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702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徐乾清)

1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伯 牙绝弦》
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
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
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 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
伯牙悲痛欲绝,
将琴摔碎,
立志再不鼓琴。
本文行文简洁、
流畅,
只有短短
77
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干山流水 遇知音的故
事。

选择这篇文言文,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
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
相互欣赏的
纯真友情
;
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 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情
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技能:
读通读懂文言文,
有感情的朗读,
熟读成诵。

(二
)
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
话讲解这篇故 事。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我国辉煌灿
烂的 古代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
读懂课文内容,
在此
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1

2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 显,因此,我采取了“以读代讲”
法、
“情境感悟”
法和
“点拨引导法”
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
让学生品味词句,
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 感在创设的
高山流水情境中,
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
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
共同参与者的角色,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强调学生是学习
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采用“自读 自悟”

“自主合作探究”
“情
感体验”
,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 ——细读——精读——美读
——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
合, 深入角色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五、教学过程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导入语→音乐引路,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体会韵味→依 法自学,
初解绝弦→默读课
文,再解绝弦→回味绝弦

(一)音乐引路,揭示课题

(出示带有写有文章题目的插图,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
静静的欣赏聆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
师介绍: 流水依依,千回百折,高山伫望,恍然如梦,相识满天
下,
知音能几人?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 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
一《高山流水》
,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
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
。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2

3
(二)整体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
让学生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
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
读课文的基础上
,
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
,根据学生的困难
进行指导,
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
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 br>发
,
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
理解和朗读奠定 基础。

(三)依法自学,初解绝弦

通过这个环节,
学生能用自己 的话说出题目及文章最后一句话
的意思,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
”初步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

(四)默读课文,再解绝弦
< br>1
、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想一想句子
的意思,勾画相关语句, 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预设三个教学生成点: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
欣赏。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 知音。

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引导学生:
“这句话中的“善”字,是“善
于” 的意思,除了“善于”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
“擅长,
喜欢,
爱好”等。
然后分别让回答的学生把自己对于
“善”
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
然后接着引导,
短文中还有两个
“善”

3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


渴了-传统文化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