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启蒙寓言故事五篇
玛丽莲梦兔
572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0: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的组词-营销方案范文
一年级启蒙寓言故事五篇
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
描述 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
也有说法认为,
故事并不
是一种文体,
它是通过叙 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关于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 看吧
!
寓言故事
1
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他
能够在 百步开外射中杨树的叶子,
这样的射技举世无双,
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比得上,
陈康< br>肃对自己的本领很是自负。
有一次,
陈康肃在自家后花园的场地上练习射箭,
引 来很多人围
观。有一位卖油的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也停下来,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陈康肃射箭,很< br>久都没有离开。
陈康肃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
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
旁边围观
的人们大声喝彩,
手心都拍红了,
只有那位卖油的老头儿,
仍用斜 眼瞅着,
只稍微点了下头。
陈康肃见老头儿似乎有点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艺,
又生气又不 服气,
就放下弓箭走过去问老头
儿说:
“
你也懂得射箭吗
?
难道你认为我射箭的技术还不够精吗
?”
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
“
我
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你练的多了,手熟而已。
”
陈康肃终于发怒了,质问道:
“
你
怎么敢如此贬低我的绝技
!”
老头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说:
“
我是从我多年来倒油的技巧中
懂得这个道理的。我就演示给你看一看吧。
”
说完以后,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
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在葫芦嘴上,
然后他用一 把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满瓢的油,
再将瓢
里的油向盖着铜钱的葫芦嘴里倒。
只见那油成 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
均匀不断。
等油倒完
了,把铜钱拿下来细细验看,竟然连一点 油星子都没有沾上。
在人们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卖
油翁笑了笑,说道:
“
我这 点雕虫小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手熟而已。
”
陈康肃看完
了表演以后笑了起来 ,客客气气地把卖油翁送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只要我
们反复地不间断地练习、
实践,
日久天长,必定会熟能生巧。
寓言故事
2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
庄 子深有感慨地说:
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 子听了鲁
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
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 缺。
鲁哀公
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 鲁国少儒士吗
?
庄子毫不留情地
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 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
;
穿方形鞋的精通地
理
;
佩戴五彩 丝带系玉玦
(jue)
的,遇事清醒果断。
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 己的见
解:
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
他向鲁
王建议:
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 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
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 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
5
天,
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
儒士
了。
唯独有一男子汉,
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
鲁哀公闻讯 立即传旨召见。
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
用国家大事考问他,
提出的问题五花八
门千变万化,
对方对答如流,
思维敏捷,
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 国在下达命令后,
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鲁国之大,举国
上下仅只一名儒士,
能说人才济济吗
?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 意味。
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
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 ,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
雅,借以谋取私利。寓言故事
3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 天赋极好,
7
岁时就能写出很精彩
的诗歌、文章,受到当时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赞赏,被 认为是小神童。尽管李贺聪颖过人,可
他依然十分努力,
从无丝毫的懈怠,
作文、写诗都非常严肃认真,
从不马虎草率。
李贺写诗、
作文,有与众不同的习惯,他不 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积累心得、
捕捉灵感,
他特别注意观察生活、< br>实地考察。
他习惯于每天早上骑着家里那匹瘦马外出游览,
每每有了什么见闻或心得体会 ,
便当即记录下来,
装进随身带的绣花锦囊之中。
当太阳落山
的时候,李贺再 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到家常常已是掌灯时分,
家里人早已吃过晚饭了。
李贺
回 到家,
他母亲赶紧叫仆人端上热过的饭菜,
可是李贺依然没有慌着去吃饭,
而是将白天 写
的那些草稿从锦囊中取出来,
及时修改、
整理,
然后誊写清楚,
集 中放入另一绣花锦囊之中,
这才吃饭、休息。李贺天天如此坚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里办重大的`
红白喜事,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