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玛丽莲梦兔
581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50
孔子观于周庙
,有敧(
1
) 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
此谓何器也?
”
对曰:
“
此盖 为宥座(
2
)之器。
”
孔子曰:
“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 敧,中(
3
)则正,有
之乎?
”
对曰:
“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
6
)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
曰:
“
呜呼!恶(
4
)有满而不覆(
5
)者哉!
”
注释:
1.
敧:倾斜。
2.
宥座: 座位右边。
“
宥
”
通
“
右
”
。
3 .
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4.
恶(
wū
)
:哪里,怎么。
5.
覆:倾覆。
6.
呜呼:
(1)
亦作
“
呜乎
”
。亦作
“
呜虖
”
。叹词。
表示悲伤。
(2).
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
(3).
旧时祭文中常用
“
呜呼
”
,后因以借指死亡。
7.
使:让。
译文:
孔子参观周庙,
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
这是什么 东西呢?
”
守庙的人回
答说:
“
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 br>孔子说:
“
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
水装到一半时就会 垂直,是这样的吗?
”
守庙人回答说:
“
是这样的。
”
孔子 让子路取水来试,
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
“< br>哎呀,哪里会有
满而不倾覆的呢!
”
品悟感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几点启示:
1.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2.
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听信传言,要亲自动手验证。
逆向反思:
1.
不正的容器,水满了就会颠覆,所以 我们首先要使自己成为正直之士,才能成为饱学
之士。
2.
世间的知识有
54
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
乎?’
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
而杀子之身,
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 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
义也。
”
(出自《墨子
.
贵义》
)
译文
许多,
我们不必事事躬亲,
要学会提高效率,
利用现成的经验成果。
54
原文墨子说:
“一
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 )
现在对某人说:
‘给你帽子和鞋子,
然后斩断你的手足,
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
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 说:
‘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
就因天 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
更为可贵啊 !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55
一、原文:齐大饥
,黔敖为 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
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
嗟,来食
!”
扬其目而视之,曰:
“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
于斯也 。
”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二、翻译: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 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
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 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
说道:
“
喂!来吃吧!
”
那个饥民扬 眉抬眼看着他,说:
“
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
舍,才落地这个地步!
”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
事后说:
“恐怕不该这样吧!
黔敖无礼呼唤时,
当然可以拒绝,
但他道歉之后,
则可 以去吃。
”
三、点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1
55
、
孔子见齐景公
,景公致 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
:“
吾闻君子当
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 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
遂辞而行。
二、翻译
孔子谒见齐景公,
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 子拒绝不接受赠
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
:“
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 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
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
令弟 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56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 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二、翻译: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
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
到了你 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
背你的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 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
走着 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
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 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
三、点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58
孟子少时
,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 问之:
“
何为中止?
”
对曰:
“
有所失复得。
”< br>其母引刀裂其织,
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
孟子不复喧矣。
②裂:割断。
3
引:拿来
4
有所失:忘记,记不得
5
诵:背诵
6
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7
何为:即
“
为何
”
为什么
8
自是:从此
9
喧:因分心而遗忘
10
诫:警告
11 .
方:正在止:停止
编辑本段
译文
孟子年小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其影响)
突然停了下来。过了 一会儿,又开始背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
“
为什
么要中间停顿了 ?
”
孟子回答说:
“
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
”
孟子的母 亲拿起刀子就割断
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从此之后,孟子就不会再遗忘了。
启示
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
学习必须全神 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
父母教育
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59
淮北蜂毒
,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 未尝血指
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
也固宜。
译文: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
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
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 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
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
人跟踪 寻找到蜂巢,
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
群蜂会倾
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 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
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
它们就会 全部爬过来,
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
只知奔向火光而
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 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59
吴既赦越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厚 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
(让他回了越国)
,
2
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
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
让自己 焦虑地思索,
还把
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
每天坐下休息、
躺下睡觉之前都要 看苦胆,
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
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 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
间种地,
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他吃 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
穿的衣服没有
鲜艳的颜色。
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
扶助贫困的人,
哀悼死难的人,
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60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
狐丘丈人 曰:
“
仆闻之:
有三利,
必有三患,
子知之乎?
