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课内外古诗词考题及答案
温柔似野鬼°
979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3: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欧美怀旧经典歌曲-斗志昂扬
八年级上期课内外古诗词考点考题及答案
望
岳
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高大
;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 的
神
奇秀丽
;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诗人对祖国河山 的热爱
。
2
.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
“割”
字写出了高大的 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
形成两种不同的自
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
?
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 和象征意义的诗中,
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
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 雄心
壮志。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
险阻,奋力登上“绝顶”
,才 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
.
《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
登高是传统习俗,
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在他们的笔下有多 种多
样的“登
高”
。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
课内外不限
)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
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
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
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
“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两字 好在哪里。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
木苍
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
满 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
3
清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
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 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
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
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
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忧国思家的情怀。
4
.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5
.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
搔首踌躇,
以至于稀疏的短发,< br>几乎无法梳髻
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 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
别。
1
.< br>《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
安史之乱
这一历史事件之中,
诗写
“吏’
’
与
“妇’
’
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
”
。
诗
人
“ 暮
投石壕村’
’时“翁’
’与“妇”均在家中,
“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 翁别”
。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1)
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
“疼”死去的儿子,< br>“忧”被捉走的老妇,
“怜”未
成年的孙子。
(2)
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2
.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
?
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
这首诗是通过老妇人自述的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这种 自述的方
式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
这种自述的方式,
可 以
使读者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3
.
《石壕吏》中写了“夜色”
,它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归园田居
(
其三
)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
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
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超然世外,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 园生
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
2
.
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
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 被露水打湿了.
3
.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愿”字蕴含了作者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 失去
自我的意思。
4
.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久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个老农娓娓 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
农村劳动的心情。
B
.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 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回家。截取两
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 来。
C
.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 诗
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
D
.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 和主旨。
“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
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 绘出—幅意
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2
.
“征蓬”表现了
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飘泊的
“蓬草”形象,正是暗写自己内心 飘零孤寂。
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 着奔腾而去,在
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 br>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江水奔腾直泻,
从荆门往远
处望去,仿佛流入荒 漠辽远的原野。
2.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
其中第二联中的“随”
“入”
“尽”
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简要分析“随 ”
“入”
“尽”安好在何处。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
(
或 “以动写静”
)
,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
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 感和流动感。一个“人”字形象生动,写出
了气势的博大,
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
< br>丈,
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尽”
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 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3
.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出的画 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
字用得好在哪里?
这两句写船轻快地顺流东下,
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
倒映在江
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 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
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历来被称为不 朽佳句。
下,
是
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4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
答案不超过
15
个字
)
景色幽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2.
首联中“莫笑”
“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足”字写出农家的 盛情,也
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的哲理。
山环水绕,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
无 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锦簇,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比
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3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 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