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527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开车旅行-浪漫诗集
2019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
“
哉、巍、弦
”
等
5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
能根据注释 和
“
资料袋
”
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
这个故事。
4.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1.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
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共饮醉当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都有
“
知音
”
一词。)< br>
3.
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 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 个
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
——
《伯牙鼓琴》
。
(在黑板 上板书课题。
)
4.
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
”
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
“
琴
”
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师可出示古琴图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
1
)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
2
)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①
“
少选之间
”
的
“
少
”
读三声sh
ǎ
o,不要读成sh
à
o。
②
“
汤汤乎若流水
”
中的
“
汤
”读sh
ā
n
ɡ
,不要读成t
ā
n
ɡ
。
③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第一个
“
为
”
读二声w
é
i,表示
“
以为,认
为
”
;第二个
“
为
”
读四声w
è
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
“
哉
”“
乎
”
, 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
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
“
/
”
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善
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
又曰:
“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
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预设: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
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
读,
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
读 准节奏、
读出韵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过渡:
“
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
”
,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
课文中有一些难字、
不常见字,< br>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以前
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 br>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①借助文中注释、工具
书、相关资料;② 联系上下文;③反复朗读,用心思考。)
2.
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1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
2
)学生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 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
说:
“
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
到流水,锺子期又说:
“
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 腾不息的流水。
”
锺
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 得
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
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
过渡: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
知音故事,
那么大家是 否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呢?他们是怎么相识
的呢?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
历 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
手,< br>又是作曲家,
被尊称为
“
琴仙
”
。
而锺子期只是一个 山村里的樵夫,
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边弹琴,
锺子期正巧 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是著名的琴师,
一个是普通的樵夫,
伯牙为何会为子期 之死而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弹
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
品读课文,感悟
“
知音
”
。
过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
“
知音
”
的文言文,你能围
绕< br>“
知音
”
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尝试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2.
品味知音相遇之
“
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