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绝世美人儿
995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0: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梦见死人在棺材里-小侄女
上善若水
——人类最好的行为就如水一样
前言:
自进入 大学以来,
一直忙于学校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谈不上为学校
的校园文化做出来贡献,
但至少,
它——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耗费了我美好的两年
大学生活。在做学生干部的道路 上,有苦有乐、有忧有悲。在这段难忘的人生经
历中,
不管曾经自己得到过什么,
失去 过什么,
感慨过什么,
抱怨过什么·
·
·
·
·
·< br>此
时,那都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回首过去,唯一值得我庆幸的的是,通过这两年
的锻炼 ,我学会了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即:在思考中体会生活,在平凡中感受
伟大。
谨以此文纪念我那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活和学生干部道路!
——代猛
水,我们日日 都在饮,人人都在喝,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真水无香,平淡
无奇,
如果不是因为口渴或者要洗 涤污秽之物,
人们就很难去关注它。
可是我要
说,水,不仅仅是一种有用的液体,它还 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只要你愿意花点
儿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它,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子》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
“上善”即最好,“上善若水”
就是说最好的处世之道就应该象水一样。
那么,
水又有什么样的品质 呢?从水的
外在特性中我们又能折射出什么样的修身之法、处事之道呢?
一、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原始的水、底下的泉水本身都是清澈的、没有杂质的,如果 不是被污染,他
始终会保持纯洁的本性。喻之于人则是所谓的正气清白,胸怀坦荡。
古人认为,
只有天地之间才有正气,
喻之于人,
实际上就是保持纯洁的本性,
就是正气于胸。
但是社会的发展使人聪明而复杂,
保持古人所说的本性越来越难,
从而 抹杀了这种正气。
人们遇事就处处喜欢掩饰,
结果使正气在堕落的人格中无
法表现。但 是否一定要回到浑浑噩噩、不知掩饰的本性状态呢?原始人是这样,
所以也就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浪夸、< br>欺骗。
可是现代社会文明很难容下这种不大可
能的善美的人生境界。
因此,
我们不必回避现代社会的纷华,
在纷华中保持几分淡泊;
不必追求极
端 的淡泊,
而忽视社会的进步。
离开社会讲清名和本性是空洞无实的,
追求奢侈
名利才会使人堕落,利益熏心,难保纯洁的本性。
二、水融万物
分别将茶 叶、石墨、药等放入水中,于是出现了茶水、墨水、药水等。纯洁
的水不会因为茶叶的苦涩、
石 墨的焦黑而拒绝。
此外,
一个人如果一直不吃饭可
以活上三天,若一直只喝水则可以活 上七天,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没有万物!喻
之于人则是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生命中过高的要求别人就等于孤立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br>如果一个人要与他交往的人都像天使一样纯洁,那么,他只能与上帝一起生活。
圣人不怕与恶人打 交道。
子路原为盗贼,
甚至去抢劫孔子,
但孔子并没有嫌弃他,
而是循循诱导 ,使他成为一个言谈举止深含礼仪之人。世间并没有绝对的真理,
而且正善邪恶交错,并没有什么东西是 绝对的不相联系的。不要不敢接触坏人,
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他。你与他同流合污,你就是失败者;你去 影响他,领他走
上正路,你就成功了!所以,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弘的气度,容人的度量。
花儿再美,如果园子里只开一 种花,就会显得单调。一枝独秀,永远不是春
天,
只要各具特色的花朵汇集在一起,
才 可能编织出美丽的春天图画。
世间亦如
此,万物相随,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和人生。李斯曾说 :
“泰山不让土壤,故
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br>。这是一
种王者气象,也是对清浊并包,善恶兼容的最好诠释。
三、利居人后而不争
茶水、墨水、药水、矿泉水等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喻之于人就
是要德在人先,利居名后。
老子说: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
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家以“柔 弱谦下”作为处世之道,
要求“为而弗争”
,不与人争有、争多,而是先帮助别人、给予别人, 其结果却
是“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
”
人的德行修为是 从实际利益中体现和磨练出来的。范仲淹说: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表现了传统的优良的人生态度。现在提倡“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
,表现的同样是“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的境界。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乐的终结是苦,
哭的结果是乐,
苦乐相随是自 然法则。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都
不可能成功,
苦尽才能甘来。
名利地位固然 能鼓励人奋发向上,
但是假如过分的
重视名利,
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苦恼。
从道德修养来看,
在名利享受上不争
先,不分外;在德业修为上时时提高,是个人走向品德高 尚的的具体表现,含有
一种精神的充实和追求的愉悦。
四、水往低处流,而后随遇而安
无论水在何处,
水都会主动的聚集在低洼处 顽强生存,
即使是一滴露珠,
他
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水的这一特殊喻之于人既是要 万物随缘,随遇而安。
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把自己的一生付诸天意,
不 能因自己天生生于贫困
便安于贫困,天生生于厄境便安于厄境,逆来顺受。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随缘,人< br>必须随着天定的姻缘来处理事情。
反之,
任凭自己的努力一意孤行,
不论怎样也
不会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佛家所主张的“素位”
,即君子坚守本位而不贪其它
权势,
要满足满足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
这和佛家所说的
“万事随缘,
随遇而安”< br>是相通的(这里的万事随缘,随遇而安,应从积极的意义理解)
。从处世的角度
看,凡事 不可强求,有些事在现有条件下行不通,就有等待时机的必要,就需要
安于现状而不是心慌意乱。凡事强 求而不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就难以行得通。
五、柔与刚
水的柔具体的表现 可以是:
女子都是水做的,
不是说她们眼泪多,
而是相对
于男人显得温柔。< br>平静微风风的大海和湖面上,
水面荡漾,
宛如一块硕大的素布、
丝绸,柔的让人 心碎,让人心醉。而水的刚则可以具体的表现在各种海啸、水灾
等。
在那些自然的水灾害面前,
我们自以为的强大的人类在那时却变得是那样的
软弱与渺小。
“天下莫柔弱 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
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在道 家看来,柔弱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不是虚
弱,不是脆弱,而是柔韧,保持一种不断发展、成长的生机 ,必定能战胜强大。
因为强大也就意味着已在走向死亡——物壮则老。
像水那样柔弱,
那样趋下,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