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玛丽莲梦兔
927次浏览
2021年01月17日 23: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刻舟求剑的寓意-培训总结范文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三首古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绝句》诗人以
迟日
领起全
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
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
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
《惠崇春江晚景》
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
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三衢道中》
是一首纪行诗,
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不仅写出了初夏的
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 ,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感受春天的宜人风光,抒发作者春日中的愉悦心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 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一名人民教
师,
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br>要让孩子们喜
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
有目标 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
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
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 不紊。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
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2
.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这样的考
虑是出于孩子们 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
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 乐趣。
《绝句》我采取了
详讲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观察课
文插图,
结合课下注释,
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 br>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
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
通顺
地表达诗句 的意思。第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
方式教学,第三首
《三衢道中》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
方式自学,
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 等。
这样做大大凸显了
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3
.读读写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发
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从而激发了学 生的写作兴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 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
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 探究前,在不经
意间给了学生自己理解古诗的方法的指导;
在探究中,
我以一个合作< br>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
探究取得成果后,
我大力表
扬,使学生 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由此激起
了他们下一轮“征服”的勇气,为以后的学习奠 定了基础。
三、不足之处
一节课的时间,
处理的过于仓促,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
彻。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沛。教学时间安排不< br>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 的话,我会这样做:
1
.诗中展现的童年
故事,
与现实不太一样。
首 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
2
.在学习课文时,把三首诗词放在起, 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
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
感受 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 ,在
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
然后结合注释,
< br>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
进而理
解整首诗词 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
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应尽量避免 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
体人手的原则。
4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 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
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 ,
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2
《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
这是一篇散文。
课文描写了 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
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
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
...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
习性、
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
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
都一一跃然纸上,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字里行间流 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学习按一定顺 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
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2.
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
激发学生对美 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
培养
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在学习第 一课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预习本完成预习
任务,昨晚布置了《燕子》的预习任务,今早检查孩子 的预习本,发
现有些学生领会的比较好,
但仍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怎么操作。
我结合几本比较好的作业,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单元结束后,孩子们
能真的做到课前充分预习。
2.
学习《燕子》一课,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咬 文嚼字,
品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我主要抓住关键的词
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 理解,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在读中
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第一段是关于燕子外形的描写,我引导学生勾画出“羽毛”
、
“翅
膀”< br>、
“尾巴”
,出示去掉修饰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的异同,
让学生在品 读中体会将句子写生动的方法,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目
的。
第二段,
抓住春 天的七种景物写出了春天的美好。
我让学生逐句
找出,勾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 ,为观察春天,描写
春天的练笔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 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
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 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
至背诵,
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本来以为学 生很容易进入角色,
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
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
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
围中。
就如体会小燕子飞 行这一段内容时,
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
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
、
“ 掠过”
、
“一转眼“横掠”……等体会
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 春天,
高兴了,
还会
变着花样飞行。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
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
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由谜语导入 新课。然
后思考并勾画理解: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表现了燕子怎样
的特点?接着思考并勾画理解: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最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
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 摄)……下
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3
《荷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 情景,以及
“我”
沉浸在此景中,
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力,
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
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 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
美的体验。
2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
课文中
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
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
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
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 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
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
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
生:
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 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
荷叶挨挨挤挤的,
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 的空气,看看美丽
的天空。
有的则回答,
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
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
.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课文第
2
小节时,我采用了
创设了读读、
画画的学习活动,
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
——
描写
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 荷花姿态的婀娜,
让学生有
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
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
激发学生地的兴趣,
我让学
生选择你 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
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
使学生从 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
体
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
.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
2
小节的教学 中,
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
让
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
体会 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
从而达
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 而发,有
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
和和小 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
并
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 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 习第二自然段,用
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
来仿写其他的花。
在这个任务上 ,
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
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 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
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 想象
下,
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
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
你是 荷花,
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
有
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 ,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
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 的荷花在
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
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
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
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
的三种姿态 ,
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
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
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 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
其他的花,
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 了。
在布置
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
好有自己的语言。
< br>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
曾经用有的有
的,说过集中荷 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
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
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
花 ,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
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
进入课文角色 ,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 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
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
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 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
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
有针对性地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
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 荷花图片,导入
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
句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
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 话连起来说一
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
碧绿的荷叶, 洁白的荷花,
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
学生 边听边看边想。
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
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4
《昆虫备忘录》教学反思
《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详细、深刻 地描绘几种昆虫的特点:蜻蜓、
瓢虫、花大姐等等。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详略得当。阅读它,读
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 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
虫世界的神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
,
体会作者细致的
观察力
,
感受他对大自然 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
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 效
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
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 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
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
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导入新课,用最直观
地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 的渠道,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
探求知识的兴趣。
3.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
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有 效性、体现层次性,采用反复诵读
的方法,
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
生发自 己的体验和感悟。
4.
