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绝世美人儿
820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0: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珂罗蒂雅-新员工入职登记表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1
《古诗三首》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 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一名人民教
师,
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br>要让孩子们喜
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
有目标 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
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
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 不紊。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
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2
.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这样的考
虑是出于孩子们 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
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 乐趣。
《绝句》我采取了
详讲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观察课
文插图,
结合课下注释,
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 br>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
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
通顺
地表达诗句 的意思。第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
方式教学,第三首
《三衢道中 》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
方式自学,
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这样做大大凸显了
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3
.读读写写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发
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 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 之处是: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
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探究前,在 不经
意间给了学生自己理解古诗的方法的指导;
在探究中,
我以一个合作
1
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
探究取得成果后,
我大力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由此激起
了他们下一轮“征服”的勇气,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不足之处
一节课的时间,
处理 的过于仓促,
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
彻。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沛。 教学时间安排不
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
.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与现 实不太一样。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
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
2
.在学习课文时,把三首诗词放在起,
进行比较教学,
让学生通
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
受童年生活的情 趣和快乐。
3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 br>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
然后结合注释,采用
自主学习和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
进而理解整
首诗词的意思,
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
要体现从整体人手
的原则。
4
.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
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 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
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2
《燕子》
《燕子》
这篇课文,
文质兼美,
文章 描写了桃花盛开,
绿柳轻扬,
燕子飞来的情景。
重点写了与春天一同到来的燕子这一美 丽形象。
教
2
学本课,
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能正确书写生字和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还要让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 ,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
一些表达方法。
1
、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 课前让学生观察图片,初步
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上课过程中,图文结合,让学生深入感悟
燕子的外形美,飞行美,停歇美,以及燕子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
、合适的情境 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伊始,播放
歌曲
《小燕子》
,
让学生随着 优美的音乐继续学习。
学完全文的内容,
课件展示明媚的春光下,
燕子快乐飞行的画面 ,
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
升华。
3
《荷花》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
后能身临其境,
赏心悦 目。
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 兴趣,
有个人读,
指
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 津
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教学这篇课 文时,
教师巧妙利用了本课细腻生动的语言特点,
首
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 的荷花、
荷叶等图片,
并于不知不
觉中创设了趣味生动的学习情境,
把学生引 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
使
他们能够带着愉悦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学习认知活动中,
同时在 品读感
悟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对画面的感知,
准确抓住课文重点,
在精读细赏
之 后使课文内容烂熟于心。
与此同时,
教师还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
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朗 读,
既避开了教师乏味讲解之弊,
同时又让学生
在读中不断融入到文字所营造的画面中 ,实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
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
4
《昆虫备忘录》
《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详细、深刻地 描绘几种昆虫的特点:蜻
蜓、瓢虫、花大姐等等。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
至 歌颂,
微不足道的昆虫。
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
详略得当。
阅读它,
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
昆虫世界的神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
,
体会作者细致的
观察力
,< br>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
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 效
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
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 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
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
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导入新课,用最直
观地方式拓展学生获 取知识的渠道,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
的探求知识的兴趣。
3.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
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 强调有效性、体现层次性,采用反复诵读
的方法,
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
生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4.
