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教学论文
温柔似野鬼°
805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4: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空间日志伤感-哲学故事
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教学与能力
培养
思想品德课的考试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能力,抽象的
能力培养使中学思想品德课不仅面临更新知识的挑 战,更重
要的是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考验。传统方法为了提
高能力,在中考阶段大搞题 海战术,试图通过多做练习题获
得能力,但效果不是很好,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
此我 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现将一些做法总结
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时政
现在,我们思想品德课本已是新 教材,所讲授的内容跟
我们的实际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政治课给人的印象
始终还是讲大 道理、
背死教条、
枯燥无味。
这里有历史原因、
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 己的原因。如因为教学与学生
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所以学生听起来必然
索然无 味。要使学生有所收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
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 ,从我
们的身边的日常生活出发,有目标的引入时政。这要求教师
必须熟练掌握教材,深入挖掘 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
基础知 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
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 图片事例,恰当引入时政,
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
引入的实 证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
电视、收音机、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 要注
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
的,别总搞独家报道。我常从新 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
小时、
特别关注书刊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取。
学生常有< br>“我
为什么没有想到?”
、
“原来其中竟有如此的奥妙”
、
“ 原来书
本中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感慨。学生渐渐也在日常生活
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 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政
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
培养了 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
更大的意义。
二、在预习中引入时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提高 课堂效率的关
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在这一
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 重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
“预习通知单”
,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否则
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根据教材合理设
置问题,
巧妙引入时政是设 置预习通知单的关键。
如讲到
《切
好“蛋糕”共同富裕》时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
1.
你知道世界首富是谁吗?
2.
我们国家有亿 万富翁
吗?你知道都有谁吗?
3.
你知道你身边的人的月工资是多
少吗?你父 母的年收入是多少?
4.
你知道一名普通农民的
年收入是多少吗?
5.
出现这种收入差距你觉得公平吗?我
们应怎样做?
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我 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
情,大到对国家经济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
求知欲,从而 把学生从书本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把现实中
的问题运用到书本知识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知识转化
运用成为自己的东西,最终能把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
生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那也就 达到了我们的最终教学
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希望得到这样预习通知单,他们感到
有很多丰富多 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而日常
生活、基础知识则是采掘机。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思想品德课以教师讲授为主, 往往造成“一言堂”
的结果,
为提高参与意识,
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
,使学生活中求获。
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
1
.
知识点评
指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