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 (诗词班[上课讲稿])
余年寄山水
818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3: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朵玫瑰代表什么-冬天的作文
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
(
诗词班
[
上课讲稿
])
通常我们读到一首好诗都会说
:
这首诗很好
,
有风骨
,
有情
趣
,
格调高雅
......,
但何谓诗的风骨与格调呢
?
所谓诗的风骨
就是诗人的风骨 与作品的格调
.
其实诗的风骨与格
调具体反应在诗的
气
势
韵
味
四种可感而不触的既抽象
而又具体的层面上
.
风
,
即风怀之 意
,
格
,
即是骨格文辞
.
他有俊爽朗健者
,
有忧柔淡雅者
,
并非专指一格也
.
他有优卑之
分
,
高下之分
......
因人因材而异
.
我们来看看
<
落花
诗
>
大宋和小宋的两联
:
大宋的
:
汉皋佩冷临江失
,
金谷危楼倒地香
.
小宋的
:
将飞更作回风舞
,
已落犹成半面妆
.
只用
十四个字就把落花写活了
,
写全了
,
既写了 花之将落
,
也写了已
落成泥
,
落之过程
.
风骨显露
,
格调高雅
,
活灵活现
,
用事有来处
,
且 精确非常
.
咏落花而不言落
,
亦不言花
,
只将美女喩之< br>,
高手
也
.((
说明
:
汉皋佩冷
:
汉郑交甫
,
出游于江汉之湄
,
逢二女
,
见面
悦之< br>,
交甫不知其为神人也
.
对其仆说
:
我欲下请其佩
. .....
二
女遂手解玉佩交与甫
,
交甫悦而受佩
,
怀揣于 当心中
,
趋去数十
步
,
视玉佩
,
空怀无佩
,
顾二女忽而不见
,
白居易诗云
:
心摇汉皋
佩
,< br>泪堕岘亭碑
.
汉皋
,
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
.
金谷楼句指西
晋绿珠堕楼报石崇的故事
.
杜牧诗云
:
落花尤似堕 楼人
.
半面
妆
,
写南史梁元帝妃子徐氏无容质
,
不见礼
.
以元帝少一目
,(
独
眼龙
)
知 帝将至
,
必为半面妆以俟
.
回风舞
,
出自李贺诗
:
花台
将暮春辞去
,
落花犹作回风舞
.
大宋
北宋人
,
名宋庠
,
小宋名宋
祁
,
上面诗句是他们兄弟还是布衣时所作
.))
又如杜甫
的
<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
坤 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这首诗写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
首联以登 楼偿宿愿为喜
,
颔联
赞颂洞庭湖波澜壮阔浩荡
,
气势磅礴
.
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
,
自已老病无依
,
末联北望秦陇乃兵乱未息为 忧
.
诗人在诗中把
自已的命运和国家忧患相联系
,
把寂寞的身世感慨 和壮阔的
自然景观相映衬
,
意境雄大浑厚
,
情调悲壮
,风骨格调尽露也
.
再如孟浩然的
<
临洞庭上张丞相
>
八月湖 水平
,
涵虚混
大清
,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
坐观
垂钓者
,< br>徒有羡鱼情
.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
,
表露了急于求荐的迫切心情
,
但又不露痕迹
.
构思新頴
,
艺术上颇具特色
,
格调高
雅
.
又再如陈陶的
<
陇西行
>
誓扫 匈奴不顾身
,
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骨
,
犹是春闺 梦里人
.
此诗上半
首言将士们英勇卫国
,
视死如归
,
下半首用
可怜
二字宕开
,
揭
示作诗旨意
,
明显对统治者长期征战不息
,
不惜民命的控诉
.
表
达了对 死亡之将士及其妻子的同情
.
其意境高雅
,
且又蒙茏曲
折
,
妙到好处
,
令人读来韵味无穷
.
上面这些是大概之论述
.
下面我们来谈谈
< br>气势韵味
先说
气
所谓
气
< br>指诗之气格风骨
.