典型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与文本形成沟通和对 话,
在情感的交
流中完成自己对法布尔人文精神的体验和感悟。
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 br>的自然,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发情感、交流感悟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 、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
现学生的情感触动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4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 前,我搜集了许多
昆虫的图片,绚丽的色彩,
那展翼飞翔的优美的舞姿,那斑斓的花纹
条理,让学生们都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我让他们欣赏,相互议论,
用心的看和感受,
自由的站 起来说所知道的昆虫的各种知识。
并模仿
一种你喜欢的昆虫的动作。
让他们了解千姿百 态的昆虫形象,
并来想
象一下自己和小昆虫玩耍的感受,
用自己的双手来画一画自己是 如何
与自己喜欢的小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三、不足之处
现在 的孩子生活在城镇,
对于昆虫的认识有所欠缺,
不可否认的
是,这是生活条件的提高, 生活环境中绿地、植被减少的客观因素。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 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学习课文之前,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前搜集好 的各种小昆虫的图片,
激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初读课文,出示:从文中认识到了哪些昆虫? 它
们都具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讨,全班交流教师
适时点拨。
最后 学习课文,
体会作者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之情。学完课文后推荐好书:法布尔《昆虫 记》
。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本节课在教学时,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
我注意调
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 活经验,
采用小组交流,
组际汇报和相互补充
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交际中。本课 学习要求:
“班级准备组织
一次春游。
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 中应注意
哪些问题?请你就以上问题在小组会上提出建议。
”这次口语交际,
既要使学 生学会把自己的建议准确、
明晰地表达出来,
又要在学习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活动方案,
还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春游中要谦让、文明等。
5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自己先思考就哪方面提建议 。
接着,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要求组长组织好,让每个
同学都发言、交流,使学 生的口语交际落到实处。学生对春游的建议
很有兴趣,
在交流中学生将自己的游历经历说了出来 ,
并且讲了出去
春游的原因。但是,由于提有先让一个小组示范一下,很多小组在讨
论 时,一个小组成员发言,
其余成员没有做到认真倾听,甚至是随意
打断别人讲话,没有养成文明 合作的习惯。最后,我组织学生集体讨
论,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 作
补充或修改。由于汇报前我没有强调要求学生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声音响亮,语速适当,所 以站起来汇报的学生声音不够响亮,条理不
够清楚。
而刚才小组讨论中不认真倾听,
甚 至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的现
象又出现了,课堂秩序有些混乱,虽然我及时进行了调控,但是这次
口 语交际的目的没有完全达成。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 向个体转
化为不同的多向组合,
并在双向的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
练。本次 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
互动。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畅所欲言。
不足之处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在于关注全体同学还做 得不够好:
只注重了放手让学生交流,
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不够:
评价学生
的方式太单一,激励学生的思维不够好。
努力方向
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对学生明确要求,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在口
语交际中,真正有所提高,学有 所长。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 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
澎湃的大海、
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
当我们 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
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
6
楚了”
,或“不知怎么说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 br>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
春天到了,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 于春”
。春天,万物复苏,植物
发芽,整个世界换上了绿的色彩,在本次作文前,要求同学们和 爸爸
妈妈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一起出游,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收
集春天中各种植物的信 息建立植物的观察记录卡。
目的让学生在走进
大自然,与春天零距离接触,通过对各种植物地细 致观察,引导学生
重点观察植物的茎、枝、叶、花及颜色,了解它们的大小,高矮、形
状、色彩、
味道等,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观察,
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
颜色、 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抓住与其它植
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点为观察的重点。并 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课
外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
完成调查观察表格,
为写作指导 奠定基
础。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迷人。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完全不是
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 了,而是如何利用好丰富的鲜活的资源了。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
便 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所得通过文字有序
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整体人手,看它像什么 ,然
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
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
先长什么、
再 长什么,
最后长什么;
也可以按棍、
茎、
叶、
花、
果实的顺 序写……
总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作文才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同时提
醒学生作文注意点 是要抓住植物的棍、
茎
(或干)
、
叶、
花
(或果实)
的特点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只有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
因此,
在写作文之前,
我先引导学生读读本单元的课 文,
这些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事物的
介绍与说明,
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惹人喜爱 之处,
还具体通过举
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如《荷花》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 友
介绍给他人又表达出自己对植物朋友的感情呢?首先要写出为什么
喜爱,也就是喜爱的原因,
然后通过具体描写,表达出喜爱的感情其
次要写出是怎样喜爱的。
在写自己喜爱的植物 的习作时要具体写出喜
爱的表现,如:怎样给花浇水、施肥,怎样看花,怎样使它能晒到太
7
阳……把为什么喜爱和怎么喜爱充分表达出来。
这次 习作指导教学结我带来不少的思考:
只因学生观察过,
只因
学生思考过,
只因 有充分的准备过,
学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
因此,
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上,应引导学生 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
生“说真话,道真情”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引 导下,
定能拥善于发现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脑、善于写作的文笔!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
“口语交际 ”教学时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小组为单
位,商量出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 流。
2.
