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历史典故
绝世美人儿
832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6: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娃娃鱼图片-成人高考作文范文
燕赵风景及典故
成语之都——邯郸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
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
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 ,
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
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据
不完全统计,< br>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
蕴积、
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
有 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
1500
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它们以言
简意赅、 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
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
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
一帜,< br>堪称国之瑰宝。
这些成语典故中,
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
500
条之 多。
另外还有众
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
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 br>占地
102
亩,
以园林为
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 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
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 。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
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2005
年
10
月
26
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
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 举行命名颁牌仪式,
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成
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 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秦皇岛——孟姜女哭长城
传说在秦代 ,
江南有一户姓孟的人家,
老两口无儿无女,
相依为命。
孟家的隔壁邻居是< br>姜家,说也凑巧,姜家也是老两口过日子,没有儿女。
一年的春天,孟爷爷在墙跟下种 了
一粒葫芦籽。很快,葫芦籽发芽长叶。又过了些日子,葫芦蔓顺着墙头长呀长,爬到隔壁姜
家 院子里去了。
这时,
葫芦蔓上开出一朵白白的花儿。
葫芦花谢了,
结出个毛绒 绒的小葫芦。
孟爷爷在这边施肥浇水,
姜爷爷在那边捉虫搭架。
到了秋天小葫芦长成了 一个很大很大的大
葫芦,
沉甸甸地把蔓儿都坠弯了。
孟爷爷对姜爷爷说:
“葫 芦长这么大,
多亏了你的辛勤劳
动。咱们把它切开,一家一半吧。”当他们把葫芦打开后,奇怪 的事发生了:葫芦里睡着个
白白胖胖的小闺女!孟家和姜家别提多高兴了。两家一
商量,就给这个葫芦里生的闺女
取名叫“孟姜女”。
那时,正是秦始皇到 处抓人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一天,一个叫万喜良的年轻小伙子,
因为逃避官府抓人,
路过孟姜 女家。
孟爷爷和姜爷爷见这小伙子忠厚朴实,
就把孟姜女嫁给
了他。刚刚结婚
3
天,万喜良就被官府抓住,押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了。
春去秋来,
万喜 良一去半年多没有消息。
孟姜女一心想着万喜良,眼看冬天到了,
没有
棉衣在北方怎么 过冬呀!
于是,
就用自己亲手织的布,
给丈夫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
棉衣做< br>好,
孟姜女背起包袱,
拿着雨伞,
就动身上路去给丈夫送棉衣了。
一路 上,
孟姜女千里迢迢,
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只见成群结队的 民工,
有的背着又大又重的城砖,
有
的抬扛着石块,
向高山坡上艰难地爬着。
他们衣衫破旧,
挥汗如雨。
经过几天的寻找和打听,
孟姜女才知道,自己的丈 夫万喜良,已活活地累死了!他的尸首就埋在了城墙中。
孟姜女听到这一噩耗,
真 如晴天的霹雳。
她悲痛万分,
一直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
得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这时,只听“轰隆隆” 一声响,城墙坍塌下来,修好的长城被孟
姜女哭倒了
800
里。
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
(
公元
605-6 18)
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
64.40
米,跨径
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
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 ,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
有一条大河,
名叫洨河。
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
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 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
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
形成了汹涌的洪流。
因此,
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
都感到非
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 这个困难,
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
他特地远道赶来,
施展出卓
越的技 术,
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
很快地传遍了四方。远
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
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
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
“
八仙
”
之一的张果老。
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
“
太阳
”
,一边又装上了
“
月亮
”
,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张 果
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
“
五岳名山
”
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
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
这时,
鲁班刚把 大桥修好,
正在十分得意,
便很
不以为然地说:
“
这么坚固的石桥, 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
”
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
摇摇欲坠。
鲁班一看 情况不妙,
赶忙跳下桥去,
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
才使这两位仙人带
着日月 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
“
仙迹
”
;张果 老的驴蹄
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
柴荣因推车力过猛,
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 沟;
还有鲁班
托桥的手印。
后来,
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
手印已经 不见,
其余的
“
仙迹
”
都留存下来。
《小
放牛》里 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白洋淀
白洋淀景区介绍
:白洋淀位于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
积
366< br>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
189
公时,北距北京
162
公里,
东距天津
155
公里,是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有
143
个淀泊,被
3700
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
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 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
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森,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 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
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气爽,气候 宜人,鱼跳水面,蟹肥
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各种冰 床穿梭往
来,
如同燕子在空中飞翔,
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
可任自由驰骋 。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
由海而湖,
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
现在的水区 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
上游九河、
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 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
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
(
公元
1488< br>年
)
之前已淤为平地,
“
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
”
,因
此也有
“
雍奴泽
”
之称。正德十二年
(
公元
1517
年
)
扬村河决口始成泽国,形成九河入淀之势。
以后人们看 到淀水
“
汪洋浩淼,
势连天际
”
,
故改称白洋淀。
对白洋淀的形成还有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药,身不由已,飘飘然 离开月宫,就在她将
要落入凡间的一瞬间,
猛然惊醒,
这一惊非同小可,
随身 宝镜落入人间,
摔成了大大小小的
143
块,
形成现在的
143个淀泊。
白洋淀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石代,
淀区的西部、
南部
(
今
安新县的留村、梁庄
)
就有人类活动生自。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 燕、赵统辖,以易
水长城
(
今安新县北堤
)
为界,南葛城
(
今安州镇
)
属赵、北浑泥城
(
今安新镇
)
归燕,故 今日淀区
有
“
燕南赵北
”
之说。也正是这横跨燕赵的活土,以其特有 地理风光,政治、军事地位,为历
代所重视,令骚客咏叹。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区筑堤贮水,引水灌 溉建立屯田防线。北
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
元代大儒刘因任教于淀区三台、
安 州。
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区
端村、圈头、赵北口、郭里口兴建行宫,先后
40
次 来淀区游览围猎。解放战争时期,朱德
总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战役,给这古老的淀区 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狼牙山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 崖而闻名于世。狼牙山是一座雄险奇伟、
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
狼牙竞秀
”
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
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 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
“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
”
占地
816平方米,建筑面积
1300
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