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题阅读: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 孙绍振
余年寄山水
533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2: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樱花烂漫-兔子的英语
专题阅读:
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
—《祝福》解读
孙绍振
孙绍振专题阅读: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
孙绍振吴泓工
作室
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
——《祝福》解读
孙绍振
五四期间,妇女婚姻题材很普遍,许多人写封建礼教、仁义 道德吃人但是成为经典的,
能进入我们大学、中学课本,不断改编为戏曲、电影的,就有《祝福》
,当然,经典是各种
各样的,有些经典只有历史价值,在当时很重要,很有贡献,但是,今天读起来, 却索然无
味。为什么,它的思想、形式和产生的那个时代,联系得太紧密了,离开了那个时代,后代人,读起来,就十分隔膜。像五四时期风靡一时的郭沫若的《女神》
,其中绝多数的作品,
当代青年是读不下去的。而《祝福》却是另外一种经典,不但有历史的价值,而且有当代阅
读的价值。为 什么?因为,它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生命力在哪里呢?
关键是它的主题吃人,比之《狂人日记》要深刻而丰富。全篇没有吃人这样的字眼,但
是,其人 物的命运的每一曲折,引起的周围的反应,显示了:一个人被逼死,没有凶手,凶
手是一种广泛认同的关 于寡妇的观念。这种观念堂而皇之,神圣不可侵犯,
但是,
却是荒谬
而野蛮,完全是一 种不合逻辑的成见。要把问题讲清楚,
不能从什么是封建礼教的概念,定
义讲起,而是应该从文 本,从情节中分析出来。请允许我从祥林嫂死了以后,各方面的反应
讲起。
我问,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进来冲茶的茶房说还不是穷死的。
这好像不无道理,
她毕竟是当了乞丐,
冻 饿而死的。
但是是终极的原因吗?在它背后是
不是还有原因的原因呢?那她为什么会穷死呢?是 因为她被开除了。
她为什么被开除呀?原
因是她丧失了劳动力。
可是原本劳动力是很强 的呀,
最初到鲁家,
鲁四奶奶不是庆幸她比一
个男工还强吗?原因的原因是,
她的精神受了刺激。
什么东西使她受了这么严重的刺激呢?
这就到了问题关键了。
一切都因为她是寡妇。
按封建礼教成规,
寡妇要守节。
五四时期写妇女婚姻题材的小说 ,
大都写封建礼教要寡
妇守节,可是寡妇不甘不干。鲁迅偏偏不写这个。他写祥林嫂不想改嫁, 不写她想改嫁,不
写她不能改嫁之苦,如,冬天晚上没人陪呀,被子里没有热气呀。屋角破了,没有人来 修理
啊,等等。更没有写看见什么帅哥,心跳加快呀等等。他写祥林嫂不但不想改嫁,而且从婆
婆家溜出来。为什么溜出来?《祝福》里没讲,夏衍改编的《祝福》电影里说,婆婆想把祥
林嫂卖掉,< br>给祥林的弟弟娶媳妇。这可能值得相信,除了别的的原因以外,
还因为夏衍和鲁
迅是同乡 ,他对那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深刻的体悟和理解。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值得分析,
公开的出走,像娜拉那 样是不行的。因为在农村,山区,封建礼教很严酷。丈夫死了,妻子
就成了丈夫的未亡人,也就是等死角 色。
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夫权:
妻子是从属于丈夫的,丈
夫死了,还是属于丈夫的。鲁迅 在小说里,问题提得深刻:婆婆卖了她,让她去当别人的老
婆,不是违背夫权了吗?不!封建礼教还有一 权,那就是族权。儿子属于父母,丈夫死了,
属于自己的妻子就自动帐到了婆婆名下。
这样,< br>就产生了封建礼教内在的第一重矛盾。
就是
夫权要求守节,
族权可以将之卖出,
卖出以不能守节为前提。
接着就发生了所谓抢亲。
显示
了,这种族权违反夫权 ,以暴力强制为特点,而这种野蛮却被视为常规。
鲁迅如果写祥林嫂想改嫁,
那样就只有夫权一重矛盾了,
思想就比较单薄了。
而把祥 林
嫂放在这样的矛盾下:夫权让她守节,族权强迫她改嫁,其荒谬和野蛮,就不言而喻了。如
果 光是写到这一层,也挺深刻了,可是鲁迅并不满足。他进一步提示,夫权与族权有矛盾,
那是人间的事, 那么到了地狱里,到了神灵那里,应该是比较平等的呀。
柳妈告诉祥林嫂:你倒好,头打破了,留下了一个疤,可是还是改嫁了,在人世留下了
个耻辱的 标记,
这个问题还不大,
但你死了以后,
到了阎王老爷那里怎么办呢?两个丈夫争夺你,阎王是公平的,就把你一劈两半,一人一半。阎王代表什么权力呢?神权。神权居然
是这样的 一种公平。照理说,祥林嫂可以申辩:我并不要改嫁,是他们强迫我改嫁的呀,你
不能找我算账。真要劈 两半的话,应该劈婆婆嘛。可是,阎王是不讲理的。这样,鲁迅之所
以不让祥林嫂想改嫁的原因就很清楚 了,
就是要通过她的处境来显示三个不讲理:
夫权是不
讲理的,族权是不讲理的,神权 是不讲理的。要寡妇守节这一套完全是野蛮而又荒谬的!