“习作”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习作中指导学生加入自
己的 想法或看法。写作时充分利用学过的修辞方法。在完成初稿后,
自己认真修稿。
组内互读互改,
提出修改意见,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
“交流平台”让学生说 一说喜欢哪篇课文,喜欢哪篇课文的小
动物,喜欢它们哪些特点,
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再找出 有关句子进
行品析,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4.
“日积月累”让学生自读诗 句懂得大概意思。在初步感知后,
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还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进行“口语交际”
的教学活动时,
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找一个共同感 兴趣的地方,
准备去哪玩。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
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
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
虚心倾听别
人的意见,
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
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有着
很好的作用
三、不足之处
8
“日积月累”
对诗句的理解没有给学生思考、
讨论和交流的时间,
只是老师用口述的形式简单的说给大家,学生对诗句根本没有理解,
以至于在背诵时死记硬背,感到困 难。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
我会 这样做:
教学
“口语交际”
时,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加以整理,
根 据自己在课外的收获选择一个角
度,
然后与选同一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并形成书面稿 。
在
小组内认真地讨论交流,讨论时互听互改,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
交际水平。< br>
5
《守株待兔》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教学《守株待兔》这 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
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 作
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 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
受到教育。
2
.在字词教学方面 ,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
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 方式,
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
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 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
思。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
也是让学 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
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 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
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 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
9
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br>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
事,
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 深刻地认识这则故
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
得淋漓尽 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
点也展示得十分棒,
学生在欢乐中度 过这堂课,
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
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三、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
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
大多数时候,
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
没有穷追猛打 ,乘胜追击。
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
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 ,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
了。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
1
)启发谈话,引入 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
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br>
(
2
)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
、
“全完了”
,
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
3
)指导朗 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
同语气
(
4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②通过
“拾
兔”
,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
5
)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
6
)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
情境。
(7)
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1
0
6
《陶罐和铁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
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在学习生字新
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 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
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
然此 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
善良和
真诚。
在精构环节,
围绕陶罐 和铁罐的四次对话,
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
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 用这样的方法
去学习其他的对话。
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
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
特点,
由此对人物的性 格有了全面的了解。
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
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 础上,进行全班交
流。
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
特点,
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
可千万别小瞧孩子
们,
铁罐 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
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
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 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
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通过多种形式品读
铁罐和陶罐的 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
个词语,
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 中,
悟出这就是铁罐
“奚落”
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过品读,学 生还知道了
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 易
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直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
1
1
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 br>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
1
)看图谈话,激趣 导入。
(
2
)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
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
记生字词。
(
3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 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
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
?
在学生汇报
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
次与文本对话 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
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领略了祖国语
言的精妙。
(
4
)延伸文本:
“如果此 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
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
?
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 句什么
?
”
请
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 解,
也在写话
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还提 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7
《鹿角和鹿腿》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便
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此刻大家 面前,
让学生说说鹿的什么地方最吸引
你,
然后老师话锋一转,
说鹿自从经历 了一件事后改变了原先的一些
看法,
那么鹿到底经历了什么事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 趣。
2.
多层次阅读,
感悟交流,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明白学生对文本的明白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
在本课
的教学当中,
我将和孩子们一齐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
透过四个层
次的阅读活动,
让学生们在自己 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
1
2
具体说:第一读就是 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第二
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状况,老师透过语调来 渲染气氛,
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
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资料;
第三读就是细
读,
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
带
着自己的体会有 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如“啊,我的身
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 珊瑚!
”要读出
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报怨:
“哎,这四< br>条腿太细了,怎样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报怨的
情绪,透过自由读,指名读, 分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更加深了对课
文的明白。同时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明白 故
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
来。
3.
