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强化训练55题(附答案解析)
萌到你眼炸
550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8: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汉赋特点-谁是卧底游戏
高考文化常识强化训练
55
题
(附答案解析)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 个发髻,如
头顶两角。
B
.“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
.“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
月初一。< br>
D
.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
义 基本相近。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 佩戴貂蝉珥
珰
等标志性
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
.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
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
C
.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
导 太子之官。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
.
铭诔,
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 德的文章,
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
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1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以纪年。用年号纪年是我国历朝< br>历代纪年方法中的一种。
B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 和谢缙总编的一部
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C
.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吏有 丧时,守丧尚未满期而被重新起用;也指
降职或革职后被重新启用。
D
.尚 书,官名,战国始置,是掌管文书的官职。隋代及其后,以尚书
为中央行政机构各部长官。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 国先秦历
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
.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
劾”的含义不同。
C
.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 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
后的男子充任。
D
.祠,文中指祠堂 ,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
人而修建的房屋。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 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
的宴会。
2
B
.诣阙请立碑,指 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
褒扬此人。
C
.以本官参 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朝廷的人才选
拔工作。
D
.诏赠 ,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
或爵位等。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 是改元的第一
年。
B
.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 妻妾为夫、未
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
.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 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
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
.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B
.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
而给以三公同等的待遇。
C
.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为功勋的
荣誉称号。
D
.赠:古代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亲属则不属于加封之列。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 、县各级学校,包括太
学的生员。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B
.博士,古代官 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
徒的官职。
C
.践阼, 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帝王登阼
阶主持祭祀。
D
.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
草”一语。
9
.< br>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
到之地。
B
.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 任官
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
.诸侯,古代帝王的兄弟子侄的统称,文中“诸 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
势力。
D
.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 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
此词也可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10
.
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 br>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
.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
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4
C
.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
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
.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
月、日的次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闾,原指里巷的大门. 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
苦百姓,故“闾右”常指贫苦人民。
B
.
《左氏春秋》,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是研究我国 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 赐。“袭爵”指封建时代
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D
.从,指堂房 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
堂兄。
12
.下列
対< br>文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登科,即登第。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但民间有“大小登< br>科”的说法,而结婚被称为“小登科”。
B
.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 正八品是第十五级。宋代秘书郎、
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都属于八品官。
C
.起居注,记录帝王和皇子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
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
.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
申为 祭祀和崇奉之意、文中指祭祀。
5
13
.
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毛诗》,指毛亨和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现流行于世的
《诗经》。
B
.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举行,腊祭在农历十月
举行。
C
.霸府,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
的府署。
D
.践阼,意为走上作阶主位,常表示即位、登基之意,文中就是指高
祖登基。< br>
14
.
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
语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太常博士”中的“博士”是学官 名,一般指精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
授的官职。
B
.奉朝请,是指古代臣子 定期参加朝会,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
朝见为“请”。
C
.“守兵部 侍郎”中的“守”指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
高的职务。
D
.祖饯,设宴送别。祖,临行祭祀天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类似说
法还有“祖道”。
15
.
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词语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6
A
.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
有。
B
.太宗,皇帝的庙号。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
太宗。
C
.
三司,
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
不同朝代有所不 同。
D
.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冠,男子
20
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 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甫
冠指男子刚二十岁左右。
B.
丁内艰,是古代丧制的名称。一般指遭遇母亲去世或承重孙遭遇祖
母去世。
C.
“
玄门法书”,这里的法书指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
D.
尺牍,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
写记 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后来成为信件的代称。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
授官。
B
.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
服守丧。
C
.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
响。
D
.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7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行,古代军队编制。在古代军队编 制中,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
“行”在这里泛指军队。
B.
阙,本指古 代帝王宫殿前的台阶,可借指帝王的住所。阙下,帝王
所居之处,这里指朝廷。
C.
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主要指居丧或逢其他凶事时所穿的衣服,
也可指日常所穿的便装。< br>
D.
赠,死后追封官爵。皇帝赐予官员或官员的父母妻室等官职或爵位,
生者 称封,逝者称赠。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没考中称为落第。
第进士,
即考中进士。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C.
经术,指经学,是解释儒家经典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
问。
D.
牧守,守护,治理。后用来指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
母守丧。
B.
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
8
C.
