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形成

绝世美人儿
594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1: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林嵩)
第二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形成



【知识线索】



本单元内容涉及
19
世纪60
年代初至
20
世纪初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包括洋务运动
和中国资 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等项内容。
本阶段可以中法战争为界标,
在这之前,
列强侵
华相对和 缓;之后,侵华变本加厉。清政府被动挨打,至《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
治秩序完全确 立。



【学习方法指导】



< br>1
.注意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的发展趋势:比如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
团 运动等中国人民自救运动的屡次失败中就可以看出,
无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开明派、
民族
资产阶级的维新派,还是农民阶级,不管是采取“中体西用”的模式,还是通过改良维新的
办法,都无 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此,我们能发现,新的阶级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的登
台和采取新的斗争方式
(
武装斗争
)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br>



2
.结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掌握列强侵华的新特点 以及列强侵华加剧的表现和对中国
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 br>3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合法
化 ,
这些条约也是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明证,
大家在学习条约时,

仅要记住条约的内容,
也要逐条分析,
看它如何反映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进程 。
记忆
条约的内容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下面我编的一些顺口溜以帮助记忆
(
当然你们也可以自编
更方便自己记的顺口溜。
)



《南京条约》

割割香港岛、赔
2100
万银元、开开通商口岸:< br>(
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
)
、商协商关税




《南京条约》附件

裁判
(
领事裁判权
)

片面
(
片面最惠国待遇
)

租土
(
在通商口岸租赁
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
)



《望厦条约》

巡贸
(
美国军舰可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

开医院

建教堂




《黄埔条约》

自由传教
(
在通商口岸
)

清廷护坟
(
清政府负责保护坟地和教堂
)



《天津条约》

公使驻北京,各赔
200
万,公开行航船,内地随便 游,十口到内地,营
口到海南,
(
自己补上实际内容
)



《北京条约》

开天辟地九龙泣
(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地方一区给英国
) 800
万银入
夷地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瑷珲》割东北
(1858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万平方公里
)


《北京》库页岛
(1860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40
万平方公

)

《勘分》巴什河
(1864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平方公里
)

《议定》西北抛
(19
世纪
80
年代


中国西北

7
万多平方公里
)



《中法新约》

越南归法国,
(
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
中越开边商,
(
中越边
界开商埠
)
西南税率降,
(
法国从云南、广西进出口货物税降低
)
法来修铁路 。
(
法国在中国
投资建铁路
-----
资本输出,但未实现
)



《马关条约》

朝鲜归日本,辽东台湾哭,两亿 银元无,苏杭渝沙开,内河增航线,内
地开工厂,还免内地税。



《辛丑条约》

本息九亿八,中国炮台拆,铁路洋兵把,华人不进使馆界,永远不许抗
洋人,总理衙门改。特点:没有割地、通商,却设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并着眼镇压中国人民
的革 命斗争,
维持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统治秩序。
所以说是近代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形成。



【知识讲解】



1.西方国家侵略活动的加剧



(1)列 强侵略在“和缓”中日益加剧: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列强的侵华要求暂时
得到满足,清政府政策也出 现适应列强侵略需要的调整,
60
年代,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
基础上,出现了暂时“ 和好”的局面。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开始对中
国邻邦和边疆地区进行新一轮的侵略 ,中国出现边疆新危机。



(2)
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①伴随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分割世界领土和进行
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 的主要目标。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
帝国主义对中国< br>发动了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大侵略战争。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 败,
甲午中日战争使清政府在军事上基本丧失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掉了
清政府身上最后一点御外的勇气。
②三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领土和 主权
完整进一步丧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并突出地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侵 略的要求:
开埠通商,
帝国主义势力深入西南腹地和长江上游;
大片领土割让刺激列强 瓜分中国领土的
野心;
巨额赔款造成清政府沉重财政负担;取得在中国设厂、
进行资本 输出的特权;完全控
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操纵清政府镇压人民的反帝斗争。



(3)瓜分中国的狂潮:①对中国资本输出。主要形式有对华进行政治性贷款、开办银
行、抢夺路矿权、开设工厂等。通过资本输出,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强了对
华政治控制 的地位;
直接利用中国原料和剥削廉价劳动力;
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
压制中国
民族工业发展;
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分割
中国的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
临被瓜分亡国的现实威胁,
“租借地”使列强获得直接进行殖民统治的权利。帝国主义国家
对 中国内政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维护了各国在华经济侵略的利益,
同时也增强了各国在远东
争夺霸权的实力。
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相应,
美 国提出
了“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美国企图与列强共享侵略利益,并在“机会均等”的幌子下,
利用美国经济优势排挤他国,赚取政治优势,进而谋求在远东的霸权。
“门户开放”政策在
维 护共同侵华利益的前提下,
形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同盟。
此后,
美国在华侵略势力迅速 增
长。




