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幽默英语“三块肉喂你马吃”
温柔似野鬼°
504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1: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离人节-爸妈不在家
毛主席幽默英语“三块肉喂你马吃”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 言之一,
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清楚地认识到了掌握英
语的重要性,早在
1955年他就对人说过:
“英语将来是世界语言,要学一点,
会有好处的。
”
毛泽东早年的英语水平
< br>毛泽东是何时开始学英语的呢?有很多人认为,
毛泽东是晚年才开始学习的,
因为多种< br>回忆录、史料里都如此记载,他本人也这么说过。
1968
年
7
月28
日凌晨,毛泽东召见红卫
兵“五大领袖”长达
5
个半小时,据其中之 一的韩爱晶的记录,毛泽东在谈话中曾这样说:
“还是学英语好,我半路出家外文吃了亏,学外文要赶快 ,年轻时要学好。
”但事实上,毛
泽东说自己学英语是“半路出家”应该说不完全准确,他接触 英语实际上是很早的。
1910
年秋,毛泽东离开 了偏僻封闭的韶山冲,进入湘乡县城新式学堂——东山高等小
学堂。该校实行新法教育,开设了音乐、英 语、图画和自然科学。所以,毛泽东最早接触英
语是在
17
岁那年。半年后,他又只身 来到长沙,到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还投笔从戎,当过
半年兵。
1912
年春,他进了一 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仅呆了一个月就退了学。他后来回
忆说:
“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入 学后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同其他学生一样,
我不懂英文,
除了字母之外,
我 几乎一窍不通。
另一个障碍就是这学校没有专门教英语的教
师。这种情况令我生厌,我在月底就 退了学,继续在报上搜寻广告。
”
1913
年春,
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
(
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
。
学校
“以造就小
学教员为目的”
,开设的课程很多,其中就有英语,毛泽东 专心于哲学、史地、文学等。可
以肯定,在
5
年半的师范学习生涯中,毛泽东是学过英 语的,
但其成绩如何不得而知。
毛泽
东
1936
年曾对斯诺说:“幸亏我的社会科学各课得到的分数都很高,
这样就扯平了其他课程
的坏分数。
”
“最后,我居然得到了毕业文凭。
”这说明毛泽东是偏科的,
“坏分数”中估计就有英语成绩。
“五四”前后,我国兴起赴法勤工俭学热 潮。曾主张“都要过一回‘出洋’的瘾”
、又
作为这一运动湖南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毛泽东,却决 定不出国,其原因之一是外语过不了关。
毛泽东后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时,
还在自学英 语。
这期间,
毛泽东借了一本英文版
的劳工运动小册子,说自己的英语“实在不行”< br>,请杨开慧帮他翻译。
1920
年
6
月
7
日,毛泽东给老师黎锦熙去信,表达了自己决心将各种学说研究一番的迫切愿望,信中说:
“外国
语真是一张门户,不可不将他打通,
现在每天读一点英语,要是能够有恒,
总是稍有所得。”
他还谈到:
“我近来功课,英文,哲学,报,只这三科”
,
“英文最浅 近读本每天念一短课”
,
“我外国文还在孩子时代,不能直接看书”
。
由此看来,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学过英语,
而且走入 社会后还在坚持自学,
但一直到他
27
岁与杨开慧结婚之前,英语还处在初级阶段。< br>
投身革命后,
