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CPA考试《财务管理》教材word版下载_电子版
温柔似野鬼°
586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6: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续写穷人500字-穷人教学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财务管理目标
第三节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
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第二节
风险与报酬
第三节
成本习性分析及本量利关系
第三章
筹资决策
第一节
筹资概述
第二节
权益资金筹集
第三节
负债资金筹集
第四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第一节
资本成本及计算
第二节
杠杆原理
第三节
目标资本结构
第五章
项目投资决策
第一节
项目投资决策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与应用
第三节
所得税与折旧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第四节
投资风险分析
第六章
证券投资决策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率
第三节
证券投资决策分析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概述
第二节
货币资金管理
第三节
应收帐款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第八章
利润分配管理
第一节
利润分配概述
第二节
股利分配政策
第九章
财务预算
第一节
财务预算概述
第二节
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第三节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编制
第十章
财务控制
第一节
财务控制概述
第二节
责任中心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分析方法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
附录
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
第
一
章
总
论
学习目标:
通过 本章学习,
要求掌握财务关系及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理解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及财务管 理目标的科学表达;
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和财务管
理环境。
第一节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都 是运用人力、
资金、
物资与信息等各项生产经
营要素来进行的,
其中包含了生 产经营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两个方面,
与之对
应的,
在企业中必然存在两种基本管理 活动,
即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
企业
财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 所体现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是组
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
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
概念,还必须了解资金运动、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等相关概念。
一、资金运动及形式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其实质是再生产过程中运
动着的价值。资金运动是指企业实物商品运动和金融商品运动过程中的价值运
动。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实物商品资金运动
企业再生产 过程是实物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与价值的形成和实现
过程的统一。
实物商品经过采购、
生产和销售三个基本环节,
既表现为其使用价
值的实现过程,
又表现为实物商 品的价值运动过程。
这种价值运动过程可以图示
为:
A
G
——
W
<
——
P
——
W
′——
G
′
P
m
随着实物商品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进行,货币资金(
G
)依 次转化为商品
资金(
W
—
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A< br>和生产资料
P
m
)
、生产资金(
P
)
、产成
品资金(
W
′)和更多的货币资金(
G
′)
。资金运动的结 果实现了资金的增值性
要求。
(二)金融商品资金运动
金融商品 是指在金融市场反复买卖,
并有市场价格的各种有价证券
(如股票、
债券等)
。企业进行的各种金融商品投资或买卖活动可以图示为:
G
——
G
——
G
′
随着金融商品买卖的进行,货币资金(
G
)依次转化为金融商品资金(
G
)
和更多的货币资金(
G
′)。
如果企业利用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以及之后的偿付资金(如回购股票、
支 付股利;还本付息)
,完整的实物商品资金运动可以图示为:
w
w
A
G
——
G
——
W
<
——
P
——
W
′——
G
′——
G
P
m
G
——
G
成为实物商品运动的前提,称为筹资活动,实物商品运动称为广
义的 投资活动,
G
′——
G
成为实物运动的结果,称为偿付筹资活动。
二、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
(一)财务活动
如前所述,
企 业资金运动过程是资金形态的不断转化及其增值过程,
这一过
程是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活动实现的 。
所谓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
运用、
耗资、
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其 中资金的运用、耗资、收回又称为投资。资金运动
和财务活动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A
G
——
G
——
W
<
——
P
——
W
′——
G
′——
G
w
w
w
w
w
w
┃
P
m
┃
┃
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分配活动
其中筹资活动是资金运动的前提,
投资活动是资金运动的关键,< br>分配活动是
作为投资成果进行的,体现了企业投资与筹资的目标要求。
(二)财务关系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的,
企业作为法人在 组织财务活动过
程中,
必然与企业内外部有关各方发生广泛的经济利益关系,
这就是企 业的财务
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与国家行政管理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国家作为行政管理者——政府 ,
担负着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
保卫国家安全、
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等任务。
政府为完成这一任务,
必然无偿参与企业利润的分
配。
企业则必然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缴 纳各种税款,
包括所得税、
流转税和计入成
本的税金。这种关系体现为一种强制和无偿 的分配关系。
2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 的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形成的所有权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
主要有:国家、个人和法人单位,它 具体表现为独资、控股和参股关系。企业作
为独立的经营实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实现所有者资本的 保值与增值。所有
者以出资人的身份,
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体现为所有权性质的 投资与受资
的关系。
3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债权人向企业贷放资金,
企业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
归还本金所形成的 经济关系,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企
业除利用权益资金进行经营活动外,
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
以便扩大企业经
营规模,
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同 债权人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属于债务与债权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债权人不向资本投资者那样有 权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对企业
的重大活动不享有表决权,
也不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 ,
但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享有
优先求偿权。因此债权人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也较低。
4
.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 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
济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 的不断扩大,
这种关系将会越来越广泛。
企业与受资方的财务关系体现为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 br>受资的关系。
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
依其出资额,
可形成独资、
控股和 参股情况,
并根据其出资份额参与受资方的重大决策和利润分配。
企业投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但预期收益能否实现,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大,要求的收益
高。
5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将资金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
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将资金借出后,
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
利息和归还本金。
企业同其他债务人的关系体现为债权与 债务关系。
企业在提供
信用的过程中,
一方面会产生直接的信用收入,
另一方 面也会发生相应的机会成
本和坏帐损失的风险,企业必须考虑两者的对称性。
6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 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企业内部实行责任预算与责任考核与评 价的情况下,
企业内
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与劳务,
应以内部转移价格进行核 算。
这种在企
业内部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均衡关系。
7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 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职工是企业
的劳动者,
他们以自身提供的劳动作为参加企业 分配的依据。
企业根据劳动者的
劳动情况,用其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和奖金,并按规定提 取公益金等,体
现着职工个人和集体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 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
务关系而产生的,
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
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 一项经济管理
工作。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构成了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与此对应的,企
业 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
是企业投资活动的基 础。
事实上,
在
企业发展过程中,
筹资及筹资管理是贯穿始终的。
无 论在企业创立之时,
还是在
企业成长过程中追求规模扩张,
甚至日常经营周转过程中,
都可能需要筹措资金。
可见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
筹措和集中所需 资金的过程。
在
筹资过程中,
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
以保证投资所 需要的资金;
另一
方面要选择筹资方式,降低筹资的代价和筹资风险。
企业 的资金来源按产权关系可以分为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
一般来说,
企业
完全通过权益资 金筹资是不明智的,
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
但负债的比例大
则风险也大,
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
因此,
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
定最佳的资本结构。
企业资金来源按使用的期限,
可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长期资金和短期
资金的筹资速度、
筹资成本、
筹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到的限制不同。
因 此,
筹资决策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安排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二)投资管理
投资是指企业资金的运用,
是为了获得收益或避免风险而进 行的资金投放活
动。在投资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企业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
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投资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 节。
投资决策的失败,
对企业未来经营成败具有根本性
影响。
投资 按其方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在生产
经营性资产上,以便获得 利润的投资,如购买设备、兴建厂房、开办商店等。间
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
是指将资金投放在 金融商品上,
以便获得利息或股利收入
的投资,如购买政府债券、购买企业债券和企业股票等。
按投资影响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其影响超过
一年以上的投资,
如固定资产投资和长期证券投资。
前者又称资本性投资。
短期
投资是指其影响和回收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
如应收帐款、
存货和短期证券投
资。 短期投资又称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金投资。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
风险大,
直接决定着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在决策分析时更重视资金时间价
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按其投资的范围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对内投资是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
活动的 投资,如购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是以企业合法
资产对其他单位或对金融资产进 行投资,
如企业与其他企业联营、
购买其他企业
的股票、债券等。
(三)利润(股利)分配管理
企业通过投资必然会取得收入,
获得资金的增 值。
分配总是作为投资的结果
而出现的,
它是对投资成果的分配。
投资成果表 现为取得各种收入,
并在扣除各
种成本费用后获得利润,所以,广义地说,分配是指对投资收入 (如销售收入)
和利润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利润的分配。利润(股利)
分配管理就是要解决,
在所得税交纳后的企业获得的税后利润中,
有多少分配给
投资者 ,
有多少留在企业作为再投资之用。
如果利润发放过多,
会影响企业再投
资能 力,使未来收益减少,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如果利润分配过少,可能引起
投资者不满。因此,利润(股 利)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利润(股利)的支付率。影
响企业股利决策的因素很多,企业必须根据情况制定出 企业最佳的利润(股利)
政策。
第二节
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 的行为,
财务管理也不例外。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
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决策所依据 的最高准则,
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
标。
目前,
人们对 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尚未统一,
主要有三种观点:
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 每股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
增加的越多,越接近企业的 目标。
这种观点的缺陷是:
1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没 有考虑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难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进行比较。
2
.没有区分不同时期的收益,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项目收益现
值的 大小,不仅取决于其收益将来值总额的大小,还要受取得收益时间的制约。
因为早取得收益,
就 能早进行再投资,
进而早获得新的收益,
利润最大化目标则
忽视了这一点。
3
.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一般而言,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追求最大利润,
有时会增加 企业风险,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考虑企业风险的大小。
4
.利润最大化可能会使企 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即片面追求利润的增
加,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
(二)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
应该把企业利润与投 入的资本相联系,
用资本利润率
(每股
利润)
概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其观点本身概念明确,
将企业实现的利润与投入
的资本或股本进行对比,
可以在不同 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进行对比,
揭示其盈
利水平的差异。
但是这种观点仍然存在两个 问题:
一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是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投资者建立企业的重要目的在于,
创造尽可能多的财 富。
这种财富首先表现
为企业的价值。
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 和企业潜在或预
期获利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
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 ,
采用最
优的财务决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 证企业长期
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这是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普 遍公
认的财务目标,他们认为这是衡量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标准。
对于股 份制企业,
企业价值最大化可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
对于上市的股
份公司,
股东财富最大化可用股票市价最大化来代替。
股票市价是企业经营状况
及业绩水平的动态描述,
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
