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巡山小妖精
675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1: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万花瞳-火烧连营七百里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
年底
,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
年
6
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
—
1842
年,
鸦片战争
1842
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1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2
)赔款洋银
2100
万元。
(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4
)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
(
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 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
的恶例。
(
2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4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
5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
年,
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
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
世纪
40
—
50
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
年
5
月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 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
年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
年,
两广自然灾害
1851
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
月
11
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 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
国。
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
—
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 56
年,
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br>1856
年
9
月,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 ,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
年
1
、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
(
1
) 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
10
处为通商口岸。
(
2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
3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
4
)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
5< br>)赔偿英国白银
400
万两,法国
200
万两。
2
、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
年,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
年,
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
年
1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
1
)《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
2
)增开天津为商埠。
(
3
)割让九龙司地方 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
4
)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
800
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
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
、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
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
年
5
月
23
日,
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 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 国人华尔领导。
1862
年
,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
1864
年,在昆山解散。
1861
年,
总理衙门建立。
1861
年,
辛酉政变,曾国藩被命为四省总督,洋务运动开始。
1862
年,
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军围攻天京、安庆陷落。
1864
年,
7
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65
年,
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
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
器局。
1866
年
,
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867
年
,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1890
年< br>,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
器织布局。
1869
年
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
、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
、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
:王韬、郑观应
3
、
19
世纪
60
年代到90
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4
、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
30
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 动推动了中国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 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
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 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
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5
、
19
世纪
70
年代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6
、
1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
边疆危机
:英国从印度侵人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
国 从中亚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1872
年
(
1
)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
30
名幼童赴美留学。
(
2
)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
3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著名日报《申报》由英国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刊 。
1873
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1
年,
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85年
3
月,
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
,
大败法军
,
取 得镇南关大捷。
1888
年,
成立北洋舰队。
1894
年,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1894
年
(
1
)
7
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
2
)
8
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
(
3
)
7
月到
9
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
4
)
10
月到次年
4
月,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br>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
振兴中 华
这
个时代的最强音。
1895
年
4
月
1.
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
1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
2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3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
4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
5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内地免收内地税。
《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r>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 民族危
机空严重。
2.
反割台斗争,台湾全境沦陷。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
1895
年
1
、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
2< br>、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记闻》
3
、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
救亡
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
了《天演论》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1896
年
1
、康 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
译 了《天演论》等。
2
、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 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1897
年
(
1
)德国强占胶州岛,掀起列强瓜分狂潮
(
2
)商务印书馆
1898
年
初,康有为呈递了 《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4
月,康有为创办保国会。
1898
年
6
月
11
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宣布变法开始。
1898
年
9
月
21
日 ,
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意义:
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最后
,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898
年秋,
“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开始。
1899
年,
袁世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转移到直隶
1899
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在华“利益均沾”
1900
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
1 901
年,
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西、荷、比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给
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3
年,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 、《猛回头》两本小册
子
1904
年,
开始出现多个革命团体:华 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1
年
~1911
年,
清末新政
1905
年
1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
纲领,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 “三民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
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
2
、清预备立宪。
1906
年,
萍浏醴起义。
1908
年,
光绪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1910
年,
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皇族内阁”成立。
1911
年
5
月,保路运动,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1 911
年
10
月
10
日,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 革命团体,武昌起义。
1912
年
1
月
1
日,< br>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1912
年
2
月
12
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