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与文本形成沟通和对话,在情感的交
流中完成自己对法布尔人文精神的体验和感悟。
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
的自然,为学生创 设一种生发情感、交流感悟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 思维空间,发
现学生的情感触动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前,我搜集了许多
昆虫的图片,绚丽的色彩,那展翼飞翔的优美的舞姿,那斑斓的花纹
条理,让学生们都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我让他们欣赏,相 互议论,
用心的看和感受,
自由的站起来说所知道的昆虫的各种知识。
并模 仿
一种你喜欢的昆虫的动作。
让他们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
并来想
象一下 自己和小昆虫玩耍的感受,
用自己的双手来画一画自己是如何
与自己喜欢的小昆虫一起玩耍的情 景。
三、不足之处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城镇,
对于昆虫的认识有所 欠缺,
不可否认的
是,这是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环境中绿地、植被减少的客观因素。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学习课文之前,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前搜集好的各种小昆虫的图片,
激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初读课文,出示:从文中认识到了哪些昆虫?它
们都具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讨 ,全班交流教师
适时点拨。
最后学习课文,
体会作者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br>之情。学完课文后推荐好书:法布尔《昆虫记》
5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这是 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
撞死的兔子,
他就丢下锄头 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
生动
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 ”这一比较深
奥的道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
意。
2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教学《守 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
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 力求通过读作
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 ;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
受到教育。
2
.在字 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
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 开火车读等方式,
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
描写守株 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
思。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
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
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 象,
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
展示自己的,在教 学中,不能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
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我让学 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
事,
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 则故
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
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 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
点也展示得十分棒,
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 br>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
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三、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
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
大多数时候,
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
没 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
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
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 。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
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
1
)启发 谈话,引入
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
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
获的成 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
2
)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 “丢下”
、
“全完了”
,
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
3
)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
同语气
(
4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②通过
“拾
兔”
,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
5
)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
6
)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
情境。
(7)
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6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 陶罐和铁罐》
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
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
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 br>计较,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陶罐出土成为文物,
而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
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
在分角色、
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 内
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在学习生字新
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 由读、小组读等多种
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
然此时 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
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
善良和
真诚。
在精构环节,
围绕陶罐和 铁罐的四次对话,
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
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 这样的方法
去学习其他的对话。
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
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
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
特点,
由此对人物的性格 有了全面的了解。
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
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 上,进行全班交
流。
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
特 点,
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
可千万别小瞧孩子
们,
铁罐和 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
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
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 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
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
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铁
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 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
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 “奚落”
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过品读,学生还知道了
铁罐奚 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情绪没 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
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直绷得 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
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
也没 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
1
)看图谈话,激趣
导入。
(
2
)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
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
(
3
)然后引
导学 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
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
?
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 的过程中,
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感悟了人物的品质,
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
(
4)
延伸文本:
“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
?
学了课
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
?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
突破了难点,
同时也使学生潜 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7
《鹿角和鹿腿》教学反思
《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
抱怨细长的腿,
接
着写到狮子扑来了,
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
而美丽的角却让它
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
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
2.