股票价格是由
公司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决定的,
其股价的高低,
它不仅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
关系,
而且体现了预期每股收 益的大小、
取得的时间、
所冒的风险以及企业股利
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企 业追求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有利于避免企业在追求利
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目前的 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
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
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同或契约关系将各种利益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的组
织形式。
企业应将长 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
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与企业相
关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企业 只有通过维护与企业相关者的利益,
承担起应有的社
会责任(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支 持社会公众活动等)
,才能更好的实
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运用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1
.非 上市企业的价值确定难度较大。虽然通过专门评价(如资产评估)可
以确定其价值,但评估过程受评估标 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使估价不易客观和标
准,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准确与客观性。
2
.股票价格的变动除受企业经营因素影响之外,还要受到其他企业无法控
制的因素影响。
二、不同利益主体财务管理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必然发生 企业与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在企业
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所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 系。企业必须处
理、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关系。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
企业价值最大化 代表了所有者的利益。
现代公司制企
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
经营者不持有公司股 票或持部分股票,
其经营的积
极性就会降低,
因为经营者拼命干的所得不能全部归自己 所有。
此时他会干的轻
松点,
不愿意为提高股价而冒险,
并想法用企业的钱为 自己谋福利,
如坐豪华轿
车,
奢侈的出差旅行等,
因为这些开支可计入企业成 本由全体股东分担。
甚至蓄
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导致股东财富受损,自己 从中渔利。
由于两者行为目标不同,
必然导致经营者利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冲突,
即 经理
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矛盾。
为了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
防止经理背离股东目标,
一般有两种方法:
1
.监督。经理背离股东目标的条件是,双方的信息不一致。经理掌握企业
实际的经营 控制权,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掌握远远多于股东。为了协调这种矛盾,
股东除要求经营者定期公布财务报表 外,
还应尽量获取更多信息,
对经理进行必
要的监督。
但监督只能减少经理违 背股东意愿的行为,
因为股东是分散的,
得不
到充分的信息,全面监督实际上做不到, 也会受到合理成本的制约。
2
.激励。就是将经理的管理绩效与经理所得的报酬联系 起来,使经理分享
企业增加的财富,
鼓励他们自觉采取符合股东目标的行为。
如允许经 理在未来某
个时期以约定的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股票价格提高后,
经理 自然
获取股票涨价收益;
或以每股收益、
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 流动性
指标等对经理的绩效进行考核,以其增长率为标准,给经理以现金、股票奖励。
但激励作 用与激励成本相关,报酬太低,不起激励作用;报酬太高,又会加大股
东的激励成本,
减少股东 自身利益。
可见,
激励也只能减少经理违背股东意愿的
行为,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通常情况下,
企业采用监督和激励相结合的办法使经理的目标与企业目标协
调起 来,力求使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经理背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和最小。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 外,
由于外部市场竞争的作用,
也促使经理把公司股
票价格最高化作为他经营的首要目 标。其主要表现在:
1
.经理人才市场评价
经理人才作为一种人 力资源其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
来自资本市场的信息反
映了经理的经营绩效,
公司股价 高说明经理经营有方,
股东财富增加,
同时经理
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也高,
聘 用他的公司会向他付出高报酬。
此时经理追求利益
最大的愿望便与股东财富最大的目标一致。< br>
2
.经理被解聘的威胁
现代公司股权的分散使个别股东很难通过投 票表决来撤换不称职的总经理。
同时由于经理被授予了很大的权力,
他们实际上控制了公司。< br>股东看到他们经营
企业不力、业绩欠佳而无能为力。进入
80
年代以来,许多大 公司为机构投资者
控股,
养老基金、
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在大企业中占的股份,
足以使他们有能力
解聘总经理。
由于高级经理被解聘的威胁会动摇他们稳固的地位,
因而促使他们
不断创新、努力经营,为股东的最大利益服务。
3
.公司被兼并的威胁
当公司经理经营不力或决策错误,
导致股票 价格下降到应有的水平时,
就会
有被其他公司兼并的危险。
被兼并公司的经理在合并公 司的地位一般都会下降或
被解雇,
这对经理利益的损害是很大的。
因此经理人员为保住 自己的地位和已有
的权力,会竭尽全力使公司的股价最高化,这是和股东利益一致的。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的资本来自股东和债权人。
债权人 的投资回报是固定的,
而股东收益随
企业经营效益而变化。
当企业经营的好时,
债权人所得的固定利息只是企业收益
中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利润归股东所有。
当企业 经营状况差陷入财务困境时,
债
权人承担了资本无法追回的风险。
这就使得所有者的财 务目标与债权人可望实现
的目标可能发生矛盾。
首先,
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 br>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
债权人预计风险要高的项目,这会增加负债的风险。若高风险的项目一旦成功 ,
额外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
但若失败,
债权人却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
其次,
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 br>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借新债,这增大了企业破产风险,
致使旧债券或老债 的价值降低,
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
因此,
在企业财务拮据时,
所有者和债权 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协调,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
.限制性借款。它是通过对借款的用途限制、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
用条件来防 止和迫使股东不能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剥夺债权人的债权价值。
2
.
收回借款 不再借款。
它是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
采取收回债权和不给予公司重新 放款,从而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除债权人外,
与企业经营者有关的各方都与企业有合 同关系,
都存在着利益
冲突和限制条款。
企业经营者若侵犯职工雇员、
客户、
供应商和所在社区的利益,
都将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
所以说企业是在一系列限制条件 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
化的。
第三节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和一般程序。
企业财务管理一般
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 企业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如财务分析)
,考虑现实条件与
要求,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未来 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或测算。
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是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 。
财务预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定性预测,
是指企业缺乏完整的 历
史资料或有关变量之间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数量关系下,
专业人员进行的主观判断
与推 测。二是定量预测,是指企业根据比较完备的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
学模型,
对事物的未 来进行的预测。
实际工作中,
通常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财务
预测。
二、财务决策
决策即决定。
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人员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
利用专门方
法对各种被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
它不是拍板决定
的瞬间行为,
而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正确的决策可使企
业起死回生,
错误的决策可导致企业毁于一旦,
所以财务决策是企业 财务管理的
核心,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
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
及指标进行 综合平衡与协调的具体规划。
财务预算是以财务决策确立的方案和财
务预测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编 制的,
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
是财务控制
和财务分析的依据,贯穿企业财务 活动的全过程。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利 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
对企业财务活动
所施加的影响和进行的调节。
实行财务控制是 落实财务预算、
保证预算实现的有
效措施,也是责任绩效考评与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核算资料,
运用特定方法,
对企 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
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财务分析既是本期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下期财
务预测的前提,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财务分析,
可以掌 握企业财务预算的
完成情况,评价财务状况,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改善财务预测、财
务决策、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 的企业内外部
的各种条件。
通过环境分析,
提高企业财务行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
利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按 其存在的空间,可分为内部财务环境和外部财务环境。
内部财务环境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本实力、
生产技术条件、
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
者的素质等四个方面。
由于内部财务环境,存在于企业内部,
是企业可以从总体
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施加控制和改变的因素。
而 外部财务环境,
由于存在与企业外
部,
它们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无论是有形的硬环境 ,
还是无形的软环境,
企业
都难以控制和改变,
更多的是适应和因势利导。< br>因此本章主要介绍外部财务环境。
影响企业外部财务环境有各种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有法 律环境、
经济环境和金融
市场环境等因素。
一、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
法规和规章。
市场 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法律规
范范围内进行的。
一方面 ,
法律提出了企业从事一切经济业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
从而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
法律也为企业合法从事各项经济活
动提供了保护。企业财务管理中应遵循的法律 法规主要包括:
1
.企业组织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 体,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所适用的法
律不同的。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划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 企业,各国
均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这三类企业的行为。
因此,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进 行财
务管理时,
必须熟悉其企业组织形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从而作出相应的财务决< br>策。
2
.税收法规
税法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总称 ,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规规
范。与企业相关的税种主要有以下五种:
(
1
)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
所得税。
(
2
)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
3
)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
4
)财产税类;财产税。
(
5
)行为税类: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屠宰税。
3
.财务法规
企业财务法规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活动,协调企业 财务关系
的法令文件。
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法规制度有:
企业财务通则、
行 业财务制度
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等三个层次。
4
.其他法规
如《证券交易法》
、
《票据法》
、
《银行法》等。
从整体上说,法律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筹资活 动中,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了筹资的最低规模和结构,如《公司法》
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 额为人民币
1 000
万元,
规定了筹资的前
提条件和基本程序,
如
《公司法》
就对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条件做出了严格的
规定。
在 投资活动中,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了投资的方式和条件,如《公司法》规定
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可以用货币资 金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
工业产权、
非专利技术、
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规定了投资的基本程序、
投资方向和投资者的出资期限及
违约责任,如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必 须按照《证券法》所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企业
投资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
在分配活动中,
国家通过法律如
《税法》
、
《公司法》
、
《企业财务通则》
及
《企
业财务制度》
规定了企业成本开支的范 围和标准,
企业应缴纳的税种及计算方法,
利润分配的前提条件、
利润分配的去向、< br>一般程序及重大比例。
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
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也会引起财务安 排的变动或者说在财务活动中必须予以
考虑。
二、经济环境
财务 管理作为一种微观管理活动,
与其所处的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结构、
经
济发展 状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1
.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管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
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体系 、
制度、
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分为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和微观经济管理体制两类 。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是指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基本经济
制度,
而微观经济管理体制是指 一国的企业体制及企业与政府、
企业与所有者的
关系。
宏观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行为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
企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主体、
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等方
面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
微观 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
与宏观经济体制相联系,
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企业与政府、
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
财务关系。
2
.经济结构
一般指从各个角度考察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构成,
包括产业结构、
地区结构、
分配结构 和技术结构等。经济结构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
上。
一方面产业结构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财务管理的性质,
不同产业所
要求的资金规模或投资规模不同,
不同产业所要求的资本结构也不一样。
另一方
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要求财务管理做出相应的 调整和变动,
否则企业日常财
务运作艰难,财务目标难以实现。
3
