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论文
玛丽莲梦兔
795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4: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是你给我爱-助学金申请表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对于
教师来说,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 br>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
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不断对
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
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充实自己,
优化教
学,
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简单地说,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
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 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
1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 设计的教学目的、
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
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
当的措施;层次清 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
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 触;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
学时参考 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
2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
梳理,
并对其作深
刻的反思 、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
3
)、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
发事件而 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
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
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
4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br>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
肯定学生 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
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
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
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 养分。
(
5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 新;
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
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 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
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 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
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 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
获。
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看法 ,
可能还有很多错误,
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批评
指正。笔者也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反 思认知和研究深入进行修正。
课后反思的
“
七要
”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
(包括课后)
反思。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 br>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
分析和审
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 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 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
(或活动)
的教学目标时,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即
“
三个维度
”
----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
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br>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 都随着时间的推移
容易遗忘,
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
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 力,
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
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 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
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
“
沟通
”
和
“
合作
”
叶澜教授曾提出: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
教学活
动作为教 育活动的一部分,
“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
”
,
失去了沟通的教学 是失败的教学。
教学,
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 种多样的、多层面、多
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
关系不再是
“
人
?
物
”
关系 ,而是
“
我
?
你
”
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 生平起平坐的一
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 中,师
生应形成了一个
“
学习共同体
”
,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 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
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 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
发生的
“
假教学
”
。< br>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
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
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 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
种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它不再是完成教学 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
而是以一种参考提
示的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 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同时,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
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 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
不
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 ,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
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
可以在“
课后反思
”
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
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
“
内伤
”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
“
好课
”
标准:教学环 节中的
“
龙头
”
、
“
凤尾
”
、
“
铜腰
”
个个
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
“
电媒
”、
“
声媒
”
、
“
光媒
”
一个不能少; 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
答如流。这种
“
好课
”
似乎无懈可击 ,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
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
“
满堂电
”
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
态度、
价值的变
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
“
内伤
”
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 思、无情剖析,并对症
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
“
智慧的火花
”
教学,< br>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
去体验、
去感悟 、
去创造。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
“
奇思妙想
”
、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
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
加 以重组整合,
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给课堂带
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提炼,
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
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 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
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成功的教育制度,
成功的教育者,
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
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 各异的学生争
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 应让
基础好的学生
“
吃得饱
”
、跑得快,让中等生
“
吃得好
”
、跑得动,让学困生
“
吃得了
”
、不掉队。因< br>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
“
为了 一切学
生
”
,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 学生的个性差异,
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
“
伪探究
”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
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
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
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
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
“
老面孔
”??
优等生 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
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 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
技能、
知
识?就不得而知。这种
“
神散形未散
”
的
“
伪探究
”
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
甚至会剥 夺部分学生的
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
“
疑难病症
”
?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
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
1
.反思的含义
何谓
“
反思
”?概而言之,
反思,
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
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
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 开展研究
的能力。
有关研究证明,
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 他们事业中的重要
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
“
反思
”
被广泛地看作
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
)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
“
经验
+
反思
=成长
”
,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
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
质疑或评价自己 教育教学的有效
性,
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
并在 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
her
)等人认为反思性教育 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
一是
“
对实践的反思
”
;二是
“
实践中反思
”
;三是
“
为实践反思
”。
“
对实践的反思
”
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
教学实践之后,
“
实践中反思
”
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
“
为实践反思
”
则是前两种反思
的预期结果,即
“
实践后反思
”
与
“
实践中反思
”
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2
.反思的步骤
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
(
1
)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 本身
等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
角色扮演、轶 事记
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
2
)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 br>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
成 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
也
可 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
3
)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
或通过阅读专业书 籍、
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
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
以建立解
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
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
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
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
4
)验证 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
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 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
就开始了新一轮
的反思循环。
3
.反思的方式
教师应当如何 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
以下几种反思的
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
(
1
)课后备课。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 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
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 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
2
)写反思日记。教师在 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
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
另外,
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
了解学
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 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
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
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对新教
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
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
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
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
并提出改进计划。
指导 教师应当在相
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
3
)课堂观摩。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 br>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
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参加研讨的教
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
(
4
)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 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观念、
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5
)行动研究。为弄清学校中所 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
案,
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 查和研究。
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
法则的
“
科学研究< br>”
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
“
哲学研究
”
,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 教学活动的改进。行
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 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
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总之,
通过反思,
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
的设计中来,
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维、
新策略 来解决所面
临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 思者,
从而不断促进
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 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
静思考和总结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
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
.
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不仅是 个人的思想需要
,
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
,
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
,
发现问题则深思
,
找到 经验就升华。如此说
来
,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
敢于和善于突破、
超越自我
,
不断地向高层次
迈进。
教学反思是教 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
,
属于
“
个人奋斗
”
。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
,
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
,
遥望星空
,
夜不能寐。正因为
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
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
.
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
,
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
理 。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
,
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
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 识对象进行分
析
,
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 的教学生涯
,
而不是
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
,
我思故我新 。
第二
,
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 br>,
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
流
,
研究别人的教学 长处
,
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
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
他山之石
,< br>可以攻玉
,
通过学习比较
,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
解析 手段、方法上的差异
,
从而提升自己。当然
,
无论是运
用行动研究法 还是比较法
,
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达到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 br>1.“
课后思
”:
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
,
写好课后记一得或 教学日记
,
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
2.“
周后思
”
或
“
单元思
”:
也就是说
,
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
,
摸着石头过河
,
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
;
3“
月后思
”:< br>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
:
月考后质量分析。
4.“
期末思
”:
即通行的期末质量分析
,
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末考核
,
召开学
生座谈会
,
听 取家长意见
,
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
;
也可以以一个学期、
一个学 年或一届教学
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 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原本是我教学中的一种随笔
,
自己坚持写
了多年。 那时并没有谁来要求我
,
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即时灵感。
在那些灵感中
,
我曾经记录了孩子们课堂上闪光的身影
,
留下了我心 中许多的不自禁的感
动
;
那里有我教学经验的精彩描绘
,
也有我工作 不慎时捅下的漏洞
;
在那里
,
我曾经不断地刷新
一个真实的自我,
也曾经轻轻地汲取营养为自身内需做补充
;
那里有我的忧虑和困惑
,< br>那里也
有我的欢歌和笑语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那里记载着我尝 尽了酸甜苦辣后的欣然
: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地向前走
,
换来了一 个又一个的小小成功。我曾经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
:
真
心地感谢吧
— —
教学反思。它给了我一个工作反省的机会
,
给了我一方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
,
给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
,
帮助我一天天变得成熟、变得聪明。我永远会对它 有一份
钟情。
后来
,
教学反思不再为我所有
,却衍生成教学备课中的一种规定。它要求我们写出
东和西
,
写出南和北。有些方面 俱细之极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学中没有什么触动而无
病呻吟时的反思
,
简直叫人 觉得是一种难受。
我常想
,
教学反思毕竟是一 种促进教学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执笔者的用心
,
也需要
执教中的细心
,
更需要过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规定就能生发出来的灵性。
教学随笔
——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 师整理教学效果
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常写教 学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
的办法。那么,教学反思应记点什么呢 ?
一、反思教学中的设计
成 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
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
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
1
)
抓住知识本质特征,
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刺激学生的好奇 心。
(
2
)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 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
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
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
望。
如此将上述设计体会记录下来,
并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
一定 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反思教学中的失误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
不当 、教学重点不突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拿出勇气去面对。对教学
中的失误之处,不仅要将问题记下来 ,并且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