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巡山小妖精
834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6: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段永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
本单元主题
: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
《那
个 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
合适的内 容写出真情实感。

2.
本单元重点
:
(1)
通过用朗读 、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
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 br>朴实自然,
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 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
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 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
;
《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
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
;
《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
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 ,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
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 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 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
习作当中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 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
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 法和表达方
式,
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
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 语言和写作方法,
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
.本单元安排:

内容

8.
匆匆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
生 活实际进行大胆想象,领
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
法,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
的深刻含义,能主动探究作
者运用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写出自己对于“时间之
流”的感触。

本课把时间流逝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
2
现象,写得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表达了
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无奈,启发世人要
珍惜时间、有所作为。重点是有感情地朗
读课 文,积累文中优秀的语言,体会作者
表达情感的方法。

1
9.
那个星期


本课通过写
“我”
第一次盼望出门的经历,
2
细致刻画了一天之中 “我”心情由兴奋期
待到焦急难耐再到绝望失落的心理变化。
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会“ 我”心
情的变化,探究作者是如何在细致具体的
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1.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
读文,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之
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 丰富
而敏感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学习
作者运用多种描 写表现人
物心理的方法,并能结合自
身生活实际,进行仿写。

交流平台与
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是对前两篇精读课文学习后
1
的总结、归纳与提升,回顾课文中习得的
写作方法。
“初显身手”
通过设置情 境,

学生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
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重点是引导 学
生归纳方法,体验情感,初步运用。

1.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
学习,在交流中总结习得的
写作方法,教师进行简单的
指导。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感受心情不同,
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学习 借景抒情的写法。


习作
:
让真

《别了,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2
1.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学 生
初步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再采用谈论交流法让学生
畅所欲言,激发写作兴趣,搜索写作素材。

2.
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
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
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
中去。

情自然流露

两篇习作 例文为例,引导学生继续感受作
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以及进行
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重点是引导学生结
合自身经历,
回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
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真实自然地表达
自己的情感。






2
8.
匆匆

[教学目标]

1.
会写
6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作者的
表达方式。

3.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 识。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品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这些名 言警句,说说你最
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举手自由回答)曾经有一位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 怀,于是他写下
了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
(板书)有同学了解朱自清吗?谁
能说一说?(生简介作者)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 素、精练,文笔清新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在今天我们
所要学习的课文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 的情怀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

3.
教师指导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1
)读音:涔(c
é
n

、潸(
sh
ā
n




2
)写法:
“藏”字笔画较多,注意笔顺规范;
“蒸 ”是上下结构的字,
“艹”和“灬”
要写得窄而扁,中间的“丞”要写得宽而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先讲了日子一去不复返 的特点,然后写了自己对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的叹息。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2.
每一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3.
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1.
课件出示第
1
自然段。


1
)生自由读,读完交流感受。
(时间一去不复返)


2
)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的呢?(排比、设问、对比)


3
)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生讨论交流)

2.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
(留到下节课细讲
)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
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
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
2
自然段。


1
)读第2
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头涔涔”
“泪潸潸”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3
)你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无奈、焦急、害怕)


4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 害
怕、恐惧。

2.
学习第
3
自然段。


1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 br>(
2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这句话与后文有什么
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3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
睁开眼和太阳再见……掩面叹 息……)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对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3.
学习第
4
自然段。


1
)面对着如烟如雾般逝去的岁月,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 抓住“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六个问句,体现出作
者对自己过去在“徘 徊”中匆匆度过时光的不满、后悔,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作者不满、后悔,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


3
)说说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

4.
学习第
5
自然段。

(出示句子)最后的问题和开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

(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
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 空间。


三、总结课文

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 了,你们的日子,老师的日子,也这样无声无
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生:头涔涔而 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

(生:
白白走这一遭啊!

而看着 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自由回答:
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 溜走;我们必须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后为祖
国多做贡献,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教学板书]

8.
匆匆

提出问题

头涔涔

泪潸潸

勿谓寸阴短

匆匆

具体说明

洗手

吃饭

默默

何曾留着像游丝

既过难再获

照应开头

[
教学反思]







5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
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阳光明媚、拨弄、翻箱倒柜、绽开”等词语。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辛勤操劳与幼小的“我”在希望与失
望间的心理落差。

4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

5.
通过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体谅、包容、感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

2.
学习作者生动细致的描述,感受其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是哪篇文章呢?有哪位同学 可以给大家回顾
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盼》
。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新雨衣的 故事,文中生
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盼”相关的文章,史 铁生的《那
个星期天》
。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在盼望什么呢?他的期盼最终实现了吗?(板书课题
:
那个星
期天)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
1951
年——
2010
年,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电影编剧。
195 1
年出生于北
京。
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 br>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
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 尿毒症,靠着每周
3
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
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 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
余在写作”

201 0

12

31
日凌晨因突发脑出血逝世,享年
59
岁。

史铁生一生著作颇多,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集等。
《我与地坛》是史 铁生的散文
代表作,
是他多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
文章中饱含了他对人生的 感悟
,
对亲情的讴
歌,朴实的文字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 作品,激励了无数的中
国人。

《秋天的怀念》
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怅恨。
《那个星期天》
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6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
出示卡片,学习词语。


1
)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正音。


2
)借助字典、词典理解“惆怅”
“缥缈”等词的意思。

3.
提出疑问,引发探究。


1
)读完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
)圈出不懂的句子,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3
)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盼望”写得刻骨铭心的?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
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
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我”的心情)

4.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
“第一次盼望”主要写了“我”一天的心情变化。

5.< br>齐读第一自然段,两句话各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
早等到晚”行 吗?为什么?

第一句话直抒“第一次盼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直奔主题。第二句话交代 了故事
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这里将一天 的几个时间点
一一罗列出来,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如果换成
“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就显得平平淡淡,达不到这种表达效果。

小 结:作者是怎样写自己心情的变化的?请同学们课后反复阅读课文,体味幼小的“我”
心情变化的同时, 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细微而又深沉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五、课后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听写词语。
(词语表中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
回顾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7
(一)研读第
2

5
自然段,圈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感情,并交流“我”的
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br>
1.
“……这不会错;……都不会错。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满怀期待的心情。

明确: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
“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1
)母亲之前一直答应带“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
“我”一直盼望,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


2

“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个星期天 由于期望的落空,失望的伤痛超过了
一切,以至于忘记了具体去哪儿。


3
)作者第一次盼望的重点只是“母亲答应带我出去”
,至于去哪里,也许一直都不是
作 者所在乎的。

2.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
“藏在大门后”

——通过天
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愉快心情。

3.
“这段时光不好挨。
”为什么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 br>明确:
“跳房子”
“看云彩”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 的电影画报,想象陌
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 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
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可见“我” 是多么盼望这
次和母亲的同游!

4.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
“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
间把它们碰倒”

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明确: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 停下来,急切的心情不言而喻。
“那两条不停顿的
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侧面表现出母亲一刻 不停地忙碌。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
更加真实。

归纳:这几个段落写了“我 ”等待的过程,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
——耐心等待——急切。

(二)品读第
6

7
自然段,体会人物感情,想想作者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 变化。

1.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明确: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自责和懊悔。

2.
我蹲在她身边,看 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
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 ,决不许她再耽搁。

明确: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作者期盼的心情推到极致。因为他已经经 过了漫长的等
待,错过(或放过)了几次机会。这个星期天,剩下的可以出去玩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了,
8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节日祝福短信大全-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