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形象展示,问题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便
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此刻大家面前,
让学生说说鹿的什 么地方最吸引
你,
然后老师话锋一转,
说鹿自从经历了一件事后改变了原先的一些看法,那么鹿到底经历了什么事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
趣。
2.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明白
学生对文本的明白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 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
在本课
的教学当中,
我将和孩子们一齐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
透过四个层
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
识,具体 说: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读就是引读,
检查学生课文读通 的状况,
老师透过语调来渲染气
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资料;第三 读就
是细读,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
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 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如“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 瑚!
”
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报怨:
“哎,
这四条腿太细了,怎样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报
怨的情绪,透过自由读,指名读,分 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更加深了
对课文的明白。同时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 景,明
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
累下来。
3.
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明白语文的学习它不是
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务必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
素养的提高。
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
我 和孩子们一齐把寓言故事当中
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
积累 这一课当中
所学到的道理,
:物各有所长、所短,不好正因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
的短处 ,也不好正因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好光
图美丽的外表,
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一样的环境和不一样的条
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也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 他人,
我想这样,
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
实此刻生活当
中 真正的好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 处是:
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对
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
因此,
我运用了 填空的方式降低归
纳的难度。同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中等生回答,优等
生补充,
学习潜力较弱的学生复述的方式,
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
能有所收获。在指名回答之 后,我让学生同桌互说课文主要资料,有
效地弥补了指名回答时学生参与面不广的问题,
使每一 个学生都参与
到讲述或复述中,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处
在检查生字词语的自学状况时,我安排的三个“门”
“智慧门”
、
“快乐门”
、
“趣味门”
,都是让学生读词语,没有对应的变化和梯度,
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 趣和热情。另外,在指导感情朗读方面,我觉
得还不够到位,
不能够很好地透过朗读 体会态度的变化。
这些在今后
的教学中,还需要仔细琢磨和推敲。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
我会这样做:
首先创设 情境,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鹿的谜语和鹿角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到本节
课的课题上。
接着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
落 实字、
词、
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
意义上 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由
师补充作答。品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说出 自己的体会,逐步明白课
文蕴含的道理。最后,内化提升,总结回顾。设置“鹿呀,我想对你
说
——
”的小练笔:借助板书,总结本课道理。
8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这 是一篇寓言故事,
有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
告诉我们人
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 br>,
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
,
为自
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同时也告诉我们
,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
只能换来
以 后的毁灭。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感受它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2.
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 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
质疑:
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 么事?用这一环节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确定教学 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
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 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
壁或者片面,
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
1
)
“池子”
为什么提议
“河
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
“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
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 作探究之后,问题基
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
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
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 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
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
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 示范不够到位,
学
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
来 ,
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
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 导,
我想也是,
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
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
延伸文本、体会道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
,
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
,
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
同时也告诉< br>我们
,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们可
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
然后通过交流、
讨论,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在这 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
也更加主动了
三、不足之处
1.
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 体会
一下
,
但我没有做到
,
总是在赶时间。
2.
朗读的方式太少
,
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
(
比如开火车
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
让学生朗读
,
等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 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
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
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
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接着让学生自由地
朗读课文,
先熟悉文本,
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
理清文章线索。
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 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
章有更深入地了解,
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 想感情。
最后拓
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
并 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9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元日》讲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喜庆场面;
《清
明》描述了清 明节人们去上坟,天气蒙蒙细雨,人们的心情很悲痛;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虽然是思乡情重,
但也写出了在重阳节习俗是
登高,身上佩戴茱萸。通过学习本组三首古诗,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我
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字典、词典,理 解生词意思。诵读优
秀诗文,注重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诵读导入,学生诵读三首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
式感受理解体会三首古诗
2.
利用课件检查生这些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让在学生
与 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
言,
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 言图式中,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
流。
3.
