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课堂观察LICC模式
萌到你眼炸
912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2: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奇峰异岭的意思-安全责任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
1
)准备;
(
2
)倾听;
(
3
)互动;
如
“
自主
”
中的
“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
(
L
)
(
4
)自主;
(
5
)达成
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
教师教学
(
1
)环节;
(
2
)呈示;
(
3
)对话;< br>如
“
环节
”
中的
“
这些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
(
I
)
(
4
)指导;
(
5
)机智
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
课程性质
(
1
)目标;
(
2
)内容;
(
3
)实施;
如< br>“
目标
”
中的
“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
/
(
C
)
(
4
)评价;
(
5
)资源
学生
/
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
课堂文化
(
1
)思考;
(
2
)民主;< br>(
3
)创新;
如
“
特质
”
中的
“< br>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
(环节
(
C
)
(
4
)关爱;
(
5
)特质
安排
/
教材处理
/
导入
/
教学策略
/
指导
/< br>对
话)?
”
观察主题确定后,各位老师相继开发了观察量表。
W
也以授课班级的座位表为基础设计了观
察量表,其观察记录如下:
记录说明:
1
.回答行为:
A
为点名回答,
B< br>为主动回答,
C
为主动提问,
D
为插话。
2.
回答正误:回答正确与错误用“√”
与“×”表示。
3
.问题难度:Ⅰ为了解水平的问题,Ⅱ为理解和运用水平的问题。
4< br>.问题编码:
1
—
N
为问题链中的问题记录序号。
5
.理答行为:
“
T
答”为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
T
追”为追问,
“
S
评”为学生互评。
6
.候答时间:若 候答时间为
3
秒,则记为“
3S
”
。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 br>(
1
)准备;
(
2
)倾听;
(
3
) 互动;
如
“
自主
”
中的
“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 多
(
L
)
(
4
)自主;
(
5
)达成
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
教师教学
(
1
)环节;
(
2
)呈示;
(
3
)对话;< br>如
“
环节
”
中的
“
这些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
(
I
)
(
4
)指导;
(
5
)机智
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
课程性质
(
1
)目标;
(
2
)内容;
(
3
)实施;
如< br>“
目标
”
中的
“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
/
(
C
)
(
4
)评价;
(
5
)资源
学生
/
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
课堂文化
(
1
)思考;
(
2
)民主;< br>(
3
)创新;
如
“
特质
”
中的
“< br>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
(环节
(
C
)
(
4
)关爱;
(
5
)特质
安排
/
教材处理
/
导入
/
教学策略
/
指导
/< br>对
话)?
”
1
观察主题确定后,各位老师相继开发了观察量表。
W
也以授课班级的座位表为基础设计
了观察量表,其观察记录如下:
记录说明:
1
.回 答行为:
A
为点名回答,
B
为主动回答,
C
为主动提问,< br>D
为插话。
2.
回答正误:回答正确与错误用“√”
与“×”表示。
3
.问题难度:Ⅰ为了解水平的问题,Ⅱ为理解和运用水平的问题。
4< br>.问题编码:
1
—
N
为问题链中的问题记录序号。
5
.理答行为:
“
T
答”为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
T
追”为追问,
“
S
评”为学生互评。
6
.候答时间:若 候答时间为
3
秒,则记为“
3S
”
。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 br>(
1
)准备;
(
2
)倾听;
(
3
) 互动;
如
“
自主
”
中的
“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 多
(
L
)
(
4
)自主;
(
5
)达成
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
教师教学
(
1
)环节;
(
2
)呈示;
(
3
)对话;< br>如
“
环节
”
中的
“
这些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
(
I
)
(
4
)指导;
(
5
)机智
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
课程性质
(
1
)目标;
(
2
)内容;
(
3
)实施;
如< br>“
目标
”
中的
“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
/
(
C
)
(
4
)评价;
(
5
)资源
学生
/
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
课堂文化
(
1
)思考;
(
2
)民主;< br>(
3
)创新;
如
“
特质
”
中的
“< br>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
(环节
(
C
)
(
4
)关爱;
(
5
)特质
安排
/
教材处理
/
导入
/
教学策略
/
指导
/< br>对
话)?
”
观察主题确定后,各位老师相继开 发了观察量表。
W
也以授课班级的座位表为基础设计
了观察量表,其观察记录如下:< br>
2
记录说明:
1
.回 答行为:
A
为点名回答,
B
为主动回答,
C
为主动提问,< br>D
为插话。
2.
回答正误:回答正确与错误用“√”
与“×”表示。
3
.问题难度:Ⅰ为了解水平的问题,Ⅱ为理解和运用水平的问题。
4< br>.问题编码:
1
—
N
为问题链中的问题记录序号。
5
.理答行为:
“
T
答”为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
T
追”为追问,
“
S
评”为学生互评。
6
.候答时间:若 候答时间为
3
秒,则记为“
3S
”
。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 br>(
1
)准备;
(
2
)倾听;
(
3
) 互动;
如
“
自主
”
中的
“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 多
(
L
)
(
4
)自主;
(
5
)达成
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
教师教学
(
1
)环节;
(
2
)呈示;
(
3
)对话;< br>如
“
环节
”
中的
“
这些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
(
I
)
(
4
)指导;
(
5
)机智
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
课程性质
(
1
)目标;
(
2
)内容;
(
3
)实施;
如< br>“
目标
”
中的
“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
/
(
C
)
(
4
)评价;
(
5
)资源
学生
/
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
课堂文化
(
1
)思考;
(
2
)民主;< br>(
3
)创新;
如
“
特质
”
中的
“< br>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
(环节
(
C
)
(
4
)关爱;
(
5
)特质
安排
/
教材处理
/
导入
/
教学策略
/
指导
/< br>对
话)?
”
观察主题确定后,各位老师相继开 发了观察量表。
W
也以授课班级的座位表为基础设计
了观察量表,其观察记录如下:< br>
记录说明:
1
.回答行为:
A
为点名 回答,
B
为主动回答,
C
为主动提问,
D
为插话。
2.
回答正误:回答正确与错误用“√”
与“×”表示。
3
.问题难度:Ⅰ为了解水平的问题,Ⅱ为理解和运用水平的问题。
4< br>.问题编码:
1
—
N
为问题链中的问题记录序号。
5
.理答行为:
“
T
答”为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
T
追”为追问,
“
S
评”为学生互评。
6
.候答时间:若 候答时间为
3
秒,则记为“
3S
”
。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