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丢掉》现代诗赏析
玛丽莲梦兔
517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0: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培训班招生-月满西楼歌词
《别丢掉》现代诗赏析
《
别
丢
掉
》
现
代
诗
赏
析
来源
/
收藏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
别
丢
掉
林徽因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
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
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 信山谷中留着有
那回音!
赏析
1
:
林徽因吧
林徽因的这首
《别丢掉》以美妙的诗情韵味与独特的感情表达 方式向人们
传达了一段隐幽而寂寞的情感。初读之下,我们隐约感觉到
这就是一首“朦胧诗”: 诗人想表达某种欲言又止、忽明忽暗
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留恋与怀念?是诗人对人
生理念的追索与求探?人对纯洁爱情的期待与向往
?
是诗
人对人间真诚的缅怀与纪念 ?是诗人对往日幸福的追忆与
呼唤,是诗人对今后生活的希冀与梦幻……这一切好像都说
得通, 但好像都不是实指。
似乎她可以从“别丢掉,
这一把过
往的热情”、“你仍要保存着那 真”、“你仍得相信”这些诗句中
得到一些暗示与启迪。但是,我们转意一想,似乎感到诗人
的 真意并非如此,内中必有深意。你看,这里的“热情”究竟
指的是什么?是一般的热烈感情?是友情、恋 情,还是爱情?
是热情、冷情还是悲情……确实,我们摸不透诗人指向。你
看,诗中的“真”是 什么?其含义也极为广泛:既可以是“真善
美”意义上的“真”,
也可以是“童真”意义上的“ 真”,
更可以理解
为哲学意义上“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真”……确实,
我们模棱两< br>可。你看,诗中要“相信”什么?是诗人在感叹“世风日下,人
心不古”,
还是诗人在感 叹韶华流逝、
童真不再?是诗人在相
信“爱情至上”,
还是在相信“人间四月天”…… 确实,
我们模模
糊糊!所有这一切,诗人只给我们留下了迷糊与朦胧,我们
只好在这个 缤纷多彩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慧眼去努力把她看
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别丢掉》所试图传达
的是一种往日逝 情渺茫与心意寂寞零落的轻纱似的情绪,它
既对逝情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又在缅怀与
追忆之中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恋之情。
“别丢掉,
这一
把过往的热情” ,
这表明诗人是在怀念,
或者说是在追忆过去
的某种值得留恋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被 称之为“热情”。这
个特指“热情”,其相对的标的很广,我们自然可以理解为指
对“人”的热 情:比如爱情、友情、同情等。当然,我们也可
以把它泛指为对“事”和“物”的热情:
比如人 们的某种兴趣、
某
种爱好以及人们对事业、前途、生活、幸福、理想的追求等
等。接下来的诗句是:“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
这几句诗是说过去这种“热
情”已经像“流水似”的流走了,一切所谓的 “热情”已经随着时
间的流逝而渐渐地黯淡冷却下去了。到如今,这一切“热情”
也已“渺茫” 难寻,
只留下一脸茫然和声声叹息了。
“渺茫”两字,
一方面可以用来形容抽象的物, 如“希望渺茫”;另一方面,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实在物,
如“人迹渺茫”、
“音讯渺茫 ”。
那么,
诗人究竟所指为何?我们还得需要进一步探解其迷。
“在幽冷
的山 泉底,在黑夜,在松林”,这两句诗,从表面看来,好像
是指那种已经失去的东西现在的所“在”之处: 在黑夜里,在
松林中。
但是它还是不可触摸、
不可寻见的——“叹息似的渺
茫 ”!这究竟是抽象物还是“实在物”?看来只有诗人心中明了。
作为品读着,我们也只好心存这种朦胧和 迷茫,在心中把握
与体验这里的“美丽与魅力”了。
——林徽因吧