研读古诗,理解诗 意。适时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几首诗
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
品读古诗,体悟情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
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积累古诗《乞巧》
。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引导学生 复习古诗一
般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
知作者;
抓字眼,
明诗意;多诵读,
悟诗情。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
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
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
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 br>有走神的大有可能,
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
出现了很多 的问题,
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
悟水平,
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 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
于是整个课
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
他们总是 在听我讲,
以我的思
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
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在今 后的教学过
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 样做:
1.
指名读、齐读两首
古诗。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⑴想。自
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⑵看。看课后注释 ,理解
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⑶猜。根据自
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 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⑷议。师生对学
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⑸说。学生说出诗句 的意思。⑹
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小组合作,
自学探究
——
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的方法。⑵学生小
组内研读。⑶全班交流汇 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3.
课外延伸,
学会积累。
10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在造纸术发明 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
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 读奏章,就要
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
汉代,由于西 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
展的需求了,
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
纸被发明出来了。
造纸
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 化的传播和发展
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对中国历史 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历史意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 ,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讨论
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
在学生反复研读 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
上,
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 程进行讨论;
由于
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
所以,
学生对文章内容 理解的非
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原 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
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
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切忌
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
终目的。
4.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1.< br>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
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 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
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 情入境地进
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
了他们理解语言 、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
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
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 br>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主渠 道,
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
让我们不断地
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 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
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 样做:
1.
创设情境,激趣导
入。
2.
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
1
)
自读课文,
标出文章的段落,
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 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
2
)
教师检测学生 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 生字、组词、造句,出
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br>1
)要求学生自读课
文,
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了 下来?谈
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2
)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
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
3
)要求学生
再次深 读课文,
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的?
4.拓展练习: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
11
《赵州桥》教学反思
这篇 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 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
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
楚地 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
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 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让学 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体会作者的
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及其好处。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
1.
以简驭繁,
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
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 课文经常
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
采用不 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
地进行了学习。
在通过板 书强调
“州”
“济”
“洨”
三字后,
出示了
“创
举 ”
“似乎”
“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
的气氛中初步扫清 了字词障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通过教
师范读和学生自读,
把学生 的思路引进课文,
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2.
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我把赵州
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 的重点。
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
让学
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
在学生默读课文时,
我要
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 挂图,
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
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 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
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 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
筑上的美观,
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
对几种雕刻图 案做抽象讲
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
,
“飞龙是什么样的”和“
‘抵着’怎么讲”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3.
环环相 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
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 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
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
在讲解第三段时,
我只
出示图画,
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
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
为 了突出训练重点,我首先板书“设计特点”
,引起同学注意,接着
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 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
案,
都扼要地做了板书。
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 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
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在引导学 生对文中
“创
举”一词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文本
图片 ,
展示了发大水时,
河水怎样通过
4
个小桥洞来减轻大水对桥身
的冲 击力,
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这种设计的好处,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生找到文中的一句话说 说,加深理解。最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这种设
计以前有过吗?在学生说想法的同时,
配以图片,
让他们感受到以前
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设计,这时,再让学生找到文中的一个词说,学
生很快就找到了
“创举”
。通过老师小结,学生偈轻而易举地理解了
“创举 ”就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是首次。这时,老师再进行补充:赵
州桥的这种设计不光在我国的建桥史上是第 一次出现,
它比欧洲的第
一座敞肩拱桥还早了
1100
多年呢!此时此刻,让 学生感受到赵州桥
的设计竟然比外国还早,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产生对古 代人民的敬佩之情。
同时也为我国有如此闻名的赵州桥而产
生浓浓的自豪之感,为自己拥有如此 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
傲。
三、不足之处
如
《赵 州桥》
的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很有特色,
以总分段式出现,
是进行写作指导的好范例,
在教学时应适当向学生渗透总起句,
及总
分式的写作方法。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 样做:
1.