.经济发展状况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呈长期的快速增长之势,< br>而总是表现为
“波浪
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当经济发展处于繁荣时期,经济发展 速度较快,
市场需求旺盛,销售额大幅度上升。企业为了扩大生产,需要增加投资,与此相
适应 则需筹集大量的资金以满足投资扩张的需要。
当经济发展处于衰退时期,
经
济发展速度 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的产量和销售量下降,投资锐减,资金
时而紧缺、时而闲置,财务运作出现 较大困难。另外,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也
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 :
资金占用额迅速增加;
利
率上升,企业筹资成本加大;证券价格下跌,筹资难度增加 ;利润虚增、资金流
失。
4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政府具 有对宏观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职能。
在一定时期,
政府为了协调经济
发展,
往 往通过计划、
财税、
金融等手段对国民经济总运行机制及子系统提出一
些具体的政策措 施。
这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
企
业必须按国家政策办事 ,否则将寸步难行。例如,国家采取收缩的调控政策时,
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入减少,现金流出增加、资 金紧张、投资压缩。反之,当国
家采取扩张的调控政策时,企业财务管理则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形。
三、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筹集的场所。
广义的金融市场,
是指一切资本流动
(包括
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场所,其交易对象为:货币借贷、票 据承兑和贴现、有
价证券的买卖、黄金和外汇买卖、办理国内外保险、生产资料的产权交换等。狭
义的金融市场一般是指有价证券市场,即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买卖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分类
1
.按交易的期限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 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
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资金交易市场,
因为短期有价证券易于变成货币或作为 货币使
用,
所以也叫货币市场。
长期资金市场,
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股票和 债券交易
市场,
因为发行股票和债券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等资本货物的购置,
所以也叫资 本
市场。
2
.按交易的性质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是指从事 新证券和
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
也叫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
流通市场是指从 事
已上市的旧证券或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也叫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
3
.按交易的直接对象分为: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
票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 等。
4
.按交割的时间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
当场或几天之内买方付款、
卖方交出证券的交易市场。
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 br>方成交后,在双方约定的未来某一特定的时日才交割的交易市场。
(二)金融市场与企业财务活动
企业从事投资活动所需要资金,
除了所有者 投入以外,
主要从金融市场取得。
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与投资。
所以,
金融市场环境是企业最为主
要的环境因素,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主要有:
1
.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和筹资的场所。
当企业需要资金时,
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方式筹资,
而当企业有闲
置的资金,又可以在市场上选择 合适的投资方式,为其资金寻找出路。
2
.金融市场为企业的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提供方便。
企业可通过金融市场 将长期资金,如股票、债券,变现转为短期资金,也可
以通过金融市场够进股票、债券等,将短期资金转 化为长期资金。
3
.金融市场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
有价证券市场的行情反映投资人
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盈 利水平的评价。
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
据。
(三)我国主要的金融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 银行,它代表政府管理全国
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经理国库。
2
.政策银 行。政策银行是指有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
政策为目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金融机构。
我国目前有三家政策银行:
国家开发
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
3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 br>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我国商业银行有: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股份
制商业银行。
4
.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保险公 司、信托投资
公司、证券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四)金融市场利率
在金融市场上,利率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利率
=
纯利率
+
通货膨胀附加率
+
风险附加率
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平均利率。
在没有通货 膨胀时,
国
库券的利率可以视为纯利率。
通货膨胀附加率是由于通货膨胀会 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为弥补其购买力
损失而在纯利率的基础上加上通货膨胀附加率。
风险附加率是由于存在违约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风险而要求在纯利率和
通货膨 胀之外附加的利率。
其中,
违约风险附加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
时还本付息而 带来的风险,
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
流动性风险附加率是指为
了弥补因债务人资产 流动不好而带来的风险,
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
期限风
险附加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 债期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
本章小结:
1
.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资、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其
中资金的运用、耗资、收回又称 为投资,所以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构
成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
2
.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所发生的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其内容包括:
(
1
)企业与国家行政管理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
2
)企业与投资 者之
间的财务关系;
(
3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
4
)企业与受资者的财务关
系;
(
5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 系;
(
6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
7
)企业与 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在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财务关系是所
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企 业要处理、协调好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
者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及利益关系。
3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
4
.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其基本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
5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 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决策)所依据的最高准
则,
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三种观点,
即利
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 大化。
6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和一般程序其内容包括:财< br>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7
.财务管理环境是 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
部的各种条件。
包括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 外部财务管理环境。
了解财务环境的目
的在于,
使的企业在规划财务行为时更加合理、
有效,
以提高企业财务活动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
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
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一般是指外部财
务环境。
影响企业外部财务环境的因素主要 包括:
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和金融市
场环境等。
习
题
一、判断题
1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为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
)
2
.金融市场的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平均利率。
(
)
3
.企业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 也就越大,但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并
不一定能达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
(
)
4
.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 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没有
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
(
)
5
.企业财务管理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 而产生的,是
企业组织资金运动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
)
6
.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
)
7
.企业组织财务活动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 利益关系称为财务关系,
但不包括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
)
8
.解聘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
(
)
9
.在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指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 有
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
)
10
.股票市价是一个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
(
)
二、单项选择题
1
.企业筹措和集中资金的财务活动是指(
)
。
A.
分配活动
B.
投资活动
C.
决策活动
D.
筹资活动
2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环节为(
)
。
A.
财务预测
B.
财务决策
C.
财务预算
D.
财务控制
3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有(
)
。
A.
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
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
C.
企业的价值难以评定
D.
容易引起企业的短期行为
4
.
(
)
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
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依据。
A.
财务预测
B.
财务决策
C.
财务控制
D.
财务预算
5
.财务管理目标是(
)
。
A.
现金流量最大化
B.
市场份额最大化
C.
预期盈利最大化
D.
股价最大化
6
股东与经营者发生冲突的原因可归结为(
)
。
A.
信息不对称
B.
权益不同
C.
地位不同
D.
行为目标不同
7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企业(
)
。
A.
预期获利能力
B.
实际获利能力
C.
现有生产能力
D.
潜在销售能力
8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 标,每股利润最大化目标较之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
点在于(
)
。
A.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B.
考虑了投资风险价值
C.
反映了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D.
能够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9
.财务管理的目标可用股东财富最大化来表示,能表明股东财富的指标是
(
)
A.
利润总额
B.
每股利润
C.
资本利润率
D.
每股股价
10
.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
)
A.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B.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C.
股东、
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D.
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
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
.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包括(
)
。
A.
筹资活动
B.
投资活动
C.
人事管理活动
D.
分配活动
2
.由于(
)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通常被认为是一个
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A.
更能揭示市场认可企业的价值
B.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C.
考虑了投资风险价值
D.
企业价值确定容易
3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如果定为利润最大化,它存在的缺点为(
)
。
A.
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
没有考虑投资风险价值
C.
不能反映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
D.
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
4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
)几个环节。
A.
财务预决策
B.
财务预算
C.
财务控制
D.
财务分析
5
.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
)
。
A.
经济环境
B.
法律环境
C.
金融市场环境
D.
政治环境
6
.为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股东必须支付(
)
。
A.
约束成本
B.
监督成本
C.
激励成本
D.
经营成本
7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
A.
规定资金的用途
B.
提供信用条件
C.
限制新债的数额
D.
规定担保条件
8
.企业价值包括(
)
。
A.
当前资产的市场价值
B.
潜在的获利能力
C.
当前资产的帐面价值
D.
当前资产的成本价值
9
.金融市场利率由(
)构成。
A.
每股利润最大化
B.
纯利率
C.
通货膨胀附加率
D.
风险附加率
10
.财务管理十分重视股价的高低,其原因是(
)
A.
股价代表了公众对企业价值的评价
B.
股价反映了资本与获利之间的关
系
C.
股价反映了每股利润和风险的大小
D.
股价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程度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资金 时间价值的运用,掌握风险衡量
的方法,
掌握成本性态分析的主要方法,
掌握本量利关 系式及计算;
理解资金时
间价值的含义,
理解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性态分类的异同;< br>了解风险的种类,
了
解投资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了解本量利的基本概念,前提条件。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1
.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
也称为货币的
时间价值。
资金在周转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增值,
使 资金在投入、
收
回的不同时点上价值不同,形成价值差额。
日常生活中,经 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价值,
现在的一元钱比将来的一元钱更值钱 。例如我们现在有
1
000
元,存入银行,银行的年利率
为
5%
,
1
年后可得到
1
050
元,于是现在
1
000
元与
1
年后的
1
050
元相等。因为这
1
000
元
经过
1
年的时间增值了
50
元,
这增值的
50
元就是资金经过< br>1
年时间的价值。
同样企业的资
金投到生产经营中,
经过生产过程的不 断运行,资金的不断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创造
新的价值,
使资金得以增值。因此 ,
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或存入银行,会取得一定利
润和利息,从而产生资金的时间价值。
2
.
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条件
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
是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的普遍存在,
出现了资金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资金的所有者把资金使用权转让给使用者,
使用者必须把
资金增值的一部分支付给资金的所有者作为报酬,资金占用的金额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
所有 者所要求的报酬就越高。
而资金在周转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是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本源
泉。
3
.
