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复习笔记(可编辑)

别妄想泡我
983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1: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2021年1月17日发(作者:田秀涓)

??
蚂螃
?

??


中国古代史重点

主观题提高班中国古代史部分



1
、北京猿人中古上
P8
2
、山顶洞人中古上
P14
3
、禅让制中古上
P32
4
、二里头文化中古上
P46
5
、盘庚迁殷中古上
P52
6
、甲骨文中古上
P78-79

P36
7
、平王东迁中古上
P93
8
、长平之战中古上
P103
9
、管仲改革中古上
P104
10
、李悝变法中古上
P107-108
11
、初税亩中古上
P122
12
、巨鹿之战中古上
P152
13
、文景之治中古上
P155-159
14
、轮台罪己诏北师备考指南
P42
15
、七国之乱中古上
P159
16
、王莽改制中古上
P167-168
17
、五均六
?
中古上
P167-168
18
、度田令中古上
P172
19
、代田法中古上
P193
20
、区种法中古上
P194
21
、假民公田中古上
P198
22
、丝绸之路中古上
P206
23
、黄老学说中古上
P209-210
24
、谶纬之学中古上
P211-212
25

《史记》中古上
P213
26
、八王之乱中古上
P233-234
27
、侨置州郡县中古上
P237
28
、土断中古上
P237
29
、淝水之战中古上
P238
30
、侯景之乱中古上
P247
31
、三长制中古上
P267
32

《神灭论》中古上
P277
33
、三省六部制中古下
P14
34
、玄武门之变中古下
P33
35
、开元盛世中古下
P52-56
36
、安史之乱中古下
P59-61
37
、牛李党争中古下
P67-69
38
、羁縻州中古下
P93
39
、唐蕃会盟碑长庆会盟碑
,
中古下
P99
40
、大索貌阅中古下
P10507
简答已考
,


41
、杯酒释兵权中古下
P179
43
、三司使“计相”
,
中古下
P179
42
、澶渊之盟中古下
P187
43
、猛安谋克中古下
P190
44
、海上之盟中古下
P191
45
、靖康之难中古下
P196
46
、偃城大捷中古下
P199
47
、天眷新制中古下
P203
48
、怯薛制度中古下
P211
49
、宣政院中古下
P221

216
50
、驱口中古下
P225
51
、高邮之战中古下
P230
52
、市舶使司中古下
P241
53

《资治通鉴》中古下
P258
54
、厂、卫制度中古下
P277
55
、卫所制度中古下
P278
56
、粮长制中古下
P281
57
、里甲制度中古下
P281
58
、黄册制度中古下
P282
59
、靖难之役中古下
P287
60

《鱼鳞图册》中古下
P293
61
、土木之变中古下
P300-301
62
、夺门之变中古下
P300-301
63
、东林党中古下
P315-318
64
、复社中古下
P315-318
65
、八旗制度中古下
P320
66
、萨尔浒之战中古下
P322
67
、松锦战役中古下
P324
68
、圈地令中古下
P330-331
69
、逃人法中古下
P330-331
70
、三藩之乱中古下
P342-343
71
、储位密建中古下
P354
72
、军机处中古下
P349-350
73
、更名田中古下
P360
74
、摊丁入亩中古下
P362
75
、耗羡归公中古下
P363
76
、改土归流中古下
P415
77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古下
P427
78
、李贽中古下
438
79
、黄宗羲中古下
440
80
、王夫之中古下
440
81
、顾炎武中古下
440


二、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
:
*
铨叙制度
2007
科举 制、
2008
九品中正制已考。

1
、历代官僚制度演变宰相制度等

1
秦代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古上
P144-149
2
汉武帝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中古上
P159-160
3
光武 帝扩大尚书四曹为尚书台
,
逐渐演变成朝廷中枢机构。中
古上
P172 4
曹操改秘书监为中书省
??
中央决策中枢
;
尚书台成为行政中 枢。
中古上
P228
5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古下
P14
6
唐代宰相范围扩大
,
不限于三省长官。中古下
P33
7
北宋官僚制度的改革
;
相权一分为三。中古下
P179
8
明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
废丞相。中古下
P275-290
9
清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
设军机处等。中古下
P349-350 < br>1
汉魏
:
假田制、屯田制。中古上
P198

