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才军《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绝世美人儿
526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八节祝福语-墨梅王冕
罗才军《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的学习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
(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 发生
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
(导入自然简单)
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 尤其是最难念的
“
弦
”
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
生齐读课题
)
师:
“
绝弦
”
是什么意思
?
生:
“
绝弦
”
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
“
伯牙绝弦
”
呢
?
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 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
137
页,按照自己的感
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 正确。(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这样操作,易勾
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老师提出的初读要求简洁明了,就 是自由读课文,力求读
正确。)
(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
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
你们觉 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
(老师的课堂语言听起来自然
随意,没有任 何的拿捏,就好像在和学生聊家常,这样更容易拉近和学生的距
离,听者也不累。这个环节还是在学生自 读的基础上,结合学情重点指导难读
的句子,以便进一步读通课文)
点评: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
“
毕竟是古
文啊
”
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
“
生本理
念
”
,既非一厢情愿的
“
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
”
,也非一意 孤行的
“
尽可能多的要
求学生
”
,而是
“
尽可能多 的尊重学生
”
与
“
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
”
的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
有些语言,
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
谁理解这 句话的意思?
(
出示
)
(这句话应是预设中老师就想让学生释意的句子,但老 师这样换一个说
法,就感觉是那样自然舒服,不着痕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 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
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 琴了。
师:这里的
“
谓
”
是什么意思< br>?
(拎出重点句,挖出重点词帮助理解)
更有效果。
罗老师是从初读全文到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再到通读全文,
正好
走 了
“
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
”
这么个来回趟,很有层次。)
(
生朗读全文,很有韵味。全场掌声。
)
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
(
笑声
)
老 师也想来读一读。
(
师范读,全场掌声。
)(
适时的范读是有效的指导,也是 情
感的共鸣
)
(
生齐读,朗读明显有进步。
)
高山流水明知音
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 鼓琴,而钟子期又真
的善听呢
?
(从读顺文章到开始理解文章,过渡自然)
生:可以从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中体会到。
师:怎么理解
?
生 :
伯牙鼓琴,
心里想到高山,
钟子期就说:
好啊,
高高的犹如泰山一 样。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 这两个句子中的
“
善哉
”
和第一句当中
“
善鼓琴、善听”
的
“
善
”
意思一
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 所以然来
!
(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发现文字在
不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同,这里是 否可以让同位思考后互相交流一下
再指名回答)
生:这里善哉的< br>“
善
”
是
“
好
”
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
善
”
是
“
擅长、善于
”
的意思。伯牙擅长弹 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 里
的
“
善哉
”
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 话说就是
——
生:好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
——
生:善哉
!
师:谁来读一读,看 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现代文用词和
古文用词对读更容易理解,相机指导朗读 ,别具匠心)
(
生读得很有韵味
)
师:善哉
!“
哉
”
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 了。我觉得你不仅
“
善哉
”
读得好!
你这个
“
峨峨 兮
”“
洋洋兮
”
也读得真好啊!
当你读着这个
“
峨 峨兮
”
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如王崧舟老师点评的开
始 还原意象)
点评:对古文词义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为< br>“
意思
”
、
一为
“
意象
”
、一为< br>“
意蕴
”
。有些词,解到
“
意思
”
为止,可 矣。如
“
哉
”“
兮
”
等。
有些词,既要疏通意思, 也要还原意象,如此处的
“
峨峨兮
”“
洋洋兮
”
等。还有< br>
些词,则要在
“
意思
”“
意象
”
和
“
意蕴
”
三个层面上求得融会贯通,才算切实妥帖,
如后面的< br>“
志
”“
念
”
等。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适时读想结合)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人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
谁来读
?
(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
师:真是< br>“
巾帼不让须眉
”
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
“
江河”
。呼应
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
“
江河
”
也不是一处随 意的江河。
“
江河
”
在古文里是有特
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肯定 能猜出来。(
“
江河
”
一词的推敲过渡得很自然)
生:我认为这里的
“
江河
”
是指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厚。这里的
“
江
”
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
——
长江,
“
河
”
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
——
黄 河。
想到这长江与黄河,
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
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中跳出了
“
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
。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
(
笑
)
生:(很有气概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
“
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
的江河,请你来读
!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
。
(
生朗读
)
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
(
齐读
)
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
——
(言文对照)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
“
伯牙所念
”
的
“
念
”
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
生:这里的
“
念”
和前面的
“
志
”
意思一样,都是
“
心里想< br>”
的意思。
师:没错。有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词汇去代替古 文词汇来理解古文的意
思。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
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
“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
,说的也不仅仅是伯
牙的琴声吧?(出示 )(如梅老师所说,老师在引领着学生去关注作者的意图,
文本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