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玛丽莲梦兔
581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桂质柏)
50



孔子观于周庙
,有敧(
1
) 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 为宥座(
2
)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 敧,中(
3
)则正,有
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
6
)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
曰:

呜呼!恶(
4
)有满而不覆(
5
)者哉!




注释:
1.
敧:倾斜。
2.
宥座: 座位右边。








3 .
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4.
恶(


:哪里,怎么。

5.
覆:倾覆。
6.
呜呼:
(1)
亦作

呜乎


。亦作

呜虖


。叹词。
表示悲伤。
(2).
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
(3).
旧时祭文中常用

呜呼

,后因以借指死亡。
7.
使:让。

译文:



孔子参观周庙,
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这是什么 东西呢?

守庙的人回
答说:

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 br>孔子说:

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
水装到一半时就会 垂直,是这样的吗?

守庙人回答说:

是这样的。

孔子 让子路取水来试,
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
“< br>哎呀,哪里会有
满而不倾覆的呢!


品悟感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几点启示:



1.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2.
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听信传言,要亲自动手验证。



逆向反思:



1.
不正的容器,水满了就会颠覆,所以 我们首先要使自己成为正直之士,才能成为饱学
之士。



2.
世间的知识有




54

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
乎?’
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
而杀子之身,
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 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
义也。


(出自《墨子
.
贵义》


译文

许多,
我们不必事事躬亲,
要学会提高效率,
利用现成的经验成果。
54



原文墨子说:
“一
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 )
现在对某人说:
‘给你帽子和鞋子,
然后斩断你的手足,
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
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 说:
‘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
就因天 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
更为可贵啊 !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55
一、原文:齐大饥
,黔敖为 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
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
于斯也 。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二、翻译: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 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
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 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
说道:

喂!来吃吧!

那个饥民扬 眉抬眼看着他,说:

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
舍,才落地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
事后说:
恐怕不该这样吧!
黔敖无礼呼唤时,
当然可以拒绝,
但他道歉之后,
则可 以去吃。


三、点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1
55




孔子见齐景公
,景公致 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
:“
吾闻君子当
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 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
遂辞而行。

二、翻译




孔子谒见齐景公,
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 子拒绝不接受赠
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
:“
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 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
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 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56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 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二、翻译: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
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 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
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 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
走着 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
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 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


三、点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58


孟子少时
,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 问之: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 br>其母引刀裂其织,
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
孟子不复喧矣。



②裂:割断。

3
引:拿来

4
有所失:忘记,记不得
5
诵:背诵



6
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7
何为:即

为何

为什么



8
自是:从此
9
喧:因分心而遗忘
10
诫:警告
11 .
方:正在止:停止



编辑本段
译文






孟子年小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其影响)
突然停了下来。过了 一会儿,又开始背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

为什
么要中间停顿了 ?

孟子回答说:

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

孟子的母 亲拿起刀子就割断
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从此之后,孟子就不会再遗忘了。

启示




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
学习必须全神 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
父母教育
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59
淮北蜂毒
,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 未尝血指
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
也固宜。








译文: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
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
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 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
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
人跟踪 寻找到蜂巢,
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
群蜂会倾
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 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
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
它们就会 全部爬过来,
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
只知奔向火光而
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 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59




吴既赦越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厚 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
(让他回了越国)
,

2
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
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
让自己 焦虑地思索,
还把
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
每天坐下休息、
躺下睡觉之前都要 看苦胆,
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
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 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
间种地,
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他吃 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
穿的衣服没有
鲜艳的颜色。
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
扶助贫困的人,
哀悼死难的人,
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60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狐丘丈人 曰:

仆闻之:
有三利,
必有三患,
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小子不敏,
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br>”
狐丘丈人曰:


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 之。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吾爵
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 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
曰:
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

我听说,有
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
孙叔敖惊讶地脸色一变,说:
“< br>我不聪明,怎么知道。请问什么
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
狐丘丈人说:

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
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 三害。

孙叔敖说:

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
心志越在于下层 ;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可
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 br>?”
狐丘丈人说:

说得好啊
!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 心做不
到呢。



仆闻之:我听说。



仆,谦称。

遇:遇见,遇到



子:你



易:改变


容:神色,
脸色


敏:聪明

谓:叫做,称作

归:归结

施:布施,施舍

益:越

乎:吗

仆:谦


恶:怨恨


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尧、 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
.

