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完整版)
巡山小妖精
699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孙茂辉-错误郑愁予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虎门销烟
:
虎门销烟: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1839
年
6
月
3- 25
日,林
则徐下令将收缴的
2
万余箱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它沉重地打击了英美
鸦片贩子的气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 外国侵略、
维护
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永安建制
:
1851
年
9
月
,
太平军占领广西永安州,
进行了一系列建制活动。
(
1
)分封诸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 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
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
西王以下各王均受东王节制。
杨秀清实际上掌握
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实权。
(
2
)颁布太平礼制。
(
3
)颁行天历,刊印革命文献。
(
4
)防止敌 人破坏。洪秀全等针对清朝采取的“设谋其间”
,收买叛徒,妄
图从太平军内部瓦解革命的阴谋 ,进行了清洗暗藏奸细的工作。
(
5
)补充 粮饷、弹药。在经济上打击地主富豪,发动群众没收地主浮财,
抢割地主田禾,所获粮食,军民平分。< br>
总理衙门: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1900)
简称总理衙门,
别称总署、
译署。
它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而特设
的中央机构。
1861
年初,奕訢和桂良、文祥等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经咸丰帝
批 准在北京正式成立,其组织依照军机处而设,起初由奕訢、桂良、文祥为总理
衙门大臣。总理起初主管外 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来扩大到修筑铁路、开采
矿山、
制造枪炮购买军火等事务,
总揽了外交及与外交有关的财政、
军事、
教育、
矿物、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大权。
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央六部分工的格局,
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
化,< br>它的设立对洋务运动以及近代中国走向世界发挥了一定作用,
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行政管理 体制近代化。
1901
年,根据《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总理衙门
改组为外务部。< br>
总理衙门下辖南、北洋通商大臣-总税务司-同文馆等。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1861
-
1901
)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堂子胡同
49
号 ,原为
清大学士赛尚阿的宅邸,于设立的同年改建。
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形式。所谓“官督”
,就是
官方保护、扶持,并且委派 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查;所谓“商办”
,就是由
商人经理,官不过问,盈亏均由商人承办, 与官方无关。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
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近代中国新式企业的诞 生开辟了一条重要的
道路。但不利于企业自由竞争和壮大,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戊戌六君子:
封建守旧派镇压维新派人士的政治事件。
1898
年
9
月
28
日,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守旧派将维新派人士谭嗣同 、
杨深秀、
刘光第、
杨锐、
林旭、康广仁等六人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时称“戊 戌六君子”
。其他维新派人士
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遭放逐。康、 梁等人被迫流
亡日本。
这一事件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失败。
张勋 复辟:
民国初年复辟帝制的政治事件。
1917
年
7
月
1< br>日至
12
日,驻扎
徐州的军阀张勋以调解直、皖争执为名,率兵进京,拥戴溥仪 复辟,改民国六年
为宣统九年。
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
激起了全国各界人民的反对。< br>段祺瑞组织
“讨
逆军”
,迅速平定张勋导演的复辟帝制闹剧。这一事件迅速被平 息表明,复辟帝
制不得人心。
租界制度:
列强根据和中国缔结的 不平等条约,
以居住和经商为名,
在通商口岸
和城市租占土地的制度。
184 5
年,英国最早在中国取得租界。随后列强纷纷效
仿,
许多城市相继设立了租界。列强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
形成
“国中之国”
,
严重破坏 了中国的主权。
但租界的存在也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入,
加速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抗战胜利后租 界被收回,租借制度也随之瓦解。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李鸿章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 工企业。
1865
年,李鸿
章购买了上海虹口一家美国人办的旗记
机器铁厂,再加上原来丁日昌、韩殿甲
主持的两所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局址最初设在上海虹口 。
1867
年,
迁至上海城西南高昌庙新址。
1876
年,工人达
2000
多名,甲午战后扩大到
20
多个企业,成为当时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 大的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又于
1868
年附设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合译西 书。
评价: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烟台条约》
:
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1876年
9
月,英国驻
华公使威妥玛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山东烟台签订了中英《烟台条 约》
,主要内
容:
(
1
)清政府对“滇案”进行“抚恤‘、
”赔款“、
”惩凶“、
”道歉“;
(
2
)
允许英人开辟印藏 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
(
3
)开放
宜昌、
芜湖、
温州、
北海为通商口岸;
(
4
)
进出口外国货物免 纳内地通商税;
(
5
)
进一步扩大领事裁判权。这一条约在许多方面扩大了《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所规定的内地通商特权,为西方列强侵入我国西南地区打开 了通道。
公车上书
: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政治改良 活动。
1895
年
4
-
5
月,各省
举人在京参加考 试,突然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康有为等人联络
各省举人
1300
多人 联名上书都察院,拒签《马关条约》
,提出拒和、迁都、变法
等主张。这一事件当时虽没有达到 政治目的,但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由变法言论逐渐转变为政治行 动。
因当时各省举人
进京考试由官府派车接送,故称“公车上书”
。
黄花岗起义:
中国同盟会(或孙中山)领导的重要的武装起义。
1911< br>年
4
月
27
日,黄兴等人率