P19 9

P262
2
西晋
:
占田制。中古上
P262
3
北魏
:
均田制。中古上
P266-267
4
隋、唐两朝的均田制中古下
P103-104
3
、赋税制度变革算赋口赋、租调、租庸调、两税法、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等

1
汉代算赋、口赋。中古上
P200-201
2
魏晋租调制。中古上
P267-268
3
隋、唐两朝的赋役制度。中古下
P105-107
4
两税法。中古下
P111
5
张居正改革
;
一条鞭法。中古下
P307-312:
6
清初“摊丁入亩”
。中古下
P362
4
、兵制府兵制、募兵制等

1
府兵制中古下
P17
2
府兵制度的改革中古下
P36-37

P58
5
、经济重心南移问题中古下
P120

126

P242:
6
、台湾问题

1
澎湖巡检司中古下
P222
2
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古下
P340
31683
施琅统一台湾
;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中古下
P344
4
中法战争后台湾设省。

5
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

6
《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7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三、简答题
:
1
、商鞅变法的原因、主要内容及作用。中古上
P109-110
2
、简述孔子的生平及思想。中古上
P125-127
3
、简述秦统一的原因。北师备考指南
P32
4

简述秦 代郡县制度及其意义。
中古上
P145;
北师备考指南
P32
5< br>、
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措施。
中古上
P142-149
1
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巩固和扩大统一成果。

2
建立一套专制集权制度。

3
采取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

6

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意义。
中古上
P159-164
7

东汉光武帝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古上
P172-173;
北师备考指南
P4 8
8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中古上
P244-245
。北师
备考指南
P77-78
9
、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及评价。中古下
P39-47
10
、简述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绩和弊政。中古下
P48-51
11
、简述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中古下
P86
12

唐朝时期中国成为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
中古

P133 13
、简述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过程。中古下
P120

126


14
、北宋加强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措施。中古下
P178-180;
北师
备考指南
P110
15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中古下
P184-186
16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之比较。北师备考指南
P140
17
、简述明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和影响。中古下
P275-290;

师备考指南< br>P134
18

简述清前期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内容和特点。
北师备 考指南
P151-152
19

从隋唐到明清封建君主如何处理军权与相权的关系。

中国
近现代史

1
、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
(
封建制度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

侵略方式变化及成因
:

阶段一
:1840-1 894,
掠变商
;
商品主
,
武力辅
,
互勾结


阶段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自变垄
,
商转资
;
瓜分潮
,
宰割盟











:













好―――――再对抗―――――完全屈服

战前
-
两次鸦片
-
太平天国――新要求
(
垄断
),
义和团
-
联军侵


两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挑起,
开市场
;
侵略战
,
转折点
;
闭关结
,
殖封开。


背景
:
封建败
,
资 本盛
;(
这里本质是在讲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
而其发展程度源于劳动人民的解 放程度
)

借禁烟
,
行侵略
;
过程< br>:
阶段一
,
封江口
,
占香港
;
阶段二
,

宣战
,
广州和
;
阶段三
,
扩战争< br>,
南京约。


虎门烟
,
沙连升
;
广天培
,
民三元
;
定云飞
,
镇裕谦
;< br>吴化成
,
江海龄。评价
:
最主因
,
清腐反
(
内因
);
客敌强
,
主中落。殖封始
,
矛盾

,
文化转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实质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
)

继续
:
因目同
,
性质承
;
影响同< br>,
沦殖民


扩大
:
力量大
,
时间长
;
区域广
,
条约多


评价
:
岸地增
,
赔款加
,
坏主权



:
闭关政策
:
前防郑
,
后防夷< br>;
限通贸
,
京约破


虎门销烟
:
林邓合
,
三九火
,
显决心


租界
:
强划区
,
为基地
;
不受束,
国中国。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一战后
,
开侵略
;
瑷珲北
,
北京东
,
堪西 北

