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二)
温柔似野鬼°
505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09: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康乃馨的折法-站在
11
、牛郎织女(二)
教材解析
本课是《牛郎织女》
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
讲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
被天河隔开 ,从此天各一方,但牛郎织女不忍离别,隔河相望化作星辰。王母娘
娘捞不过他们,
允许他们每 年七夕相会。
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
争取自
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追求。
本课以织女活动为主线进行 叙述。
第
1~2
自然段讲了牛郎织女婚后自由、
幸
福的生活,
同时交代了老牛的死和临终嘱托,
为下文牛郎披牛皮飞上天空埋下了
伏笔;第
3-5
自然段讲述了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划一道天河将两人隔
开;第
6-8
自然段是整个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织女的极力抗争,终于得到王母娘
娘的允许,每年七月七日与牛郎在 鹊桥相会。
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 个完整故事,但两段故事却各有侧重。
上一课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主展开情节,
织女在天宫的生 活情况作为插叙。
本课
以织女的经历
“
婚后生活一被王母抓走一极力抗争”
为主展开,
王母娘娘酒醒后的
情况作为插叙。
课文有不少内容充满了神 奇的想象。
如,
王母娘娘凭借一根玉簪
就能划出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
牛郎披 着牛皮能够担着儿女升天救亲人,
七夕喜
鹊能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等,鲜明 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特
点。
课文根据情节发展安排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插图,展示了故事结局。
教学目标
1.
认识
“
俭、皇
”
等
10
个生字。
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
根据《牛 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
字。
教学建议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为习作
“
缩 写故事
”
作铺垫。可
依照学习提示组织学习活动,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
再联系上一篇课文,
抓住整个
《牛郎织女》
故事的主要情节,< br>交流讨论如何给
《牛
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通过给连环画配文的形式,练习缩写故事。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先让学生默读,
读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
是怎么发展的、
结局如何,提示可以抓住故事叙述中的一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
“
从此、再说天上、
从 此以后
”“
人间、天上
”
来把握事件的发展,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 的
脉络。
最终梳理出:
婚后幸福生活一织女被王母抓走,
牛郎织女天河两隔一 七月
七鹊桥相会。
2.
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牛郎织女》连环画的基本内容。
(
1
)梳理、确定故事的主要情节。
读了《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一课的情节,梳理出完整
的故事情节。课堂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学生直接梳理出了主要情节,如,
“
身世凄苦一用心照看老牛一得
老牛相助 ,喜结良缘一男耕女织,幸福生活一织女被抓,天河两隔一初心不改,
七夕相会
”
。可 以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其他情节为何没有列入?
另一种是,学生梳理出了故事的完整情节 ,包含次要情节。如:
“
身世凄苦
一用心照看老牛一哥嫂霸占家业,牛郎与老牛相依为 命一得老牛相助一遇见织
女,
互诉衷肠一男耕女织,
幸福生活一王母惩罚其他仙女,< br>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
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一王母划天河,夫妻两隔一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
。
遇到此情况,教师要结合学习提示,提出活动任务:如果给《牛郎织女》的< br>故事绘制连环画,
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可以忽略?进而发现,
故事主
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如
“
哥嫂霸
占家业
”“
王母惩罚其他仙女
”“
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
”
等情节可 以忽略。
(
2
)示范引导,师生合作构图,完成文字创作。
以“男耕女织,幸福生活”这个情节的创作为例,可以请学生结合本课第
1
自然段描写的场 景,讨论画面上可能会出现哪些景物。如,小河旁,大树下,一
间茅草房,
牛郎和老牛在远处耕 田,
织女在家纺织,
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幸福地玩
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阅读第 一自然段的内容,删减文字,概括出主要
内容:“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幸福美满,不久,他们 有了一儿一女,
日子过得很幸福。”
(
3
)自由创作连环画,概括故事内容。
在示例的基础上,
由扶到放,
让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其他情节的连
环画构图与创作。具体要求 :一是列出每幅画面的场景、人物、事件;二是为画
面配文,语言简洁概括。分组 完成后,小组展示,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穿插指导。
最后各小组完善自己的连环画创作。以下内容可参考:
情节一:牛郎凄苦的身世一
画面:
四面透风的牛棚,
身 穿破衣的牛郎嬉着身子在干草上已经睡着,
老牛
静静地站在他身边,温和地看着他。
文字:古时候,有个可怜的孩子,爹妈都死了,哥哥嫂子待他不好。他白天
放牛,晚上就和牛睡 在一起,那头牛跟他形影不离,人们管他叫牛郎。
情节二:牛郎用心照看老牛一
< br>画面:
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下,
牛郎正细心地给老牛刷身子,
老牛昧着眼睛很享受的样子。四周是草坡,嫩草菌菌。
文字: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他总是给牛吃嫩草 ,喝干净的水,把它刷得
干干净净的。他还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老牛,老牛呢,仿佛都能听懂。
情节三:牛郎得老牛相助,与织女喜结良缘—
画面①:在简陋的茅草屋里,一边 是来凳,草铺,一边是老牛,老牛嘴巴张
开,对面的牛郎高兴地听着。
文字:
有一天,
老牛真会说话了!