繁重的革命工作和艰难险恶的环境,< br>使毛泽东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英语,
但一有机会他就会抓紧时间重操“旧业”
。由于没 人辅导,他的自学计划受到了很大限制。
1929
年
10
月下旬,毛泽东随闽 西特委机关撤出上杭县城,转往苏家坡养病。就在外界传说
他已死于肺结核、共产国际给他发“讣告”时 ,他却在津津有味地读着《模范英语读本》
。
当时住处与毛泽东的住处窗对窗的曾志后来回忆说 :
“主席不知从哪里弄来两本初中英文
(
第
二和第三册
)
, 有时就坐在窗前大声地念英文,他读音不准,又夹带很重的湖南腔,念起来
十分可笑
(
我在教会学校学过一点英文,所以知道英语该怎么个读法
)
,他在那边愈是认真地
读,
我在这边愈是笑得厉害,
可主席并不介意,
依然旁若无人般地在那里念他的湖南英语。
”
就是在这种不断“出丑”的磨砺中,毛泽东学会 了一些英语单词和短句。到了延安后,
陆续有外国记者来访,
这给他创造了接触纯正英语和学习 英语的机会。
据美国著名记者史沫
特莱回忆:
“在会话方面,
他和我一样糟。
为了补助他的湖南方言,
他向我的秘书学普通话,
向我学英语。他也学唱英文歌,但他 的嗓子是平板单调的,因此毫无成绩。
”在平时的耳濡
目染中,
在英语口语的熏陶中,
在不耻下问的学习中,
毛泽东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
高。
1939
年,
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
把一本有他亲笔签 名的著作
《西行漫记》
(Red Star Over
China)
送给毛 泽东。毛泽东当即回了一张便条,上面只有一句话:
“三块肉喂你马吃”
。斯诺
一头雾 水,在下方打了个问号。待读过一遍,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英语“
Thank you very < br>much(
非常感谢
)
”
的中文音译。
斯诺禁不住被毛泽东这 一幽默诙谐的
“创举”
逗得大笑起来,
并在后边再打了两个感叹号。
抗战胜利后,面对由美国撑腰、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部队,中国共产党 没有被“威慑”
住。
1946
年
8
月
6
日下午,毛 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半山坡平台上的一个小石桌旁,会见了美
国女记者斯特朗。他谈笑风生,纵论天下。交 谈中,毛泽东把身子向后一仰,开怀地得出结
论:
“美国反动派是……”他停顿了一下,显然是 在找合适的词,
“纸老虎。
”因为英语里没
有相对应之词,翻译只好将它译成了“scarecrow(
稻草人
)
”
。毛泽东让翻译停下来,要斯特
朗解释“
scarecrow
”是什么意思。斯特朗回答说,那是用稻草扎成的人形,农民把 它竖到
田里来吓唬乌鸦。毛泽东立即表示这样译不好,这不是他的意思。
他说,纸老虎并不是吓 唬
乌鸦的死东西,
它是用来吓唬孩子的。它看起来像一只凶猛的野兽,但实际上是纸糊的,一< br>受潮就会发软,一阵大雨就会把它冲掉。
于是,由“ 纸
(paper)
”和“老虎
(tiger)
”这两个单词组合,临时造出的 一个英语中没有
的复合词“
paper-tiger
”就出现了,这实际上是硬译。毛 泽东高兴地笑了,用带着浓重湖南
腔的英语说:
“拍拍
-
太根儿!
”
“
paper-tiger
”后来便随着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在全世界广泛
流 传了,它也成了毛泽东最喜欢说的一个英语单词。
从上面的 几则轶闻可以看出,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
毛泽东还在坚持自学英语,
并且还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用英语书写,会使用简单的日常用语,还临时造出一个英语复合词,
我们不得不佩 服毛泽东学英语的决心和毅力以及毛泽东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创造能力。
1949
年毛泽东进京后,一家人在北京团聚,菊香书屋充满了家庭的温馨。一个周 末,
毛岸英、毛岸青、李敏
(
娇娇
)
三人用俄语说话,叽里呱啦,争 个不停,毛泽东在一旁微笑不