2.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化




(1)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①政治方面主要 表现为外国势力对中国内政外交的
控制不断加深。
1861
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 ,成为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
志。此后,又先后任用外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 、外交使节(蒲安臣)
,使
外国势力直接进入中国的政府机构,
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对中 国内政外交的直接控制。
与此同
时,一些得到外国势力支持、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的中央和地 方官僚
(如李鸿章等)
政治
地位不断上升,
为外国势力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提供 了条件。
②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
经济的独立地位不断丧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特别是列强取得海关管理权后,
西方国家对
华商品输出的数量猛增,
导致中 国社会经济独立自主地位逐步丧失,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
场,
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 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日益失去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

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 化的特征。



(2)清政府的内外政策调整和统治阶级的分化:①“辛酉 政变”
,标志着清政府中倾
心与外国“和好”的媚外派上台,在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上 ,
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
结起来。总理衙门的设立表明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
洋务运动借“器”练兵自
强求富,扩展了
“西学”的内容。
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及 由此而引起的规模空前的农民革
命,
使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在对外政策及维护封建统治的对策上发 生了严重分歧,
分化为顽固
派与洋务派。顽固派排斥外来事物,
代表了传统的闭关自守 的倾向。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
以自强”
,代表了与外国势力接触较多的满汉地主的势力。二者 在维护清政府的手段上有较
大的分歧,
但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现有封建统治秩序,
对西 方的政治制度予以排斥。
洋务派
的出现标志着汉族实力派官僚在晚清政局中的崛起。



(3)中国社会近代新因素的进一步发展:①新经济因素: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
的兴起使中国出现近代民族工业。伴随着封建经济的解体,< br>19
世纪
60

70
年代,中国近代
资本主义工业兴 起。
作为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它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采用大机器生产和
近代的管理 手段,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领域,资本少、规模小、技术水
平低;
发展地区 狭窄,主要局限在沿海的通商口岸;发展环境恶劣,对外国企业和官办企业
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90
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
②新阶级力量: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官僚、
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
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又具有 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
这一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代表了中国近代社
会发展的要 求,
并为此进行革命斗争。
但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他们无法彻底实现这些主张,

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 br>业中产生)
。③“西学”思潮的发展: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冲击了
传统的旧观念。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早期维新< br>思想,主张在中国进行政治改良,发展资本主义。
90
年代,维新改良思想发展为政治运 动,
民主革命思想开始闪亮登场。



3.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1)
地主阶级的洋务运 动:在内忧外患局面的冲击下,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
派,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维 护清政府的统治。总理衙门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洋务派势力在中央和地方增长,为洋务运动的开 展提供了内部条件。
19
世纪
60

70
年代,
中 外关系相对稳定,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洋务运动以“自强”

“求富”为旗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但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主。军事工
业基本上 是封建性的,
民用工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
但也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客观上对增强中国的国力,
抵制西 方的经济
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运动本质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并且是在封建官 僚主导下,

以运动不能使中国达到“强”和“富”




(2)
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面对瓜分狂潮引起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资产
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
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维新派属于民 族资
产阶级的上层,他们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主张。
1895

“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百日维新”是变法运动的高潮,
“戊戌政变”是
运动失败的标志。
戊戌变法运动的特点在于把挽救民族危亡与发展资本主义结 合起来,
喊出
了时代的最强音。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夺权斗争,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由 于时代和
阶级的局限性,它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1894
年“兴中会”的成立和1895
年广州起义,表
明资产阶级中下层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推翻清王朝、争取民 主共和的革命斗争。



(3)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
世纪晚期以来各地人民反“洋教”斗
争,
在民族危机突然加剧的条件下总汇集 和总爆发。
义和团运动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英勇的
斗争气概,但又有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它 是旧式农民战争在中国的终结。
“扶清灭洋”
口号突出反映了反帝爱国性质,
又有严重 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功绩是粉碎了帝国主
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它也给行将就木的清王朝 最后的有力一击,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测试






选择题





1
.关于清朝设立总理衙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B
、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
、便于加强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D
、是中国对外关系近代化的开始






2

面对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
清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不包括






A
、增设外交机构,加强与外国的联系






B
、不再完全排外,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C
、完全依赖外国人,代表中国办理外交






D
、依靠汉族地主武装,镇压人民反抗





3
.中国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突出表现在






A
、中国海关权由外国操纵






B
、中国成为外国侵略者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C
、中国贸易入超趋势不断增长






D
、中国沿海地区被迫开埠通商





4
.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其决定的因素是






A
、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生产中的不同地位






C
、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5
.下列关于中法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扭转中法战争形势的是镇南关大捷






B
、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对外政策






C

《中法新约》预示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时期即将到来






D
、是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一场列强侵略战争





6
.西方列强最终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
、在中国广泛开办银行,吸收大量存款






B
、严密控制中国海关






C
、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争做中国的债主






D
、增加对华商品的输出





7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正面影响是






A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B
、使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C
、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D
、引起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8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共同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维护清朝统治和封建制度






D
、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9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变 化,主要表现在①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
民地化②社会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 始分化出洋务派④封建经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清蒸鸡是什么地方的菜-高中英语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