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走进田园——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余年寄山水
650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2: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育部考试中心托福网考网上报名-关于交通安全的手抄报
走进田园——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正如一般文学史所叙述的那样,
我国
“四时田园诗”
的母题开创自
《诗经·
豳风·
七月》
。
它是我国历史上极少见的叙述农事与农家生活的诗歌,
详细、
具体地记录了周代下层劳动者
一年到头的劳动生活。诗中有世情图,有风俗画,
且叙述得有条不紊,
体现了作者对于农事
深切透骨的体验。
后世的文人亦开始写作田园诗,
较著名的是东晋的陶渊明、< br>唐代的王维、
孟浩然以及南
宋的范成大,
其作品亦各有特色。
陶渊明是 第一个正式大量写作田园题材诗歌的诗人,
他有
着切身的劳动体验,同时,作为一个受玄学影响 较深的隐者,除了对农家日常生活的叙述,
在诗歌中还不断表现出隐逸的思想和玄妙的哲思。
田 园诗到王孟可谓一变,
王孟已经不再参
与劳动,
甚至于他们的
“隐逸”
都很值得怀疑。
而田园对于他们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审美对象。
在王孟的诗中,我们只能看到田 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
“劳作”的主题已经淡出,盛世之中
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则格外突出地 表现出来,
对山水田园之美的刻画,
对田园生活的闲适
状态的描述也达到了极致。田园诗到范成大可谓又一变,
诗人开始真正走入民间,
走近下层
的民众,
更加真实而具体地表现田园生活中的种种细节,
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王孟以来对山水
之美的关照, 转而向《诗经》的传统,向血汗与泥土回归。以下试从几个田园诗歌中的常见
主题入手去比较范成大与前 代诗人的异同,进而分析范诗的特色。
一、隐逸
文人大量写作田园 诗自陶渊明始,而陶渊明最初的身份就是“隐士”
(钟嵘称之为“古
今诗人隐逸之宗”
)
。
于是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田园与隐逸的主题总是密不可分的。
这< br>在唐人的诗歌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
王孟的诗歌中有很多歌颂隐逸的作品,
而多数都以田 园
为依托,俨然隐士之形象。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
又与真正的隐者如陶渊明< br>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但不管怎样,对于陶、王、孟等诗人来说,这些表现出隐逸主题的田园
诗歌大 都创作于壮年,即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建功立业的年龄,是“仕”是“隐”对于他们来
说是一个问题,一个人生选择上的矛盾。
这也是中国每一个封建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问题。
然
而范成 大在写作田园诗的时候则基本不存在这一问题。
范成大早年仕途顺畅,
官至参知政事,
尽管在官场也是屡有挫折,
但仍为民做了不少好事,
出使金国亦圆满完成任务。
在这一 时期
创作的也主要是壮怀激烈的爱国诗和针砭时弊的政治诗。
而田园诗则主要作于五十七至六十
八岁退居乡里期间。对于这样一个老人来说,已经基本不存在什么“仕”与“隐”的选择问
题了 。因此,范成大的田园诗与隐逸的主题无关,这是与前代田园诗歌的一个很大不同。
为什么要论及这一点呢?我觉得对“隐逸”的强调实质上是 对自身际遇的关注与强调。
陶渊明早年抱有“大济于苍生”的宏愿,孟浩然也一再申言:
“忠欲 事明主”
“端居耻圣明”
“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
,因此当官场不得志的时候,就 会想到隐逸,歌颂隐逸,而隐
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因此他们关注的仍是自身,
其诗作 可以看作是一种比较纯粹的个人化
体验的书写。
田园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田 园,
更是一种理想的寄托,
心
灵的栖所。
而范成大不同,
他在官场上 已经比较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隐逸对他来
说已经不成其为一个问题,
也就是 说,
他对自身的关注已经不是那么多了。
所以在范成大的
诗歌里,
我们看到,
隐逸主题的缺失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关注点由知识分子自身转向
了下层民众。这 一点在后面还要详细论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