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四时之诗》
巡山小妖精
600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1: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秋快乐-形容变化快的成语
荐
语
古人对时间的敏感度,是今人望尘莫及的:
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 br>“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
;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
“
荷风
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
“
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
”
;冬天的一
片雪花飘了,那是
“
终南阴岭秀,积雪 浮云端
”
。
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独特的美,顺时而动,
正是天人合一之道。
蒙曼老师这本书,精选四
季最好的唐诗,帮我们开启更细腻的视角,让我 们看见不曾觉察的四季之美。
作
者
简
介
蒙曼
著名历史学者、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
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教授,
北京大学
历史学博士。
2002
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 br>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
妇女史。
2007
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2016
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并以其深厚
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 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四时之诗》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 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
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春天的诗
二、夏天的诗
三、秋天的诗
四、冬天的诗
正
文
蒙曼在《四时之诗》中,评点了
32< br>首唐代顶尖诗歌,本文将选取本期作者光临中谈到的
6
首诗完整呈现;
剩余的诗 歌,
以原文对应节气的形式呈现。
如果你喜欢蒙曼老师讲解的唐诗,
可以找来原书细细 品读。
一、春天的诗
春天 是万物萌动的季节,
春天是桃红柳绿的季节,
春天也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季节。
中国古代
的诗人固然是一年四季都写诗,但写得最多的还是春天。
李白《子夜吴歌
·
春歌》
花落花开,四季在唐诗中轮回 。李白恰好有一组五言古诗《子夜吴歌》,写的也是春夏秋冬
四季。本章及第三章,将挑选其中春歌、秋 歌两首,着重解读。
子夜吴歌
·
春歌
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 歌》最早叫《子夜歌》,相传是晋朝一位名叫子夜的女郎所创之调,比较哀怨,后
来发展成五言四句的小 诗,被收进六朝乐府之中,因属吴音,故称《子夜吴歌》。这些歌谣
出自民间,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灵秀 之气,写得既质朴,又动人。唐朝诗人李白这组《子夜
吴歌》,正是对这类民歌的借鉴与创新。
写什么,最能够体现春天呢?
李白选取汉乐府《陌上桑》中采 桑女秦罗敷的故事起兴:
“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
采桑
本就是 经典的女红,
又是最富有春天气息的工作,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适合春天的了。
此处“
采
桑绿水边
”
比《陌上桑》原文
“
采桑城南隅
”
更好,因为绿色,诗歌所描绘的不再仅仅是一个
方位,更有了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就更妙了,
《陌上桑》原文花了大量篇幅刻画秦罗敷之美,到了李白这里,被 简化成
“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
这十个字,聚焦于美人手部动作,尽显颜 色之美:素手是白的,
青条是青的,红妆是红的,白日呢,仿佛打了高光一样,所有的颜色都鲜明起来了 ,所有的
动作也都活泼起来了。不再依赖于华贵的首饰装扮,罗敷姑娘的青春明艳已跃然纸上。
接下来,
按照
《陌上桑》
的剧情发展,
太守路过时见到罗 敷姑娘,
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
歹意顿生,想要把她带回家里,金屋藏娇。罗敷姑娘是怎么 回应的呢?在《陌上桑》原来的
故事中,罗敷姑娘怼了一大段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以为你厉害,我 丈夫比你还厉害,
我怎么会看上你呢!
痛快是痛快,也不禁让人担忧,如果罗敷姑娘只是普通的 采桑女,
难道
就要被欺负了吗?
但是,
李白改写了这一 段,
只用两句,
便将原文的精神升华了:
“
蚕饥妾欲去,
五马莫留连 。
”
罗敷姑娘说:
“
我的蚕宝宝饿了,我要回家了,你这五马驾车的太守,休 要再跟我纠缠了!
”
这是罗敷对使君最大程度的轻蔑,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
还不如我 的蚕宝宝!如此一来,人
物形象立刻饱满了,
罗敷没有借助任何外在的力量,
而是仅凭 自己的内心就发出了这样的声
音。这是采桑女的锋芒,也是青春的锋芒。
杜秋娘《金缕衣》
春分时,蒙曼推荐了《金缕衣》,这是令她印象最深的 诗歌之一。它的热切、它的婉转,不
像一首诗,更像一首歌。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 期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作者不详。传说,歌女杜秋娘的《金缕衣》唱得最好,
这首曲子让她屡次逢凶化 吉。所以在《唐诗三百首》里,它的作者干脆就写成了杜秋娘。
杜秋娘十五岁时成 为浙西观察使李锜的侍妾,
后因李锜谋反被镇压而沦入宫中。
唐宪宗爱听
《金缕衣》< br>,
杜秋娘一展歌喉,
很快成了他的心上人。
宪宗死后,
她又因
《金缕衣》
唱得好,
意外感动了唐穆宗,
成为漳王的保母
(相当于人生导师)
。
后来,
漳王不幸沦为政治牺牲品,
杜秋娘也被赶回了老家润州。杜牧为她所 写的《杜秋娘诗》,感时伤世,
历来评价堪比白
居易的《琵琶行》。
《金缕衣》到底有什么魔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们先看前 两句: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金缕衣是金线编织的衣服,极 其贵
重,作者却说
“
莫惜
”
,要珍惜
“
少年时”
。因为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
,青春一去,永不
回头。
这道理是老生常谈了,新意何在呢?细想一下,这可不是老夫子在谆谆教诲,而是一
个 年少的女子,
用灼灼的眼睛看着你,
跟你一再殷勤致意,
盼望你振奋,
盼望着 你有所作为。
后两句,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br>“
将人生的美好比成花,让你赶紧去追求,去
体味。你的青春有时间限度,别人的青春也 有,世界上一切的机会、一切的美好,都不会原
地不动,永远只等着你。
通篇看下来,这首诗用足了回环往复之美。前两句是莫什么什么,
须什么什么,后两句是须
什么 什么,莫什么什么。前两句是反复地教你
“
惜
”
,后两句是反复地催你
“
折
”
。似这般一唱
三叹,真是荡气回肠啊!
