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精选4篇)
巡山小妖精
905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4: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豹子胆-知了学飞
七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精选
4
篇)
七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1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 家长
会,我代表七二班任课教师感谢大家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
持。今天召开家长会,是为了一个 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
孩子的学业、
为了孩子的进步、
为了孩子的明天。
众 所周知,
七年级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又是关键的一年,如果
学生能适应初中生活,就可 能进步很快。我希望通过这次家
长会,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希望
家校 联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我作为七二班的班主任,愿意和家长们共同努力, 教给孩子
学习和做人,让孩子在七二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我想先说一下初中与小学的区别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 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
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从小学升入初中,无
论是课 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
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 学段缺
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
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出现 种种不适应,想家、一进学校
就头疼,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
初中与小学相比:科目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
作业量大。
如学习方法与要求上,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
够理解基础上记忆,记忆基础 上灵活运用。初中阶段,老师
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这就特别需要
初一新 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
主学习能力。
分数分配也不一样:
语文
120
分、
数学
120
分、
英语
100
分,政史地生各为五十分。
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做学生干 部,步入中学
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
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 ,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
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
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这些状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发
生心理问题。
二、现在我说一下初中生生理特点
中学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关键 时期。有的专家形象地比喻
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此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急剧
而迅猛, 这一时期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关头,应给予足够的
重视。
(< br>1
)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
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 束,渴望独立。
(
2
)人的世界观开始变化。青春期 的孩子不愿意再像
“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
一样的权利,因此 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 不是已经
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
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 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
情世界。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孩子的发展需要得到家长的
关注 和帮助,能顺利度过这青春发育期。
三、班级介绍
(一)我想先给家长们介绍一下七二班的基本情况
我简单介绍一下班级情况。本班目前有
56
位学生,其
中女生
26
位 ,男生
30
位。通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我觉得
我们班学生整体表现很不错,品行都很 好,当然这与良好的
家教分不开,
感谢家长们对孩子的精心培养。
对于管理班级,我主要从良好的习惯养成入手,卫生纪律主要由班干部负
责,我主要抓学习,定时和学习委员、课代 表联系,掌握完
成作业情况、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谈话沟通,了解学生学习
上的问题。并通过学 生的学习方法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最近同几位任课老师交流,现在班级上课纪律良好,作
业收交情况比较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开展的也很不错。应该
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这学期以来我要求 学生以积极向上
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以“人生有梦,行于当下”作为我们
班班训。希望每一个 孩子都能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从现在起
踏实、
勤奋的学习。
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家长的 共同愿望吧。
(二)本班自开学以来涌现的优秀行为:
1
、我们班有许多热心班级工作的班干部:
2
、我们班有很多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例如:
3
、我们班有许多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例如:
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的列举了,这些孩子,是你们的骄
傲,也是我们班的自豪。
(三)本班自开学以来存在的问题
1< br>、有些常好动的同学,很难集中注意听课,上课说话
打闹并且影响其它同学。
2
、作业习惯差,作业完成质量低,对于不会做的题目,
没有问其他同学或 老师的习惯,不懂就不懂,作业做错了,
没有及时进行订正。双休日作业也不做。
3
、不会听课,不懂得如何做笔记,如何融入新的课堂。
4
、粗心马虎,常丢三拉四,每天都有好几个学生,忘
记做作业,或忘记订 正作业,特别是周末的作业,有些同学
都要到学校里抄一下。
5
、个别学生有点自私,不关心班级事务,不关心同学。
(四)
、月考考试情况
月考考试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 来学习情况的检测,结果
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同学成绩较开学时都有进步,
其中一部分 同学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偏科严重(跛脚现象严重)
,要引起重视。希望 家长配合教
育。
四、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各位家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 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
础性的,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思想境
界、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对工作、生活的 态度、待人接物、
举止谈吐,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便一
些生活上的小事, 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讲的
肤浅之处, 还恳请各位家长多提宝贵意见。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 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
能否健康成长。这个 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
家风好。
良好的家庭环境如何建立呢?我看不外乎以下三条。
1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文化、思想、心理
素质,这就是所谓“言传身教”的作用。
2
、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创造优美的文化环境。
并不是 豪华的摆设,而是整洁、朴素。营造教育气氛,营造
家庭读书学习气氛。父母要以身作则,喜读书看报, 追求新
知识,努力工作。用这种勤学精神影响孩子。而不是沉迷于
玩麻将。如:平时可通过一起 看书报,看电视节目与孩子讲
心得体会,或看法,解答孩子的问题,引导解决问题,训练
说话能 力。
3
、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注意家庭用语。俗话说< br>“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语言文明的,当然子女也文
明,但有些父母说话满口粗话,或是搬 弄是非,攻击他人,
子女也会这样。父母对事的态度,认为什么事应该做,什么
事不应该做,为 子女做好榜样。子女在儿童期,品德的形成
是处在被动接受阶段,
父母有什么样的行为,
他就模仿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如果孩子生活在父母常常吵架的环境
中,她便没有安全感 ,脾气暴躁;
(当然,我们大人不可能
一辈子不吵架,我希望家长们首先做到不当着孩子的面吵
架。
)如果大人爱抽烟喝酒打麻将,常在家里和一帮人吃吃
喝喝赌赌博,恐怕孩子也会 早早的学会这些。如果孩子生活
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她的心情就会愉悦,学习起
来也 能轻松自如;百事孝为先,做父母的如果和孩子的爷爷
奶奶关系不好,孩子也不会尊敬自己的父母。希望 大人们做
好表率。
如果大人认为学习不中用,
孩子们也不会勤奋学习。
4
、要掌握孩子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在教育上
更应讲究 方式方法,态度不能粗暴,语言不能过激。
家长要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 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
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平时要
和孩子多 交流,询问学习情况,不能等成绩出来了,问题出
来了才想到去关心孩子。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产
生亲近感。要养成和孩子谈心的习惯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 ,免不了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
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就应该适当的批评,如果孩子
很 尽力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
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这样反而会使他对学习产 生反感的情
绪。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一味地去斥责孩子,帮助他们
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对 策,那样孩子才不至于产生逆反心
理。才愿意和你交流。
5< br>、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在
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 统的知识学
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
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 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
老师,是一种失职。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
等 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家
长应与老师沟通解决分歧和看法,一定要维护教 师在孩子心
目中的威信,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不足和短处,更不
能贬低老师,坚定地站在 学校老师一边,同样老师也会维持
家长的形象,那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四、请家长注意的问
题 :
(举例略)
1
、爷爷奶奶不要娇惯孩子,娇吃娇喝不能娇脾气,盲
目宠爱要不得。
2
、在双休日两天家长做到不打麻将、不饮酒、不玩电
脑打游戏 。让孩子玩电脑要给孩子限定玩的时间和内容。家
长也要严谨生活。生存是第一需要,人要吃、喝、拉、 撒、
睡。每位家长都在生活,虽然生活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但毕
竟都在生活。但是,孩子呢?他 们年幼无知,生活自理能力
差,需要家长的照管,只是我们很多家长对此投入的精力实
在太少了 。有的家长打麻将、斗地主或喝酒,孩子双休日在
家也很难见上家长的面。得不到家长的关心与监督,孩 子又
怎么会开心快乐,又怎么愿意向你说起学校的一些事情呢,
回到学校又怎么会安心学习?<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