”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
小子不敏,
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br>”
狐丘丈人曰:
“
夫
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 之。此之谓也。
”
孙叔敖曰:
“
不然,吾爵
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 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
狐丘丈人
曰:
“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
译文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
“
我听说,有
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
孙叔敖惊讶地脸色一变,说:
“< br>我不聪明,怎么知道。请问什么
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
狐丘丈人说:
“
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
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 三害。
”
孙叔敖说:
“
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
心志越在于下层 ;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可
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 br>?”
狐丘丈人说:
“
说得好啊
!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 心做不
到呢。
”
段
仆闻之:我听说。
仆,谦称。
遇:遇见,遇到
子:你
易:改变
容:神色,
脸色
敏:聪明
谓:叫做,称作
归:归结
施:布施,施舍
益:越
乎:吗
仆:谦
称
恶:怨恨
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尧、 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
.
舜
他们都感到痛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 :
“
之乎
”
的合音
蹴然:吃惊不安
的样子
63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言兵事, 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
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
兵 ,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 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
而绝其粮道,
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
军饿,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译文
赵括 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
谈论兵事,
赵奢都 难不倒他,
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
赵奢曰∶
“打
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
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 一
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 br>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
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
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
“
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 讨论它
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
己。
”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 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
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 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
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63
(晋)文公伐原
,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只。谍出曰:
“< br>原
不过一二日矣!
”
军吏以告,
公曰:
“
得原而失信 ,
何以使人?夫信,
民之所庇也,
不可失也。
”
3
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翻译: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 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
晋军撤退。
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
“
原 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
”
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
晋文公,文公说:
“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
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br>”
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
降了。
64
晋明帝数岁
,坐元帝膝 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
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
“
汝意长安何如日远?
”
答曰:
“
日远。不闻人
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
”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 曰:
“
日
近。
”
元帝失色,曰:
“
尔何故异昨日之 言邪?
”
答曰:
“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译
文
晋明帝只有几 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
洛阳方面的消息,
不由得流下 了眼泪。
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
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
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 说:
“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
明帝回答说:
“
太阳远。
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
”
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
然后又重新问明帝,
明帝
却回答说:
“
太阳近。
”
元帝大惊失色,问:
“
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
明帝回答说:
“
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 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
67
太宗新即位
,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 国之才,
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
“
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
其年,迁尚
书左丞。或有言征阿党①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
“
征为人臣,
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
”帝令彦博让征,且曰:
“
自
今后不得不存形迹。
”
他日,征入奏 曰:
“
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 之兴丧,或未可知。
”
帝瞿然改容曰:
“
吾已悔之。
”
征再 拜曰:
“
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
帝曰:
“
忠 、良有异乎
?”
征曰:
“
良臣,稷、契、咎陶
②是也。忠臣,龙逢、 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
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 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
帝深纳其言,赐绢五
百匹
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 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进魏
征进入卧室内。
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
魏征为 人清高,
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亢奋固
执。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折挠的,唐太宗和他谈 论。没有一次不是高兴的采纳建议的。
魏征也因此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主人而高兴。
尽力的出 谋划策,
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唐太
宗曾慰劳他的辛苦,说:
“
爱卿的 奏折,前后有二百多条,如果不是爱卿为国家的赤诚之心,
如何能作到呢?
”
就在这年 ,魏征升为尚书左臣。有的人说魏征是阿谀奉承皇亲国戚的人,
唐太宗派遣御史大夫温彦博审查,经验证 并无此事!彦博说:
“
魏征作为臣子,须当有来去
的行踪,不能够避开嫌疑,于是就招 到了如此的诽谤。虽然这是无私的,是公事,但也是可
以责备。
”
唐太宗命令彦博礼让 魏征。并且说
“
从今天开始,不可以再没有形迹了
”
有一天,
魏征上 奏说:
“
臣听说君臣立下协契,道义同为一体。不存在什么公道,只有处事的形迹。
如 果君臣上下,都遵守了这一条令,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预料了啊。
”
唐太宗脸色大变
说:
“
我已经悔过了。
”
魏征第二次叩拜说:
“
希望陛下 让臣成为良臣,
而不要让臣成为忠臣。
”
唐太宗说
“
忠和良有区别吗 ?