语。李敏知道毛泽东想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便说:
“爸爸,我们在 争论西餐好吃还是中餐好
吃。
”毛泽东兴致来了,便用英语说:
“中餐好吃。中餐的特 点是软热丰富,西餐冷硬单调。
”
一听父亲讲英语 ,几个孩子都感到很惊奇。毛岸英说:
“我
1946
年回到延安时,就听说
爸 爸在学英语,
还听说在转战陕北时,
尽管环境那么艰险和紧张,
爸爸也没有间断过学英 语。
可从来没有听爸爸用英语讲话。
我不懂英语,
但听起来还是很流利的。
”
毛泽东说:
“我的英
语水平,还不如娇娇俄语的水平高,
不如她讲得流利。你 们年轻人能专门学习外语,我要是
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如果我能够做到听懂英语讲话,能看英文报纸、
刊物和书籍,把自己
要讲的意思能用英语表达出来就好了。
”
毛泽东年逾花甲攻读英语
新 中国成立之后,
有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毛泽东又重新开始学习外语。
十分有意< br>思的是,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与苏联友好,俄语是学校中的第一外语,而毛泽东则选 择
了学英语。
毛泽东敏锐地感到,如若不能把握“ 乱云飞渡”的时局,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游刃有余,
新政权的巩固、战后的复兴都无从谈起。于是,
1954
年
10
月,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林克
被选中,来到毛泽东身边, 担任国际问题秘书,并教授毛泽东英语,长达
12
年之久。
1961
年初,林 克被派下乡时,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和他一起读过英文,谈过“参考”
。
1964
年
元旦后,
年近而立之年的英语教师章含之也给毛泽东教过英语,
持续了半年。
毛泽东还为警
卫和身边工作人员办了一所业余学校,并亲自担任老师,还与他们一起学过英语。
年逾花甲的毛泽东学英语,并不是从初级课本到中级课本这样循序渐进 地“上课”
,而
是根据自己的特点,
从实际出发,
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法,< br>一开始就把学习英语的重点放在
了阅读政论文章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上。毛泽东那时只会说“How are you(
你好
)
?”
“
Good
m orning(
早晨好
)
!
”一类简单的问候语,熟悉的英语单词和短语也不 多。于是,他先从阅读
英文版《人民中国》
、
《北京周报》杂志,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 和英文参考的新闻、通讯、时
事评论和政论文章入手,由浅入深,分步进行。这种学英语的方法效率并不 高,
“吃力不讨
好”
,随读随忘,但毛泽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在毛泽东的遗物中,
有他外巡时专作装书之用、
充当流动图书馆 的樟木书箱。
但有一种
书一般不装进箱子,而是放在公文包里,这就是英语书,以便随时学习。 据林克回忆:
“上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
毛主 席学习英语的兴致很高,
无论在哪里我总是要在公文包里带着
他学习的英语材料。他善于挤时间 学习,经常在刚刚起床后,饭前、饭后,游泳、登山、散
步之后休息时,
在开会或会见内外宾客 之后或长时间紧张工作之后学习英语。
在外地巡视期
间,无论在火车上、轮船上、飞机上,他随 时挤时间学英语。除了重要会议或生病,未曾中
断。
”
毛泽东说话的湖南口音很重,英语单词发音不准。在湖南方言中“
n
”“
l
”不分,因而
在读英语时,常常出现把“
night
”(
夜晚
)
念成“
light
”
(
光亮
)
一类的误读。每当此时,毛泽
东就会像个谦恭的学生,随着林克的领读,反复练习。他不像有 些人学外语,念错几次,便
羞得张不开口,而始终是爽爽朗朗地大声念,坦坦然然地大声改。遇有生疏的 单词或短语,
他便用削得很尖的铅笔,
在单词上注明音标,