他们都感到痛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 :

之乎

的合音

蹴然:吃惊不安
的样子

63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言兵事, 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
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 ,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 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
而绝其粮道,
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
军饿,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译文



赵括 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
谈论兵事,
赵奢都 难不倒他,
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
赵奢曰∶

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
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 一
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 br>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
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
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

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 讨论它
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
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 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
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 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
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63
(晋)文公伐原
,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只。谍出曰:
“< br>原
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
公曰:

得原而失信 ,
何以使人?夫信,
民之所庇也,
不可失也。


3
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翻译: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 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
晋军撤退。
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

原 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

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
晋文公,文公说:
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
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br>”
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
降了。

64





晋明帝数岁
,坐元帝膝 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
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

汝意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不闻人
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 曰:


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 言邪?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只有几 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
洛阳方面的消息,
不由得流下 了眼泪。
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
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
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 说: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明帝回答说:

太阳远。
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

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
然后又重新问明帝,
明帝
却回答说:

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问:

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明帝回答说:

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 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67







太宗新即位
,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 国之才,
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

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
其年,迁尚
书左丞。或有言征阿党①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

征为人臣,
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
帝令彦博让征,且曰:


今后不得不存形迹。

他日,征入奏 曰:

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 之兴丧,或未可知。

帝瞿然改容曰:

吾已悔之。

征再 拜曰:

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帝曰:

忠 、良有异乎
?”
征曰:

良臣,稷、契、咎陶
②是也。忠臣,龙逢、 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
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 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帝深纳其言,赐绢五
百匹



















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 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进魏
征进入卧室内。
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
魏征为 人清高,
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亢奋固
执。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折挠的,唐太宗和他谈 论。没有一次不是高兴的采纳建议的。
魏征也因此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主人而高兴。
尽力的出 谋划策,
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唐太
宗曾慰劳他的辛苦,说:

爱卿的 奏折,前后有二百多条,如果不是爱卿为国家的赤诚之心,
如何能作到呢?

就在这年 ,魏征升为尚书左臣。有的人说魏征是阿谀奉承皇亲国戚的人,
唐太宗派遣御史大夫温彦博审查,经验证 并无此事!彦博说:

魏征作为臣子,须当有来去
的行踪,不能够避开嫌疑,于是就招 到了如此的诽谤。虽然这是无私的,是公事,但也是可
以责备。

唐太宗命令彦博礼让 魏征。并且说

从今天开始,不可以再没有形迹了

有一天,
魏征上 奏说:

臣听说君臣立下协契,道义同为一体。不存在什么公道,只有处事的形迹。
如 果君臣上下,都遵守了这一条令,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预料了啊。

唐太宗脸色大变
说:

我已经悔过了。

魏征第二次叩拜说:

希望陛下 让臣成为良臣,
而不要让臣成为忠臣。

唐太宗说

忠和良有区别吗 ?

魏征说:

所谓良臣,就是像稷、契、咎陶这样的。忠臣则是
龙 逢、比干这样的。良臣可以让自己身获美名,君王又授他显号,子孙代代,荣华富贵,享
用不尽。忠臣则 受诛杀,灭九族,当君网陷入了恶势,就和国家一起灭亡,空有其名,因此

4
我们 可以说,相差好远啊。

唐太宗深深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恩赐他绢五百匹。原文:



68



景公好弋,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 之罪有
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
亡之,是罪一也
;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

,是罪三
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齐景公喜欢 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
杀了他。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齐景公说:< br>“
好的。

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 br>烛邹
!
你是我们
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
;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
二条罪行
;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 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

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69
宋昭公出亡
,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
被服以立,
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
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 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译文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
“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
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主圣明!
’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 立,没
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王长得美!
’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 个地步!
”在
宋君看来,
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
是因为说谄媚话 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亡了
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1]< br>出亡:失国后逃亡。
[2]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3]
侍御:侍从妃 子。
[4]
谄谀:奉承拍马。

69


楚宣王问群臣曰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 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 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虎以为然,故遂与
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 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
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

听说北方 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群臣
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

您不敢
吃我,< br>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如果您吃掉我,
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 的话,
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

老 虎信以为真,
就和狐狸同行,
群臣见了它们,
都纷纷逃跑,
老虎不明白群兽是 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
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
5000
里,大军百万, 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
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

一、原文:

69


齐威王召阿大夫,< br>语之曰:

自子守阿,
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
田野不辟,< br>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 br>是日,烹阿大夫
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二、翻译:

齐威王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

自从你镇守阿( 城)
,称赞你的好话每天
都有传来。我派人察看阿(城)
,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 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
去救援;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 好话啊!

