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余年寄山水
774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0: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dnf进不去-优雅的女人
主题学习,给学习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良杖子小学
李淑萍
前几日,我有幸和霍校 长,王校长等一行人一起赴潍坊,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
研讨会,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欣赏了 专家、名师们的精彩展示,这里既有新锐的课堂展
示,又有新颖的教育理论;既有名师的精彩表现,又有 专家的理论指导。通过此次学习,我
的感觉就是:潍坊学习,不虚此行!大开眼界。
一,研讨会中的印象
(一)不一样的老师
本次活动近距离的感受 到了由韩兴娥,毕英春等几位名师的精彩语文课,真正领略
了名师的博学多思,多才多艺,循循善诱;我 听后简直就是艺术的享受。同样是语文老
师,为什么我做不到呢。
(二)不一样的学生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回答问题时妙语连珠,旁征博引 ,文采飞扬;在练笔
时,出口成章,积累丰富;朗读时,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感情丰富,真是令人赞叹 ,
同样是学生,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行呢?
(三)不一样的课堂
他们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轻松、愉快,在李虹霞老师的课上,四年级孩子们所展示
的那种自信和积极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了整个的课堂。这显然不是简单应急性的训
练,而必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内 化过程。可以看得出,孩子们真的喜欢语文课,喜欢李老师,
师生的互动那么的自然,氛围如此的和谐。 这恰恰对应的是她所建设的“幸福教室”这一目
标。让师生因学习而快乐,因学习而幸福,不愧是幸福的 课堂。同样是语文课堂,为什么我
们的课堂做不好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学习 中,我第一次领略了于永正老先生的非凡魅力,身为教育
家的于永正先生,如今已有七十三岁高龄,却依 然精神矍铄,多才多艺,妙语连珠,于老的
精神令人钦佩!聆听于老的京剧真可谓人生一大幸事,于老倡 导简简单单教语文,他的课堂
最突出的是朗读示范堪称经典
.
(四)不一样的阅读量
他们的学生,一个学期课内阅读
100
万字 ,一个学年课内阅读
200
万字,真是海量呀!
我们的学生也在阅读,为什么不行呢?
从韩兴娥老师地报告中,了解到,他们从低年级就开始实施,自己编教材,适合儿童的
特点,比如:
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
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
高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 经》及各种书报
刊物。
这个课程内容可 以看出海量阅读的阶梯递进目标,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有了低中
年段的积淀,才有高年段的读写自 如。
经过此次学习,我再次被语文课的非凡魅力所征服,陶醉在其中的同时,深感作为一名< br>语文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二、研讨会后的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立足,不被淘汰。我感觉首先应该改变。
(
1
)备课方式的转变。就犹如专家所言,备课无需再“怎样讲的精彩”上花时间,而是
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
2
)老师也必须变成一个读书型教师,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写作。
(
3
)改变教学方式,从孩子们的学习愿望出发,不去模仿哪一个名师的教学方式,而 是
在自己的课堂里和孩子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研讨会后的行动。
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还孩子一 个生动、鲜活的语文,从讲语文,变
成读语文,使自己不再教得累,使孩子不在学的厌。
(一)如何处理教材
要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的主导的时间,
八节 语文课,
留下二到三节做单元整
合,其他时间让学生阅读。
像我们最好的处 理教材的方法
,
我还是最欣赏毕英春老师的
1+x
的单元主题教学。何谓“
1+x
”,简单来说,“
1
”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 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
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 师、同学
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例子,相当于数学中的例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
x
”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每单元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他几篇文章,都作为 略
读课例。对这些文章,可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孩子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
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
精读课例的教学目标不要定的太多,面面俱到,而是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我以往的语文课,存在着目标太多,容量太大的问题,总想在
40
分钟里把语言积累,语言 运
用,感情朗读,学法指导等等都体现出来,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生怕漏掉哪个知识点,看
起 来什么都抓到了,也抓到位了,实际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学会。毕英春单元主题教学,则注
重整合教材,根 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删繁就简,教学目标相对集中,教学内容大胆
取舍,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 进。
例如毕英春老师在执教《他令我们感动》这个单元时,《桥》和《金色的鱼 钩》确立的目
标是:
1
、结合“环境描写”,“动作语言等人物刻画”的方 法,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老
汉”和“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2
、领悟“环境描写”、“前后呼应”等表达方法的好处。
基本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直接引入
如,
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这组课文是围绕那个主题写的?
《桥》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第二部:带着疑问读书。
直奔目标,比如:一位老汉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老汉的动作。
第三部:交流点拨:
与此同时,注重朗读训练。
第四部:以例悟法,依法自学。
比如依法自学,《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的动作语言。
像我们刚开始走语文主题学习这条路,可以用一节课整体来预习一个单元。
步骤如下:
提前让学生预习。
第一步:检查生字。
1
、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
2
、检查生字词,重点识记疑难字词。
第二步:了解内容,明确主题。
1
、运用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
、摘录句段法,
2
、问题回答法,
3
、题目扩展
法,
4
、感受法,
5
、几种方法的综合用用。)
2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尽量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每一刻的主要内容。
3
、给单元拟定主题,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