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余年寄山水
879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4: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腊八祝福-幼儿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
“
新课堂
”
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的目标
,
需在新的
教育理念支撑下
,
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
新课堂
”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
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 式,
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
“
教书
”
的匠人,
而应是拥 有现代教
育观念、
懂得反思技术、
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在阐述
“新课堂
”
构建的意义的同时,
着重探讨
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
新课堂
”
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新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
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
N egroponte
)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
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
“
一个
19
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
代的手术室。 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
……
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
面貌。但是 ,另一位
19
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
程内容 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
他可以立刻从他
20
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
因为,
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
150
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 段的运用上,
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
”
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
“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
“
悲惨命
运
”
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 ,而在技术之外。
”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
90
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
的教学体系。
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
“< br>计算机
”
更名为
“
信息技术
”
,
且已经成为 课程设置中的
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 br>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
中。尽管 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
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 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
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 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
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
全国展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
改变课
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省教育厅关于 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
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 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 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
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 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
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 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 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
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 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
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 特征)的发
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
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
空中楼阁
,
势必对我国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造成极大的危害,拉大我国小学生乃至一代劳动者与世界发 达国家在信息素养
和信息技术素养上的差距。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 薄
弱)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 br>是一个只知
“
教书
”
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 、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 术教育
(更多的是计算机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
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房里
来,以共同构建 信息技术的
“
新课堂
”
。
所谓信息技术的
“新课堂
”
:
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
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信息 技
术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
“
教本
”
限制,突破
“
课堂
”
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
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 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
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二、
“
新课堂
”
构建的意义
1.
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2000
年
10
月
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 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中强调:在开好信息技
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 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
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 学习中。
受目前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件相对缺乏、硬件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 ,小
学计算机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时日。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
使 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
发的能力,要以先 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
的信息技术的
“
新课堂
”
。
改革课程结构,
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
重组 课程传递
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使课改落到实处。
2.
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
算机而 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
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 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
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
包打天 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
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 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
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 :①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
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 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
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 不仅
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
大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改造
“
旧课堂
”
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
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 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
作意识和开放的 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
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