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温柔似野鬼°
950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8: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屈原的诗-2016高考作文题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 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
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
、开头段(观点)
、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
的首句(主题句)
,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 难句上。每认真读
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
、浏览考项,细 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
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 阅读第二遍,
以做到有目的的
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 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
半了。
)
3
、复读全文, 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
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 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
一、
纵观 全文,
把握主旨。
二、
认真审题,
定向扫描。
三、
筛选组合,
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
----
总领全文、
首尾呼应、
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下文做铺垫、
与下文进行对比,
反衬出……
2
、概括某段大意
---
(
1
)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 br>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
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
即所谓的中心句
(中
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 br>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
2
)
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
的老师》
中的第二自 然段,
就可摘取其中的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一句来概括段意。
(
3
)
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 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
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我”回到故 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的秘诀极其简单:五
“
多
”— —
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下面分别谈一谈。
一、多读。
杜甫早就说过:
“
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
”
初中三年,不读几百万字的书是不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里规定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0
万字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
150
万字。
这是读
多少的问题,那么读什么书?
一是:应该读有定评的大家的作品。
因为读一本这样的书就终生受用。读一本歌 德的《少年维特之烦
恼》比读
100
本现在流行的写少男少女情感的书还要强。
二是:不要只读零金碎玉似的散篇,应该多读整
本的书。
现在,许多老师、同学都认识到多读 的重要,都在多读,但读的往往是零散的名家名篇,而不是
长篇名著或大师专集。如果有计划地每学期读 一本长篇名著,这样三年就是六本名著。要知道,有的人一
生也没读过六本名著啊。读完一本名著,就是 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
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课下多读这些被家长、老
师看作
“
闲书
”< br>的书,甚至比课上学语文还重要。许许多多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表达过类似的看法:语文不是
在课上 学得的,而是在课下习得的。我现在正在搞一个
“
读整本的书
”
实验。这个实 验班我将从初一教到高
三,五年制,中间不参加中考。每个学期、每个假期我都规定了学生要读的名著。 一共
28
种,见下表。
一年级
上学期
曲波《林海雪原》;寒假
[
苏
]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下学期
老舍《四
世同堂》;暑假
[
英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
二年级
上学期
[
美
]
海明威《老人与 海》、阿城《棋王》;寒假海岩《便衣警察》、
[
美
]
杰克
·
伦敦《旷野的
呼唤》;下学期
施耐庵《水浒》;暑假
[
法
]
罗曼
·
罗兰《名人传》、刘义庆《世说新语》
三年级
上学期
《三国演义
;寒假
[
西班牙
]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下学期
孔子《论语》、
[
英
]
莎士比
亚《哈姆莱特》; 暑假《老子》、曹禺《雷雨》;
四年级
上学期
鲁迅《 呐喊》、
[
苏
]
拉甫列涅夫《第四十一个》;寒假路遥《平凡的世界》;
下学期曹雪
芹《红楼梦》;暑假
[
法
]
雨果《悲惨世界》;
五年级
上学期
[
法
]
巴尔扎克
《高老头》
、< br>[
奥
]
卡夫卡
《变形记》
;
寒假
[
俄
]
托尔斯泰
《复活》
;
下学期
[
法
]
莫里哀《伪君子》、
[
古希腊
]
索福克 勒斯《俄狄浦斯》;暑假
[
俄
]
普希金《叶甫盖尼
·
奥涅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