1858,
《瑷珲条约》
,
东北兴安岭以南
,< br>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

1860,
《北京条约》
,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
40


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中法战争


过程
:
阶段一
,
越南北
;
阶段二< br>,
中东南
(
沿海
);
陆海战
,
互胜负


马尾海战
-
台湾基隆、沪尾之战
-
镇南关大捷


评价
:
法侵越
,
造基地
;
清妥协
,
致悲局
;
边疆危
,
促觉醒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
:
日有策
,
势必然
;
列支态< br>,
矛催化
;
中有腐
,
造可能
;
朝有

,
导火线


过程
:
丰岛海战
-< br>平壤之战
-
黄海海战
-
辽东半岛之战
-
威海卫
战役


评价
:
地位沦
,
刺野心
;(
列强
)

促觉醒
,
各层动
;
中国


日位高
,
经济展
;(
日本
)

英位降
,
同日盟
;(
英国
)

:
三国干 涉还辽
:
俄德法
,
为己利
,
联涉日
;
为有 功
,
索权益
;
瓜分潮
,
由此起。

门户开 放
:1898,
美西战
,
失时机
;
弃随英
,
独立策
;
认利益
,
分享权
;
初租围
,
后 全国
;
华盛顿
,

有认。租借地
:
先武占
,
后有约
;
定期租
,
最长百

势力范围
:
军政经
,

领土
,
享独占。

德国
-
胶州湾
-
山东

俄国
-
旅顺、大连
-
长城以北和
新疆

法国
-
广州湾
-
广东、
广西和云南

英 国
-
新界、
威海卫
-
长江流
域、云南和广东

日本
-
台湾和澎湖列岛
-
福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
灭义和
,
扩侵略

< br>过程
:
廊坊阻击
-
大沽炮战
-
清朝宣战
-< br>天津陷落
-
攻陷北京
-

大侵略


评价
:

日俄战争

1903-1905,
日俄战争


背景
:
日俄争,
东北朝
;
为控制
,
帝国战


过程
:
俄连败
,
美调停
;
日获朝
,
东北分
(
俄国控制北部
,
日本控
制南部
)

评价
: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1842,
中英《南京条约》
,
地税赔
(
香港岛
,
协定税
,

2100),
兼五岸
(
上下宁福广
);
领片待< br>,
租住权
(
开始
)
1843,
中美《望厦条 约》
,
除割赔
,
所有权
;
扩领权
,
加协税
;

贸易
,
建教医

1844,
中 法《黄埔条约》
,
同英美
,
通商口
,
自由传

1858,
英法
《天津条约》
,
使驻京
,
十 口岸
;
长江行
,
内历商
;(

营烟
,长九汉
,
口镇南
,
台南淡
,
下汕琼
)

中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鸦片法
,
帮办税< br>;
英四百
,

二百

1860,
中英 法俄《北京条约》
(
原名《续增条约》
),
英与法
,
增八百
;
开天津
,
准出国
;
割九龙
,
内传教(
进一步
)
1885,
中法《中法新约》
,
法 护越
,
界两通
(
指定两处通商
);

路权
,
预投资
(
加快
)
1895,
中日《马关条约》< br>,
日控朝
,
割辽台
;
赔两亿
,
开四口
(

杭沙重
),
允设厂
(
大大加快
)
1898,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
法租广
,
借 口威
;
扩界址
,
割新界。

1901,
清与
11

,
《辛丑条约》
,
赔四五
,
设使区
;
清道歉
,
惩官

;
拆炮台
,
改 总衙
;
北天山
,
允驻军。
(
最终
)
2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


背景
:
双重压
,
基本因
;
广西地
,
矛盾集
(
广 勇进
,
多民居
,
适天

)