创设情境,谈话导
入。教学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大胆质疑,对文中的“定论 ”提出自己
的疑问,如“与现代桥相比赵州桥既不宽也不长,为什么作者却说它
很雄伟”等很有 研究价值的六个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以读促悟 ,
理解文意。
引导孩子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了解赵州桥,
我在这里选择了使用信息技 术,
通过让孩子们观察与赵州桥同时代的
其他石拱桥,
来发现这些桥与赵州桥的差别,
从而了解赵州桥的历史
地位,理解它的雄伟。在孩子们理解的基础上,我通过朗读引导孩子们领悟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围绕“雄伟”这个特点把它写清楚的。此外
还给孩子们介绍了用数字来具体 描写的描写方法。
3.
小组合作,共同
探究
:
学生根据重点词提出问 题,总结出示:赵州桥什么地方美观?
怎样美观?
4.
拓展思维,
激情结课< br>:
①除了赵州桥,
你知道我们还有哪
些闻名的古代建筑吗?②我国有这么多闻名 的古代建筑,
你有什么想
法?
赵州桥以它 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
赵州桥参观学习,
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想夸夸它吗?你想对以李春
为首的这些桥梁建筑师们说些什么吗?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
“交流平台”
要求我们通过本组教材,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
话写清楚。
“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
4
个相同形式的成语。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综合性学习”要以中国传统法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让学
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查阅资料、
调查采访、
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
引导 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
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交流 平台”教学中,以本组课文的段落为例,交给学生分析
如何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表达清楚。
< br>3.
“
日积月累”
自读四个成语,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个词的意思。< br>然后积累相同形式的成语,看谁积累的最多。学生们记录在书。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日积月累”我先让
学生自己读通读顺,适 时引导,学生粗知大意即可,最后让学生熟读
成诵。丰富了学生们的词汇量。
三、不足之处
1.
“交流平台”中交流的时间不够,使得学生没有全部充分 发言
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2.
“
日积月累”
学生们体会诗 意有困难,
填鸭式的讲解需要改正。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 上这节课的话,
我会这样做:
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
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亲身
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感受中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
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
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3
《花钟》教学反思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
—
揭示原因
—
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
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
内,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
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
9
种花不同
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
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
同的两 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
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
,其做法很奇妙。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一 些句子尝
试换一种说法。
2.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识字为主导,培养识字好习惯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
所 以本课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
上。
教学初始用了
5
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以 学生自学为主的识字活
动。即
:
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拼读生字的拼音,说说如何记住 字形。
这一活动既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学生自主识字的精神,
又培养了
学生良好的 自学生字的习惯。
在识字教学中思考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必须的积累, 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
形上难易的差别,
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
而是使用不 一样的方式
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识字,巩固。并适时地总结,提倡环境识字,生
活识字
;
鼓励用认识的字和展开想象的记字好方法。
2.
朗读为主线,培养学习好方法
本堂课虽以识字为主,
但在课堂 中却始终书声琅琅不绝于耳。
首
先学生带着自学生字的任务读通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
第二次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解决疑问读文,再一次让学生感知全文,理解
课文 资料
;
第三次则以全文重点小节为主,用让学生自我读读课文,
划划句子,
组 内议议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意,
并解决课文为
什么要称三种花为花钟的难点。其间教师 还不断让学生读自我喜欢
的,
为自我喜欢的动画配音。
这些手段都不仅仅使生字不断地 在学生
脑海中巩固再现,
更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地理解,
此外学生也在不知
不觉中饶搞笑味地背诵了课文,
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识字,
解决书中
的疑问< br>——
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3.
资料为课文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文结束时,
教师将自我 搜集的有关
大自然时钟
的趣味资料让
学生了解,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
学生搜集有关信息,扩大阅读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营造师生 平等对话的
氛围,
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进行。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始终以亲切平和
的形象,教师话语给学生以激励, 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给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在
40
分钟的时间能够汲 取最多的营养,
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效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三、不足之处
1.
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 不够
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
空间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
2.