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明白语文的学习它不是
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务必厚 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
素养的提高。
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
我和孩子们 一齐把寓言故事当中
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
积累这一课当 中
所学到的道理,
:物各有所长、所短,不好正因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
的短处,也不好 正因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好光
图美丽的外表,
更要讲实用,
美和 实用在不一样的环境和不一样的条
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也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 br>我想这样,
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
实此刻生活当
中真正的好 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br>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对
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
因此,
我运用了填空的方 式降低归
纳的难度。同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中等生回答,优等
生补充,
学习潜力较弱的学生复述的方式,
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
能有所收获。在指名回答之后,我让 学生同桌互说课文主要资料,有
1
3
效地弥补了指名回答时学生 参与面不广的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到讲述或复述中,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处
在检查生字词语的自学状况时,我安排的三个“门”
“智慧门 ”
、
“快乐门”
、
“趣味门”
,
都是让学生读词语,
没有对应的变化和梯度,
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指导感情朗读方面,我觉
得还不够到位,
不能够很好地透过朗读体会态度的变化。
这些在今后
的教学中,还需要 仔细琢磨和推敲。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 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鹿的谜语和鹿角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
到本节课的课题上。接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落实
字、词、句,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将教学内容转化为
具有潜在意义上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由学生分组 讨论、
回答,由师补充作答。品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逐
步明白课文蕴含的道 理。最后,内化提升,总结回顾。设置“鹿呀,
我想对你说——”的小练笔:借助板书,总结本课道理< br>
。
8
《池子与河流》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
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
质疑:
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 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 br>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
1
4
壁或者片面,
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
1
)
“池子”
为什么提议
“河
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 br>)
“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学生由
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
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
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
了演一演的环节 ,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
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 示范不够到位,
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
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
来 ,
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
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 导,
我想也是,
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
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
延伸文本、
体会道理。
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
,< br>应当在
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
,
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同时也告
诉我们
,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 们可
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
然后通过交流、
讨论,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br>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
也更加主动了
三、不足之处
1.
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
有很多句子、
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
一下
,
但我没有做到
,
总是在赶时间。
2.
朗读的方式太少
,
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
(
比如开火车
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
让学生朗读
,
等等。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 运用情境导入的
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
1
5
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
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接 着让学生自由地
朗读课文,
先熟悉文本,
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
理清文 章线索。
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
章有更深入地了解 ,
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
最后拓
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 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
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 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
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
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把创设
良好的语言氛围,
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
表达放在首位。
对于班干部轮流制,
我们都不陌生。
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来说一
说“该不该实 行班干部轮流制”
。这个话题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我组
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辩论会,
正 方同学观点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反方
观点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正反双方说理要清楚,说理要 有依据。
双方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正方认为班干部实行轮流制,对 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其责任心、
义务感和集体观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班干部制度存在诸 多弊
端
,
单一、
固定的班干部群体使班干部高傲自大、
私心重
;
使非班干部
自卑依赖
,
缺乏责任心
;
使家校之间矛盾产 生
,
难以调节。
反方同学认为班级如果缺少一个长久的核 心组织,
班级的凝聚力
就会减弱,
同学们在心理上缺乏稳定感,
班级的秩序容 易松散和混乱。
如果调换太频繁,
班级同学、
科任老师以及与班级管理有关部门难以< br>与班级同学干部配合工作。轮流如果缺乏评估,就会影响锻炼质量。
如果不给予再提高的机会,轮 流就会流于形式。
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
自信心至关重要。
一要在课堂上建
立平等、信任、
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 br>
1
6
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 一种感
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同时,
教师还要认识到:学 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
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
有着发展的 可能和潜力。
但要理
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
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
教师还要放
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
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 交流。
二是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营造一个轻松的、
积极的班级口语交
际 环境。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
如果一个
学生在说话时,其它 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在做小动作,那么
有几个学生能顺利、
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
会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
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
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
空前高涨,达 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
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明白 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
义的。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颇深:
第一,设置“语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这节课的引入,我运用
了利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 思路,调
动了学生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多 向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技”
。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
生、
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 、
看法、
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
本堂课,做到了真正的互动,学生与学生
,
老师与学生,多层次的交
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br>
第三,准确及时的评价,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
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
7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常见 方式,
是培养低年级
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 表
达能力,
也为向高年级书面作文过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的习作
课,恰 好是看图写话作文。
写作看的图是《学校乒乓球大赛》很简单的一幅画,也 很贴近学
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能看懂,但是我发现学生在看完图后,很难做
到“思考”这两个 字,我努力让他们将图上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然后再把当时的场景补充得更充实与完整。然而 ,每个学生都
会一些基本的想象,但是却没有新颖的点子。我反思,是不是我在课
堂上没能做到 很好的引导,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欲望,我想,应该
是这样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了本次作文指导课的主要环节:
1
、
导入。
2
、
明确要求。
3
、
观察画面弄清内容。
4
、
展开合理 想像。
5
、
写法指导。
6
、口述作文。
7
、起草作 文。其中展开想像和写作指导做为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展开合理想像我用了两个范 文片断作为提示,
以便学生展开学习。
在习作中,
发现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的能力有
所欠缺。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直观教学,有利 于学生
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我每次指导学生的看图作文,都先出示挂图
或(幻灯片)
,接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
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 后四周;从主要到次
要等顺序观察。再整体了解图意,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
序提问 ;
如图画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几个人?是什么人?
