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赏析
萌到你眼炸
607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0: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秋季进补-广播体操比赛
现代诗歌赏析(一)
教学内容
1.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2.
《偶然》赏析
3.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教学目的
掌握现代诗歌赏析的方法,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蕴藏于意象
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诗歌意象的含义
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蕴藏于意象中的情感。
一、诗歌赏析的方法
(一)揣摩意境。
1.
诵读《雨巷》并品味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
“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
“境”就是境界,
就是 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
“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
现;“境”不能是纯 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
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
寻味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它既是作家苦心
追求的目标,
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着名文 学评论家王国维先
生认为:
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 ;
追求感情
的真挚、
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人创造意境常 常用
“触景生
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2.
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 、
“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
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 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
后来的诗人反
复运用,
并逐渐约定俗成,
使 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比如
“东
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 明《饮酒》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 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
特定意义,
以至于一提到
“东篱”
,
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如李清照
《醉花阴》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
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 ,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
“杨柳”,是一个关
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 ”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
“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 一个关乎
“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
“悲秋 ”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
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 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
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 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
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
因此,
对一些常见意象,
需要多做一些积
累与识记的功夫。
?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
景、事
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
人间。”
(
于 谦《石灰吟》
)
《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
)
《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
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 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
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
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
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
以糊涂的样
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
(
北岛《无题》
)
《无
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
“三十年前,你从
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
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
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
以月亮写乡愁,
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
组意象。
例如余 光中的
《乡愁》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br>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等四个意象 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
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
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
所谓实象,
是指可置
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例如,郑板桥的
“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 带星舀一瓢。”在这两句诗中,“夜深”、“秋潭水”
是实象,“连月带星舀一瓢”是虚象。这两句诗好 就好在以实带虚,以虚写实,
实象虚出,虚象实出,给诗句揉进了另一种
韵味,另一种灵性。诗 歌不能没有意象,鉴
赏诗歌也不能不注意意象,一首好的诗歌应
是意象与意境的巧妙铸合。
(二)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
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 地显
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长久以来,
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 br>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
操守、格调、丰神 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
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 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
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 哲理诗。在
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
号召 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挥鞭起程,
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
伟 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
党和人民殷切
期望我们 志存高远,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
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这正是作者
在这首诗中所 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
读后,
每一个读
者都会被感 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
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 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
在实践中已经使大
家觉得是最方便、
最熟练、
最能得心应手的,
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
淘沙拣金,
去粗存精,
诗歌大家们 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
淋漓尽致地展现
了他们的横溢才华。
这些精美 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
包括它的语言,
它
的音韵、
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
恰当贴切的表
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 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
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 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
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着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
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
用象征手法,
以人们司空见惯的< br>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
“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
刻难离的 自然现象的讴歌中,
寄寓了诗人对友谊、
对真情的赞颂。
自觉地理解吸
收借鉴 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
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
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
裨益。
(四)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 “两句三
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
的语言 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
满情感的,
往往言在此 而意在彼,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
定的困难。
所以,< br>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
例如着名诗人顾城在
《一
代人》中写道: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
虽短小却警醒世人,< br>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
渴望光明,
自由与个人价
值的实现。语言含蓄 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
/
你孤芳自赏时
/
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
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 ,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 富的想象力。
语言使用准确恰当,
贴切生动。
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
不仅知道诗歌写
了哪些内容,
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就 能够从更高层面上
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二、徐志摩的《偶然》赏析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
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 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
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 钟”之语而不为过。
徐志摩的
《偶然》
这首诗作于
1926
年
5
月,
初载同年
5
月
27
日
《晨报副 刊·
诗
镌》第
9
期,署名志摩。
诗人运用多种意像将自己的人生历程 融入于此,
表明诗
人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偶然,
将偶然形象化,
不仅充满情趣 意味,
还给读者留下
了足够的想像空间。无数次偶然,无数次坎坷,无数次邂逅,似乎都显得如 此平
常,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构成诗人的态度。他与
张幼仪的结 合是偶然,
与林徽因的恋情是偶然,
与陆小曼的风波也是偶然;
他学
习金融是 偶然,
倾心康桥是偶然,
飞机失事更是偶然。
这些偶然就像一根穿线的
珠子。
诗句开始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比喻自己,
表明诗人在天涯海 角肆意飘
忽却高洁不俗,
直喻自己为下文作了铺垫,
突然一转意
“偶尔投影在 你的波心”
,
给人一种舒缓气势却又耐人寻味,
两人偶然的相遇就好比云与水的相遇,
但都是
虚幻的,
短暂的相遇更能使其产生了距离的美感,
却最终还是昙花一现 。
特别是
“波心”的“心”字的用得恰到好处,意在表明及时再多么的投入和缘分或许也
只是一个偶然罢了。
虽然人生中充满着偶然,
但我们却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继续
等待 ,
唯有追求的永恒。
正因为这次相遇只是一个偶然,
所以接着说明对方应该
持 有的态度:你不必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这就借景抒情,充满着人生哲理,
是人生中很平常的事了,< br>更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
同时也表明诗人的坦诚,
这也
只是在转瞬间消灭的踪影 。
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
加生动 ,
形象,
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也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心里特征,
表明其爱与 美的追求。还运用了“投影”,
“消灭”两个动词更显示出其偶然的
因果关系,
投影是 虚幻的就必将导致彻底消灭,
最终从偶然相遇转化到消灭了的
踪影,踪影又与投影形成对应关系 。另外诗人将诗歌中的主人公“你”和“我”
也清楚的表现出来了,说明“你”和“我”的两个主体之间 存在必然的联系,虽
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
但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br>这里起到一个波
浪转折的作用,
意在表明虽然是偶然与你相遇,
似乎还是比较融 入但却因为最终
踪影的消灭,
所以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最后说明其原因。
而在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中存在着更进一步的关系,讶异没有必要,欢喜更没 有必要,中间
用一个
“更”
字联结恰到好处,
说明诗人一再压抑自己的兴奋而 还在奉劝对方不
要讶异和欢喜过早了,
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
因为
“我
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
同时可以看出人生不是又自己可以主宰的,< br>任何美好的事
物都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既然是偶然的事物就一定是转瞬间 的事
物,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这个事物。
诗歌第二节以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 海上”
将你我两个主体同时拉在一起,
在
黑夜的背景下,在海的渲染下,
“你 ”的突然出现,似乎让我在黑夜的海上不再
孤单不再寂寞,
“你”的出现更使我获得了感情的寄 托。但即使是这样,却我们
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因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在这种偶然 的
必然情况下发生的相遇,
就像一次上帝的眷顾,
情剧中的故意情节,
在同样 甘受
寂寞孤独的相遇最终还是会因为我们彼此的方向不同而彼此错过,
说明在人生方
向 上的选择往往是充满着戏剧化的,
是不会永恒的。
在此处戏剧化的安排一个与
我相对应 的主体的你,
说明诗人对爱情等的追求和向往,
但因为选择的方向不同
我们彼此擦肩而 过,
或许彼此留下了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在彼此留恋着对方,
但
终究在黑夜的海上的背 景下因为方向的选择而错失美好的事物无可奈何,
顿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