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宝典句子成分大全
温柔似野鬼°
711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1: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东省旅游景点-中秋放假
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的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 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
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和 叹号来表示。
句子的分类:
按照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有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句子是复句。
单句的分类:
根据句子结构非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
谓
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我们上学了。
非主谓句:由单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好热!好困!
按照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陈述句:述说一件事情,句末用句号。我是中学生。
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句末用问号。你在说什么
感叹句:表示某种强烈的情感,句末用感叹号。北京的秋天真美啊!
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
+(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1
、主语: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
多表示人或事物,
常用名词或代词。说明是
“谁”或者是< br>“什么”。
简而言之—发出动作的主体就是主语。
中国人民志气高。
那两个服务员忙掏出手机。
2
、谓语:谓语是对句子主语做陈述的部分,是 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说明主语“怎么样”。简
而言之—主语发出的动作就是谓语。
漫天的乌云顿时消散了。
树叶黄了。
3
、宾语:宾语是 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是谓语动词直接作用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
所和工具等。可以回 答主语做了“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简而言之—主语做的事情就是宾语。
敌人监视着苇塘。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
4
、定语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
料、数量等 。
描写性定语
,
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助词“的”是 定语的标志。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
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
(
红
)
花、
(
绿
)
叶、
(
新
)
学校、
(
好< br>)
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 例如:
(
晴朗
)
的天、
(
优良
)
的传统、
(
动听
)
的歌声、
(
粉红
)
的脸等。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5
、状语: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 饰成分,表示动作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
性状的程度等。
[
午后
]
,天很闷,风很小。
[
白
]
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
[
净]
是水。(净
=
全,表范围)
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 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
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 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
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 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
烈讨论︰热烈地讨论
/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他
[
已经
]
走了。
歌声
[
把王老师
]
带入深深的回忆。
6
、补语: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结果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程度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状态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趋向
看了
<
几遍
>
。
等了
<
一会儿
>
。——数量
她生〈在南海〉。这件事发生〈在
2008
年〉。——处所、时间
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我们干得
<
热火朝天
>
。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
<
一点
>
,而是好得
<
多
>
。
句子的主干: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成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 ,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枝
干部分,它使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 句子的主干,
就是找出主语、
谓语、
宾语的中心语,
但在否定句中,
找主干时做状语的
“不、
没有”
等不能删去,否则句子意思会完全相反。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
子
成
分
要
划
对,
纵
观
全
局
找
主
谓。
主
前
定
状
谓
后
补,
谓
前
只
有
状
地
位。
“的”定
“地”状
“得”后补,
宾
语
只
受
谓
支
配。
1
、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2
、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3
、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基
本
成
分
主
谓
宾,
附
加
成
分
定
状
补,
谓
前
为
状
谓
后
补,
定
语
必
居
主
宾
前。
4
、汽车(主)
{
在
[
望不到边际的
]
(定)高原上
}
(状)奔驰 。
5
、
[
在长期的奋斗中,
]
(状)我(主) 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
活(宾)。
6
、峰峦(主)刚刚( 状)
从黑夜中
(状)显露出
(谓)一片(定)
灰蒙蒙的(定)
轮廓( 宾)。
7
、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
8
、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下(状)落(谓)。
9
、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0
、
我们村里的
(定)
农民
(主)
往冻土上(状)
铺了
(谓)
一层
(定)
麦秸
(宾)
。< br>
11
、已经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机(状)俯身(状)冲了上去(谓)。
12
、小学校(主)显得(谓)那样(状)幽静而又神秘(宾)。
13
、心里(主)突然(状)感到(谓)万分(定)沉重(宾)。
14
、他(主)推开门走进去(状)站在(谓)桌子前(宾)。
15
、连长(主)命令(谓)我们(宾)马上休息(宾补)。
16
、祥林嫂(主)叫(谓)阿毛(宾)坐在门槛上剥豆(宾补)。
句子成分分析法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
对句子 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
即
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 分(状语、补语)。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⑴
中国人民志气高。
⑵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⑴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
树叶黄了。
⑶
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
明天星期日。
⑹
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
“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⑴
什么叫信息
⑵
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⑶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
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
数量、所属等。
例如:
⑴
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⑵
(三杯)美洒敬亲人。
⑶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⑷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
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限制动词或形
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⑴
他
[
已经
]
走了。
⑵
咱们
[
北京
]
见。
⑶
歌声
[
把王老师
]
带入深沉的回忆。
⑷
科学
[
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
]
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
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
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 ,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
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
[
在 杭州
]
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 br>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
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⑴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⑵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⑶
他生〈于1918年〉。
⑷
他坐〈在桌子旁〉。
⑸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 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
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
用来表 示称谓呼叫,
对事物
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⑴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⑵
十分明显,
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 平,
四个现代化就
是一句空话。
⑶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⑷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 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
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⑴
先生自己也要书。
⑵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
潮流。
⑶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
--
松骨峰战斗。
[
解题过程
]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用“
”标示)、谓语(用“
________
”标示)、宾语(用
“
”
标示)
、
定语
[
用
“
(
)
”
标示
]
、
状语
(用
“
[
]
”
标示)
、
补语(用“〈
〉”标示)和中心语(用“·”标示)等。这些句子成分
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 由短语充当。请看下面这个句子:
太阳渐渐升上天空。
这是个主谓句,有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由名词“太阳”充当;谓语是由短语“渐
渐升上天空”充当,谓语中心语“升”和状 语“渐渐”、补语“上”、宾语“天
空”共同组成谓语部分。如果把这个句子的成分用符号标示出来,就 是:
其中“‖”前边是主语,后边是谓语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
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
1
)
大伙都散了。(《分马》
)
(
2
)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
(
3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
(
4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
语言》)
(
5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
组成了
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
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 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
筑立面
,
这几句的谓语是
都 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
quot;
已经发展为
一门 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
6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
(
7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 了。(《从
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
竹床
技术
是主语,可以认为
铺
使用
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
宾 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
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
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 成分。如:
(
1
)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
2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
3
)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
4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的解放斗争,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
斗争, 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
双宾语
,如:
(
5
)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
6
)我给她
一本书。
它
她
是近宾语(间接宾语),
故宫
一本书
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
7
)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
<
一下>
,痛
得我差点儿跌
<
下来
>
。(
《荔枝蜜》)
(
8
)我独自一人游荡
<
在田野里
>
。(《挖荠菜》)
(
9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
嘤嗡嗡,忙得
<
忘记早晚
>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
10
)我那时真是聪明
<
过分
>
。(
《背影》)
(
11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
好几回
>
了。
(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状语是动词性、
形容词性词语< br>的修饰成分。
(
1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
2
)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 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
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
3
)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
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