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余年寄山水
844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公安肩章-保险营销话术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一、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 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
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
曷 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 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
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
《王冕传》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
)窃
入学舍
(
2
)父怒挞
之
.
.
(
3
)夜潜
出
(
4
)闻而异
之
.
.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
1
)曷不听其所为
通
(
2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通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
2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
、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 么?
二、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数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 br>以书,遂成大学。
(
《西京杂记》
)
1
、解释下列词语。
(
1
)逮
(
2
)愿
(
3
)感叹
(
4
)给
2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或用现象并解释。
(
1
)家富多书
(
2
)主人怪问衡
3
、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
)邻舍有烛而不逮。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
2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1
)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变现匡衡勤学?
(
2
)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
三、萤囊夜读
太守王胡之名之人。见胤于幼童之中,谓胤父曰:
“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胤 恭勤不
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晋书﹒车胤传》
)
1
、解释下列词语。
(
1
)名
(
2
)儿
(
3
)卿
(
4
)练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囊
萤夜读
.
(
1
)
则练囊
盛数十萤火
.
以
照书
.
(
2
)
以
夜继日你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此儿当大兴卿门。
(
2
)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
、回答下列问题。
(
1
)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
2
)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
2~3
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四、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 死。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曰:
“弟子
孰为好 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
者也 。
”
(
《史记》
)
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
1
)发尽白,蚤
死
.
(
2
)今也则亡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1
)孔子哭之恸
(
2
)门人益
亲
.
.
(
3
)弟子孰
为好学
(
4
)不贰
过
.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迁怒,不贰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五、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
无书 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一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
字,下笔已如 成人。
(
《欧阳公事迹》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
1
)欧阳公四岁而孤
(
2
)教以书
字
.
.
(
3
)及
其稍长
(
4
)或
因而抄录
.
.
2
、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列那一句中的“书”相同? (
)
A
、而家无书读。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D
、乃丹书帛曰“陈盛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欧阳公四岁而孤。
(
2
)惟读书是务
4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5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另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 不去。颐既觉,则门
外雪深一尺矣。
(
《宋史》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
)杨时见
程颐于洛
(
2
)时盖
年四十矣
.
.
(
3
)时与游酢侍
立不去
(
4
)颐既觉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3
、你从杨时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
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 身不敢言归。
(
《列子》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
)秦青弗
止
(
2
)响遏
行云
.
.
(
3
)未穷
青之技
(
4
)自谓尽
之
.
.
2
、下列句式与“薛谭学讴于秦青”不同的是(
)
A
、饯行于郊衢
B
、万种于我何加焉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苟全性命于乱世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薛谭乃谢求反。
译文:
4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为什么?
答:
八、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熬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 袂辑屦,贸贸然来。黔熬左奉食,右
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br>“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
不食而死。
(
《礼记﹒檀弓》
)
1
、指出下列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
1)
左(有)
(
2
)奉
2
、为下列句子中的“食”注音并解释。
(
1
)黔熬为食于路(
)
(
2
)以待饥者而食之(
)
(
3
)黔熬左奉食(
)
(
4
)终不食而死(
)
(
5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
)黔熬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译文:
(
2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译文:
4
、回答下列问题。
(
1
)解释“嗟来之食”的含义。
答:
(
2
)本文与《与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他摘录在下面的
横线上。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答:
(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不食嗟来之食”赞扬的是什么人。
答:
九、子罕不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
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 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
1
)子罕弗
受
(
2
)我以不贪为宝
.
(
3
)皆丧宝也
(
4
)若以与我
2
、辨析下列加点词语,选出和例句词义一致的选项。
(
1
)例句:宋人或得玉。
(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而或长烟一空
D
、或异二者之为。
(
2
)例句:若以与我(
)
A
、若为佣耕
B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不若人有其宝。
(
3
)例句:献诸子罕(
)
A
、其西南诸峰
B
、投诸渤海之尾
C
、诸县郡苦秦吏者
D
、诸侯列国
(
4
)例句:故敢献之。
(
)
A
、治水之法
B
、辍耕之陇上
B
、甚矣,汝之不惠
D
、徐公来,孰视之
3
、将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并翻译。
(
1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翻译:
(
2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翻译:
4
、阅读简答。
(
1
)子罕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
2
)结合社会实际和子罕“以不贪 为宝”
,谈谈你对“利令智昏”这一成语
的理解。
答:
10
、田子退金
田子为相,
三年 归休,
得金百镒奉其母。
母曰:
“子安得此金?”
对曰:
“所受俸禄 也。
”
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尽力致诚。不 义之物,不入于馆。为
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惭愧走出,造朝还金,退 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
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
1
)子安
得此金。
(
)
(
2
)孝子之事
亲也(
)
.
.
(
3
)子其去
之。
(
)
(4)
说其
义。
(
)
.
.
2
、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众望所归
B
吾谁与归
C
暮而归
D
之子于归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
)孝子之事亲,尽力致诚
(
2
)王贤其母,说其义。
4
、读了短文后,你认为田子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答:
11
、社鼠
景公问于晏子曰:
“治国何患?”晏子对曰:
“患夫社鼠。
”公曰:
“何谓也?”对曰:
“夫社,
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 。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 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
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治国何患
(
)
何谓
也(
)
.
.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鼠因往托焉
(
)
不诛
之则乱(
)
.
.
2
、之处下列句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
1
)景公问于晏子曰
(
2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3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
1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
2
)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
)治国何患?
(
2
)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
5
、这篇短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
6
、治理国家的心腹大患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2
、景公令出裘发粟
景公之时,雨雪三 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不寒。< br>”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闻之,古之贤君,
饱而知人之饥,
温而知人之寒,
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
乃命出裘发粟,
与 饥寒。
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即事者兼月,疾者< br>兼岁。孔子闻之曰:
“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1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
2
)立有间
.
(
3
)公被
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4
)循
国计数
.
2
、翻译。
(
1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译文:
戴氏英语课外文言文阅读汇集
(
2
)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3
、阅读简答。
(
1
)
“寡人闻命矣”
,这里的“命”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
2
)你怎样评价燕子和齐景公?
答:
13
、建木立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 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
《史记》
)
1
、解释下列词语。
(
1
)乃
(
2
)怪
(
3
)辄
(
4
)明
2
、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
1
)恐
民之不信己
惶恐
滩头说惶恐
.
.
(
2
)乃立
三丈之木
自立
为将军
.
.
(
3
)能徙者予
五十金
同予
者何人
.
.
(
4
)恐民之不信
己
小信
未孚,神孚福也
.
.
(
5
)令
既具
乃令
符离人葛婴
.
.
(
6
)卒
下令
卒
中往往语
.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
1
)恐民之不信己
(
2
)乃立三丈之木
(
3
)民怪之
(
4
)有一人徙之
4
、把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出来。
(
1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答:
(
3
)以明不欺。
答: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