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萌到你眼炸
635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0: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语6级听力-我的梦想是什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地点:一年级教室
时间:
2019.8.27
主讲:谢
伟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
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 教
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
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 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
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 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
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 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
展思维,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
熏陶感染,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 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智、
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
二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 往
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 过
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 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 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 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 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
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
三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 这种学习方式
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 积极提倡。
(
四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
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 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
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 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 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
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 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
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 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
.课程目标九年一 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
~
2
年级、
3
~
4
年级、
5
~
6
年级、
7
~
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 br>.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
第一学段为 “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
)
、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 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
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 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 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
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 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 培养合作
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 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
化的营养,提高 文化品位。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 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
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
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 度。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 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
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 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
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 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
(1
~
2
年级
)
(
一
)
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认识常用汉字
1600
(-
1800
)个左右,其中
800
(-
100 0
)个左右会写。
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 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
形体美。
4
.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 韵母
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
二
)
阅读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 的
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 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
5
万字。(原
10
条,
现
7
条,更紧凑)
(
三
)
写话
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 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
四
)
口语交际
1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
.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
五
)
综合性学习
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3
~
4
年级
)
(
一
)
识字与写字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累计认 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800
个(比原减少
200个)左右会写。
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 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
5
条,现
4
条)< br>
(
二
)
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
.能联 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
累,理解 生词的意义。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 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 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
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
.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 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
段
)
。
9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 0
万字。
(原
10
条,现
9
条)
(
三
)
习作
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
快乐。(原第
3
条 )
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 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br>
3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原
8
条,现
6
条)
(
四
)
口语交际
1
.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
.
能清 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
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删 :
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原
4
条,现
3
条)
(
五
)
综合性学习
1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识字、写字中的目标,调整)(原
4
条
,
现
5
条)
第三学段
(5
~
6
年级
)
(
一
)
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
二
)
阅读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有一定 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br>(调整,原第
8
条)
3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 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
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 方法。在交流和讨论
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
.阅读 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
憎恶、崇 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
到优秀作 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
方法。< br>
6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 0
篇
(
段
)
。
8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 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删原第
6
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 解文
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
11
条,现
8
条)
(
三
)
习作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
见应 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 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
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