老牛告诉牛郎,
明天会有仙女在湖里洗澡。
只要 拿走那件粉红色的纱衣,那位仙女就是牛郎的妻子。牛邮高兴极了。
画面②:远处的湖面波纹 荡漾,在湖边草地上,织女羞涩地侧脸站着,牛郎
站在她的身边说话。
文字:
牛郎按照老牛的指点来到湖边,
找到了那件粉红色的纱衣,
与姑娘相
识了。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告诉了姑娘。
从姑娘那里知道她是天上的织女,
渴望自
由来到人间。 他们决定生活在一起。
情节四:男耕女织,幸福生活——
画面:夜晚,明 月朗照,两个孩子依假在织女怀里,听她讲天上的故事,牛
郎在不远处,细心地给老牛刷洗身子。
文字: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
织女在家里纺织。
晚上得空,
织女 就指着星星,
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情节五:织女被抓,天河两隔
画面:
一道天河将画面隔为两部分,
右上是王母和两个待卫,
一待卫手拿兵
器成武站立,
另一待卫怒目押着织女,
织女侧身望向远处的牛郎和一对儿女;
左
下是身拔牛皮的牛郎,肩桃一对儿女,被大河拦住。
文字:织女被王母发现,强行带 她回到天上,牛郎被着牛皮,挑着一对儿女
去追。谁科王母拔下玉得划出一条天河,将牛邮隔在了天河的 另一边。
情节六: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画面:一条天河,波涛汹涌。天河 上边,成群的喜鹊搭起一座拱桥,牛郎、
织女在桥上会面。
文字:织女虽受了惩罚, 可是她初心不改。王母只好答应,每年农历七月七
日准许她和牛郎会面。
每年的这一天,
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为牛郎、
织女搭起
一座鹊桥,让他们夫妻相会。
课 后,
可以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
合作完成连环画,
在班级图书角分组展示,
此 任务不做硬性要求。
3.
