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萌到你眼炸
638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0: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项海帆)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亡羊补牢》典故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 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
窟窿,
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 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修,
把窟窿堵上吧
!
那个人< br>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 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
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
可一味地遵循 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
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 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
太惊慌了,
没注意前方,
就撞上一棵树,
把脖子撞断死了,
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 ,天
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
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 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
成「守株待兔」
,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 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 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
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 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 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
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 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
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 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 ,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
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 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
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 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
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
子高。叶 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
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 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
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 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 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
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 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
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br>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 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
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 欢那种似龙
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 不是真的喜欢的
人或事。




《鸡犬升天》典故五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 他四
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 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
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 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
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 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
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
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
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
飘飘欲仙。
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 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
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br>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 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
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典故六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 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
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 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

?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
此事而可 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
?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 的狐
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

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 br>’
狐狸一听,
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
于是去找羊说:

请帮帮 我的忙,
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
我准备祭祀。

没等他说完,< br>羊就吓得狂呼乱叫,
互相报信,
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 呢
?
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
!
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 此而辞官的人商议,
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
?
二者有何不同
?



《画龙点睛》典故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
帝梁武帝信奉 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 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
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
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
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
僧繇解释说 :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
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
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
日子长了,
很多
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 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
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
笔,
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 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
过了一会儿,
天空乌云 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
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 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 ,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
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 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 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
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 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
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 跃。




《狐假虎威》典故八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
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
便一跃身扑 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


战国春秋-寒门难再出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