礼教不讲理,人不讲理,神都不讲道理,这就是鲁迅第一层次的深度。
鲁迅的和二层次的深刻在于:这种荒谬而野蛮的封建礼教的观念,是不是封建统治 者、
封建地主才有的呢?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不是讲过:
统治阶级 的思想就是统治思
想。鲁四老爷是封建统治阶级,
他有这种思想,看见祥林嫂头上戴白花就皱眉 头,
鲁四奶奶
有这个思想,她不过是不让祥林嫂端福礼,但,这不太荒谬。荒谬的是,这种思想 不仅是他
们有,
而且跟祥林嫂同命运的人有,
就是柳妈,这种观念也是根深蒂固。虽然 鲁迅没有写柳
妈是一个寡妇,但从情节的上下文看来,可能也是寡妇,老寡妇,何以见得?因为,她似乎
件当寡妇的经验很丰富。
没听说她丈夫来看她,
她也没像长妈妈回家探亲什么的。大体可以
断定跟祥林嫂同样命运的女人。
她坚信菩萨把祥林嫂一劈为二是公正的,
劝祥林嫂去捐门槛
赎罪。
这种寡妇罪有应得,被统治阶级也当作天经地义,
这才叫可怕 。
荒谬野蛮的观念已经
深入到被压迫者的潜意识里,到骨头里去了,
荒谬到感觉不到荒 谬了。
举一个例子。祥林嫂
在改嫁被抢亲了以后,很快丈夫得伤寒症死了,儿子被狼咬死了,又 回到鲁镇。这个时候,
鲁迅在《祝福》里面单独一行,写了一句话。叫什么话?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读者早就知道她叫祥林嫂了,
这不是废话吗?其实,
用意非常深刻。
女人没有自己的名
字。她为什么叫祥林嫂?因为她老公叫祥林。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谁都不知道。 老公叫
祥林,就叫祥林嫂。但是问题来了,嫁了第二个老公,此人名曰贺老六。再回到鲁镇来,有
个学术问题要研讨一下,
是叫祥林嫂还是叫老六嫂比较妥当呢?
(大笑声)
或者为了 全面起
见干脆叫她祥林老六嫂算了。你们说说?(众:说不清……大笑声)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对
这么复杂的文化学术问题,就自动化地,不约而同地仍然叫她祥林嫂。碰头会都没有开啊。
(大笑声)
这里有一个自动化的思维套路,只有第一个丈夫算数,
好马不配二鞍呀,烈女不
事二夫 啊,嫁第二个丈夫是罪恶呀,思想的麻木,以旧思想的条件反射为特点。
看来是一个极小的问题,可跟西方的思维模式,做一点文化比较,
是很有 意思的。
比如
说,在西方,包括在俄国,女人嫁了丈夫以后,是要改姓的。譬如,普京娶了老婆 ,他老婆
的名字后面要加上普京的姓,变成阴性的,叫普京娜。如果从俄语第二格来理解,
就是 属于
普京的。比如说,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这个人是女权主义者,不得了,用美国话来说,是
非常
aggressive
,也就是非常泼辣的。她嫁给克林顿以后,不久也改为希拉里·克林 顿。又
比如说,肯尼迪的老婆,她原来的名字叫杰逵琳,她嫁给肯尼迪,就改为杰逵琳·肯尼迪。
但是她后来也跟祥林嫂一样,
丈夫死了,
又嫁了一个丈夫,
是希腊的船王,
名曰,
欧纳希思。
她的名字后面,
加上欧纳希思。
她过世之后,
墓碑 怎么刻呢?美国人也没有讨论。
我出于好
奇心去看了一下,怎么刻的呢?是杰逵琳·肯尼迪·欧 纳希思。
(大笑声)你看人家嫁了两
个丈夫,在墓碑上,堂而皇之。但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要 叫她祥林老六嫂了(笑)她一定
很恼火。但是叫她祥林老六嫂是很符合逻辑的呀。
(大笑声,鼓 掌声)仍然叫她祥林嫂,是
不讲理的呀,荒谬呀,不合逻辑呀。但是,大家都习惯于荒谬,荒谬到大家都 麻木了,荒谬
得失去思维能力了。
被侮 辱被损害者,并不感到不合理,不觉得可悲,也不觉得可笑,这种悲剧,这种悲喜
剧,是不是更为令人沉 痛?荒谬而野蛮的观念,成了天经地义的前提,
成为神圣的观念。成
为思维的习惯——所谓习惯 ,就是麻木,思维的套轴。
更严重的是,这种观 念不仅被统治阶级广泛接受,不仅大家有,而且被侮辱、
被损害最
甚的祥林嫂也有。当柳妈告诉 她要被劈成两半。祥林嫂对这种荒谬,完全没有反诘,没有怀
