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玛丽莲梦兔
777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6: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升学宴祝酒词-阿哥阿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br>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名称,
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 特征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的特征在本课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又是学习其它立 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因此是
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刚开始认识立体图形,
空间 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自然就成为教学的难点了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实物、研究报告单。
学具:长方体实物、小棒、接头。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
1.
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
2.
研究鼓掌动作。
3.
小结。
“相对 ”和
“相交”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份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
这种关
系 在研究鼓掌的动作中有,
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
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体的过
程中进一步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关系。
一、
回忆旧知,提出问题
(
5
分钟)
1
、电脑出示:点
线
面
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点、线、面,并引出立体图形。
师: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在它的身上找一找有没有点、线、面?
组织全体学生摸一摸 、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顶点,思考长方体中的棱、顶点是如何
形成的。
课件出示:面、棱、顶点。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面、棱、顶 点,如果想深入研究长方体,
你会提出哪些有关面、棱、顶点的数学问题?
(若学生 有困难,教师示范引领提出关于面、
棱、
顶点的数量、大小以及关系的数学问
题。)< br>
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
借助实物认识特征。
(
12
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带着这些数学问题,借助你手中的长方体,用数一数、量一量 、比一比的方法来研
究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把自己的发现成果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记录到报告单中。< br>
学生汇报结果。
2.
制作框架理解长、宽、高。
(
8
分钟)
师:
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精彩的知识,
那如果老师让你制作一个长方体,
你会选择用什么材料?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师:
如果把 其中的一条棱拿掉,
你能不能想象出这条棱的长度呢?根据是什么?
这样
子我们就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即使它拿掉一条棱。
< br>还可以再拿掉一条吗?你
说说拿掉哪一条?这时候你还能不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吗?比划一 下。
还能不能拿掉一些棱呢?
追问:
想一想,
至少要剩 下哪几条棱,
才能保证让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动手试试看。
(
7
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大组进行质疑交 流,
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课 件演示
反馈小结:这三条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制约着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结合课件揭示长、宽、高的定义。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综合运用。
(
5
分钟)
1.
出示一个长方体,已知长、宽、高,找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
【设计 意图: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也 为后续的表面积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
(
3
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效果分析
《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认识》
,
是学生由学习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
的一次过渡,
也是学生学习 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
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
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提
供了丰富的生活材料,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理念,
材料来源于
生活,
也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和学习,
从而使学生有了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从整堂课来看,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遵循学生 的认知规
律,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一步步的引入,让同学们把
这些几何知识形成 一个体系。
在导入新课时,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的 图形,
最后由实物抽象出标准的长
方体图形。
充分以学习小组为 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
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 和能力,达到完
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
相互配合,分工明确,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特征找到。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教学师生交流中,
教师垄断整
堂课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 的局面,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
流、学会探究,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注重指导动手操作。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小学生数学
概念的获得,
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
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
心组织自己的动作 而得到的,
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
学关系的。因而,
动手操作的方法已 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小学生
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做一做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
握几何形体的特征,
不 断积累空间观念。
另外通过拼一个长方体框架
充分理解这些特征,在拼与拆的过程中发展了同学 们的空间观念。
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
得出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用类 比法
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
同比较完成新 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是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
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以数学思考与合作交流穿插 有序的进行,
给我
们的感受是朴实无华,稳重求实,大多数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收
到了良好的效果。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包括:
(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表面积;(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含体积单位 间的进率,
容积和容积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三个内容。本课《长方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