赏析
2
:
朱自清
/
新诗杂话
·
解诗
今年上半年,有好些位先生讨论诗的传达问题。有些说诗应
该明白清楚;有些说,诗 有时候不能也不必像散文一样明白
清楚;关于这问题,朱孟实先生《心理个别的差异与诗的欣
赏 》
(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大公报·文艺》
)确是持平之论。
但我所注意的是他们举过 的传达的例子。诗的传达,和比喻
及组织关系甚大。诗人的譬喻要新创,至少变故为新,组织
也 总要新,要变。因为就觉得不习惯,难懂了。其实大部分
的诗,细心看几遍,也便可明白的。
譬如灵雨先生
在 《自由评论》十六期所举林徽音女士《别丢掉》一诗(原
诗见二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天津《大公报》
)
:
(引诗略)
这是一首理想的爱情诗,托为当事人的一造向另一造的说话;
说你“别丢掉”“过往 的热情”,那热情“现在”虽然“渺茫”了,可
是“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三行至七行是一个显喻,以“ 流水”
的“轻轻”“叹息”比“热情”的“渺茫”;但诗里“渺茫”似乎形容词。
下文说“月明 ”(明月)
,“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和往日两
人同在时还是“一样”,
只是你 却不在了,
这“月”,
这些“灯火”,
这些“星”,只“梦似的挂起”而已。你当时说 过“我爱你”这一句
话,
虽没第三人听见,
却有“黑夜”听见;
你想“要回那 一句话”,
你可以“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但是“黑夜”肯了,“山谷中留
着有那回音”,< br>你的话还是要不回的。
总而言之,
我还恋着你。
“黑夜”可以听话,是一个隐喻 。第一二行和第八行本来是一
句话的两种说法,
只因“流水”那个长比喻,
又带着转个 弯儿,
便容易把读者绕住了。“梦似的挂起”本来指明月灯火和星,
却插了“只有
'< br>人’不见”一语,也容易教读者看错了主词。但这
一点技巧的运用,作者是应该有权利的。
赏析
3
:
嵇景洋
/
《别丢掉》读后感
《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
念徐志摩遇难一周年而创 作的怀人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著名的诗人,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生
始 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早年他们在英国发生的恋情,虽
然无果而终,却奠定了这种关系的基础。然而, 在他们全部
感情交往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的热情、直率以及这
种感情对他短暂一生的深 刻影响。林徽因由于理性、个人经
历及性格因素,在行为上努力进行淡化处理。使林徽因本人
在 与徐志摩的关系中成为示情的背景。一九三六年在上海的
徐志摩,为赶时间听取林徽因在北京进行的建筑 学报告而搭
乘邮政飞机遇难。林徽因在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能够以
心相交的朋友,并将飞机 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
恒的纪念。一九四零年徐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写下了意味
深 长的《别丢掉》
:
(引诗略)
(最后一句明显有误:徐志摩
1931
年乘飞机失事;
1932
年徐志摩去世一周年林徽因写
《别
丢掉》
;
1936
年
3
月
15
日
《别丢掉》
刊《大公报·文艺》
——
塞上齐翁注)
:
阅读《别丢掉》这首诗,终于让读
者以直接的方式 感受到林徽因对这一情感同徐志摩一样的
珍视和执着!然而,全诗采用直述与象征相结合、新月诗派别和现代诗派相统一的手法,通过创造一种情绪氛围来表达
情感,
含蓄蕴籍,
诗意 灵动又给读者切实把握内涵带来影响。
本文将蕴籍灵动的寓意分三个层面进行解说,以期达到共赏
的目的。
一
、
行文分析
把握线索
本诗
虽然篇幅短小,但内蕴 丰富,表达曲折,手法多样、意象繁
复。因此,透过含蓄蕴藉的文字把握贯穿其中的线索便成为
正确、深入解读全诗的首要条件。诗的前七句写的是抒情主
人公自己“别丢掉
这一把 过往的热情”是自我劝谕和提示。
作
为以心相交的朋友,林徽因同徐志摩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