疑,她只有恐怖:生而不能做一个平等敬神 的人,死而不能做个完整的鬼,这太恐怖了。这
完全是黑暗的迷信嘛。我们今天看得很清楚。
如 果祥林嫂和我们一样,
也有这份觉悟,
那就
啥事都没有。可她非常虔诚地相信了。她毫 不怀疑地去捐门槛。我算了一下,大概花了一年
以上,
将近两年的工资。
她以为这样高 的代价赎了罪,
就可以摆脱躯体一分为二的恐怖下场,
就可以成为平等的敬神者了。
可 是,
她端起福礼的时候,
来却遭到了打击—鲁四奶奶觉着再
嫁的寡妇,不管怎样赎罪, 也不能端福礼。她跟祥林嫂非常有礼貌地讲祥林嫂,你放着吧,
就是说,你没有资格端福礼,或者是,你 端就不吉利。-—福礼是什么?我最初不知道,看
了夏衍改编的电影
《祝福》
才知道,
在一个漆成红色的木盘上面,
放上一条大鲤鱼。
端福礼,
就是把这个盘子捧到 神柜上去。
但是,仍然不让她端福礼,祥林嫂这一下子,就像被炮烙似
的——像个滚烫的铜柱子 烫了她一下,
从此以后脸色发灰了。
她精神受到致命的打击,
记忆
力衰退,刚 叫她做的事就忘掉了。接着是,体力也不行了。鲁迅这样描道: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而且很胆怯,
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
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祥林嫂的 精神恐怖的后果这这样的严重,
精神就崩溃到这样的程度:
无疑导致她走向了
死亡。可 是,恐怖的原因,杀人的凶手,在哪儿呢?没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鲁迅对祥林嫂,一方面看到她的苦难,是客观的原因造成的,叫哀其不幸;另一方面,
祥林嫂又很麻木呀,
她不让你端福礼就不要端了。
不端福礼去睡大觉,
身体不是更好 吗?记
忆力不是更强吗?这就是另一方面,
怒其不争了。
鲁迅提示了,这个观念就是这 样野蛮,可
是,中毒就是这么深,中毒到了自我折磨、自我摧残,自己把自己搞得不能活的程度。这是< br>鲁迅的深邃之处。
祥林嫂不仅死在别人脑袋里的封建礼教的观念,
而且死在她自己脑袋里 的
封建礼教的观念。所以,
祥林嫂尽管对外部的暴力,反抗是很强的,在抢亲的时候她拼命反< br>抗,脑袋都打破了;可从内心来说,虽然,有怀疑,直到临死的时候,遇到作品当中的我—
—我们 可以把他理解为鲁迅,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物——问:
人死了之后有没有灵魂?在这
句 问话以前我看到祥林嫂,四十岁左右,
头发就花白了,
脸上不但没有悲哀,而且也没有欢
乐,脸上肌肉不能动了,像木头一样,只有眼睛偶尔一,证明她还没死。就是在问人死了有
没有灵魂的 时候,鲁迅写了一句话,她的眼睛里放出光来。就是说她残余的生命集中起来,
还有点希望。希望什么? 希望人死了以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家人不能见面,就不会打官
司,阎王就不会把她一劈两半。
她还在怀疑,
这样一个有一点反抗性的人,
最后还是被荒谬
观念压倒了,或者用《狂 人日记》中话语来说,就是吃掉了。
鲁迅的深邃,就深邃在多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封建礼教本身野蛮和荒谬;
第二个层次是周围的人和她自己也迷信野蛮。
光是压迫者,
一部分人有这种观念,
可 恶,
但是,
没有多大杀伤力,
当观念成为周围大多数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
就 具有能具有杀人的
力量。鲁迅自己说过,妇女的节烈观,坚持这种观念,中国便得救了。
是多数国民的意思
第三个层次,就是写 这个凶手的凶,其特点,
1
,后果极其惨,但前因似乎不恶,就如,
鲁四奶奶不让祥林 嫂端福礼,也说得很有礼貌,你放着吧,并没有骂她呀。但是,这却是要
了她的命的。这就是软刀子杀人 不见血;或者用《狂人日记》中的话来说,就是吃人没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