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老师 的提问指导有条理地回答,
并启发学
生从人物中想象图中人物的思想、
活动和当时发生 的事情,
还要多问
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
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 解到的内容清楚,并准确地,有条理
1
8
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我运用
“看谁说得好。
”
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 激发学生说话。
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
一是
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说时要 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
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旁启发,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老
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这
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
并参加到中下生这里去活动,
以便具体指导。
三是指引让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 来。
这个环节是重
点环节,
老师还须向学生提示,
图画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一件 事?这件
事的起因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
强化
,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讲得更完整,更有条理,这样的效果我
觉得更佳。
相信通过以上看、
想、说、写,这四环节的指导,会使大部分
学生收到良好 的效果,能看图有条理地说写一段通顺的话。
上完了这一次的习作,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强 调了对感人画面
之前的故事进行推前想原因和往后想结果所要写的内容指导欠缺,
特
别 是经过仔细观察如何详写感人画面(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态等方面)
、人称的选择上, 没有很好地予以渗透,所以导致很多同
学写的作文只有一个想象的故事但却没有出现画面上的情景,这就有
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快乐读书吧》
寓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也是学生从小一直接触的
文学形式。
如 何将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得使学生感兴趣,
有新鲜感是我
课前深深思考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将课堂主要交给了学生,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紧促。先由谜语导入,了解阅读目标;先听读故
事,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阅读;最后,
通过课堂检测,
让学生对阅 读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老师的引导下,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品的特点,
并初步学会将自己的阅读
收获做以批注,并进行积累。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从学生的反馈情
1
9
况来看,学生很喜欢这样的阅读课,学习积极性很高。
作为小学课外阅读,阅读应是一种个性体验,探究和感悟,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 告诉。
所以我注重导读题的设计,
从学生的个性发言中,
给我们以非常有益的启发:< br>语文教育要真正认识,
激活儿童的巨大潜
能,
万万不可小视儿童,
在欣 赏,
理解儿童文学时,
孩子的审美眼光,
感悟能力并不亚于成人。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于是
在教学中,
我注重将图片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唤醒学生
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 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类
型。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对学生的阅读 方法进行引导。通过
分享故事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读书热情,能与人分享自己读的故事,
从而也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复述文本内容的能力,
使学生的
语文学习技能,得到全方位的进步 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因为时间关系,让学生进行< br>批阅自己的读书收获这个环节也没有充分地展开。
另外,
在学生畅所
欲言的基础 上,
做为课堂的主导,
我有必要总结提升出更深层次的情
感。
“被爱是一种幸 福,施爱更是一种快乐”
,这节课才会更立体,更
丰满。
9
《古诗三首》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诵读导入,
学生诵读三首古诗,
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
式感受理解体会三首古诗
2.
利用课件检查生这些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让在学生
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 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
言,
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
学会用 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
流。
2
0
3.