春天的诗还有
……
【立春】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元宵】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情人节】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雨水】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明】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谷雨】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二、夏天的诗
大自然到了夏天,最是蓬勃热烈。与之相反,
人到了夏天,却往往要寻求一份由内而外的清凉,愿意静下来思考,静下来体味。如此一来,写夏天的诗也就有了一份清淡的禅意,和自
然的缤纷 热闹相映成趣。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立夏,
人待在太阳底下汗流浃背的时候,
不免会有点儿烦躁;
但到 了夜晚无事的时候,
走到
临水的凉亭里,一缕凉风吹过来,一丝暗香飘过来的时候,又会怎样呢 ?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南亭,
就在 孟浩然家乡襄阳的岘山,
辛大应该是孟浩然的乡亲辛谔。这首诗的题目,顾名思
义就是:在老家 的南亭,思念一位叫辛大的老朋友。
先看前两句
“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
南亭依山傍水而建,诗人置身其中,看到夕阳一下
子就落到山的那一边 ,
素月从池塘上缓缓升起。
烦躁也随日落一起丢掉,
而喜悦则随月亮缓
缓升起 。
下面两句: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散发本意是自在,因为古代成年人都要束发戴冠,
只有在家闲居时才能披散头发。
引申一下,也 有不受官场约束,归隐江湖的意思。
此处实写
纳凉,亦使人体会到诗人飘然出世的自在感。
再接下来两句,风来了: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br>这可不是普通的风,而是拂过荷花,
沾上了荷花清香的风。而且,这风还吹过竹林,使竹叶上的露 水摇摇晃晃地掉下来,发出清
幽的声响。想象一下,诗人连淡淡的香气,幽幽的声响都捕捉到了,那环境 得多么安静,人
心又是多么平静啊。
竹露荷风都是天籁,
诗人被 这天籁打动,
兴之所至,想跟天呼应一下。
于是就有了下面两句
“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
他想把古琴取来,弹奏一曲,奈何,此时此刻知音不在身边,
念头只 好作罢。写到这里,一点惆怅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
“
感此怀故 人,中宵劳梦想。
”
面对此情此景,
“
我
”
更加想念故人, 就让
“
你我
”
在
梦中相会吧。
毫无疑 问,
诗人在南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夜,虽然有点惆怅,却不苦闷,
因为最后一点惆
怅 ,也被诗人通过寄托于梦境化解了。诗中的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正是隐士应有的态度。
这不禁令人感慨 ,或许,终南捷径不是真隐士,竹露荷风才是大自在吧!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小暑和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正所谓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
每到这个时候,真是学
生厌学,佳人倦绣,连写 公文的官人也抛了文案,昏昏欲睡起来。此时,若能像《石鱼湖上
醉歌》中描写的那样,自然是最惬意的 了。
石鱼湖上醉歌
元结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春。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元结是谁? 他不仅是个猛人,还是个好人,更是个有趣的达人。他曾亲临战场,抗击安史叛
军,保全十五座城池免遭 涂炭,这是猛人的一面;经过战乱,道州百姓十不存一,可朝廷依
旧催征赋税,身为刺史的元结宁可丢官 ,
也要慨然抗税,
这是好人的一面;
繁荣复杂的公务
之余,元结还不忘饮酒作 乐,陶醉在青山绿水之间,写下这首《石鱼湖上醉歌》,则是他有
趣的一面。
石鱼湖,是元结发掘的名胜,湖中有大石似鱼浮在水面上,故称石鱼湖。更妙的是,这块石
头中间凹 进去一块,
正好用来藏酒,
湖边又有零散的石头可以坐人。
小船穿梭于湖岸与石鱼之间,
这儿就成了天造地设的宴饮之地。
这首诗所描写的,正是元结邀请朋友,在石鱼湖上
喝酒的场景。
看第一句:
“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 君山春。
”
一湾小小石鱼湖,在
“
我
”
眼里像洞庭。夏天湖水涨起来,石鱼仿佛君山一样青翠。
这句写山水之美,到了第二句转而写 人:
“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
徜徉在这山
水之间的, 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群酒徒,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他们眼中,
山就是酒樽,水就是酒沼 ,酒徒们一个个坐在湖中的小岛上,指点河山,痛饮美酒。
第三句:
“< br>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
连日风雨,白浪滔天又算得了什么?送酒的
小船照样在石鱼和州岛之间穿梭,
把美酒送到每一个酒徒的面前。
通常来讲,
我们战 天斗地
的时候,总想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意义。可是,
元结不一样,他的小船乘风破浪只是为了追 求
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豪气呢?
最后一句:
“
我持长瓢坐巴丘,
酌饮四座以散愁。
”
诗人自己啊,
就拿着一个长瓢,
稳坐巴丘,
给这个斟酒,给那个斟酒,令有忧的解忧,有愁的散愁。愁解开了,这群酒徒就快乐了。< br>
这首诗写的是属于凡人的小快乐,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分享的真快乐。
夏天的诗还有
……
【夏】
子夜吴歌
·
夏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母亲节】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端午节】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