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历史文化
萌到你眼炸
904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3: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dueto-蒹葭翻译
历史文化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
,
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
,
集中了许多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景点
,
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赣
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
观的文庙、 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先生故居等
.
全市列为全国
文物保护单位有
17处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8
处
,
保存着一大批历
史古迹。
赣州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所在地
.
毛泽东、朱 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
举世闻名
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
.
当年< br>赣南参加红军的有
33
万人
,
参战的有近
60
万人< br>,
牺牲的有名有姓
的烈士有
10.8
万人
,
约占全国 烈士总数的
7.5%,
江西的
43.4%,
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 巨大牺牲和贡献
.
因此
,
市内
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
,
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
203
处
.
以当年
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红色故都
瑞金为中心
,
集中了遗址群
5
处 计
15
个文物单位
,
属全省、
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
解放后
,1955
—
1965
年授衔的人民解放 军将军
,
赣南籍的有
132
名
,
其中上将
3
名、中将
10
名、少将
119
名
.
其中在
195 5
年
授军衔时
,
仅兴国籍将军就有
54
名
,
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
陈毅的梅岭三章即是描绘抗战时的大余梅岭。
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人的大本营
提起客家,不能不提及赣南。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
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 之一,而其“客家人”占总人口比例之
大,绝对的人数之多,历史之悠久和活动之频繁,自非闽西和粤< br>东可比。赣南现辖
2
区
2
市
15
县,总面积近
4
万平方公里,总
人口
890
多万,而客家人就有
800
余万,占总人口的
95%
以上。
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
20
多万,其中
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
20
多个
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
。在客籍人迁 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
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
荒之地 。宋代名臣、文学家王安石描写得最为形象:
“大山长谷,
荒翳险阻”
,
“地 旷人稀”
,荒凉闭塞,人迹罕至。赣南的开发,
得益于秦始皇。据学者考证,秦代兴国上洛山居 有“木客”
,他
们是秦始皇为建阿房宫,
派来伐木的降卒。
这便是最早进入赣 南,
开发赣南的客家人。
赣南客家人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迁徙潮
流。
第一次,是秦汉时期,大多是秦始皇派遣来的“谲徒”
、
“遣
民”
, 如兴国上洛山的伐木客之类;
第二次,是在魏晋“五胡十六国”的“动乱时期”
;
第三次,是在唐中叶及五代十国动荡时期;
第四次在宋末,现 赣南北部的宁都、石城、兴国及于都、瑞
金诸县北部之居民大都源于这四次南迁或闽西的回迁;
第五次是在元明时期,南康、赣县、于都北部、上犹东部、
信丰、安远北 部,属这时期从赣中客家先民而迁来的;
第六次,
是清代江、
浙、
闽、
粤居民的内迁,
赣南南部和
“三
南”
、寻 乌诸县属此时期从闽粤回迁的;
第七次,
是在民国至抗日战争 时期粤东、
北的难民涌向赣南
谋生,也属“回迁”性质。这多次的迁徙,大多是迁出地发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