研读古诗,
理解诗意。
适时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几首诗
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 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
品读古诗,体悟情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 想古诗描
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积累古诗《乞巧》
。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
般的学习方法:< br>解诗题,
知作者;
抓字眼,
明诗意;
多诵读,
悟诗情。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 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
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
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
有走神的大有可能,
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
出现了很多的问 题,
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
悟水平,
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 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
于是整个课
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
他们总是在听 我讲,
以我的思
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
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在今后的 教学过
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
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⑴想。自
读古诗,想 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 讨论。⑶猜。根据自
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⑷议。师生对学
生学习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⑹
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⑺诵。感情 朗读并背诵。小组合作,
2
1
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的方法。⑵学生小
组内研读。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3.
课外延伸,
学会积累。
10
《纸的发明》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引导学生学习《纸的 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 文,
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
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讨论
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 得到了发挥。
2.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
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 基础
上,
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
由于
课前 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
所以,
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
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 学生的巨大潜能。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
却忽略 了方法与过程,
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切忌
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 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
终目的。
4.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1.
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 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
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
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
运用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
2
2
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 br>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 是完全封闭的,
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
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 发展、情感交流的状
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 质
教育的主渠道,
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
让我们不断地
在实践 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
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 .
创设情境,激趣导
入。
2.
初读课文,
扫清生字词障碍。
(
1
)
自读课文,
标出文章的段落,
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 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
2
)
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 生字词的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 词、造句,出
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要求学生自读课
文,
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谈
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2
)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
句子,说 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
3
)要求学生
再次深读课文,
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的?
4.
拓展 练习: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
11
《赵州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以简驭繁,
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
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
2
3
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我< br>采用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
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
“州”
“济”
“洨”
三字后,
出示了
“ 创
举”
“似乎”
“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
的气 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通过教
师范读和学生自读,< br>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
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br>
2.
化难为易,
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
我把赵州< br>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
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
让学
生了解赵州 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
在学生默读课文时,
我要
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 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 教
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
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
筑上的美观,
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 个难点。
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
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
,“飞龙是什么样的”和
“
‘抵着’
怎么讲”
时,
引导学生仔细看 图,
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3.
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 段的联系中,
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
了突出对第二 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
在讲解第三段时,
我只
出示图画,
帮助学生理 解栏板上的图案。
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
为了突出训练重点,我首先板书“设计特点”< br>,引起同学注意,接着
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
案,
都扼要地做了板书。
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
练重点积极主动 活动的奥妙所在。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 功之处是:
在引导学生对文中
“创
举”一词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我为了突破这一难 点,我利用文本
2
4
图片,
展示了发大水时,
河水怎样通过
4
个小桥洞来减轻大水对桥身
的冲击力,
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这种 设计的好处,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生找到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加深理解。最后,我让学生想一想 这种设
计以前有过吗?在学生说想法的同时,
配以图片,
让他们感受到以前
从 来都没有过这样的设计,这时,再让学生找到文中的一个词说,学
生很快就找到了
“ 创举”
。通过老师小结,学生偈轻而易举地理解了
“创举”就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是首次。这时 ,老师再进行补充:赵
州桥的这种设计不光在我国的建桥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它比欧洲的第一座敞肩拱桥还早了
1100
多年呢!此时此刻,让学生感受到赵州桥
的设计竟然 比外国还早,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产生对古代人民的敬佩之情。
同时也为 我国有如此闻名的赵州桥而产
生浓浓的自豪之感,
为自己拥有如此充满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骄 傲。
三、不足之处
如
《赵州桥》
的第二自然段在结构 上很有特色,
以总分段式出现,
是进行写作指导的好范例,
在教学时应适当向学生渗透 总起句,
及总
分式的写作方法。
四、改进方向
< br>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
创设情境,谈话导
入。教学开始 ,我引导孩子们大胆质疑,对文中的“定论”提出自己
的疑问,如“与现代桥相比赵州桥既不宽也不长, 为什么作者却说它
很雄伟”等很有研究价值的六个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以读促悟,
理解文意。
引导孩子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了解赵州桥,
我在 这里选择了使用信息技术,
通过让孩子们观察与赵州桥同时代的
其他石拱桥,
来发现这 些桥与赵州桥的差别,
从而了解赵州桥的历史
地位,理解它的雄伟。在孩子们理解的基础上,我 通过朗读引导孩子
们领悟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围绕“雄伟”这个特点把它写清楚的。此外
还给孩子 们介绍了用数字来具体描写的描写方法。
3.
