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讲课讲稿

巡山小妖精
916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3: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洪文育)














精品文档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 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
类别
。古诗词如果要
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 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
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 战诗词;⑦羁
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 、写景诗歌产生
原因

1.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 br>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2.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
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
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 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
特点
: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 借助客观景物的
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
于 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
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 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
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 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
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
模式


1
、一是一般情况下, 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 感情,用荒芜、暗淡的
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
、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 斋诗话》中
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
情愉悦 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
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 黯然离别之际:霏
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
前者是乐景写哀,后 者是哀景写
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
《采桑子 》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
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 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 的’也是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 br>、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
景,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 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
、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 有名的通篇写景的
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
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写景抒情诗歌的
抒情方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写景诗的
景情关系
:景——情:一致
-
情景交融

不一致
-
反衬(以乐
景写哀情)

【情与景的关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
氛、抒发感情服务的。要想鉴赏诗歌景物,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 br>“乐”与“哀”。从乐与哀角度来说,情和景之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景正衬



情。例如白居 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
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乱花渐欲迷
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抒 发对钱塘
湖春行所见美景的喜悦欣赏之情,这可由尾联可见。中间两联写春天鸟和花草
的情趣和 生机,即是为了抒发后文

最爱

之情所作的铺垫,这里,美好景物和
喜 悦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第二种情况,



景正衬



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
用来烘托凄凉的 气氛,而且更为常见。例如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
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 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全诗集 中表达的是对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为此,
第二句的

高卧

即是孤独的 诗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不得已之举;第四句的

秋声

更是明显地渲染了凄苦 的心情。


第三种情况,



景反衬


情。古人曾评价说:

以乐写哀,以哀写
乐,一倍增其 哀乐。

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
上下文。鉴于情况不尽 相同且各有代表性,下面以四首诗为例作简要分析。先
看杜甫的一首《绝句》:

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然(燃)。今春看又过,何日
是归年?

前两句的景是美好的春景,可是 后两句的情又是伤感的怀乡之情。这
时一定要注意,全诗的中心恰恰是这后两句而不是前两句。这样,我 们就可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明 白,前面的美景就是为反衬后面的伤感之情服务的。再看这首《春行即
兴》:

宜阳城下 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
啼。

三、四句虽然写到了芳 树之花和春山之鸟,但是不是要表达赏春之喜呢?
不是,因为花是



落,鸟是



啼。







两个字可现美景无人欣赏之孤
寂和失落。再看岑参的这首《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
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前两句无 疑是萧条衰败之景,那么后
两句庭树发花是不是美景呢?也不是。因为,

人去尽

仍是萧条冷清之景,




不知人事已非这一变化,仍天真 开花,正可反衬山房之破败和人心之凄冷。
最后再举杜甫《客至》一诗为例:

舍南舍北 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
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 邻翁相
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首联写到的春水和群鸥固然是田园生活特有的情趣,< br>但若仅理解到这里,认为这是在表达对目前生活的欣赏,恐怕有违诗人的本
意。这时,我们不妨看 一下颔联,颔联说

我这一直没有朋友来,今天才迎来你
这位客人

,字 里行间,充分表现出诗人盼客之苦、迎客之喜。那么,首联所写


处处春水
< br>、

日日群鸥

,是不是在所谓的清新热闹中,蕴含着无人来访的



深的孤寂呢?


第四种情况,< br>


景反衬



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



情,前
面的



景完全有可能是 为反衬



情服务的。请看李白的这首《塞下曲》:

五月天山 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
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
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 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 br>


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七、写景诗歌的
语言特点
: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八、鉴赏写 景诗歌
原则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
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 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鉴赏借
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

-

-
情景关系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
意境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
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 务。如下面这
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 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
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
相张九龄的,是 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 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
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 襟。后两联
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
空有出 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
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
合起 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
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
情感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
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
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 br>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
飒情味。下片抒情, 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
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 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
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 瑟
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
广阔和对生活对 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br>
精品文档

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 用语与手法虽
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
可以 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 的
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方法很多,概
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 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
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如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
析。





2
)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
) 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
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
1
)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
至暮, 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
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 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
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颈联两句是写
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
意 愿。





2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 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
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

刺云天”这类一
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 br>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
南为鲁,泰山之北为 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
移用。





3
)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
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 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
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写景诗词鉴赏要诀(
2







2002
年高考诗词鉴赏题考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的这首
绝 句所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从题材的分类上看,属于“乡思”类。这类诗词明
年在高考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 能性不太大,我们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材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诗词上。这篇文章就先结合创作方法谈一谈“写景”类诗词的鉴赏要诀,为 高
三迎考师生抛砖引玉。






王 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写景诗词时首先要缘
景明情,紧紧抓住“情”这一牛鼻子不 放,由此解题,才算进入解题的大
门。






但仅仅入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登堂入
室。





一是要领会诗的
主题,
了解诗人的立意。我们不妨先 看一看祖咏的
《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
寒。”





诗人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遥望终南余雪, 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
想到长安还有许多贫穷的百姓,他们缺衣少食,能否在饥寒中度过难关。其关
心民瘼之意,隐含其中,所以清代的王渔洋称之为咏雪的“最佳”作品。这是
为什么呢?因为诗 人并没有将“意”和盘托出,而是通过最后一句抒发感慨来
透露,显得十分宛转。






高考试题用的。立意的问题解决了,写景诗词的意境、情景 交融的抒
情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 br>二是要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作是一幅画,融
绘画欣赏技法
于其中。
即以王维的 《汉江临眺》为例来加以阐析:其诗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
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 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
与山翁。”这首诗便是作者融画法于写景诗的杰作,全诗气势雄伟 ,意境阔
大,既富诗情美,又富绘画美。首联写汉江境域的辽阔,气势宏伟,境界壮
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阔。这是一幅巨画的背景,诗人 以诗家的眼光,画家的笔法,先勾勒出一个轮
廓,充分体现出绘画的构图美。中间两联着意写水势的浩淼 ,是这幅巨画的主
画面。诗人没有采用一般的形容手法,而是富有创造性地从倒影着手,刻画出
水中的世界。颔联先写江水奔腾东去,雄浑壮丽,以意境取胜。再写远处的山
色,在辽阔的天宇下,在江 涛的雾霭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似有似无。明朝
的王世贞盛赞这联诗是诗家语,却入画三味。除了构图 美和形象美外,绘画艺
术中的、色彩美、意境美等,也应懂得。例如,可以用王维《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出道
题:“这首诗表现出一 种怎样的色彩美?”这一问题该作如何回答呢?应从色
彩的角度来考虑,做这样回答:“诗人使用‘堪染 ’来突出一个‘绿’字,用
‘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红绿两色的突出与夸张使盎然春色跃然纸上,
极富色彩美。”






三是要学会 对古人写诗填词时炼字所蕴含的
深意
的挖掘,做深入浅出
的分析。如《终南望余雪》中 的“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其实,
雪压山崖时积雪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山头上的云。可诗人 不从云入手来写,而
从雪切入才符合题意。这样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
真是妙不可言。再次是“明”字,含蓄地写出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
和树林抹上了一道亮丽的 彩色,整个画面因此换了个模样,使终南山有了神秘
的色彩,也使这首诗富有诗情画意。平时只要多加留 意,仔细品味,自然可以
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以用王湾《次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出一道题: “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


我仰望星空-时光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