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示
资金 的时间价值可用绝对数
(
利息
)
和相对数
(
利息率
)
两种形式表示,通常用相对数表
示。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际内容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 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是
企业资金利润率的最低限度,也是使用资金的最低成本率 。
由于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不同时点上的资金就不能直接比较,必须换
算到相同的时点上,
才能比较。
因此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就很重要。
资金时间价 值的计
算包括一次性收付款项和非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的终值、现值。
二、
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一次性收付款项是指在某一特 定时点上一次性支出或收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一次性
收回或支出的款项。
例如,
现在 将一笔
10
000
元的现金存入银行,
5
年后一次性取出本利和。
资 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现值和终值。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
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 现金折算到现在的价值。
终值又称将来值或本利和,
是指现在一定量
的现金在将来某一 时点上的价值。
由于终值与现值的计算与利息的计算方法有关,
而利息的
计算有复利和 单利两种,
因此终值与现值的计算也有复利和单利之分。
在财务管理中,
一般
按复利来计算。
(
一
)
单利的现值和终值
< br>单利是指只对本金计算利息,利息部分不再计息,通常用
P
表示现值,
F
表示终值,
i
表示利率
(
贴现率、折现率
)
,
n
表示计算利息的期数,
I
表示利息。
1
.
单利的利息
I=P
×
i
×
n
2
.
单利的终值
F=P
×
(1+i
×
n)
3
.
单利的现值
P=F/
(
1+i
×
n
)
【例
2
-
1
】
某人将一笔
5 000
元的现金存入银行,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为
5%
。
要求:
计算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终值、利息。
解:
I
1
=P
×
i
×
n=5 000
×
5%
×
1=250
(元)
I
2
=P
×
i
×
n=5 000
×
5%
×
2=500
(元)
F
1
=P
×
(1+i
×
n)=5
000
×
(1+5%
×
1)=5
250
(元)
F
2
=P
×
(1+i
×
n)=5
000
×
(1+5%
×
2)=5
500
(元)
从上面计算中,显而易见,第一年的利息在第二年不再计息, 只有本金在第二年计息。
此外,无特殊说明,给出的利率均为年利率。
【例
2
-
2
】
某人希望
5
年后获得
1
0
000
元本利和,银行利率为
5%
。
要求:
计算某人现在须存入银行多少资金?
解:
P=F/(1+i
×
n)
=1
0
000/(1+5%
×
5)=
8
000
(元)
上面求现值的计算,也可称贴现值的计算,贴现使用的利率称贴现率。
(
二
)
复利的现值和终值
复利是指不仅对本金要计息,而且对本金所生的利息,也要计息,即“利滚利”
。
1
.
复利的终值
复利的终值是指一定量的本金按复利计算的若干年后的本利和。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F=P
×
(1+i)
n
上式中
(1+i)
n
称为“复利终值系数”或“
1
元复利终值系数”
,用符号
(F/P
,
i
,
n)
表
示,其数值可查阅
1
元复利终值表。
【例
2
-
3
】
某人现在将
5
000
元存入银行,银行利率为
5%
。
要求:
计算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本利和。
解;
第一年的
F=P
×
(1+i)
1
=5
000
×
(F/P
,
5%
,
1)
=5
000
×
1.05=5
250
(元)
第二年的
F=P
×
(1+i)
2
=5
000
×
(F/P,5%,2)
=5
000
×
1.1025=5
512.5
(元)
上式中的
(F/P
,
5%,
2)
表示利率为
5%
,
期限为
2
年的复利终 值系数,
在复利终值表上,
我们可以从横行中找到利息
5%
,纵列中找到期数
2
年,纵横相交处,可查到
(F/P
,
5%
,
2) =1.1025
。该系数表明,在年利率为
5%
的条件下,现在的
1
元与
2
年后的
1.1025
元相等。
将单利终值与复利终 值比较
,
发现在第一年
,
单利终值和复利终值是相等的
,
在第二
年,单利终值和复利终值不相等,两者相差
5
512.5-5
500=12.5
元,这是因为第一年本金所
生的 利息在第二年也要计算利息,即
250
×
5%=12.5
(元)
。因 此,从第二年开始
,
单利终值
和复利终值是不相等的。
2.
复利的现值
复利现值是指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取得或支出一定数额的资金,< br>按复利折算
到现在的价值。
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P=F/(1+i)
n
=F
×
(1+i)
-n
式 中的
(1+i)
-n
称为“复利现值系数”或“
1
元复利现值系数”
,用符号
(P/F
,
i
,
n)
表
示,其数 值可查阅
1
元复利现值表。
【例
2
-
4
】
某人希望
5
年后获得
1
0
000
元本利,银行利率为
5%
。
要求:
计算某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资金?
解:
P= F
×
(1+i)
-n
=F
×
(P/F
,
5%
,
5)
=1
0
000
×
0.7835
=7
835
(元)
(P/F
,
5%
,
5)
表示利率为
5%
,期限为
5
年 的复利现值系数。同样,我们在复利现值表
上,
从横行中找到利率
5%
,纵列中找到期限
5
年,
两者相交处,
可查到
(P/F
,
5%
,
5)=0.7835
。
该系数表明,在年利率为
5%
的条件下,
5
年后的
1
元与现在的
0.7835
元 相等。
3.
复利利息的计算
I=F
-
P
【例
2
-
5
】根据【例2
-
4
】资料
要求:
计算
5
年的利息。
解:
I=F
-
P=1
0
000
-
7
835=2
165
(元)
4.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在前面的复利计算中,所涉及到的利率均假设为年利率,并且每 年复利一次。但在实
际业务中
,
复利的计算期不一定是
1
年,可以是半年、一季、
一月或一天复利一次。当利息
在一年内要复利几次时,
给出的 年利率称名义利率,
用
r
表示,
根据名义利率计算出的每年
复利一次 的年利率称实际利率,用
i
表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i=(1+ r/m )
m
-1
式中的
m
表示每年复利的次数。
【例
2
-
6
】
某人现存入银行
1
0
000
元,年利率
5%
,每季度复利一次。
要求:
2
年后能取得多少本利和。
解
<1>:
先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将名义利率折算成实际利率。
i=(1+ r/m )
m
-1
=(1+ 5%/4 )
4
-1
=5.09%
再按实际利率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
F=P
×
(1+i)
n
=10 000
×
(1+5.09%)
2
=11
043.91
(元)
解
<2>
:
将已知的年利率
r
折算成期利率
r/m
,期数变为
m
×
n
。
F=P
×
(1+r/m )
m
×
n
=10
000
×
(1+ 5%/4 )
2
×
4
=10
000
×
(1+0.0125)
8
=11
044.86
(元)
三、年金的终值和现值(非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年金是 指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的时间,收入或支出相同金额的系列款项。例如折旧、
租金、等额分期付款、养 老金、保险费、另存整取等都属于年金问题。年金具有连续性和等
额性特点。
连续性要求在一定 时间内,
间隔相等时间就要发生一次收支业务,
中间不得中断,
必须形成系列。等额性 要求每期收、付款项的金额必须相等。
年金根据每次收付发生的时点不同,可分为普通年金、 预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
金四种。
要注意的是,在财务管理中,讲到年金,一般是指普通年金。
(一)
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在每期的期末,间隔相等时间,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系列款 项。每一
间隔期,
有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
由于普通年金是在期末这个时点上发生收付 ,
故又称后付
年金。
1.
普通年金的终值
< br>普通年金的终值是指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的相等款项,按复利计算,在最后一期所得
的本利和。< br>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的款项用
A
表示,
利率用
i
表示,
期数用
n
表示,
那么每期
期末收入或支出的款项,折算到第
n年的终值的如下:
0 1 2 3 n-1 n
A A A A A
第
n
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
A
折算到最后一期
(
第
n
年
)
,其终值为
A
×
(1+i)
0
第
n-1
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
A
折算到最后一期
(
第
n
年
)
,其终值为
A
×
(1+i)
1
.
.
.
第
3
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
A
折算到最后一期
(
第
n
年
)
,其终值为
A
×
(1+i)n-3
第
2
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
A< br>折算到最后一期
(
第
n
年
)
,其终值为
A< br>×
(1+i)
n-2
第
1
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
A
折算到最后一期
(
第
n
年
)
,其终值为
A
×
(1+i)
n-1
那么n年的年金终值和
F
A
=A
×
(1+i)
0
+
A
×
(1+i)
1
+
…
+A
×
(1+i)
n-3
+A
×
(1+i)
n-2
+A
×
(1+i)
n-1
经整理:
(1+i)
n
-1
F
A
=A
×
i
(1+i)
n
-1
称为“年金终值系数”或“
1
元年金终值系数”
,记为
(F/A
,
i
,
n),
i
表示年金为
1
元、利率为
i
、经 过
n
期的年金终值是多少,可直接查
1
元年金终值表。
【例
2
-
7
】
某人连续
5
年每年年末存入银行
1
0
000
元,利率为
5%
。
要求:
计算第
5
年年末的本利和。
解:
F
A
=A
×
(F/A
,
5%
,
5)
=1
0
000
×
5.5256
=55
256
(元)
上面计算表明,每年年末存
1
0
000
元
,
连续存
5
年
,
到第
5
年年末可得
55
256
元。
2.
