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温柔似野鬼°
649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4: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就爱妹妹-鹊踏枝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萧正楠)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
培养。 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

革命

。然而,在这场
“< br>革命

中,
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

退位


学生一时缺少

自主

能力,
而引起教学秩序的

动荡


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

轰轰烈烈
,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一
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
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
另一方面,
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
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
热点,
顾此失彼,
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 全面系统的培养,
造成学生在自
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
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
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必须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 力,
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
也是其它学
习能力的基础保障。
学习和掌握 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
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
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




1


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 br>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
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
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 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
处理知识信息,
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
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一方
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 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
举一反三,
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
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 br>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
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


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
经过、
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
学生 靠死记硬背
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
借鉴 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
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 时,可结合数学的

集合

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
的程序进行分析 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


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
学科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中,
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
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
小专题,如政治专题 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
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 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
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 化涉及的
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
结合自 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

集合

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 br>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二、

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 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
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
学科内知识的联
系、
跨 学科知识的综合等。
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也是近年来
高考对学生知 识能力考查的重点。
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
才能
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 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


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 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
性知识。
同时,
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 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
体现为隐藏性知
识。
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 挖掘和联系,
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1865
年,
美国从俄国购买阿 拉斯加,
对美国领土扩张这一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
在隐性知识上则反映出:俄国在
1 865
年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
教材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能力开 发的重要题材。




2


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从主观原因到客
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 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
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 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辛亥革命失败,
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 夺,
主要原因包括
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
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 性质,
它决
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
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 级民
主革命。
从革命的失败,
又可以得出: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 不通这
一规律性的结论。




3


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 内知识的综合能力,
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
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 。
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比和综
合。
在横向联系上,
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
系,
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在纵向
联系上,
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 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
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 、影响,并尝试将各部
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4


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 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
趋势,
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 趋势。
在教学中,
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
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
联系其它学科 中与之相关的知识,
进行分析或对比,

多学科的角度,
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 知识,
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
可以联 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
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 从而对中、美两国西
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



三、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
一方面,
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
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
另一方面,
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

人文科

作用的终极体现。




1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



当前,
考试是检 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
或者说是最重要手段。
因此,
解答考题的技巧 ,
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
而进行各种题型
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 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
不断重复和提高,
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 试的能力。
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几乎
每个学校都相似,这里就不再分析。




2


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

就爱妹妹-鹊踏枝


就爱妹妹-鹊踏枝


就爱妹妹-鹊踏枝


就爱妹妹-鹊踏枝


就爱妹妹-鹊踏枝


就爱妹妹-鹊踏枝


就爱妹妹-鹊踏枝


就爱妹妹-鹊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