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个人生平及成就
余年寄山水
607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18: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不分皂白-广阔无垠
王昌龄个人生平及成就
王昌龄(公元< br>698-756
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
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
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 之前赴西
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
充满了积 极向上的精
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
集》 。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 龄为京兆(即唐
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
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
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 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
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 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
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生平
他家境比较贫寒,
开元十五年进士及 第,
授秘书省校书郎
(官汜水尉校书郎)
,
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 十二年(
734
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
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 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
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
患疽病,
快痊愈了,
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
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 鲜而痈疽
复发,
竟因此而死,
在这时期,
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
有
《巴陵送李十二》
诗
,
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
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
对王昌龄来说,
自是一大乐事,
可惜与孟浩然
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 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
(
740
年)
冬,
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
此时已与名诗人相识,
岑参有《送 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等诗
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
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除了上文所说贬 岭南外,
还
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
,
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 《詹才子传》
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
唐 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
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
去 ,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
乡里,为刺史闾丘 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
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
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
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
因为
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 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
的交游外,还同、綦毋潜、李颀、岑参、、、、等都有交谊 。他因数次被贬,在
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
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 br>并曾远
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
经 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
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 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
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 《从军
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
春怨》等 ,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
曲》
等,
文笔细 腻生动,
清新优美。
送别之作
《芙蓉楼送辛渐》
同样为千古名作。
沈 德潜《唐诗
别裁》说:龙标绝句,深 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阎
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
实在是对我国古 代诗歌的一大破坏,
是中华民族的
千古罪人。
成就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
,
所作之诗气 势雄浑
,
格调高昂
,
尤其是将七绝推向
高峰
,
故人 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
本上选用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 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
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
其诗歌语言圆润蕴 藉,
音调婉转和谐,
意境深
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 作,
《出塞》一诗被
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
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殷璠《河岳英灵集》
把他举为体现风
骨的代表,
誉其诗为中兴高作,
选入的数 量也为全集之冠。
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
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
即边塞、
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 br>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
甚至可与李白媲美,
故被
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 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
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
》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
塞诗发展 到了顶峰,
仅就其数量就有近
2000
首,
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 br>以高适、
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
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他们的
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
的爱国思想,< br>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
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
和战士的艰苦,
各民族之间、
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
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
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 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 主义,
英雄主义精神,
另外还深深蕴含
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
体现了 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
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
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
但是诗人
运用最简练的技巧,
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 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在最平实无华
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 表的是《出塞》
(秦
时明月汉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