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习题
玛丽莲梦兔
727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1: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特色食品-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出题人:
审核人:
一、
文学常识
1
、
《伯牙善鼓琴》选自《
》
,作者
,
名
,
时期
国人,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
著名的
家、
家、
家。
;
3
、伯牙发出由衷感叹的句子:
2
、
《列子》主要部分相传是
著
,
还有列子弟子以及列子
后学者著作的汇编。
二、实词解释:
1
、峨峨:
2
、洋洋:
3
、泰山之阴:
4
、阴:
5
、卒:
6
、霖雨:
7
、趣:
8
、所念:
9
、逃声:
10
、志:
11
、援:
三、按原文填空
1
、
“
高山流水觅知音
”
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文中最能体现子期堪 称
伯牙的
“
知音
”
的句子:
,
或:
,
2
、可以体现二人默契的两个情节:
四、问答题
1
、文章开篇即交代
“
伯牙善鼓琴
”
,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
“
善鼓琴
”
的?
“
初 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
伯牙的琴声最初似连绵
大雨,后来似山崩地裂之声,可 见他的琴声可以准确地表达内
心所想,弹琴的技巧高超。
2
、本文反复出现 “善”字,那么“善鼓琴”和“善听”中的“善”
和两个“善哉”中的“善”用法是否相同?
不同。
“善鼓琴”和“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成“擅长、善
于”的意思 ;
“善哉”是表赞叹之意。
3
、从文中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各是怎样的人
?
伯牙:善弹琴,琴艺高超;内心宽广博大,有高尚的情操。
子期:善听音律,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出题人:
审核人:
4
、文中如何表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
伯牙弹奏自然的声音,惟妙惟肖,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正面写出了琴技炉火纯青;
“
伯
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
、
“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侧面突出
了伯牙擅长弹琴。同时。
“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也 正面写出了
子期善听,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
确道出伯牙的心 意。
“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通过伯牙对钟子期的肯 定,侧面写出了钟子期善听。
5
、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
“
知音
”
?从中衍生的成
语是什么?
(
1
)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
;
“曲每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
”
(
2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6< br>、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
“
知音
”
的理解,并谈谈你对此文的思想内< br>涵的理解。
真正的“知音”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俞伯牙蕴天地之浩远,涵山水之灵韵的高超琴艺;文中体现出仁
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高尚理趣;俞伯 牙、钟子期心有灵犀的艺术
情感、境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
7
、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8
、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表现了伯牙当时怎 样的心理?
表达了伯牙终于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
9
、文章结尾采用了怎样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反问。
深化文章主旨。伯牙琴声中的内涵,逃不过钟子期的耳朵。表
现两个人心有灵犀。
< br>10
、传说“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奏”
,对
伯牙的这 种做法,你怎么看待?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的人。我们
无须去验证传说的真实性,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伯牙和钟子期
的深厚情谊,以及蕴 含在其中的民族精神。
核心词语:
知音故事
千古佳话
心有灵犀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