并在书页的空白处,
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注
明每个单词和短语多种不同的字义。毛泽东在《共产党宣言》和《矛盾论》英 译本上,从第
一页到最后一页,都作了详细的注释。直到晚年,每当他重读一遍时,还会用大字、粗笔补
注一次。毛泽东先后学习过三遍
《矛盾论》的英译本,并在封面的内页记下了三次阅读的时间。
学英语离不开词典。
毛泽东身边经常放着 两部字典,
一部英汉字典,一部汉英字典,以
备随时查阅。考虑到毛泽东的工作繁重,
为了节省他的时间,
对他未学过的单词,
林克常常
会事先代他查好字典,
但是 毛泽东往往还要亲自看看字典上的音标和注解。
为了学习英语的
需要,
自
19 61
年到
1964
年,毛泽东收集过各种辞典和工具书。可他都不甚满意,
曾 希望能
出版一本好的汉英辞典。
至今,
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地仍然保存着他生前用过的
《世界汉英
字典》和《英汉四用辞典》等辞书。
< br>毛泽东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后来被称作是他在“飞机上的工作照”
,郭沫若还为之
赋 诗一首,
而实际上这是毛泽东在飞机上学英语的照片。
林克回忆说:
“那是
1 957
年春,
毛
主席南下视察工作。
从照片上看,桌面上有两只对放的茶杯,
两份对摆的文件,显然应有两
个人,那是我正与主席学英语。两份‘文件’是《人民日报》文章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
史经验》的英译本。当时侯波同志来跟我打招呼,说是要为主席摄影,我便闪到 了一边。拍
照的那一天,是
3
月
19
日晨,从徐州飞往南京。
”
毛泽东专机上的工作人员都认为,
毛泽东读得 最多的是英语,
这可能与他乘坐飞机那几
年正在学习英语有关;
另外还有一个统一的看 法,
那就是他从不躺下休息。
作为空军副参谋
长的何廷一,
从
195 6
年起负责毛泽东的专机任务,
历时
3
年,
他谈到了毛泽东的一些习 惯:
“毛主席上飞机后,
先在椅子上坐一会儿,然后躺在床上看书,有时先批阅文件,
然后躺在
床上学英语。那时毛主席已年过花甲,可学英语精力充沛,非常用功。
”他还说:“毛主席在
飞机上说话很少,
全部精力集中在阅批文件或读书上。
空中服务员小郭 给主席送茶水,
他也
只瞅她一眼。在飞机上我曾劝过主席,飞机在飞行中,阳光一闪一闪的,对 眼睛有影响,请
主席看一会儿,闭眼休息一会儿,保护视力。毛主席瞅了我一眼,仍看他的书。
”
曾为毛泽东开专机的李恩恕也回忆说:
“毛主席 每次上飞机后,首先把书放到茶几上。
他在飞机上常看外语书。
有一次,毛主席视察回来,飞机 已经着陆了。
许多领导和群众在机
场迎接。可是,
左等右等不见毛主席走出飞机。机场 上的人都很着急,
不知机舱里发生了什
么事。原来,毛主席正在聚精会神地学外语呢!
”对此事的细节,被毛泽东称为“红色空中
小姐”的郭桂卿有更详尽的叙述。
毛泽东从飞机起飞不久就开始学,
直至飞机下滑、
着陆、
地面滑行,
一直到停机坪停稳,
他竟全然不知。机组人员不忍心去打搅他,坐在旁边,静静地 等待着。半小时过去,毛泽东
仍旧紧锁双眉,嘴唇不出声地动着,边看边读。当地领导等在飞机下面,焦 急地踱来踱去。
见此情形,郭桂卿提醒道:
“主席,我们已经落地了。
”
“嗯 ?落地啦?”毛泽东转头看了看
窗外,证实她的话是对的,才慢慢合上书,欠身站起来。
“好啊 ,轰我走啊?”
“不是我轰您
呀,是下面首长都等着您啦!
”郭桂卿明知道他只不过是 开开玩笑,但还是迫不及待地解释
了她的理由。毛泽东也不接她的话茬,自顾自地继续说:
“也 不留我们吃饭,
小郭真是小气。
不留我们吃饭,我们就走吧!
”
这就是毛泽东,在飞机上也抓紧点滴时间,全神贯注地学习,以至达到了忘我的境 界。
有一次,气流不好,飞机摇晃颠簸,为了怕影响视力,郭桂卿就把书从毛泽东手里“抢”了
过去,可他笑了笑,不吭声,也不反抗,可当她一转身干别的事去了,他又拿了书读起来。
对为什么喜欢 在飞机上看书、学英语,毛泽东自有理由。
1958
年
3
月,毛泽东去成都开 会,
飞机在西安机场停留。见飞机上带了那么多书,大家恳切地请他多休息,注意身体。可毛泽
东却笑了笑,说:
“在飞机上看书最好了。我从北京一上飞机就看到现在,一没有人给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