小组合作,
共同
2
5
探究
:
学生根据重点词提出问题,
总结出 示:
赵州桥什么地方美观?
怎样美观?
4.
拓展思维,
激情结课:
①除了赵州桥,
你知道我们还有
哪些闻名的古代建筑吗?②我国有这么多闻名 的古代建筑,
你有什么
想法?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 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
赵州桥参观学习,
如果你是一位游客,
你想夸夸它吗 ?你想对以李春
为首的这些桥梁建筑师们说些什么吗?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三 单元的一篇略读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
“粗知文章大意,不求
字 斟句酌。
”
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古
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
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做画的精心和古
画的历史价值呢?这成了我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 意,
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
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
能力。
让学生通读课 文,
了解古画的内容。
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张扬
祖国灿烂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其 中。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边欣赏
古画边听课文朗读,
并配上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
将学 生带入画中美
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然后,我以
古画到底
画了些什么呢
这一个大问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二,三,四节。然后
以朗读的形式反馈 自学情况。
在反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
展,
如
:
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
有……有……有……
有的……有
的……有的 ……
。读完书上的内容后,我继续指名引读
有……
有……有……
有的……有的……有的……
这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
拓展读,学生兴趣浓厚 ,想象丰富。
2
6
抓住课文的题眼,引导学生了解古画的价值。
欣赏并了解了古画
的内容后,
我让学生再读了一遍课文 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
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谈到了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
场景,他们从“五百多人”
“三百六十行”
“七个”
“有”等词句赞叹
画家 画技的高超,
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
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
的人,
还有的 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
扬中外。
这一教学过程在充分关注学生个 体读书感受的基上,
真正了
解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课的后一个环节,是我一直坚持的。在学完课文后,又是一次
全号欣赏。
随着画卷徐徐展开,
配以
《清明上河图》
对应资料的解说,
补充课文未能;步及到的内容。较之第 一次欣赏,不仅有内容上的拓
展,更在情感上传递着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
“这一次的欣赏,在 孩
子心田累积的不仅是画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和淀,从而达到本课
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最后,我以一首小
诗结束,更加激发学生体会到《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最 后的点
题:他为什么被称为“名扬中外的画”
。
这次教学,我对 《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
堂课上我觉得不足的是像一幅气势这么宏大的画,
如何将它写下来呢?
还应适当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也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深挖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
节课。
《语文园地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综合性学习”要以 中国传统法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让学
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查阅资 料、
调查采访、
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
识,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7
2.
“交流 平台”教学中,以本组课文的段落为例,交给学生分析
如何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表达清楚。
< br>3.
“
日积月累”
自读四个成语,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个词的意思。< br>然后积累相同形式的成语,看谁积累的最多。学生们记录在书。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日积月累”我先
让学生自己读 通读顺,适时引导,学生粗知大意即可,最后让学生熟
读成诵。丰富了学生们的词汇量。
三、不足之处
1.
“交流平台”中交流的时间不够,使得学生没有全部充分 发言
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2.
“
日积月累”
学生们体会诗 意有困难,
填鸭式的讲解需要改正。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 上这节课的话,
我会这样做:
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
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亲身
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感受中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
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
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3
《花钟》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识字为主导,培养识字好习惯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
所 以本课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
上。
教学初始用了
5
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以 学生自学为主的识字活
动。
即
:
读通全文,
划出生字,
拼读 生字的拼音,
说说如何记住字形。
这一活动既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学生自主识字的精神,< br>又培养了
2
8
学生良好的自学生字的习惯。
在识 字教学中思考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必须的积累,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 br>形上难易的差别,
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
而是使用不一样的方式
方法有所侧 重地进行识字,巩固。并适时地总结,提倡环境识字,生
活识字
;
鼓励用认识的字和展 开想象的记字好方法。
2.