过程
:1851-1864

金田起
,
武宣王
,
永安建
;
定两湖
,
都天京
;
北伐败
,
西征胜
;

京变
,
盛转衰。

评价
:
正义性
,
人民支
(
正义源于符合劳动人民的利益
);(
人民
群众
)

主观
:
领导团
,
纪律严
;(
领导组织
)

战略主
,
战术活
;(
战略战术主动灵活
)(
能动性
)

客观
:
清不妨
,
内部乱
;

局限性
,
根本因
;(
农民散
,
无论导
)

主观
:

政权封
,
战略误
;

客观
:
清勾外
,
共同镇


最高峰
,
速溃清
;
缓殖民
,
鼓斗志
;

:
洪秀全的思想来源
:

儒农
,
三合一
;(
基督教教义
,
儒家大同思想
,
农民平均主义
)
运动时代
特点及原因
:
半殖境
,
新特点
;
双任务
,
始学西
;
农最高
,
影它国
;
矛盾变
,新思潮
,
田制促
;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政权性
,
国体革
,
政体封
;
爵职官
,
混文武
,
军政兼
;
县以上
,

央任
,
称守土
;
县以下
,
地公举
,
号乡官
;


:
圣库制度
:
生需品
,分配制
;
所有财
,
一律公
;
人衣食
,
平均

;
战利品
,
禁私藏
;
初促进
,后实亡。


乡官制度
:
基层组
,
人民举
,
兵农一


《天朝田亩制度》
:
土地核
,
涉全面
;同耕则
,
分九等
;
地方组
,
军政一
;
否私制
,
有理想
;
背规律
,
实空想。


《资政新篇》
:
政得人
,
经效资
,
思除封
,
外平等
;
非农产
,
民不

;
战之境,
终难施


《制度》

《资政》
:纲领文
,
反清统
,
固政权
;
制背律
,
资符向
;
制农经
,
资资义
;
制政君
,
资学 西。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


背景< br>:
瓜分潮
,
德侵鲁
;
文化冲
,
孔斗教
;
天人祸
,
存结社。


过程
:1898,
冠县赵三多
,
扶清灭洋。
镇压
-
招抚
-
联 合镇压。

帝国
,
主矛变
;
拥清庭
,
缺认 识。


评价
:
无组心
,
笼排外
,< br>被利用
;(
主观
)

中外联
,
终被镇
; (
客观
)

显力量
,
瓜分免
; (
帝国

主义
)

乱封序
,
速溃清
;(
清政府
)

认清质
,
促发展。
(
人民
)(
受到锻炼和教育
)


:
东南互保
:
义高潮
,
列干涉
;
各自利
,
成 谅解
;
合作抵
,
便侵略
;
维利益
,
客免损 。
(
租界地
,
外国保
;
长苏杭
,
督抚护< br>;
两不扰
)

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

原因
:
内外有别
(
太多内
(
内部矛盾
),
义多外
(
外部
矛盾
))
背景


领导
:
有无组则
(
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
)(
领导组 织
)

宗教
:
土洋差异
(
取基督
,
用土教
) (
思想来源
)
过程


对外
:
混敌友
;
盲排外
(
对外关系
)

结局
:
联合杀
,
精神嘉
;
击反动
,
促进步。

评价

3
、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背景
:
清统衰
,
旗绿弱


过程(
结构
):
湘勇基
,
宗族心
;
按地域
,
宗法系
;
募代世
,
严隶属
;
强军训
,< br>严思控
;
水陆并
,
新武备。


背景< br>:
旧危解
,
新危生
;
督抚强
,
权下移
;
外重局
,
开始现。


过程
:
兵 制变
,
兵随将
;
政有映
,
汉官起
;
清收权
,
未如愿。


辛酉政变

1861,< br>咸丰死
,
载淳立
;
八大臣
,
握实权
;
慈勾弈
,
联胜保
;
内重

,
外妥协
;< br>封资勾
,
由此始。


洋务运动


背景
:
二次战
,
天国运
;
内外患
,
统策调
;
护专制
,
两相同
;
对外

,< br>分洋顽。


过程
:19
世纪
60-90
年代
,
先自强
,
后求富
;
编新军
,
养人 才。


评价
:
根本因
,
法基矛
;< br>不动封
,
来用资
;
内有顽
,
外有强
;
阶局

,
办加残
;