”
魏征说:
“
所谓良臣,就是像稷、契、咎陶这样的。忠臣则是
龙 逢、比干这样的。良臣可以让自己身获美名,君王又授他显号,子孙代代,荣华富贵,享
用不尽。忠臣则 受诛杀,灭九族,当君网陷入了恶势,就和国家一起灭亡,空有其名,因此
4
我们 可以说,相差好远啊。
”
唐太宗深深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恩赐他绢五百匹。原文:
68
景公好弋,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
烛邹 之罪有
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
公曰:
“
可。
”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
亡之,是罪一也
;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
,是罪三
也。
”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
勿杀,寡人闻命矣。
”
齐景公喜欢 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
杀了他。晏子说:
“
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
齐景公说:< br>“
好的。
”
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 br>烛邹
!
你是我们
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
;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
二条罪行
;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 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
“
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
69
宋昭公出亡
,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
侍御数百人,
被服以立,
无不曰:
‘吾君丽者!
’
内外不闻吾过,
是以至此!
”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 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译文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
“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
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主圣明!
’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 立,没
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王长得美!
’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 个地步!
”在
宋君看来,
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
是因为说谄媚话 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亡了
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1]< br>出亡:失国后逃亡。
[2]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3]
侍御:侍从妃 子。
[4]
谄谀:奉承拍马。
69
楚宣王问群臣曰
:
“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
“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
子无 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 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虎以为然,故遂与
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 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
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犹百兽之畏虎也。
”
【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
“
听说北方 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
群臣
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
“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
„
您不敢
吃我,< br>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如果您吃掉我,
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 的话,
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
‟
老 虎信以为真,
就和狐狸同行,
群臣见了它们,
都纷纷逃跑,
老虎不明白群兽是 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
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
5000
里,大军百万, 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
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
”
一、原文:
69
齐威王召阿大夫,< br>语之曰:
“
自子守阿,
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
田野不辟,< br>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 br>是日,烹阿大夫
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二、翻译:
齐威王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
“
自从你镇守阿( 城)
,称赞你的好话每天
都有传来。我派人察看阿(城)
,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 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
去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 好话啊!
”
当天,
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死了。因此,齐国 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
5
恐惧不已,
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 亲信搞欺上瞒下,
掩饰过失的事情,
人人都
尽其所能地为国家做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 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
三、点评:下无言则吾谓之喑,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
74: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
忠益时者虽 雠必赏,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
无微而 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 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 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 ,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做事公
道。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触 犯国法、玩忽职守的
人,
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
坦白自首、
勇于自新 的人,
即使罪行很重也要从宽发落;
巧言令色、
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 严惩。
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
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严惩。
他精通各项事务 ,
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
他讲求名实相
符、
言行一致,
对于那 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
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和爱
戴,
施行的刑法政 令虽然很严厉,
却没有人怨恨他,
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诫明确的
缘故。
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材,
堪和管仲、
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
然而他连年用兵,
却未能最终获得成功,
这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专长的< br>缘故吧
74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
——
臣非不自惜也: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 蜀都,
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
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
“
乘劳
”
:此进趋之时也。
译文;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 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
方平定各郡,
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
两天才吃
得下一天的饭。
不是我自己不爱 惜自己,
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
所
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 帝的遗意。
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
如今曹贼
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 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
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
< br>74
章武三年春
,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
“
君才十 倍曹丕②,必能安
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
亮涕泣曰:
“
臣敢⑥竭股
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
”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
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
父
章武三年的春 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说:
“
您的才能超过曹 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
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 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
”
诸葛亮
哭泣地说:
“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
”
刘备又下诏书命
令 刘禅:
“
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象父亲一样侍奉他
”
75
时先主屯新野。
徐
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
“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
见之乎?