朗读为主线,培养学习好方法
本堂课 虽以识字为主,
但在课堂中却始终书声琅琅不绝于耳。
首
先学生带着自学生字的任务读 通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
第二次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解决疑问读文,再一次让 学生感知全文,理解
课文资料
;
第三次则以全文重点小节为主,用让学生自我读读课文 ,
划划句子,
组内议议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意,
并解决课文为
什么要 称三种花为花钟的难点。
其间教师还不断让学生读自我喜欢的,
为自我喜欢的动画配音。
这些手段都不仅仅使生字不断地在学生脑海
中巩固再现,
更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地理解,此外学生也在不知不觉
中饶搞笑味地背诵了课文,
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识字,
解决 书中的疑
问——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3.
资料为课文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文结束时,
教师将自我 搜集的有关
大自然时钟
的趣味资料让
学生了解,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
学生搜集有关信息,扩大阅读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营造师生 平等对话的
氛围,
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进行。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始终以亲切平和
的形象,教师话语给学生以激励, 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给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在
40
分钟的时间能够汲 取最多的营养,
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效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三、不足之处
2
9
1.
在学习中,
对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
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 重这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
空间,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
2.
由于急着赶进度,
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
本班学
生的朗读水平较 低,以后要多加强本方面的指导。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 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为了达到“课伊
始,趣亦生”的目的,我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 的鲜花画面,并配
上美妙的音乐,带着学生去赏花。欣赏后,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描绘
刚刚看到 的鲜花。随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鲜花朵朵,争奇
斗艳,芬芳迷人)
再让学生 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感受鲜花的美丽迷
人。由此切入课题。接着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之后, 你发
现了花的哪些秘密?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
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
合起来。然后小 组合作,揭示原因: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
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 放的时间不一样呢?最后
最后,
我建议我们师生在课堂上试着做一个花钟,
掀起了这节 课的又
一高潮。师生合作做好花钟后,有些指针上是空白的,正好是延伸拓
展课堂的机会。
14
《蜜蜂》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 播放了一首儿歌《蜜蜂做工》
,让学生边
听边思考:
歌中的主人翁是谁?学生都听的很 认真,
纷纷举手说是蜜
蜂,
由此来引出课题。
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讲到
“四面飞散”
这个词语的意思时,
选了四个学 生上来表演蜜蜂,
一个学生表演风。虽然学生的表演不尽如意,但通过形象的演示,让
3
0
学生在笑的同时来理解词的意思。
当学生了解了实验的结果后 ,
我让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有学生说:
“蜜蜂了不起,
它逆 风而飞,
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窝,真让人佩服。
2.
在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明确了默读要求,
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
不出声,不指读,边 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
此基础上,我又用了采用了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 这样,学生
可以通过初次默读,
整体感知全文,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
读时,就已深入到词句中或带问题思考了。如
: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
辨别方向的能力 ,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等等。默读
时,还可以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 ,多读几遍,在
读中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在这样的课堂上,
我看到了学生读书时的< br>专注,
听见了他们在深入思考后的侃侃面谈,
感受到了他们收获成功
的喜悦。< br>
3.
拓展延伸,
积累实践。
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
“ 词句积累”
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
也可 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 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
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 ,努力通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
习知识,巩固知 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
学生积极参与,
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使学生从
“学会”
到
“会
学”
。
三、不足之处
1
.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 ,
只有少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
.小组
合作学 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3
.小组
3
1
合作,每个小组优等生只有一两人,如何在他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
撞?
四、改进方向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揭 题,简介
作者。接着初读课文,播放情景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细读
课文,明确默读要 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
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 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再次默读,
带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最
后,拓展延伸 ,积累实践。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
“词句积累”
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可 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
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15
《小虾》
《小虾》
是人 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通过
对小虾的样子、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细致描写, 写出了小虾的可爱,表
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
我 在设
计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虾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感悟作者“围绕 中心写具体、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读写结合,
以片段的形式仿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 br>教学中,
力图体现
“以读为主”
,
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
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
感受小虾的可爱和有趣。
例如在教学第三自
然段“缸里的小 虾十分有趣”时,通过抓对小虾的动作描写,反复读
文,用心体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虾的有趣。尤其 是通过抓“一张
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小虾生气时的栩
栩如生的神 态。
从这些地方入手进行读的训练,
学生从而体会到了小
虾的有趣。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