年偿债基金
计算年 金终值,一般是已知年金,然后求终值。有时我们会碰到已知年金终值,反过
来求每年支付的年金数额,
这是年金终值的逆运算,
我们把它称作年偿债基金的计算,
计算
公式如下:< br>
A=F
i
A
×
(1+i)
n
-1
i
(1+i)
n
-1
称作“偿债基金系数”
,记为
(A/F
,
i
,
n)
,可查偿债基金系数表,也可
根据年 金终值系数的倒数来得到。即:
(A/F
,
i
,
n)=1/(F/A
,
i
,
n)
。利用偿债基金系数可
把年金终值折算为每年需 要支付的年金数额。
【
2
-
8
】
某人在
5
年后要偿还一笔
50
000
元的债务,银行利率为
5%
。
要求:
为归还这笔债务,每年年末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解:
A=F
A
×
(A/F
,
i
,
n)
=50
000
×
(A/F
,
5%
,
5)
=50
000
×
[1/
(
F/A
,
5%
,
5
)
]
=50
000
×
1/ 5.5256
=9
048.79
(元)
在银行利率为
5%
时,每年年末存入银行
9
048.79
元,
5
年后才能还清债务
50
000
元。
3.
普通年金的现值
普通年金的现 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支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实际上就是
指为了在每期期末取得或支出相等 金额的款项,
现在需要一次投入或借入多少金额,
年金现
值用
P
A< br>表示,其计算如下:
0 1 2 3 ... n-1 n
A A A A A
要将每期期末的收支款项全部折算到时点
0
,则
第
1
年年末的年金
A
折算到时点
0
的现值为
A
×
(1+i)
-1
第
2
年年末的年金
A
折算到时点
0
的现值为
A
×
(1+i)
-2< br>
第
3
年年末的年金
A
折算到时点
0
的现值 为
A
×
(1+i)
-3
.
.
第
(n-1)
年年末的年金
A折算到时点
0
的现值为
A
×
(1+i)
-(n-1)< br>
第
n
年年末的年金
A
折算到时点
0
的现值为
A
×
(1+i)
-n
那么,
n
年的年金现值之和
P
A=
A
×
(1+i)
-1
+A
×
(1+i)
-2
+A
×
(1+ i)
-3
+...+A
×
(1+i)
-
(n-1)
+A
×
(1+i)
-n
1-(1+i)
-n
P
A
=A
×
[ ]
i
-n
1-(1+i)
称为“年金现值系数”或“
1
元年金现值系数”
,记作
(P/A,
i
,
n)
,表
i
示年金
1
元,利率为
i
,经过
n
期的年金现值是多少, 可查
1
元年金现值表。
【例
2
-
9
】
某人希望每年年末取得
10
000
元,连续取
5
年,银行利率为
5%
。
要求:
第一年年初应一次存入多少元。
解:
P
A
=A
×
(P/A
,
i
,
n)
=10
000
×
(P/A
,
5%
,
5)
=10
000
×
4.3295
=43
295
(元)
为了每年年末取得
10
000
元,第一年年初应一次存入
43
295
元。
4.
年回收额
< br>上题是已知年金的条件下,计算年金的现值,也可以反过来在已知年金现值的条件下,
求年金,这 是年金现值的逆运算,可称作年回收额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i
A=P
A
×
1-(1+i)
-n
i
1-(1+i)
-n
称作“回收系数”
,记作
(A/P
,
i
,
n)
,是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可查表
获得,也可利用年金现 值系数的倒数来求得。
【例
2
-
10
】
某人购入一套商品房
,
须向银行按揭贷款
100
万元
,
准备
20
年内于每年
年末等额偿还
,
银行贷款利率为
5%< br>。
要求:
每年应归还多少元?
解:
A=P
A
×
(
A/P
,
i
,
n
)
=100
×
(
A/P
,
5%
,
20
)
=1 00
×
[1/
(
P/A
,
5%
,
20)
]
=100
×
1/12.4622
=8.0243(
万元
)
(二)预付年金
预付年金是指每期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款项是发生在每期的期初, 而不是期末,也
称先付年金或即付年金。
预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在于收付款的时 点不同,
普通年金在每期的期末收付款项,
预付年金在每期的期初收付款项,收付时间如下图:
普通年金
0 1 2 3
.
.
.
n-1 n
A A A ... A A
预付年金
0 1 2 3
…
n-1 n
A A A A ... A
从上图 可见,
n
期的预付年金与
n
期的普通年金,
其收付款次数是一样的,
只是收付款
时点不一样。
如果计算年金终值,
预付年金要比普通年金多计一年 的利息;
如计算年金现值,
则预付年金要比普通年金少折现一年,
因此,
在普 通年金的现值、
终值的基础上,
乘上
(1+i)
便可计算出预付年金的现值与 终值。
1
.
预付年金的终值
(1+i)
n
-1
F
A
=A
×
×
(1+i)
i
(1+i)
n+1
-1
=A
×
[ -1]
i
(1+i)
n+1
-1
[
-1
]
称“预付年金系数”
,记作
[(F/A
,
i
,
n+1)-1]
,可利用普通
i
年金终值表查得
(n+1)
期的终值,然后减 去
1
,就可得到
1
元预付年金终值。
【例
2
-
11
】
将【例
2
-
7
】中收付款的时间改为每年年初
,
其余条件不变。
要求:
第五年年末的本利和。
解:
F
A
=A
×
[(F/A
,
i
,
n+1)- 1]
=10
000
×
[(F/A
,
5%
,
5+1)-1]
=10
000
×
(6.8019-1)
=58
019
(元)
与【例
2
-
7
】的普通年金终值相比,相差
(58
019-55
256)=
2
763
元,该差 额实际上就
是预付年金比普通年金多计一年利息而造成,即
55
256
×
5%=2
762.80
元
2.
预付年金的现值
1-(1+i)
-n
P
A
=A
×
[ ]
×
(1+i)
i
1-(1+i)
-(n-1)
=A
×
[ +1]
i
1-(1+i)
-(n-1)
[
+1
]
称“预付年金现值系数
”
,记作
[(P/A
,
i
,
n-1)+1]
,可
i
利用普通年金现值表查得
(n-1)
期的现值,然后加上
1
,就可得到
1
元预付年金现值。
【
2
-
12
】
将【例
2
-< br>9
】中收付款的时间改在每年年初,其余条件不变。
要求:
第一年年初应一次存入多少钱。
解:
P
A
=A
×
[(P/A,i,n-1)+1]
=10
000
×
[(P/A,5%,5-1)+1]
=10
000
×
(3.5460+1)
=45
460
(元)
与【例
2
-
9
】普通年金现值相比,相差
45
460-43
295=2
165
元,该差额实际上是由 于
预付年金现值比普通年金现值少折现一期造成的,即
43
295
×
5%=2
164.75
元。
(
三
)
递延年金
前二种年金的第一次收付时间都发生在整 个收付期的第一期,要么在第一期期末,要
么在第一期期初。
但有时会遇到第一次收付不发生在 第一期,
而是隔了几期后才在以后的每
期期末发生一系列的收支款项,
这种年金形式就 是递延年金,
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
因
此,凡是不在第一期开始收付的年金,称为 递延年金。下图可说明递延年金的支付特点:
递延年金:
0 1 2 .. .m-1 m m+1 m+2 ... m+n
0 1 2 ... n
A A ... A
递延期
收付期
普通年金
:
0 1 2 ... m-1 m m+1 m+2 ... m+n
A A ... A A A A ... A
从图中可知,
递延年金的第一次年金收付没有发生在第一期 ,而是隔了
m
期
(
这
m
期就
是递延期
)< br>,在第
m+1
期的期末才发生第一次收付,并且在以后的
n
期内,每期 期末均发生
等额的现金收支。
与普通年金相比,
尽管期限一样,
都是
(m+n)
期,
但普通年金在
(m+n)
期内,
每个期末都要发生收 支,而递延年金在
(m+n)
期内,只在后
n
期发生收支,前
m期无收支发
生。
1
.
递延年金的终值
< br>在上图中,先不看递延期,年金一共支付了
n
期。只要将这
n
期年金折 算到期末,即
可得到递延年金终值。所以,递延年金终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无关,只与年金共支付了多少
期有关,它的计算方法与普通年金相同。
F
A
=A
×
(F/A
,
i
,
n)
【例
2
-
13
】
某企业于年初 投资一项目,估计从第五年开始至第十年,每年年末可得
收益
10
万元,假定年利率为
5%
。
要求:
计算投资项目年收益的终值。
解:
F
A
=A
×
(F/A
,
i
,
n)
=10
×
(
F/A
,
5%
,
6
)
=10
×
6.8019
=68.019(
万元
)
2
.