她有高雅雄浑之分
,
有清
有浊之别
,
有短有长
,
有扬有抑
,
有蓄有发之势
.
只能用心 去体
会
,
很难用语言来描述
.
它关乎诗的立意高远
,
雄浑低卑之旨
.
诗之气势如何靠作者的修为及内涵来决定
.
非徒为壮语也< br>.
李大白
,
妙于神行
,
信手拈来
,
韵高而气清
,
意境开阔
,
气若呑云
.
如他的
<
荆门送别
>
远渡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
阔
,
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
行舟
.
本诗描写长江闯出三峡流入平原地带的壮阔形胜
,
和奇
丽优美的景色风光
,
反映诗人的宽阔胸怀
,
气势磅礴< br>.
又如
<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
关情
,
何日平胡虏
,
良人罢远征
.
诗借用明月秋风捣衣声来传达
玉关情,
抒发了征人妻子对开边夫婿的无限思念
,
渴望战争早
日结束
,
夫妻家人团聚的愿望早日实现
.
情深意切
,
格调高雅
,再如
<
下江陵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 江陵一日还
,
两岸
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一气呵成
,
气象万千
,
畅快淋漓
,
令人心旷神怡
.
民族英雄岳飞的
<
满江红
>
怒发
冲冠
,
凭栏处
,
瀟瀟雨竭
,
抬望眼
,
仰天长啸
,
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
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
靖康
耻
,
犹未雪
,
臣子恨何时灭
,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
壮士饥餐胡
虜肉
,
笑谈喝饮匈奴血
,... ...
何等的气势磅礴
,
壮志凌云
,
裂石断
金
.
又如毛主席的
<
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br>万水
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
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是何
等的英雄气慨
,
高昂的激情奔 涌
,
一往无前
,
排除万难的战斗豪
情
.
跃然纸上< br>.
这就是
气
下面来谈谈
势
如
上所叙
,
格调欲高 则必须善于蓄气
,
欲蓄气则词意物境不能说
尽
,
弯弓射的引而不发< br>,
就是气势
.
所谓
势
指诗势
,
气
势氛围也
.
说穿了就是一种能量
.
物理学中说的能量分为动能
和势能
,
同样一 块石头
,
放在平地上其势能为零
.
将它放在高高
的危崖上
,
它便蓄有待发的千钧之势
.
写诗也是一样
,
选词用字
也是在 造势
.
用得好
,
它有万钧之势
,
用得不好便没有势
.
或失
势之举也
.
如滕元发的
<
月波楼
&g t;
诗
,
野色更无山隔断
,
天
光直与水相连
.一个
直
字便为力道处
.
如若改为天光自与水
相连
.
虽也通
.
但到底没有
直
来得有势< br>.
大家不妨仔细品味一
下
,
是不是这样
.
诗势即是神理
,
神理即是诗势
,
是使人
读后给人一种势所必然的趋势
.
比如说某人想以死明志
,这样
写就可以了
:
那怕楼高三百尺
,
一跃清白在人间
.
多余的话就不
必说了
,
势所必然也
.
如毛主席的
<
咏蛙
>
诗
独坐
池塘如虎踞
,
绿阴树下养精神
,
春来我不先开口
,那个虫儿敢作
声
.
其势喷涌而出也
.
我仿毛主席这个诗势
,
临屏作了一首
<
咏梅
>
送博友咏梅:
帝君派我报春端
,
千里冰封不怯寒
,
侬若
春前不绽笑
,
百花焉敢露娇妍
.
让大家见笑了
.
鲁迅先
生诗
:
血沃中 原肥劲草
,
寒凝大地发春华
.
字字着力
肥
字
发
字更着力
.
白居易的诗
:
蓠蓠原上草
,
一岁一 枯荣
,
野
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春风吹又生
字字着力
.
又
字更有势
.
诗有一字着力者
,
一句着力者
,
一联着力者
,
句句着力者
,
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