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883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3: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小吃一条街-新生军训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 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
2.
体会儒家道家不同的理想境界。
3.
借鉴诸子散文在刻画形象、具体说理方面的写作方法。
4.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领略先秦儒家道家的智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文本解读和写作方法借鉴。
感受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和庄子代表的道家的不同观点及其魅力。
共
7
课时。
第一部分
精读示范
教学要点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塑造
人物形象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孔子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 神,
领略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风采,树立学习和人生理想。
师生合作探究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生动的对话和传神的情态描写。
分析孔子及其几个弟子的形象,性格等特征,对孔子形象及其教
育思想、教育魅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解题
1.
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可安天下”。
半部论语:宋 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
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 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
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 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2.
《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 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
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 关于儒家
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
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
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
还生动地反映了 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
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br>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
551
年,卒于公元前
479年,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
阜
)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 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
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 的抱负,带着
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
《书》、
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
的谈话及其与门人 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 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
《论语》选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学而时习之——朗读明意
1.
同学们,中华文化有这样一副对联:东鲁
____
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请大家
补出对联中的空白。
对 ,“春风”。我们这篇《侍坐》还有一个标题就是《沂水春风》。沂水汤汤,春
风骀荡,那一场关于理想 的对话,千载而后,仍让我们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2.
听多媒体朗读,掌握文言词语,翻译文句,理解文意。
3.
读音:
俟
s
ì
莫
m
ù
甫
f
ǔ
哂
sh
ě
n
相
xi
à
ng
铿
k
ē
ng
沂
y
í
喟
ku
ì
雩
y
ú
冠
gu
à
n
4.
理解基本意思:
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连词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用,做,动词
翻译句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助词,……的样子
因之以饥馑:加到……上
且知方也:是非,准则。
翻译句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⑶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
面积
)
;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等待
翻译句子: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⑷端章甫:名动,穿礼服,戴礼帽
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于,跟;才能
吾与点也:赞成
翻译句子: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⑸为国以礼:用,拿,介词
唯求则非邦也与:句首语气词,无实义;通“欤”,句末语气词,吗
翻译句子: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5.
文章里面一共出现了几个人?他们的姓、名、字分别是什么?何为侍坐?
一共出现了五个人,孔子的四个弟子及孔子本人。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名点
冉有:姓冉名求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华。
侍坐,陪长者闲坐。
6.
文章主要围绕哪个字讨论?(“志”字)如果第一 段将它命名为“孔子问志”,
那么接下来你将全文分为几部分,分别是什么“志”。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孔子评志。
三、学而不思则罔——合作探究
1.
分角色朗诵。
把班 上的学生分成六组,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子,剩余一组学
生进行观察评价。
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上台表演。表演时可将每个角色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翻
译出来,用白 话文的方式叙述。
表演过后,第六组同学对前五组同学的表现分别作出评价,从内容和表演两 个方面
进行评价,如翻译是否到位准确,表演时每个角色的情绪是否到位等。
2.< br>针对刚刚的表演自由讨论:四个人的性格分别有哪些特征?说出理由?按照他们
发言的顺序评价。
子路: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理由: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
之 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无
足赤,人无完人,子 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
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
冉有:谨慎小心
,
谦虚退让。理由: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 br>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
说明他对 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
他还认为,
三年之后,
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
“ 足
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
自己估 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理由:公西华也是在孔子 点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
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语,为避免以 君子自
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
小 相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
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 礼,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理由: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 正在弹瑟。
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
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
3.
孔子在听完弟子言志后, 分别给予了怎样的反应?小组讨论,由扮演孔子的小组
作答,其他小组补充。
对子路 :孔子“哂之”。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
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 于“其言不礼”。
对冉有:孔子叹之。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 点,在
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既 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对公西华:孔子惜之。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 br>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
工作的能力 。
对曾皙:孔子与之。赞同。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
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
所表达的正是孔子 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
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 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
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4.
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 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
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 皙讲的这个境界,
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 ,
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
5.
当堂练习:
①欣赏并想象曾皙描绘的场景。
时间——暮春
地点——沂水
舞雩台人员——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②
夫
子
对
曾
皙
的
话
只
有
评
判
没
有
评
价
,
我
们
来
评
价
一
下
(
补
充
空
白
处
的
内
容):
,
,
是故与之。
示例:暮春风景,其乐融融,是故与之。
少长咸集,祭祀祈福,是故与之。
太平盛世,众生和乐,是故与之。
大同世界,文化传承,是故与之。
礼乐春风,沐浴清化,是故与之。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总结提升
1.
骀荡春风、沂水春风、教育春风、礼乐春风。让我们致敬孔子: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
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
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
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
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
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
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以礼治国,河清海晏。
2.
结束语:“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 ”是中国文化两大公案,孔子为
什么“哂由”“与点”,众说纷纭,我们的认识只不过是众多说法中的一 种,可是,就
像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小径分叉,花园方显神秘;无穷解读,经典更添魅力。《论语》常读常新:今天的同学们,是
18
岁的公西华,雍容谦虚,对自己的志向还< br>有所保留;
50
岁的我,希望自己到了
60
岁还能像子路一样“猛志固 常在”;而更希望
我们到了
60
岁,仍与文化经典相伴,走向夫子“老者安之,少者怀 之”的大同理想。
第
二
部
分
精
读
示
范
教
学
要
点
教
学
目
标
规
律
。
思
维
发
展
与
提
升
能
够
理
顺
思
路
错
综
的
文
章
的
理
路
;
体
味
并
分
析
文
章
在
论
证
说
理
方
面
的
独
到
之
处
;
学
习
比
喻
在
文
章
中
的
运
用
和
重
要
作
用
。
审
美
鉴
赏
与
创
造
鉴
赏
孟
子
迂
回
曲
折
的
论
辩
方
法
。
文
化
传
承
与
理
解
体
会
体
悟
孟
子
当
仁
不
让
的
治
世
精
神
;理
解
孟
子
的
民
本
思
想
和
同
情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的
深
切
情
怀
。
师
生
合
作
探
究
学
习
《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
。
语
言
建
构
与
运
用
掌
握
文
中
出
现
的
重
点
文
言
词
语
和
特
殊
句
式
,并
归
纳
其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文
意
的
理
解
。
孟
子
迂
回
曲
折
的
论
辩
方
法
。
3
课
时
。
忆读明人
1.
齐读以前学过的孟子语录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 移
,
威武不能屈
,
此之谓大丈夫。
生
,
我所欲也
;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爱人者
,
人恒爱之
;
敬人者
,
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
,< br>民亦乐其乐
;
忧民之忧者
,
民亦忧其忧。
得道者多 助
,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
多助之至
,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
攻亲
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
战必胜也。
教师小结:孟子——民贵君轻不愧圣
,
性善气正真完人。
2.
孟子生平简介
孟子:
(
约前
372
—前
289)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的弟子,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
他提出< br>“民
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 br>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
激烈混 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他思想中的民主精 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3.
《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
《告子 》、《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
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
《论语》合为“ 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
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 据。
4.
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
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
被后世接受呢?
任何一种哲学,
都会创 立自己的理想世界。
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
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
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 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
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 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
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 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
呢?
5.
《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 战,杀人
盈城;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代意义: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