递延年金的现值
递延年金的现值可用三种方法来计算。
(1)
把递延 年金视为
n
期的普通年金,求出年金在递延期期末
m
点的现值,再将
m
点
的现值调整到第一期期初。
P
A
=A
×
(P/A
,
i
,
n)
×
(P/F
,< br>i
,
m)
(2)
先假设递延期也发生收支,则变成一个
( m+n)
期的普通年金,算出
(m+n)
期的年金
现值,再扣除并未发生年金 收支的
m
期递延期的年金现值,即可求得递延年金现值。
P
A
=A
×
[(P/A
,
i
,
m+n)
-
(P/A
,
i
,
m)]
(3)
先算出递延年金的 终值
,
再将终值折算到第一期期初,即可求得递延年金的现值。
P
A
=A
×
(F/A
,
i
,
n)
×
(P/F
,
i
,
m+n)
【例
2
-
14
】
某企业年初投资一项目,希望 从第
5
年开始每年年末取得
10
万元收益,
投资期限为
10
年,假定年利率
5%
。
要求:
该企业年初最多投资多少元才有利。
解
(1): P
A
=A
×
(P/A
,
i
,
n)
×
(P/F
,
i
,
m)
=1
0×
(P/A
,
5%
,
6)
×
(P/F
,
5%
,
4)
=1
0
×
5.0757
×
0.8227
=41.76
(万元)
解
(2): P
A
= A
×
[(P/A
,
i
,
m+n)-(P/A
,i
,
m)]
=10
×
[(P/A,
5%
,
10)-(P/A
,
5%
,
4)]
=1
0
×
(7.7217-3.5460)
=41.76
(万元)
解
(3): P
A
=A
×
(F/A
,
i
,
n)
×
(P/F
,
i
,
m+n)
=1
0
×
(F/A
,
5%
,
6)
×
( P/F
,
5%
,
10)
=1
0
×
6.8019
×
0.6139
=41.76
(万元)
从计算中可知,该企业年初的投资额不超过
41.76
万元才合算。
(
四
)
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的收入或支 出相等金额的年金,也称永久年金。它也是普通年金
的一种特殊形式,
由于永续年金的期限趋于 无限
,
没有终止时间,
因而也没有终值
,
只有现值。
永续年 金的现值计算公式如下:
1-(1+i)
-n
P
A
=A
×
i
当
n +
∞
, (1+i)
-n
0
,
P
A
= A/i
【例
2
-
15
】
某企业要建立 一项永久性帮困基金,计划每年拿出
5
万元帮助失学儿童,
年利率为
5%。
要求:
现应筹集多少资金。
解:
P
A
= A/i
=5/5%
=100
(万元)
现应筹集到
100
万元资金,就可每年拿出
5
万元帮助失学的儿童。
第二节
风险与报酬
一、
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一定条 件下、一定时期内,某一项行动具有多种可能但结果不确定。风险产
生的原因是由于缺乏信息和决策者不 能控制未来事物的发展过程而引起的。
风险具有多样性
和不确定性,
可以事先估计采取 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各种结果,
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大小,
但无法确定最终结果 是什么。
例如,掷一枚硬币,
我们可事先知道硬币落地时有正面
朝上和反面朝上两种结 果,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各为
50%
,但谁也无法事先知道硬币
落地时是正面朝 上还是反面朝上。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不同的。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某种行动,人 们知道可
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但不知道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及每种结果出
现的概率都不知道,
只能作出粗略的估计。
如购买股票,
投资者 无法在购买前确定所有可能
达到的期望报酬率以及该报酬率出现的概率。
而风险问题出现的各种 结果的概率一般可事先
估计和测算,
只是不准确而已。
如果对不确定性问题先估计一个 大致的概率,
则不确定性问
题就转化为风险性问题了。在财务管理的实务中,
对两者不 作严格区分。讲到风险,可能是
指一般意义上的风险,也可能指不确定性问题。
风险 是客观的、普遍的,广泛地存在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并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目标。
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经 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
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原因,
可
能使企业遭受风险 ,
蒙受损失,
如果只有损失,没人会去冒风险,
企业冒着风险投资的最终
目的 是为了得到额外收益。因此,风险不仅带来预期的损失,
而且可带来预期的收益。
仔细
分析风险,以承担最小的风险来换取最大的收益,就十分必要。
二、
风险的类型
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两种:市场风险和企业特有风险。
(
一
)
市场风险是指影响所有企业的风险。它由企业的外部因素引 起,企业无法控制、
无法分散,涉及到所有的投资对象,又称系统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如战争、自然灾 害、利
率的变化、经济周期的变化等。
(
二
)
企业特有风险是指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它是随机发生的,只与个别
企业和个别投资项目有关 ,
不涉及所有企业和所有项目,
可以分散,
又称非系统风险和可分
散风险,如 产品开发失败、销售份额减少、工人罢工等。
非系统风险根据风险形成的原因不
同,又可分为经 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1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对企业 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又称商业
风险。
这些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原因,< br>也可能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原因,
如顾客购买力发生变化、
竞争对手增加、
政策变 化、产品生产方向不对路、
生产组织不合理
等。这些内外因素,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确定性 ,最终引起收益变化。
2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 不确定性,又称筹资风险。企业借
款,
虽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
提高自有资金 的盈利能力,
但也改变了企业的资金结
构和自有资金利润率,还须还本付息,并且借入资金所获 得的利润是否大于支付的利息额,
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借款就有风险。
在全部资金来源 中,
借入资金所占的比重大,
企业的负
担就重,
风险程度也就增加;
借入资金所占的比重小,
企业的负担就轻,
风险程度也就减轻。
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 资金结构,既提高资金盈利能力,又防止财务风险加大。
三、
风险和报酬
如上所述,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总是在有风险的状态下进行的 ,只不过风
险有大有小。投资者冒着风险投资,
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
冒得风险越大 ,要求的报酬就
越高。
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
高风险的项目必然有高报 酬,
低风险的项目必
然低报酬,因此,风险报酬是投资报酬的组成部分。
那 么,什么是风险报酬呢?它是指投资者冒着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货币时间价
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
是对人们所遇到的风险的一种价值补偿,
也称风险价值。
它的表现形
式可以是 风险报酬额或风险报酬率。在实务中一般以风险报酬率来表示。
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投资者 冒着风险进行投资所希望得到的投资报酬率是无风险报
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即:
投资报酬率
=
无风险报酬率
+
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 报酬率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状态下的投资报酬率,是投资者投
资某一项目,能够肯定得到 的报酬,具有预期报酬的确定性,并且与投资时间的长短有关,
可用政府债券利率或存款利率表示。风险报酬率是风险价值,
是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报
酬,具有预期报酬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程度和风险报酬斜率的大小有关,并成正比关系。风
险报酬斜率可根据历史资料用高低点法、
直线回归法或由企业管理人员会同专家根据经验确
定,风险程度用期望值、标准差来确定。风险 报酬率
=
风险报酬斜率
×
风险程度,图示如下:
风险报酬斜率
投资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
风险程度
【例
2
-
16
】
资金的时间价值为
5%
,某项投资的风险报酬率为
10%
。
要求: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时,计算投资报酬率。
解:
投资报酬率
=
无风险报酬率
+
风险报酬率
=5%+10%=15%
四、
风险衡量
由于风险具有普遍性和 广泛性,
那么正确地衡量风险就十分重要。
既然风险
是可能值对期望值的偏离,
因此利用概率分布,
期望值和标准差来计算与衡量风
险的大小,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一)
概率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也可 能不发生,可能出现这种结果也可能出
现另外一种结果,
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概率 就是用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
数值,一般用
X
表示随机事件,
X i
表示随机事件的第
i
种结果,
Pi
表示第
i
种结 果出现的
概率。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在
0
与
1
之间,即
0< br>≤
Pi
≤
1
,
Pi
越大,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 br>性越大,反之,
Pi
越小,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所有可
n
能的
结果出现的概率之和一定为
1
,
即< br>Σ
Pi=1
。肯定发生的事件概率为
1
,肯定不发生
i=1
的事件概率为
0
【例
2
-
17
】
某企业投资生产了一种新产品,在不同市场情况下,各种可能收益
及概率如下:
市场情况
年收益
Xi
(万元)
概率
Xi
繁荣
200 0.3
正常
100 0.5
疲软
50 0.2 从上表中可见,所有的
Pi
均在
0
和
1
之间,且
P
1
+P
2
+P
3
=0.3+0.5+0.2=1
。
如果我们将该企业年收益的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应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按
一定规 则排列出来,
构成分布图,
则称为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一般用坐标图来反
映,
横坐标表示某一事件的结果,
纵坐标表示每一结果相应的概率。
概率分布有
两 种类型:
一是离散型概率分布,
其特点是各种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值,
概率分
布在各个特定点上,
是不连续图象;
二是连续型概率分布,
其特点是各种可能结
果有无数个值,概率分布在连续图象上的两点之间的区间上。如下图:
Pi
离散型概率分布
Pi
连续型概率分布
0.5
0.5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50 100 150 200 Xi
50 100 150 200 Xi
(二)
期望值
期 望值是指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各自概率之积的加权平均值,反映投资者的合理预期,
用
E
表示,根据概率统计知识,一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为:
n
E=
Σ
XiPi
i=1
【例
2
-
18
】
利用【例
2
-
17
】中的资料
要求:
计算预期年收益的期望值。
解:
E=200
×
0.3+100
×
0.5+50
×
0.2=1 20(
万元
)
(三)
标准差
标准差是用来衡 量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值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
反映风险的大小
,
标准
差用σ 表示。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n
σ
=
∑
(Xi-E)
2
×
Pi
i=1
标准差用来反映决策方案的风险,是一个绝对数。在
n
个方案的情 况下,若期望值相
同,则标准差越大,
表明各种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幅度越大,
结果的 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
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表明各种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幅度越小,结果的不确定 越小,则
风险也越小。
【例
2
-
19
】
利用【例
2
-
17
】的数据,计算标准差。
解:
n
σ
=
∑
(Xi-E)
2
×
Pi
i=1
= (2 00-120)
2
×
0.3+(100-120)
2
×
0. 5+(50-120)
2
×
0.2
=55.68
表明新产品的年收益与期望收益的标准差为
55.68
。
(四)
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作为反映可能值与期望值偏离程度的一 个指标,可用来衡量风险,但它只适用
于在期望值相同条件下风险程度的比较,
对于期望值不同 的决策方案,
则不适用,
于是,我
们引入标准差系数这个概念。
标 准差系数是指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也称离散系数,用
q
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σ
q =
E
标 准差系数是一个相对数,在期望值不同时,标准差系数越大,表明可能值与期望值
偏离程度越大,结果的 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越大;反之
,标准差系数越小,表明可能值
与期望值偏离程度 越小,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小,风险也越小。
【例
2
-
20
】
利用【例
2
-
17
】的数据,计算标准差系数。
解
:
σ
55.68
=
=
0.464
q =
E 120
有了期望值和标准差系数,我们可利用这两个指标来确定方案风险的大小,选择
决
策方案。
对单个方案,
可将标准差
(
系数
)
与设定 的可接受的此项指标最高限值比较,
对于多
个方案,选择标准差低、期望值高的方案,具体情况 还要具体分析。
第三节
成本性态分析和本量利关系
一
、
成本性态分类
(一)
成本性态概念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的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 存关系,又称成本习性。
其目的是要反映成本与生产量、
销售量等业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当业务量变动时,
与
之相应的成本是否相应变动,最终从数量上具体掌握产品成本与生 产能力之间的规律性。
这里的业务量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期内投入或 完成的经营工作量的统称。
有绝对
量和相对量二大类,
绝对量用实物量和价值量表示,
相对量用百分比或比率表示。
在财务管
理中,一般用绝对量表示。业务量可以是生产量 、销售量,也可以是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
作小时,通常业务量指生产量、销售量。
成本总额是指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和推销费用,
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成
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按性态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1.