大计,指每三年一次对官吏政绩的考察,考察结果是朝廷赏罚官吏
的重要依据。
D.
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
故而得名。
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丁家艰,又称为“丁艰、丁忧”,出自《晋书 ·周光传》,指遭遇父亲
的丧事或者母亲的丧事。
B
.金紫,指“金印紫绶 ”。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称金紫
光禄大夫。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代指贵官。
C
.中书舍人,始于先秦,三国魏于中书省置中书通事舍人,晋及南朝
沿置,掌管起草 诏令,参预机密。
D
.大渐,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是指病情渐渐好转,如《列子· 力命》
“季梁得病,七日大渐。”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 ,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
为荫补、恩荫等。
B.
“秘书省”是我国古 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
东汉始置秘书监
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 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
院。
9
C.
“主簿”,官 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
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 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
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
“服除”指提前结束守 丧期。“服”指丧服,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
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23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 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礼部,官署名,主要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教育、科举考试以及文职< br>官员的考察、选拔、嘉奖等事务。
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
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封王贵族的死亡。
C
.士大 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士
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之”。
D
.日昃,古人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如太阳正中叫做日中,太
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就叫做日昃。
24.
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丧免,
指古代官员遭遇了母亲的丧事要免去官 职,
为母亲守孝三
年,停止娱乐和交际。
B.
古代朝廷 多居于中原地区,
周边则有东夷、
南蛮、
西戎、
北狄之说。
文中用“ 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C.
驰驿,古时官员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 途驿站供给差役、
马匹和粮食,兼程而行,称驰驿。
10
D.
籍其家,籍”是登记的意思,这里是把他的家产都登记造册,意同
《鸿 门宴》中“籍吏民”中的“籍”。
2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名与字的意思或相近, 或相对,或
用典等。介,古代传说为凤凰站落之石。甫,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B.
庆历、嘉
祐
、元
祐
,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 用
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
《书》,即《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
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 入“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D.
谥,即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 大臣、贵族
(
包括其他地位
很高的人
)
、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 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2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弱冠,
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
以示成年。
但还比较年少,
所以称“弱”。
此外,表示年龄的特定称谓还有总 角(幼年)、髫年(男孩
7
岁)、龆年
(女孩
8
岁)、金钗之年(女 孩
12
岁)、及笄之年(女孩
15
岁)、不惑
(
40
岁)、耄耋(八九十岁)等等。
B
.举茂才,即推举为秀才。茂者,美也,茂才者 ,有美才之人也。西
汉时,举茂才只是特举而非常科。东汉光武帝下诏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
常 科,成为了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
C
.田猎是一种围猎的形式,人类进行田猎 的起因是为了生存,随着农
业经济的发展,田猎逐步演变成了由官府或皇家举办的具有军事意义的活
11
动。周礼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
坏鸟巢,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
D
.谥,是对死去的帝王或大臣、 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
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 谥号,
由朝廷赐予。
2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br>伯仲叔季
,
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
,
《论语》《仪礼》均有记
载。吕由诚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
B.
恩
,
即恩补、 恩荫
,
是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恩
荫制度是宋代选官的重要途径 之一。
C.
版筑
,
是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
,
即 在有支撑的夹板间填入泥土
,
以杵
夯实。这里是指修补毁坏的城墙。
D.
赠
,
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已去世的父祖追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
典 。在宋朝
,
宰相、贵臣可追赠三代。
2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
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
居母丧 ,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
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 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
和丧服制度。
C.
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 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
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12
D.
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 汉
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狄、西戎、南夷、北蛮。
2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擢,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提到“今 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中的“擢”,“擢”与“拔”同义。
B.
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
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
C.
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与此相对,北狩,指帝王到北方狩猎,
也 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 太守,为一郡
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
决讼
、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
吏。
3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乡试:科举时代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黄
佐 与祖父都参加过乡试,黄佐考中第一名,取得会元的称号。
B
.祭酒:古代飨宴时酹 酒祭神的长者,后也用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汉魏以后多作官职名,如博士祭酒、国子监祭酒等。
C
.除服:俗称“脱孝”。封建社会的官员遇父母去世,要求必须服孝期
满才能脱 去孝服继续任职。文中指黄佐守丧期满。
D
.程朱:指宋朝的程颢、程颐和朱熹,也 代指他们发展出来的理学思
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有“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