120
多名革命党人分多 路进攻两广总督府。起义爆发后,
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密,
起义军与清军展开了一昼夜激烈巷战,
因伤亡过大,
起义
陷入失败。
黄兴等人被迫逃往香港。
事后,
革命党人潘达微率广州街道居民收敛
起义者遗骸
72
具,合葬于广州城外黄花岗,故 称“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
没有成功,但对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影响巨大。
府院之争:
北洋军阀政府的内部斗争。
1916
-
1917
年间,国务总理段祺瑞
在日本的支持下,
掌握了北洋政府实权,
勾结 国会中的研究系向总统黎元洪施压;
黎元洪和副总统冯国璋依靠英美的支持,
拉拢国会中的商榷 系对抗段祺瑞,
形成
了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的明争暗斗,故称“府院之争”
。这一纷争 造成了民国初
年国内政局长期动荡。
领事裁判权:
又称“治外法 权”
,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
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
美、法、俄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此特权,并将此权 利进一步扩大。在中国享有
领事裁判权的国家,
其在华侨民如果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br>而由该国领事
按照各自的法律进行裁判,
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领事裁判权严重破 坏了中国的司
法主权,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辛酉政变:
辛 酉政变是
1861
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有重大政治影响的宫
廷政变,
又 称
“
1861
年北京政变”
。
1860
年
10月,
咸丰帝逃到热河行宫,
到
1861
年
8
月病死,遗 诏
6
岁的儿子载淳(即以后的同治帝)继位,年号“祺祥”
。同
时任命怡亲王 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
总摄朝政。载淳的生母叶赫那 拉氏尊为皇太后,不久加“慈禧”徽号,称慈禧太
后。
慈禧太后对于排斥在政权中心之外极为不 满,
决定联合同样不得志的恭亲王
奕訢联手发动政变,慈禧太后等掌握了政权,改年号为“同治 ”
。故称祺祥政变
或北京政变。
政变解决了清王朝中央的权力斗争,
对清王朝 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力
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马嘉理事件
:
英国侵略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事件。
1875
年
1
月,英国驻华< br>使馆翻译马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与柏郞探险队会合。
2
月,柏郞所谓“探险
队”
从缅甸进入我国云南腾冲地区,
受到当地景颇族群众盘问,
马嘉理蛮横开枪
行凶。当地群众激于义愤,打死马嘉理,同时又阻击柏郎率领的英兵,迫使其退
回缅甸。这就是历史上 所谓“马嘉理事件”
,或称“滇案”
。后来,英国利用这一
事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 《烟台条约》
。
西原借款
:
1917
—
1918
年间,段琪瑞控制的北京政府为了摆脱各种困境,公开或
秘密向日本政府签订一系列 经济、政治、军事借款,共计八次。全由日本人西原
龟三经手,故名。日本通过这一系列借款,进一步加 强了对中国政治、军事、经
济等方面的控制,特别是加强了对以段褀瑞为首的皖系军阀的控制。
二次革命
:
民国初年,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政治运动。
1913
年3
月,国民党代
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随后不久,
孙中山 发表讨袁檄文;
李烈钧、
黄兴等人分别在江西、南京等地举兵讨伐袁世凯,史称“二次革命”< br>。后因国民
党内部步调不一致,袁世凯大借外债,对国民党南方势力发动进攻,南昌、南京
等地相继被袁军攻陷。以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革命陷入失败,
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 再次流亡国外。
护法运动
:
民国初年孙中山领导的政治运动。< br>1917
年
7
月,因段褀瑞政府拒
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第一届国 会,
孙中山率部分旧国会议员在广州肇庆成
立护法军政府,并进行声势浩大的护法运动。后因南 方军阀(如桂系、滇系等)
的破坏,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于
1918
年
5< br>月以失败而告终。
二、简答题
简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代表人物及著作名称。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 阶级的改革派、
禁烟运动的代表人物,
抗击外来
侵略的民族英雄。
主要著有< br>《华事夷言》
、
《四洲志》
。
他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
同时 又积极了解外国,提倡学习外国的长技以加强国防。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的改革派, 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圣武记》
、
《海国图志》
、
《古微堂内外集》等。他主 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战
舰、
枪炮和养兵练兵之法来抵御西方的侵略。< br>他尖锐地抨击故步自封、
愚昧无知
又不肯睁眼看世界的封建顽固派,
魏源认为必 须向西方学习长技。
为此,
他建议
在中国设立兵工厂和造船厂,
学习西方制造 新式武器,
同时革除营伍积弊,
整顿
训练中国军队。
魏源还主张允许沿海私人 开办船厂。
在御侮问题上,
魏源比较重
视利用人民力量。
姚莹,< br>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员,
积极抵抗侵略,
战后又积极寻求抵抗外国
的办法。著 有《康輶纪行》一书,不仅对西藏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风俗
习惯等作了一些探讨,而且对英、俄 等国的情况作了探讨。书中揭露了英、俄侵
略中国的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他认为,要 抵抗外国,必须了
解敌人虚实。
他还强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同时还介绍了英国资产阶 级议会政治。
徐继畬,著有《瀛环志略》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近
80
个国家和地区的
地理位置、
历史变迁、
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
书中介 绍了英国两院制度和美国的
民主制度,称赞了美国的总统制。
简答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
军工企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1865
李鸿章
金陵机器局
南京
1866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福州马尾
1867
崇厚
天津机器局
天津
张之洞
湖北枪炮厂
武汉
丁宝桢
山东机器局
/
四川机器局
左宗棠
西安制造局
/
兰州制造局
简答
20
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领导爱国运动。
抵制美货运动、收回路权运动、回收采矿权运动、拒俄运动
简述
20
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的焦点问题
第一
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第二
要不要通过政治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第三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第四
< br>革命派在大论战中还驳斥了改良派关于革命必然会引起内乱,引起外
国干涉导致国家被瓜分的论点
列出近代史上外国割占我国香港地区的条约名称、签订时间和割占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