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结 合生字特点和课文语境进行针对性指导。“俭、
偎、
筐、
拗”都是形声字,
可 借助学过的熟字“俭一检一捡”“假一喂”“筐一
框”“拗一幼”“礁一焦”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衰、珊”是翘舌音,
“衰”有力量减退、衰落之意,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皇”的本义
是灯火辉煌,
文中“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珊瑚礁”是指由珊瑚堆积
成的礁石。
“拗”是固执的意思,
文中“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
可以感受到织女不肯低头的倔强性格。
本文可列出以下词语加以巩固,如,俭一节俭、勤俭;偎一偎依 、依偎;衰
一衰弱、兴衰、衰亡;拗一执拗;礁一礁石、暗礁。
教学资源
*
选文说明。
牛郎和织女在先秦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代表,
最开始 是神话人物,
先秦时期
就有关于他们婚姻关系的记载。
到了汉代,
又有了牛郎 织女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
会的说法。古籍中所记载的牛郎织女故事,多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 br>与此同时,
老百姓又把这个古老的神话,
与自己日常口头讲述的某些民间故
事结 合在一起,
形成了另一个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
叶圣陶在口头流传故事的基
础上,整理 改写《牛郎织女》故事,使之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他既尊重故事的基
本情节模式,又将文字尽量
xxxx
化,并且加入现代意识,如,织女厌恶天庭日
复一日的繁重劳动 ,渴望自由,渴望人间真正的爱情和生活。在叶圣陶笔下,织
女又有了追求自由、反抗桎梏的现代女性的 特点。
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教材解析
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民间故事的基础上,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学生讲述自己
喜欢的民间故事 ,重点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材第一部分旨在唤醒学生的记忆,
明确交流话题。< br>引导语由课内的两个故
事导入,
引导学生交流其他的民间故事。
此要求与本单元 “快乐读书吧”阅读民
间故事的读书活动前后照应,
可以前期先安排阅读民间故事,
为 交际活动提供素
材。
教材第二部分是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怎么把故事讲生动,
讲得有吸引力。
教
材列举了两种方法,
一是可以丰富故事的细节,
添加人物 的对话,
使故事更具有
真实感;二是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表情,增加故事的可感性。
教材第三部分提示讲故事的方式和评价建议。
“和同学轮流讲故事”旨在让
每一个 学生都得到锻炼,
“看看谁讲得故事生动、
吸引人”,
则是明确了本次交
际活 动的评价要求。
“小贴士”明确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
本套教材口语交际 进行过
多次“讲故事”练习,
从低年级“听故事,
讲故事”“看图讲故事”,
到三年级
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
讲清楚了解的信息,
再到四年级使用恰当的语气和 肢
体语言,使讲述更生动,要求不断提高。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创造性的讲故
事,
是讲故事能力又一次提升。
交际重点一是要“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
二是
“可以配上 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丰富故事的细节”意味着要打开思路,
从人
物的身份、性格等 方面想开去,设计与之相吻合的情节,使讲述更生动。“配上
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是在四上“使用恰当的 语气和肢体语言”基础上的进一步
发展。通过体态语的加入,让人身临其境,使所讲故事取得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
讲故事,能适当丰富故事里的细节。
2.
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教学建议
经过本单元“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实践,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方法。
本次口
语交际“创造性地讲民间故事”,
旨在尊重原著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
创造力 ,进行适当创作,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可以按照“充分阅读——
创造讲述一—互动评价”的思路 进行教学。
一、提前阅读,作好讲故事的准备
在学习本单元《猎人海力布 》之后,建议将“快乐读书吧”提前,引导学生
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民间故事 。
除阅读整本书外,
学生还可以
通过网络、
图书馆搜集民间故事,
或 者听别人讲讲当地的民间故事,
进一步感受
民间故事的魅力。
在学生进行课 外阅读的同时,
教师也要提前布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相关事
宜:一是要求学生在众多民间故事 中,选定一个感兴趣的,作好讲故事准备。要
求内容积极健康,如,孟姜女哭长城,田螺姑娘,梁山伯与 祝英台,八仙过海。
二是记住故事内容。可以运用学过的方法,如,梳理主要情节、抓住人物线索、借助图示,
将故事内容梳理清楚,
再把故事中有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在脑海中留< br>下深刻的印象。三是试讲。可以自己讲给自己听,也可以讲给家人、伙伴听,根
据大家的建议进一 步改进。
二、回顾创造性地讲故事的方法
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创造性地 讲故事”的实践活动,
也可以阅读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中的方法提示,
教师相机引导、
归纳。
重点提示如下
两个方面:一是变换角色,转换为故事中的角色去 讲述,适当加上动作、表情,
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增加合理的情节,丰富故事中的细节。如, 适当
添加人物对话,具体描述人物形象等。
梳理方法之后,
师生可以讨论,
可以在哪些地方适合展开想象,
进行创造性
复述。
1.
在 故事比较简略的地方展开追问和想象:
可能会有怎样的情节,
当时故事
中的人物会怎样 说、怎样做。
2.
在描述人物的想法时,
可以试着把它变成内心独白的语言 ;
描述人物之间
的交流,可以把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
3.
在介绍人物形象时,可以细致描绘人物的外形、穿着等。
4.
