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现代诗歌鉴赏
余年寄山水
708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1: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印度电影明星-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现代诗歌鉴赏
【同步达纲练习】
1.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
年
)
A.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
分别从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四个方面写 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
由远而近、
从白天到夜晚,
大海给诗人 的感觉不尽相同,
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
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 升华,
使大海人格化、
生命化,
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
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表现了一定的人生
哲理。
2.
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春
水
冰
心
墙角的花
!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
“墙 角的花
!
”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
不是单 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
“墙角”一词在全诗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
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 了铺垫。
C.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 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
心理两种空间。
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
不能任意改变,
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
心理感受而变化。
D.
作者对于花草怀 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
又借小花来述理,
达到了刘勰
所说的“喻巧而理 至”的艺术境界。
3.
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
,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
(
希腊
)
西摩尼德斯
过路人,请传句话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
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
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
来写。
C.
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
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 br>丰富起来了。
D.
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没有一座桥比她 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
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 许多秘密/
A.
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
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
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
这首诗语言质朴 却意蕴无穷。
“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梦
鲁
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
“看我真好颜色。
”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
!
明白的梦。
选自《新青年》
1918
年第
4
卷第
5
号
A.
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 历
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
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
这首诗中“前梦黑如墨”
“后梦墨一般黑” 指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种各样
的人所做的诸如“恢复汉宫威仪”
、
“反清革 命”等好梦,这一个又一个的“梦”
,没有什么
不同,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C.
结尾两行和全诗主旨游离,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就像在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身
热头痛”
,快要闷死了,因而极力呼唤“你来你来
!
明白的梦”
,表明了诗 人对光明的热切期
待。
D.
这首与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 记》
同时发表的新诗,突出的特色是以梦的意
象来表达作者的一些想法,
全诗既有具体 的感性形式,
意境含蓄但不朦胧;
又有深刻的理性
内容,直白却不是说教。
6.
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
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
A.
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
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
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
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7.
对下面一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光
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
!
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
“上帝
!
快给我些光明吧,
让我好向前跑
!
”
上帝慌着说:
“光明
?
我没处给你找
!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追
!
”
19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