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点评
巡山小妖精
826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精彩小故事-百家讲坛陆游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
(
罗才军
)
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
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罗才军老师执教
的六年级上 册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课,以其独到适切的文本解读,大气精巧的
教学设计、从容智慧的现场理答、扎 实灵动的课堂过程和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
轰动全场。
40
分钟的课堂赢得了宁夏体育 馆内
4000
多名观摩教师近
10
次的掌
声,也赢得了由全国小语会 专家及各省教研员共
20
多人组成的评委团的高度评
价,最终获得“特等奖(会场第一 名)
”的好成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 注解之
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
以琴相知,
最后因子期早亡,
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
77
字,
5句话。
1
句为起,
2
、
3
、
4
句顺承而下,
5
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 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
此的自然恬淡,
顺理 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
清雅自然的
风骨,直达“大音希声”< br>、
“大璞不雕”
、
“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
个千古绝唱 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
,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
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 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
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 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
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 方法,在借助注释、联
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
再有,
依托语言层层 深入地感知
“知
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
成诵。
2
.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
言词汇, 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
.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 友相交的真挚深沉,
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在学习 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
学过《杨氏之子》
、《猴王出世》
、
《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
说,此文词句更容 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
文化”
更为丰富和玄妙。
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
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
程,
因此,
课前不让学 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
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
情感体验,
循序渐进地推进学 习。
教学中,
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
件。
1
四、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
.读题解题。
(
1
)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
2
)齐读课题。
(
3
)理解“绝弦”
、
“伯牙绝弦”的意思。
2
.初读感知。
(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
2
)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读好语气词“哉”
、
“兮”
,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
、
“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
3
)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
.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1
)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
文阅读方法。< br>
(
2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
3
)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
中渗透 “泰山”
、
“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 这个峨峨兮,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
感觉读出来。
②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
。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
出了哪些 词或者诗句?
2
.体验“知音”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1
)理解“念”和“志”
,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
2
)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
,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br>
①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
纳
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 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
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
3
)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在相互配
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
“对仗工整、
琅琅上口、
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2
1
.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
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
.想象补充。
出示: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
.纵情朗读。
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
.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 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
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
2
.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
音
【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谁知道我来自哪所学校,猜不出来,得观察。
听到六一班,我感到亲切,知道为什么?这得靠猜。
生:可能您所教的也是六一班吧。
师:知音啊!上课之前我们听几段音乐,放松放松。
你听到什么?
生:山林中的蝉鸣,瀑布飞流,古色古香的古筝弹奏。
师:耳朵灵,善表达。再听一段。
听到什么感觉?
生:很悲哀的感觉
生:凄凉悲哀的感觉
师:名字叫《流浪者之歌》
,结合这个名字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拿着打狗棍在街上走……
师:想象丰富,脑海中有画面。再听一段(高山流水)
听到什么?
生:听到一个人在竹林里弹琴。突然风吹起来了
生:风起云涌的感觉
生:海浪拍击沙滩的声音
师:我们能听到许多声音,要真正理解这样的乐曲,的确有 些难为大家。不要
说你们,
我有时候听了半天也听不出来,
这种用古琴演奏的乐曲一向 被称作是高
3
雅之乐,往往寄托情思,志向、情怀、抱负、心声,不过我相信,凭 咱们班的实
力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今后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感知能力,也不是难事。
【点评】
让学生猜测教师为什么听说是
“六一班”
会有亲切感,
拉近师生距离 ,
引出“知音”
;让学生听三段乐曲,谈感受谈体会,了解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
能力 ,暗含“知音难”
,同时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识知音
1
.读题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是篇古文,讲述 的是春秋时期的故
事,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得真准,特别是“弦”的读音。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
“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一次弹这个琴。
师:弹完怎样?
生:弹完就去世了。
生:弹完这一曲,就再也不弹了。
师:
“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把琴弦弄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是怎么回事啊?答案在哪里?
生:课文里。
【点评】读题解题引入课堂教学,
朴素,
常态,
多效。
读题解题中处理了生字,< br>交代了主题,了解了故事大意,激发了阅读期待。
2
.读顺全文。
师: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师:一读就明白课文讲谁和谁的故事?
生:俞伯牙和钟子期。
师 :明白了这两个人物也就把握了课文大意。毕竟是古文,你觉得哪些语句难
读,或者要提醒大家?
生:子期死,……不复鼓。
师:其实,有些语句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难读,这句话的意思谁理解?
生:钟子期去世了,
觉得再没知音了,
把琴摔了,
把琴弦剪了,
再也不弹琴了 。
师:
“谓”什么意思?
生:想。
师:是“ 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确实难以读懂,没有注释的情况下,我们可
以借助工具书,
出示字典中
“谓”
字的几种解释,
请你选择它的哪种解释更合适?
生:第二种,认为,以为。
师: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意思就是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
师:
“乃”什么意思?
生:就。
师:理解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生:读
4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厉害。还有哪个句子难读?
生: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师:为什么在“兮”字后断句?
生:
“兮”是语气词。
师:
“兮”和前面的“哉”都是语气词,相当我们现在的“啊”
。一停顿一延长,
古文 的味道就来了。谁再读。
生:齐读。
师:谁能一口气把课文读下来。
生:读全文。
师:
“兮”字后要停顿,指导学生再读。
生:再读课文。
师:谁再来读读。
生:读全文(很有点味道)
师:
给点 掌声吧,
一开始就能读成这样,
我真想说句:
善哉。
老师也想来读读。
师范读。
生:齐读。
(朗读明显进步)
【点评】小 学生学古文第一障碍就是“读不通顺”如何解决呢?古人教孩子读
书的方法就是老师一遍一遍教读,学生一遍一遍跟读。
这样做有两点可取,
一是
多读,二是示范。罗老师给学生机会 真读书,让学生自主读,读的数量多,读的
形式多,在读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点拨——或理解“谓”、
“乃”的意思,以词句
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或通过读好语气词“哉”
、
“兮”
,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
奏和韵味;
或教师非常到位的示范或教给方法
“没有注释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借
助工具书”
。所以,朗读有明显的进步,在此过程 中也完成了感知故事内容的任
务。
二、品味语言,懂知音
1
.体会琴声
师:我们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生: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从这句话可以
看出,伯牙想 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得出。
师:请你理解这句话。
生:伯牙弹琴,心里在想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像泰山。
师:谁还有补充?
生: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师:请你理解这句话,借助注释。
生:伯牙心里在想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
师:注意到没有,他们 有注释的地方,借助注释,没有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
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古文的好方法。
师:
(出示两句话)文中“善鼓琴”和“善哉”这两个善字,意思一样吗?
生:一个是擅长,一个是好啊。
师:
联系上下文学习古文的方法很好。一个字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
师:好啊,妙啊,在古文里就是“善哉”
,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
觉读出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