在情节比较紧张或轻松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去表现等。
围绕这些方法,请学生思考怎么把自己准备的故事讲得有创意。
三、分小组轮流讲故事
首先,按照学习小组,上报故事内容,根据内容适当调整组员 ,将不是讲同
一个故事的同学分在一组,一般以三至四人小组为宜。
其次,提示小组讲故事的具体要求:
1.
轮流讲故事,每人讲故事的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长故事可节选片段。
2.
每人讲故事后,
都要请组员从以下角度作出评价:
哪讲得生动,
哪还须 改
进?猜猜丰富了哪些细节,
有什么疑问,
最后请讲故事的人揭秘。
大家可以 针对
他创造性发挥的部分作出评价。
3.
小组轮讲后,
每组选出一 位同学,
准备在全班做展示。
最佳创意故事的评
价标准为:
丰富故事情节和关 键细节了吗?动作、
表情丰富,
贴合故事情境吗?
四、全班分享民间故事
小组推荐代表依次上台轮讲,
可以让每个小组先说说 为什么推荐这个同学上
台,以强化这次讲故事的重点。其次,请被选出者分别展示。这里要充分发挥自< br>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两者的作用。
自我评价时,
讲故事的人要针对自己有没有创造
性讲述,在哪里做了细节的丰富,向大家介绍;同学互相评价时,从讲故事的人
表达是否生动、吸引人的 角度来评价。以下情况可参考:
对于只是复述原故事的情况,
缺少创造性的发挥—— 可通过提问、
提示等启
发引导,帮助学生丰富情节,并让学生再次尝试讲述。出现非口语化的“ 书本
腔”—可通过示范,帮学生找到用自己话讲故事的感觉。
五、课外延伸,生活拓展
由于课堂的时间限制,
讲民间故事的活动可延伸到 课外,
甚至根据学生需要
组织多次。如,组织不同形式的故事会:和低年级手拉手的故事会;有 家长参加
的故事会;自由结组的小故事会;家庭故事会;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录像上传
到网络 ,开辟的“空中故事会”。再如,组织不同主题内容的故事会:风景名胜
民间故事会、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会、当地民间故事会。
平时的语文课也可以安排课前
5
分钟讲故事活动,交 流民间故事阅读成果,
推动课外阅读,使创造性讲故事活动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活动。
习作
缩写故事
教材解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故事”,引导学生把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
事,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旨 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缩写及其基本方法。
缩写故事就是把较长的故事简
要地介绍给别人。教材列举了缩写的基本方法,一是摘录、删减,在保持原 意不
变的前提下,分析删、留的内容,突出原文要点;二是概括、改写,可以长句缩
为短句,几 句合并一句,描写改成概述,使表达更简练。
教材第二部分是结合
《猎人海力布》< br>第
1~4
自然段的缩写示例,
具体介绍了
如何摘录、删减、概括、改写 。如,删去了“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
人的民间故事”这种常见的套话,
说明缩写故 事要尽量删去无关紧要的语言,
直
奔故事核心内容;删去了“海力布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 下很少”的事例,
因为前一句已经说明“他热心帮助别人”,
此处删去具体事例,
不影 响原意;
概
括了“解救小白蛇的过程”,
说明次要的事件不必详细展开,
可以 概括介绍;
把
小白蛇与海力布的对话改写成了简要的叙述,把“宝石的秘密”交代得非常清楚,
说明缩写要保留原文的主要情节,
因为宝石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
所< br>以缩写需要突出重点。
这段示例与上一段的缩写方法形成印证,
进一步说明缩写
的方法。
教材第三部分指出本次缩写的具体要求以及评价标准,
明确缩写后的故事要
符合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
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建议
一、了解缩写的意义,明确缩写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
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
教学伊始,
可以通过
阅读影视作品介绍、
旅游景点简介、
整本书的内容概要等,
引导学生了解缩写的
意义。让学生明白 如果想介绍给别人的内容比较长,就需要缩写。在此基础上,
结合教材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缩写要求。
二、结合范例,明确缩写故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指导学生缩写时,可结合教材《猎人海力布》第
1~4
自然段的缩写示例,组
织学生与原文对照阅读,
在尊重原作、
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
体会 “摘录”“删
减”“概括”“改写”该如何操作。
读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在此基
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缩写的要求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