”
先主曰:
“
君
与俱来。
”
庶曰:
“
此人
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直枉
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
“
汉室顾颓,奸臣 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
6
德量力,
”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出?
”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 常把自己与管仲、
乐毅相比,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
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
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
说:< br>
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刘备说:
您和他一 起来吧。
徐庶说: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 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 边的人避开,说:
汉朝的
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 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
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 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75
魏公叔痤病
,
惠王往问之。
曰:
“
公叔病,
即不可 讳,
将奈社稷何
?”
公叔痤对曰:
“
痤
有御庶子公孙鞅,愿 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竞。
”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
“
岂不悲哉
!
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
!”
公叔痤死 ,公孙鞅闻之,已葬,
西之秦,
孝公受而用之。
秦果日以强,
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
惠王之悖也。
悖者之患,
⑦以不悖者为悖。
译文
魏国的公叔痤生病,惠王去问他说:
“
公叔痤你生病了,万一你不幸去世了,国家
该怎么办?
”
公叔痤回答说:< br>“
我有个家臣公孙鞅,希望大王听凭他处理国家事务。如果不任
命他,
就不要让 他出
(我国的)
边境。
”
惠王没有回答,
出去后对身边的人说:“
多么悲哀啊!
像公叔痤那么贤能的人,
却要我必须全把国事听凭公孙鞅决定,< br>不是糊涂吗?
”
公叔痤死后,
公孙鞅闻说这件事,
埋葬了公叔痤后, 他往西到了秦国,
秦孝公接纳并任用了他。
秦国果然
日益强盛,魏国日益衰弱。这不是 公叔痤糊涂,而是惠王糊涂啊。糊涂的人的问题就在于,
他们把不糊涂的人当成糊涂的人啊。
80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⑶公,选贤与
(jǔ)
(通
“举
”
)能⑷,讲信修睦⑸。故人不独亲⑹
其亲,不独子其子⑺,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
guān
)
(
通
“
鳏
”,老而无妻
的人)
、寡、孤、独、废疾者⑻皆有所养,男有分(
fè
n< br>)⑼,女有归⑽。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⑾;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wè< br>i
)己⑿。是故⒀谋闭而不兴(
xīng
)⒁,
盗窃乱贼而不作⒂,故 ⒃外户⒄而不闭⒅,是谓⒆大同⒇。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
为大家所共有的,
把品德高尚的人、
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的气氛。< br>因此人们不只是赡养自己的父母,
不只是抚育自己的孩子,
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
成年人能
够为社会效力,
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 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 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
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 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
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 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
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81
、
水益涩
,曳舟不得进,陆 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
类城府。
越信宿 ,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 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
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 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
(xiu)
书
“
雪窦山
”
字。
7
二、翻译:
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 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
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 僧人)
。
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 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
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
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
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
家隐藏在竹树之间,
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
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
想
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 吴地的方言,
有的勉强回答,
有的
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
“雪窦山
”
三个字
85
二十三日
,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
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 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
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 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
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 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
“
每
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
就能听到 优美的管弦音乐,
在峰顶上来回走,
能听到山
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
“
夏禹
遇到神女,神女 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
天,天空晴 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
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 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85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大学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公元
1632< br>年十二月,
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
湖心亭看雪
。湖上
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 较清晰的影子,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
湖心亭
像一个墨点,
我的小舟像 一片芥叶,
舟中的人影像两三
个米粒罢了。
89
臣闻古之君人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
请求 之。
‟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
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涓人对曰:
„
死马且买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
至矣。
‟
于是不能期 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
可是三年也没有买 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
„
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 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
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
„
我要的是活马,死
马有什么用,
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
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
„
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
金,更何况活马呢
?
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
于是不
到一 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
89
驽骥杂处
,饮水食刍,嘶鸣啼齧, 求其所以异者盖寡(或求其所以异者蔑矣)
。及
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 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
唯倾轮绝勒,
败筋伤骨,
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
夫然後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