变动成本
(
1
)
变动成本含义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 正比例变
动的成本。
(2
)变动成本内容
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中的产品包
装费、燃料费、动力费等,按销售量多少支付的推销佣金、装运费等。
(
3
)
变动成本特点
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和 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变
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总的变动成本 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
在平
面直角坐标系上,
单位变动成本是一条平线 于横轴的直线,
变动成本总额是一条
通过原点的直线。
成本
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
业务量
业务量
2.
固定成本
(
1
)
固定成本含义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的成 本。
(
2
)
固定成本的内容
固定成本一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
如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劳动保护费、办公费等;固定性销售费用,如销售人员工资、广告费等;固定性管理费用,如租赁费﹑管
理人员的 工资﹑财产保险费等。
(
3
)
固定成本特点
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和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 性。
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
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动 而发生反方向变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上,固定成本总额是一条平线于横轴的直线,单位变动成 本是一条反比例曲线。
成本
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固定成本
业务量
业务量
(
4
)固定成本按其支出的数额是否受管理当局 短期决策的影响,可进一步分为约束性
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成本的数额支出不受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影响。
其特点是在短
时间内 不能轻易改变,具有较大程度的约束性
,
可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和发挥作用,如固定资
产 折旧、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财产税等。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负担的
最低成 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成本的数额支出,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能够改变。其特点是支出数额可以改变
(一般随某一会计期间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与财务负担能力的变化
而变化)
,只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存在和发挥作用,如企业的开发研究费、广告费、职工培训
费等 。
3 .
混合成本
(
1
)
混合成本的含义
混合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与 其成正比例变动。如企业的
电话费、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等。
(
2
)
混合成本分类
混合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比较复杂,按其变动趋势,可分为四类:
a.
< br>半
变动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固定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
变动 成本在固定成本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的变动,
如机器设备的维护保
养费等。 其成本曲线如下:
成本
半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业务量
b.
延
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保持不变,超过该业务 量,成本总
额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如销售人员的工资。其成本曲线如下:
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
业务量
c.
半固定成本:
成本总额随着业务 量的变动呈阶梯式的变化。
即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
内成本总额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业 务量超过这一范围,成本总额会跳跃上升
,
在
新的业务量范围内又不变,至到业务量再 次突破,
成本再次跳跃,
如此不断循环重复,
如企
业的检验员、化验员、货运 员的工资。其成本曲线如下:
成本
业务量
d.
曲线 式混合成本:
成本总额在初始量的基础上,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呈现曲线增长,
但成本 与业务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其特点是都有一个初始量,
并在一定条件下不变,
相< br>当于固定成本。
这类成本根据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化趋势,
又分递减型混合成本和递增型混 合
成本。
递减型混合成本:
业务量增长,
成本也增长,
但成本增长的速度比业务量的增长的 速度
慢,其成本曲线是一条凸型曲线,如下:
成本
递减型混合成本
初始量
业务量
递增型混合成本:
业务量增 长,
成本也增长,
但成本增长的速度比业务量增长的速度快,
其成本曲线是一条凹型曲 线,如下:
成本
递增型混合成本
初始量
业务量
成本按性态分类,无论哪一种形式,都 可以用线形方程
y=a+bx
来表示。其中,
y
表示成
本总额,a
表示固定成本总额,
b
表示单位变动成本,
bx
表示变动成本 总额。
(三)成本按性态分类的相关范围和特点
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不是 绝对的,
而是在
“一定的业务范
围”和“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特点,这就涉及到相关范 围的概念。
1
.
相关范围:是指不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质 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范围。
在相关范围内,
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保持相对稳定,单位固 定成本反比例变动;
变动成本
总额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保持相对稳定,超过了相关 范围,固定成本和变动成
本的特性就不存在。以后,我们在讲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时,都是指在它们的相 关范围内。
2
.
成本性态的特点
(
1
)
相对性:同一时期内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
(
2
)
暂时性: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内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
(
3
)可转化性:某项成本可以随着业务量的变化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相互转化。
二、成本性态分析
(一)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 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
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
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br>通过成本性态分析,
可以
掌握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业务量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动规律, 也为本量利分析奠定基础。
(二)
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性态分类的关系。
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性态分类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
两者都以总成本为研究对
象,
并且成本性态分析以成本性态分类为前提。
但成本性态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
分析两个方面,
成本性态分类属于定性分析;
成本性态 分析最终将全部成本划分
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成本性态分类将全
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成本性态分析 能明确、
直
接反映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成本性态分类
不能明确、
直接反映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 理的需
要。
(三)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
成本性态分析就是要把全部成本最终划分为两部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建立相
应的成本函 数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两种
程序:
多步骤分析法程序和单步骤分析程
序
。
1.
多步骤分析程序。先将全部成本按性 态分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然后
继续将混合成本用一定的方法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最后将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
总成本中已分好的固定成本合并,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和总成 本中已分好的变动成本合
并,使得所有的成本只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二大类,再建立成本函数
y=a+bx
,
2.
单步骤分析程序。不进行成本性态分类, 而是用一定的方法先将全部成本一次性划
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再建立成本函数
y=a+b x
。
(
四
)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
不管采用多步骤分析程序还是单步骤分析程序,
都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将混 合成本或
者总成本进行分解,
使得所有的成本只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二大类,
这种 技术方法就被
称作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1.
历史资料分析法
历史资料分析法是根据过去若干期实际发生的业务 量与成本的相关资料,
运用一定的数
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数值 ,然后建立成本
---
业务量之间
函数方程,以完成成本性态分析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
历史资料分析法要求企业资料齐全,
成本与业务量的资料要相关 ,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条
件稳定,成本水平波动不大,历史资料齐全的企业。根据利用资料的具体 形式不同,有高低
点法、散布图法﹑一元直线回归法三种具体形式。
在分析之前,
我们假设固定成本总额与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单位变动成本只是一种
业务量的函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用
y
表示成本总额,
a表示成本总
额中的固定成本,
b
表示成本总额中的单位变动成本,
x表示业务量,
bx
表示成本总额中
的变动成本,则成本的方程为
y=a+ bx.
(
1
)高低点法
高低点 法是根据过去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
推算出固定
成本总额
a
和单位变动成本
b
的一种性态分析方法。
使 用高低点法要注意:
高低点坐标的选择必须以自变量
——
业务量的高低为依据,
不是
以成本高低为依据。
高低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但以高低点为依据不具有代表性,计算误差大。
【例
2-21
】
某企业的产品
1
—
7
月份的产量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月份
产量
(件)
总成本(元)
1 400 5
500
2 450 6
000
3 500 7
000
4 450 6
500
5 300 5
000
6 350 5
500
7 400 5
000
要求:
运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确定高低点坐标:
高点(
500
,
7
000
)
低点(
300
,
5
000
)
计算
b
值
最高点成本
-
最低点成本
y
1
-y
2
b= =
最高点业务量
-
最低点业务量
x
1
-
x
2
7
000-5
000 2
000
=
=
=10
(元)
500-300 200
计算
a
值
a =
最高点成本
-b
×
最高点业务量
=y
1
-
bx
1
=7
000-10
×
500=2
000
(元)
或
=
最低点成本
-
b
×
最低点业务量
=
y
2
-
bx
2
=5
000-10
×
300
=2
000
(元)
成本模型为
y=2
000+10x
计算表明,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
2
0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10
元。
(
2
)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是将有关过去的若干期 业务量和成本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一一标出,形成散布
图,然后根据目测画一条尽可能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 线,以此来确定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单
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又称布点图法或目测画线法 。
散布图法考虑所有的历史成本资料,比较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但由于靠目 测画直线,容
易出现误差。
【例
2-22
】
按【例
2-21
】的资料
要求:
运用散布图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
ⅰ
.
标出散布点。以业务量为横轴,成 本为竖轴,建立坐标系,将由各期业务量
和相应成本构成的所有坐标点一一标出,形成散布图。
ⅱ
.
画直线。以最高点为一端,根据目测画一条能反映 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使
散布图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的上、下方,如图:
ⅲ
.
确定固定成本(
a
)
。成本直线与竖轴相交的点为(< br>0
,
1
900
)
,
则
a=1
900(
元
)
ⅳ
.
确定单 位变动成本(
b
)
。在直线上以最高点的坐标(
500
,
7
000
)
,代入下式:
y-a
7
000-1
900
b= = = 10.2(
元
)
x 500
ⅴ
.< br>将
a
,
b
代入
y=a+bx
,
,
得 到成本性态模型
y=
1
900
+
10.2
x
成本
10
0
200
300
400
500
产量
根据成本性态模型,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为
1
9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10.2
元
(3)
一元直线回归法
一元直线回归法,
是根据过去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反
映业务量和成本之间关系 的回归直线方程,
并计算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
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又称最小 二乘法或最小平方法。
一元直线回归法的计算结果比前两种方法更准确,科学,但计算量大,公式复杂。
【例
2-23
】
按【例
2-21
】的资料
要求:
运用一元直线回归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
ⅰ
.
