们在运用交际原则的过程中应掌握一个适度的标准,一味遵守会适得其反,随意违
反则会使交际双方 有规难循,交际就无法进行。因此,在实际中的言语交际中,交际双
方都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灵活运用合 作原则,决定遵守或是违反这个原则。在特定的情
景下,适当的,巧妙的偏离合作原则可以起到一些很好 的效果,对言语交际活动顺利进
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言语交际活动中,并非严格遵守合作原则及其 四个准则就可
以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利用幽默等会话策略违反其原则或摆脱其限制,往往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缓解尴尬的气氛,从而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
格赖斯 理论受到了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的普遍重视和研究,
成为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从理论上讲,言语交际双方都试图遵守合作原则,尽力相
互理解和配合,以保证交际会话的顺利进行。但 是,在实际的交际中,由于各种原因,
如:文化背景不同,智力水平高低不同,语境的特殊性不定及社会 身份地位的不同,交
际双方可能会因现实需要而违反某一或某些会话原则。
当其中的一方觉察到 对方有意违
反合作原则时,他会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推断说话人表面违反的意图,推导出双方隐含意
义而幽默往往会在这种意想不到的会话含义中产生。
(曾文雄,
《语用学的多维研究》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
为了揭示潜藏于幽默言语解读背 后的那座认知“冰山”
,近年来,已有不少语言学
者从认知学、修辞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 学等多个角度对言语幽默进行了研究,提
出了各种旨在揭示其产生、
解读、
结构、语用效果等方面的各种解释和理论。
人们发现:
幽默语言的最根本特征是语言上的歧义。< br>
歧义是一种语义现象,产生于人们理解话语
的过程之中。虽然它要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在 语音、词汇、语法等层次上反映出来,并且
许多幽默都是建立在这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往往令人费解, 耐人寻味。他们还发现:
人们经常使用夸张,双关,曲解等等修辞手段,来善意地揭露生活中的种种荒谬 和不尽
人意之处。但自语用学理论在上个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后,人们发现运用其相关理论,
如 语境、关联、合作原则等来理解幽默和分析幽默产生的原因更趋合理。
国内外的主要相关研究有:
阿塔多
(Attardo, 1993, 19 94)
对幽默的解释主要是从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出发
的
,
他认为在幽默中 会话含意的准则受到了违反
,
但是仍不失为一种合作的交际行为。
阿
塔多试图 解决幽默作为一种成功的交流手段同时又违反合作原则的矛盾。
他认为幽默中
有违反合作原则的 现象发生
,
但在承认这个现象的同时
,
我们就等于承认了幽默属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