由于急着赶进度,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 本班学
生的朗读水平较低,以后要多加强本方面的指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为了达到“课伊
始,趣亦生”的目的,我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鲜花画面,并配
上美妙的音乐,带着学生去赏花。 欣赏后,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描绘
刚刚看到的鲜花。随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鲜花朵朵 ,争奇
斗艳,芬芳迷人)
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感受鲜花的美丽迷
人。由此切入课题。接着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之后,你发
现了花的哪些秘密?作者用不同的方 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
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
合起来。然后小 组合作,揭示原因: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
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 放的时间不一样呢?最后
最后,
我建议我们师生在课堂上试着做一个花钟,
掀起了这节 课的又
一高潮。师生合作做好花钟后,有些指针上是空白的,正好是延伸拓
展课堂的机会。
14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
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
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
为了证明蜜蜂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
20
只蜜
蜂有
17
只都 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
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 清楚,体现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扫清生 字障碍,
读通课文,
理清课文的脉络,
了解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 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 播放了一首儿歌《蜜蜂做工》
,让学生边
听边思考:
歌中的主人翁是谁?学生都听的很 认真,
纷纷举手说是蜜
蜂,
由此来引出课题。
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讲到
“四面飞散”
这个词语的意思时,
选了四个学 生上来表演蜜蜂,
一个学生表演风。虽然学生的表演不尽如意,但通过形象的演示,让
学生在笑的同时来理解词的意思。
当学生了解了实验的结果后,
我让
学生谈谈自己的 感受和心情。有学生说:
“蜜蜂了不起,它逆风而飞,
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 窝,真让人佩服。
2.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明确了默读要求,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 力,
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
此基础上,我又用了采 用了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样,学生
可以通过初次默读,
整体感知全文,
知道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
读时,就已深入到词句中或带问题思考了。如
:
为了验证蜜 蜂有没有
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等等。默读
时,还可以画出文 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在
读中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在这样的课堂上,
我看到了学生读书时的
专注,
听见了他们在深入思考后的侃侃面谈,
感受到了 他们收获成功
的喜悦。
3.
拓展延伸,积累实践。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 领。
“词句积累”
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
解 ,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 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
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 生着想,努力通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
习知识, 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
学生积极参与,
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使学生从
“学会”
到
“会
学”
。
三、不足之处
1
.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
只有少数同 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
.小组
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 ,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3
.小组
合作,每个小组优等生只有一两人,如何在他们 之间产生思维的碰
撞?
四、改进措施
< br>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揭题,简介
作者。接着初读课文,播放情景朗 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细读
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 br>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再次默读,
带 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
力,
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用自己 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最
后,拓展延伸,积累实践。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
“ 词句积累”
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
解,也可以让孩子 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15
《小虾》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作者观察小虾 吃
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
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
的喜爱之情。
2.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一、教学效果
1.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课文比较浅
显易懂, 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 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
,为加强学生与文本
的对话,
在教学中围 绕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
更好地理解感悟,
如在感悟中引导学生 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体会。
在体
会“小虾有趣”这一特点时抓住“后退、碰、捧着吃”等小虾吃东 西
时的动作。而体会小虾“脾气不好”时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
一突一突”等词语体会小 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喜
爱之情。
3.
本课重 在带领学生学习典型段例:第三自然段,
“小虾真有
趣……”的段落结构,以及重点词语在句子 中的作用,来了解小虾的
特点,
在学会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自学第四自然段,
再在学习最 后两个
自然段的基础上认识到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动
物的兴趣, 使他们热爱小生灵。
4.
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在我抛出
“找一找整段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这一问题后,
学生们认真的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纷纷举手发言。张冰:
“我认为整段都
是围绕小虾真有趣写的 ”
。我心里暗暗高兴,满以为再叫的一名同学
也会答出相同的答案时,刘潇是这样回答的:“中心句是它们吃东西
的时候非常小心”
这回势必是要讨论出一个结果来了!