御外侮
,
持妥协
;
标未现
,
甲午败。



:
与近代化
:
背景
:
内开明,
倡自革
;
主不触
,
客挖角。

过程
:
揭序幕
(
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
);
奠基 础
(
近代
私企发生
);
变观念
(
冲击传统价值观< br>);

评价
:
革面窄
,
半近代
(

);

总理衙门
:1861,
理外务
,
衙门立
;
外制变
,
结督兼
;
紧勾结
,

控制。

官督商办
:
商出资
,
官经管
;初期适
,
甲午败。
(
官商督办具
有合理性
,
适应当时的环境
,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
问题在于
我们是用现在的 眼光来苛求古人
,
以空想的环境来强加给古人
,
这是
主观唯心。事实 上
,
当时存在企业都是问题
,
哪里谈得上其它的方面
?
有官 商督办的形式存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
况且这种方式也是抵御封建
旧势力的最好途径。历 史是量变到质变发展的
,
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
小小的进步都是不易的
,
都是量的积累
,
不要只看到质变的伟大性
,

忽略了量变的作用。
要认识到历史一切的制度和措施的存在都有其必
然性
,
也就是有其当时的合理 性
,
问题仅在于时间长些或者短些
,
而长
短取决于人的预见性。这里 要明确的还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

然性产生于少数或单个的人的行为
,
必然性是源于多数的人的行为。
因此历史不是一切都具有必然性的
,
关键在于 参与者的多少。
)

清末新政


背景
:
外患压
,
自感危
;
辛丑后
,
民不满
;义惨败
,
传御结
;
义和

,
洋上风。


过程
:
官兵学商


革官制
,
改兵制
;
振商实
,
变学制


评价
:
同戊戌
,
面相似
;
非重现< br>,
洋新版
;
促资展
,
西学传
;
资知

,
民思扩
;
目未达
,
反激矛。



:
江楚三折
:1901,
张刘联
,
养人才
;
停捐官
,
官出洋。


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


器物―――――制度―――――政体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背景
:

洋务派
:
旗师夷
,
思体用
,
号强富
;
弈 、曾、李、左、张


洋务运动

争科技
,
论蛮夷
;
均捍封
,
政见争。


顽固派
:
仇洋物
,
夷变夏
,奇技巧
;
倭、徐

过程

维新派
:
戊戌变法

行变法
,
兴民权
,
倡西学

洋务派和顽
固 派
:
洋批顽
,
又反新清末新政
:
应帝需
,
抚内部
,
缓矛盾
;
上而下
,
主动

;大增税
,
激矛盾。

评价
:
三自救
,
均捍封
;
形势峻
,
层次进
;
与时进
,
促现 代
;
不根变
,
是败因。

4
、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背景
:
产生志
,
洋七十
;
官地商
(

),
入或创
(
投洋务
,
或自

)(
第一途
);
少工 厂
,
用机器
(
第二途
)

投资建
,< br>布局差
;
少投资
,
受外迫
;
双重压
,
道路艰
;
此现实
,
定两
面。


过程
:
资初展
,
甲辛间
;
甲午后
:
识士展,
清不限
;
外资入
,
破自

;

评价
:
帝倾销
,
封桎梏
,
仍显展
;

二十初
:
列强侵
,
破自基
;
清新政
,
振工商
;
民反帝
,
供有利
;

一定展
,
联政势
;
比重小
,
显妥协。


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上海发昌机器厂,1869,
方举赞和孙英
?,
最早出现的民资企