当天,
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烹死了。因此,齐国 上下官员都受到震动,

5
恐惧不已,
谁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样买通威王的 亲信搞欺上瞒下,
掩饰过失的事情,
人人都
尽其所能地为国家做事。齐国得到很好的治 理,在当时成了天下最强的国家。


三、点评:下无言则吾谓之喑,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

74: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
忠益时者虽 雠必赏,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
无微而 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 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 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 ,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做事公
道。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触 犯国法、玩忽职守的
人,
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
坦白自首、
勇于自新 的人,
即使罪行很重也要从宽发落;
巧言令色、
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 严惩。
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
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严惩。
他精通各项事务 ,
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
他讲求名实相
符、
言行一致,
对于那 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
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和爱
戴,
施行的刑法政 令虽然很严厉,
却没有人怨恨他,
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诫明确的
缘故。
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材,
堪和管仲、
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
然而他连年用兵,
却未能最终获得成功,
这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专长的< br>缘故吧

74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
——
臣非不自惜也: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 蜀都,
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
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

乘劳

:此进趋之时也。

译文;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 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
方平定各郡,
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
两天才吃
得下一天的饭。
不是我自己不爱 惜自己,
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

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 帝的遗意。
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
如今曹贼
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 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
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
< br>74
章武三年春
,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

君才十 倍曹丕②,必能安
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

臣敢⑥竭股
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


章武三年的春 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说:

您的才能超过曹 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
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 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

诸葛亮
哭泣地说:
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

刘备又下诏书命
令 刘禅:

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象父亲一样侍奉他



75


时先主屯新野。


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

见之乎?

先主曰:



与俱来。

庶曰:

此人

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直枉
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顾颓,奸臣 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

6
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出?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 常把自己与管仲、
乐毅相比,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
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
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
说:< br>
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刘备说:

您和他一 起来吧。

徐庶说: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 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 边的人避开,说:

汉朝的
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 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
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 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75
魏公叔痤病

惠王往问之。
曰:

公叔病,
即不可 讳,
将奈社稷何
?”
公叔痤对曰:


有御庶子公孙鞅,愿 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竞。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

不悲哉
!
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
!”
公叔痤死 ,公孙鞅闻之,已葬,
西之秦,
孝公受而用之。
秦果日以强,
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
惠王之悖也。
悖者之患,
⑦以不悖者为悖。

译文




魏国的公叔痤生病,惠王去问他说:

公叔痤你生病了,万一你不幸去世了,国家
该怎么办?

公叔痤回答说:< br>“
我有个家臣公孙鞅,希望大王听凭他处理国家事务。如果不任
命他,
就不要让 他出
(我国的)
边境。

惠王没有回答,
出去后对身边的人说:
多么悲哀啊!
像公叔痤那么贤能的人,
却要我必须全把国事听凭公孙鞅决定,< br>不是糊涂吗?

公叔痤死后,
公孙鞅闻说这件事,
埋葬了公叔痤后, 他往西到了秦国,
秦孝公接纳并任用了他。
秦国果然
日益强盛,魏国日益衰弱。这不是 公叔痤糊涂,而是惠王糊涂啊。糊涂的人的问题就在于,
他们把不糊涂的人当成糊涂的人啊。

80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⑶公,选贤与
(jǔ)
(通


)能⑷,讲信修睦⑸。故人不独亲⑹
其亲,不独子其子⑺,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
guān

(



,老而无妻
的人)
、寡、孤、独、废疾者⑻皆有所养,男有分(

n< br>)⑼,女有归⑽。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⑾;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wè< br>i
)己⑿。是故⒀谋闭而不兴(
xīng
)⒁,
盗窃乱贼而不作⒂,故 ⒃外户⒄而不闭⒅,是谓⒆大同⒇。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
为大家所共有的,
把品德高尚的人、
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的气氛。< br>因此人们不只是赡养自己的父母,
不只是抚育自己的孩子,
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
成年人能
够为社会效力,
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 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 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
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 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
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 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
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81





水益涩
,曳舟不得进,陆 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
类城府。


越信宿 ,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 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
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 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
(xiu)


雪窦山

字。


7

二、翻译:


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 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
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 僧人)



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 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
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
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
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
家隐藏在竹树之间,
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
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

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 吴地的方言,
有的勉强回答,
有的
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
雪窦山

三个字

85


二十三日
,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
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 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
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 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
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 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


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
就能听到 优美的管弦音乐,
在峰顶上来回走,
能听到山
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

夏禹
遇到神女,神女 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
天,天空晴 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
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 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85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大学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公元
1632< br>年十二月,
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
湖心亭看雪
。湖上
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 较清晰的影子,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
湖心亭
像一个墨点,
我的小舟像 一片芥叶,
舟中的人影像两三
个米粒罢了。

89

臣闻古之君人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 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
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
至矣。

于是不能期 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
可是三年也没有买 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

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 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
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

我要的是活马,死
马有什么用,
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
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

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
金,更何况活马呢
?
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
于是不
到一 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89
驽骥杂处
,饮水食刍,嘶鸣啼齧, 求其所以异者盖寡(或求其所以异者蔑矣)
。及
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 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
唯倾轮绝勒,
败筋伤骨,
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
夫然後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


8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


英雄联盟客户端修复-第一次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