于是 我调查看
有多少同学是和刘潇同一观点的,结果只有两人,我心里这才有底。
虽说人数不多,但 我还是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自己的错
误。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不对,而是让他们继续读课文, 并在讨论中
使他俩自己发现不对劲,
自然而然的就否定了自己,
使我的教学很有
说服力。这是我在课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也是我临场解决的,我认
为自己很有收获。
后来我抛出另外一个问题:
“用有的……有的……有的……”结
合生活说一句话,学生代表李帅良说的很好:
“天上的云朵形态万千,
有的像骏马在奔腾,
有的像小 兔在吃萝卜,
有的像连绵起伏的群山。
”
5.
课后,我 经过思考,此处还有更好更合理的安排!如果让学生
先想象一下,自在的小虾还可能在干什么?在激发学 生的想象之后,
再结合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补充说想象的内容,这
样既激发学 生的想象力,
有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紧密结合
课文做练笔,可以说起到了事 半功倍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 之处是: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
不但扩大学生的视野,
促进了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
的扩展,也为学生的说写表达提供素材。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电教
手段的 优势,利用画面使学生观察小虾的活动,欣赏动物的图片,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引导学生 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表达,
从而调动
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不足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
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
很好的表现 了小虾吃食
时的谨慎。可是,
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到底作
者怎样 生动地刻画出小虾吃食的过程,
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
去体会到。
小虾吃食的与 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
如果能让
孩子体会出来,
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
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
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 br>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
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
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 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
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
其中第三自然段 主要写小虾的有趣。
我在讲解
本段时,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中心句、重点词语来 理
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展开描写的。
然后再展开想象,
品读课
文,
感悟作者喜爱小虾之情。三是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通过学
生的表演
“它们 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
物
,
然后迅速后退
,
接着再碰一下
,
又后退
,
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
,
才用两
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四是展开想象,练
习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最后再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
段,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 讨质疑,解决问题。
《小真的长头发》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用单色和彩色画面相交替的方式串起现实与想象的不
同场景。
天马 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嫩的问答,
使得整个故事充满
了戏剧张力。鲜艳明快的画面、妙趣横生 的情节、智慧幽默的对白,
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妙的童趣世界。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 述自己的
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
的意见。
2.
通过读写绘,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一开始的猜一猜这个故事会讲一件什么事,到三个小女孩里
面到底谁是 小真,
这个导入就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几个孩子说的很
好,如:我觉得会是戴蝴蝶花 的小女孩,因为她的头发很漂亮;可能
是中间那个短头发的,因为我觉得她跟封面上的小女孩长的一样。
2.
在接下来小真的描述中,我让孩子们先是安静地看四张图片,
然后再请 他们说一说你觉得哪张最有趣?为什么?我把以前试教的
方法改变了一下,不是一张一张地看,这样我发 现效果还不错,孩子
们都能安静下来认真观察,
在回答问题时孩子们回答的很好,
表达 能
力也不错,我也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说。
3.
在故事进展到高潮 部分时,我提出问题: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
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
?
一开 始有些小朋友不知所措,
在我自己作了一个示范回答后,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就出来了,如:我
可 以用我的长头发去摘树上的柿子;我可以用我的长头发去抓坏人,
把他给绑上;
我拿我的长头发 当滑梯,
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从我的头
发上滑下去…
4.
有了小朋 友的热情参与,后来孩子们的想象越来越活跃,在回
答泡沫还像什么时,有的说像棉花糖,有的说像云朵 ,有的说像小鱼
吐的泡泡,
还有的说像喜羊羊的头发……真是五花八门,
意犹未尽啊!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 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
有把故事情节全盘托出,
而是积极地鼓励学生 边读边想后面将要发生
的故事,
鼓励学生将自己比拟故事中的角色,
让学生也自然地融 入到
故事中。同时通过回话的形式,让孩子体验绘画的乐趣。通过读绘,
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三、不足之处
教学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小真的长头发》这本绘本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