根据资料列表,计算
n
,
x
,
y
,
xy
,
x
2
的值
月份
产量(
x
)
总成本(
y
)
xy
x
2
1
400
5
500
2
200
000
160
000
2
450
6
000
2
700
000
202
500
3
500
7
000
3
500
000
250
000
4
450
6
500
2
925
000
202
500
5
300
5
000
1
500
000
90
000
6
350
5
500
1
925
000
122
500
7
400
5
000
2
000
000
160
000
合计
2
850
40
500
16
750
000
1
187
500
ⅱ
.
计算
a
,
b
值
n
Σ
xy-
Σ
x
Σ
y
b=
n
Σ
x
2
-
(
Σ
x
)
2
7
×
16
750
000-2
850
×
40
500
=
1 187 500-2
850
2
7
×
=9.61
(元)
Σ
y-b
Σ
x
a =
n
40 500-9.61
×
2 850
=
7
=1
873.07
(元)
ⅲ
.
建立成本性态模型
y=a+bx
Y=1
873.07+9.61x
根据上面计算可知,总成本中固定成本为
1
873.07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9.61
元。
2.
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利用生 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合理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一
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又称工 程技术测定法。
它按工程技术特点来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把材料、人工 的投入与产出量进行对比
分析,
把与产量有关的成本归集为变动成本,
与产量无关的成 本归集为固定成本。
该方法比
较准确,但比较复杂,工作量大。
3.
直接分析法
直接分析法是对每项成本的具体形态 进行分析,看其比较接近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
接近哪一类成本就划入哪一类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 方法。
该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法,
需要
掌握所有项目的成本形态,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 实用价值,但工作量大。
三、
本量利分析
(
一
)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含义
1.
本量利分析含义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
,
运用数学模型与图形来分析成本、业务量 、
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研究其变动规律
,
最终揭示变动成本、
固定成 本、销售量、
销售
单价、利润之间的内在规律。本量利分析的运用范围很广,可用于保本预测、 销售预测、生
产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不确定分析、经营风险分析、责任会计等方面。本量利分析
法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种实用的工具。
2.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在进行具体分析时,
为了方 便使用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与图形,
需以一些基本假设为
前提条件。
有了这些假设, 能够比较容易地建立模型,清楚地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便于
理解、
掌握,但这些假 设也给本量利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在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
情况加以修正。这些基本假设如下:
(1)
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所有的成本都已划分为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两类,并建立
了相应的成本模型。
(2)
相关范围及线性假 设。
假定一定时期内,
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保持
不变,
业务量总是在相关范围内变动,
它的变动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特
点,并且 成本函数为线形方程
y=a+bx
。
(3)
产销平衡假设。在单一品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销售出去的。
(4)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在多品种情况下,产销平衡,销售额发生变化时,各种产品的
销售 额在全部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变。
(5)
目标利润假设。
本量利分析中所使用利润是指营业利润,
不考虑投资收益和营业外
收支。
3.
本量利分析基本内容
本量利分析包括单一品种下的 保本分析、
保利分析、
本量利关系图,
多品种下的本量利
分析,我们在这里只 介绍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保利分析。
保本分析主要确定使企业既不亏损又 不赢利的保本点
,
是本量利分析最基本的内容
,
是
企业获利的基础< br>,
也是企业经营安全的前提。保利分析在保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分析
销售量变动对 利润的影响,确定目标利润。
(二)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包括利润、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率。
1
.利润: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差额。
利润
=
销售收入
-
总成本
=< br>单价
×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
销售量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P=x
(
p-b
)
-a
其中,
P
表示利润,
p
表示销售单价,
x
表示销售量,
b
表示单位变动成本,
a
表示固定
成本总额。
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保本分析、
保利分析都在这个基本公式的基础
上进行的。
2.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也称贡献毛益、边际利润,
记作
Tcm
。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单价
×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量
=
销售量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Tcm = x
(
p-b
)
3.
单位边际贡献
:
是指边际贡献除以销售量,或者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br>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可为企业带来的贡献,记作
cm
。
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
=
销售量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cm = Tcm /x
= p- b
有了边际贡献的概念后
,
利润就可转化为下列形式
:
< br>利润
=
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总额
=
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P=Tcm-a=x
×
cm-a
从上面的利润公式中可知,边际 贡献大于固定成本,企业才有利润,两者差额越大,
利润越多;边际贡献小于固定成本,企业就亏损;边 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企业不亏不赢。
当固定成本不变时,
边际贡献增加多少,
利润就 增加多少;边际贡献减少多少,利润就减少
多少。
4.
边际贡献 率:
是指边际贡献占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表示每增加一元销售
,
可
为企业带来的贡献
,
记作
cmR
。
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
100%=
×
100%
边际贡献率
=
×
销售收入总额
单价
Tcm cm
100%
=
×
100%
cmR=
×
p
px
5.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者单位变动成本占 销
售单价的百分比,表示每增加一元销售
,
增加的变动成本,记作
bR
。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
100% =
×
100%
变动成本率
=
×
销售收入总额
单价
bx b
100%
=
×
100%
bR=
×
p
px
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
+
变动成本率
=
+
单价
单价
单位边际贡献
+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 1
边际贡献率(
cmR
)
=1-
变动成本率
= 1-bR
变动成本率(
bR
)
=1-
边际贡献率
= 1-cmR
变动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具有互补关系,
变 动成本率高,
边际贡献率就低,
盈利能力就
低;变动成本率低,边际贡献率就高,盈利 能力就高。
【例
2-24
】
某企业准 备投产新产品,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
30
元
/
件,
固定成本 总额为
1
7
万元,变动成本率为
60%
,销售量为
1
万件。
要求:
(
1
)该产品的单位售价是多少?
(
2
)该产品的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是多少?
(
3
)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利润是多少?
解:
(1) bR=b/p
p=b/bR=30/0.6=50
(元
/
件)
(2) cm=p-b=50-30=20
(元
/
件)
Tcm=px-bx=(50-30)
×
1
=20
(万元)
或
Tcm=cm
×
x=20
×
1
=20
(万元)
(3) cmR=cm/p=20/50=0.4=40%
或
cmR=1-bR=1-0.6=0.4=40%
cmR+bR=0.4+0.6=1
P=Tcm-a=20-17=3
(万元)
(
三
)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 分析包括单一品种和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单一品种的本
量利分析。
1.
保本分析
(1)
保本的含义
保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相等,
边际贡 献等于固定成本,
利润为零。
它主要分析
不亏不盈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殊关系。 保本分析也可称作盈亏平衡分析。
(2)
保本点的含义
保本点是指企业达到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
利润为零,
不亏不盈的这种保本状态时的
业务量。在该业务量水平下,企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 部成本,
超过该业务量水平,
企业就有
盈利,低于该业务量水平,企业就亏损。保本点 也可称作盈亏平衡点、盈亏临界点。
保本点有保本量和保本额两种形式, 保本量以实物量表示保本点,保本额以价值量表
示保本点。
(3)
保本点的计算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保本量
=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a a
x
0
=
=
p-b
cm
保本额
=
单价
×
保本量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 =
边际贡献率
1-
变动成本率
y
0
=
p
×
x
0
a
a
=
=
cmR
1-
bR
【例
2-25
】
按【例
2-24
】的资料
要求:
计算保本点的保本量、保本额。
解:
a 170
000
=
x
0
=
p-b
50-30
=8
500
(件)
a 170
000
=
或
x
0
=
cm
20
=8
500
(件)
a 170
000
=
y
0
=
cmR
0.4
=
425
000
(元
)
a
170 000
或
y
0
=
=
1-
bR
1-0.6
=
425
000
(元)
y
0
=
p
×
x
0
= 50×
8
500
=
425
000
(
元
)
企业要保本,至少要销售
8 500
件产品,或销售额达到
42.5
万元。
2.
保利分析
(
1
)
保利分析的意义
保本分析以企业利润为零,不亏不盈为前提,保本是企业 生产最基本的条件,是企业
安全经营的前提,
但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在于保本,
而是尽可 能地获取利润,
达到一定的盈利
目标,
所以保利才是企业生产的真正目的,
也 只有在盈利存在的条件下,
才能充分揭示成本、
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正常关系。
通过保 利分析,
可以确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而应该达到的目
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从而以销定产,使 企业明确短期经营方向。
(
2
)
保利点的含义
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
业务量。保利点也有保利量和保利额两种,保利量是实现目标利润应达到的销售量,记作
X
1< br>,保利额是实现目标利润应达到的销售额,记作
Y
1
,目标利润记作
T P
。
(
3
)保利点的计算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保利量
= =
销售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a+TP a+TP
X
1
= =
p-b cm
保利额
=
保利量
×
单价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
+
目标利润
=
×
单价
=
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Y
1
=p
×
X
1
a+TP
a+TP
= =
cmR
1-bR
【例
2-26
】
按【例< br>2-24
】的资料
,
若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为
3
万元。
要求
:
计算保利销售量和保利销售额。
解:
a+TP
1
7
+3
X
1
=
=
= 1
p-b
50-30
(万件)
Y
1
=p
×
X
1
=50
×
1
=50
(万元)
a+TP 17+3
或
Y
1
=
=
=50(
万元
)
cmR
0.4
a+TP 17+3
Y
1
=
=
=
50 (
万元
)
1-bR
1-0.6
该企业为了实现
3< br>万元的目标利润,
保利销售量应达到
1
万件,
保利销售额应达到到50
万
元。
此外,
上述保利点没有考虑 所得税的影响,
若要考虑所得税,
企业真正可支配的盈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