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

巡山小妖精
833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2: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蒯斯曦)
[
标签
:
标题
]


篇一: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2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
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解释括号里的词。

1
)众皆弃去(




2
)破之(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
“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 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
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 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 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 事。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
俎豆揖让进退之 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
解释下列词语。


A.
嬉:


B.
贾人:


2.
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 捕彘
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 有智也,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遂
烹彘也。

[
注释
]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
;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
下列
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
①其子随之而泣②
今子欺之

C.
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
解释加点的词。


1
)妻止之止()

2
)遂烹彘也











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
读了这个故事后,
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1.
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而身为宋国笑










④冀复得兔












2.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 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
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 而视之,
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
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 食而死。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②从而谢焉谢.


2.
用一句话 概括
本文的中心(不超过
10
个字)


3.
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
y
ǒ
u
,窗)
, 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
似龙而非龙者也。


1.
“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
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
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
而不求偿,
主人怪,
问衡,
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
,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诗》
,匡鼎来。匡
说《诗》
,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
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
而不求偿

偿:报偿

D.
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
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
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 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


1.
去:离开(
2
)破:击破


2.
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
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
腾发明蒸汽机

(二)



1

A.
嬉:游戏,玩耍
B.
贾:商人


2
)孟母三迁

(三)

1.C
< br>2.

1
)止:阻止(
2
)遂:于是
??

??

3.
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
(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
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
议 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
耻笑


3.
守株待兔(略)

(五)


1.
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
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
(略)

(六)

1.
转身


2.
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
叶公好龙


4.
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
凿壁偷光


3.
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
(略)


文言文训练(
2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
1
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
j
ù
)2

(q
ì
)3
其舟,曰:
“是
4
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
5
入水求之。



.舟 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6
乎?


1
--
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

--
立刻,匆忙。


3

--
用刀刻。

4
这里


5
契者:刻的
记号
6
惑:迷惑,糊涂

1
.字义解释:


其(



自(



止()


之()
2
.句子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画蛇添足


楚有祠(c
í)者
1
,赐其舍人
2
卮(
zh
ī)
3
酒。舍人相谓
4
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有余。请画地为 蛇,


56

先成者饮酒。


一人 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
成,一人之蛇成 .



7
夺取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 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
祠者:
祠者:
主持祭祀的人
2
舍人:
旧时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

3
卮:

古代盛酒的器具。
4
相谓:
互相商量,
共同议论。


5
引:
拿起。

6
且:
准备。

7
亡:
失掉,
指未喝上。

1


义解释:


成(




之(

)固()


终(



2
.句子翻译: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3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1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
ě
i

2
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 国笑
3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2
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3
笑:耻笑

1
.字义
解释:


释(




冀(





以(


)治(





2
.句子翻译: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 城门者,初
1
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2
。俄
3
有老
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
4
见事.

.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
5
依而截之。


1
初:
开始时

2
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 指想不出办法
3
俄:不久
4
但:只
5
遂:于是

1
.字
义解释:


执(


)之(




至(




截()

2
.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鹬蚌相争


赵且
1
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2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

3
其喙4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
5
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
‘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
6
。渔者得而 并禽
7
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
8
大众,臣恐
9
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1
将要


2
曝:晒
3
箝:同“钳”
,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4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那就。
6
舍:放弃。


7
禽:同“擒”
,捕捉,抓住。

8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9
恐:担心

1
.字义解释:


伐(





过(


)并()

愿(



2
.句子翻译: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记叙文表达方式-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