继昌隆剿丝厂
,1872,
广东南海
,
陈启源
,
民营剿丝 工业中心


贻来牟机器磨坊
,1878,
天津
,
朱其昂
,
第一家机制面粉厂


同文书局
,1882,
上海
,
徐润和徐鸿复
,
最早的民族资本印刷业


大生纱厂
,1895,
江苏南通
,

?
甲午后
:
商务印书馆
,1897,
上海
,
夏粹 芳
,
高凤池等


张裕酿酒厂
,1898,
山东烟台
,
张振勋


茂新面粉厂
,1902,
无锡
,
荣宗敬和荣德生

二十初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1905,
香港
,
简照南和简玉阶


启新洋灰公司
,1906,
唐山
,
周学熙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背景
:
唐已 入
,
后期失
;
元二传
,
随之亡
;
实质触< br>,
明万历
;
鸦片

,
再东渐
;

明清西
,
本自然
;
晚清西
,
随暴力
;首功绩
,
生留学
;
主体转
,

性变。


过程
:
晚清西
,
四阶段
;1811-184 2,
马礼逊
,
揭序幕
;
无约护
,

达内。

1843-1860,
基口岸
,
多著作
;
现主动
,
始译书

1860-1900,
控政经
,
入内地
,
利文渗
;
清政变
,
策有调
,< br>转折点

1900-1911,
转口输
,
量空前;
社科重
,
译才出


评价
:
浅入深
,
被传主


背景
:
随侵略
,
模式异
,
鱼龙杂


过程
:
普遍冲
,
各层映
;
同时融< br>,
贯近代。


林魏师
,
冯采西
,洋中体
,
康立宪
,
孙共和


评价
:


:
冯采西
:
冯桂芬< br>,
主张“采西学
,
制洋器”
,
以“以中国之
伦常名教 为原本
,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宗旨


文化冲突
:
文冲突
,
普遍存
;
类型多
,
竞与较
(< br>竞争与比较
)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背景
:
教附科
,
笼士人
,
锢人心
;

过程
:
洋务起
,
兴学堂
,
遣留学
;
中体导
,
不变道
;
虽局限
,
终引



戊戌变
,
废八股
,
兴学校


清新政
,
科举废
,
近制立
;
管理 新
,
立学部
;
兴学堂
,
热出国

1901,
江楚三折

1902,
张百熙
,
壬寅制
;
虽公布
,
未实行

1903,
二张重< br>,
癸卯制
;
颁实行
,
新教依

1905,
袁氏奏
,
清下诏


评价
:清主持
,
贯中体
;
浓封建
,
制有缺
;
史之进
,
教脱科
;
学职

,
知构变


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背景
:
近科入
,
御外侮


过程:
鸦片战
,
求炮船
;
丁龚炮
,
郑火船
;

洋务起
,
规模引
;
译出书
,
新 学堂
;
遣留学
,
教会助


甲午败
,
伤自尊
,
促觉醒
;
联救亡
,
二次潮


评价
:
科人才
,
途多条
;
早传吸< br>,
后培养
;
教会校
,
也有功


:
丁拱辰《演炮图说》
,
龚振麟《铸炮铁模图说》和郑复光
《 火轮船图说》

5

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
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

)

维新变法思潮
(
康有为 的变法理论
,
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

)

新学伪
:
古文经
,
刘歆造
;
虽失实
,
但动基;

孔改制
:
六经德
,
孔子假
;
变法思
,
承孔子
;
托古改
,
附三世
(

乱世
,
生平势和太平世
)

人公理
:
大同世
,
求理想


天演论
:
生进化
,
社达文
;
优胜劣
,
进化据;
不变法
,
必亡国
;

西学
,
鼓信心 。


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
:
京 会试
,
日约签
;
举人惊
,
联请愿
;
康抓机
,
起宣言
;
爱国

,
破禁令
;
思 变政
,
戊戌兴


过程
:
康纪闻
,
宣西学
,
鼓维新


梁时务
,
申民权
,
设议院
,
君立宪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


韩非子五蠹怎么读-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